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程呼唤数学的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是人文学科,这点谁都不会否认。因为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都在强调这点,即使它在现实的解读中已完全沦落为应试的工具,但教师们还将其视为完全的人文。
数学是人文学科吗?好像还没见过肯定的回答。就是代表先进教育思想发展方向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是这样写的:“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文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还是躲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和证明……”这段经典“数学工具论语言”的屁股后面。
数学到底属于什么学科?是定位于人文还是定位于科学。这也许并不重要。因为,将数学置于文化的层面来思考,多元发展,交融共进是基本的发展趋向。但为什么人们始终在强调数学的工具性,最多讲“人文”作为装饰而存在?
即使说科学的发展需要有大量数学基础极为扎实的学生,但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的工具性,其作用又能体现在哪里?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在繁琐的计算面前饱尝失败的滋味?为什么题海战术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还有如此广大的市场?
我不知西方的小学数学课程是否也是将数学的第一属性定位于“工具性”,但我想决不会像我们这样将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阉割成不伦不类的解题工具。
为什么数学学科不能定性为人文学科?数学学科的存在价值到底是为生命的成长服务还是为传授数学的技能?如果将其定位于为生命成长服务上,那共根本属性还是属于人文。既然我们已意识到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且亦在大力倡导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为何在讲数学的人文性时还是羞答答的,欲说又止。
是一种什么力量在起作用?这阻力又来自何方?是文化的传统还是惯性的暗示?是来自于理论霸权的拥有者还是掌握教学话语霸权的教师?还是将应试作为终极目标的实用社会文化需求?
我想,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那么数学的课改也许会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如果我们的理论霸权的拥有者们不能很好地反思这个问题,那么他们所编写的教材永远会比西方的数学教材难上许多,还会继续出现我们的初一学生到了美国的初三年级也可以傲视群雄有洋洋得意状,且还可让国民在“中国的基础教育远先进于美国的基础教育的喜庆氛围中”自得其乐而不知所失与所忧。
为什么我们将数学磨成了一件锐利的工具,但孩子成人后用这把利器敲开高校的大门就将其扔进了垃圾堆?再说那些继续从事数学研究的学子,他们手中的这把“数学工具”经十几年的打磨不是百炼成钢,而是越发的锈蚀了。
我们不是在嘲笑美国的孩子连简单的计算也不会吗?甚至一些专家、学者近来也在宣传说美国在学习中国的基础教育,也在强化计算教学吗?看到这些决不是绝不是愚人节消息那么简单的消息,我不由想起那个曾经无比自大的夜郎古国,不知今在何方?
还数学应有的人文吧,工具性是需要的,但它应首先服从于人性的进步与人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2: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