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论述资阳市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22:4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论述资阳市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及本质,从国家信息化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终身学 习角度出发,提出了信息化人才的层次,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资阳市信 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论述了资阳市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改革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m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rI'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l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是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从网络技术发展的层面上来看,目前还基本停留在信息共享这个阶段。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一方面是教师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来传递教学信息的落后状况;另一方面是一些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闲置,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能力缺乏造成的。有些学校和电教部门也开展了一些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然而多数在内容方面缺少针对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导致了培训效果的事倍功半。
教育信息化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就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考验在于迫切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他们应具有高度创新的能力,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机遇在于因为人才需求的变化,必须引起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为支柱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应该说明的是,在中国,计算机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统一的课程名称始于2001年,主要依据教育部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精神确定的,以前一般都称其为“计算机课”,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如今的计算机不再仅是单机使用了。因此,“计算机课”已不能准确地定义其所涵盖的教学内容。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133号)和《关于在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精神要求:“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底前,所有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学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资阳市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式启动于2000年,基础比较薄弱,加之新建市制度的不完善和经济的不发达,使资阳市的信息技术一直处于缓慢发展趋势,难以真正带动资阳市综合实力的飞跃前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22:42:06 | 只看该作者

根据教育部两个“通知”精神和资阳市政府批转的我市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资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构想是:从2001年起,用5~8年左右时间认真贯彻实施市“4321”工程,即完成四大任务: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 一163- 信息化与新跨越论文选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三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软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两大基地:信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软件开发基地;落实一项工程:网络文明工程,逐步构建覆盖全市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完全小学相互联通的开放的信息网络系统。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们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改革是与创新相互关联的另一个话题,变革是创新的制度化,也为创新提供了新环境和土壤。学校作为一种典型的教育组织形式,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为了满足工业化大生产迅速扩张所造成的对于技术人才需求的猛增,学校作为一种“批量生产”人才的“工厂”应运而生。事实在过去近 400 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作为授课模式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这与人类社会在其它方面所发生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形成强烈的反差。人们普遍认为伴随着人类社会在其它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变革和发展,教育正需要激烈、广泛、深刻和长远的变革。
首先,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当早期人们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第一个直接的想法是让计算机扮演导师的角色,从程序式教学发展了后来的智能导师系统。麻省理工学院的S.Papert教授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应该让计算机扮演学员的角色,而让学生充当老师来教计算机做事,并为此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儿童使用图形程序语言LOGO,使儿童可以从使用这种语言来指挥计算机作图绘画开始,逐步进人程序设计的抽象殿堂。既然计算机可以当老师或学员,为什么不可以当平辈的学伴呢?现在已经出现了虚拟学伴系统,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互帮互学。计算机还可以充当教师和学生的助手,例如寻找和整理资料、代理通讯联络、提示事务日程等。以上这些可以当作为信息技术的拟人作用。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物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情境,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虚拟教室等。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可以发展基于资源的学习。更自然的做法是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支持他们教与学的活动。显然,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拟物作用和从属拟人作用越发明显。
2l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这个大政方针充分表明了教育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地位,也为教育信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信息化是构成这种战略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否不仅影响战略地位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教育的现代化。因此,根据我市的实际状况,我们建议并呼吁:
(1)市、县、乡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列人财政预算,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并从现在开始,就扎实推进。这不仅是教育自身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是国际竞争和现代化飞跃的需要。
(2)各级财政要全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同时,要有效地运用社会资金,采取多渠道融资、筹资的办法来解决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各级政府都要舍得在教育上投入,这才是有远见的。
(3)要积极采取有关政策,如收取一定的上机费、培训费等。同时,政府也可以创建一个环境,比如采取市场运作的方法,制造商、营销商都可参与进来合作建设,使教育信息化这一个梦想成为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7: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