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1、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顾客在超市购物,可以无拘无束地浏览、搜寻、比较,自己去听、去看、去摸、去拿、去试,从而最终挑选到钟意的商品。学生学习数学也应有独特的、富有个性的研究途径,不必囿于某种统一的、常规的思维模式。学习数学,可以假设和猜想,可以合作与交流,可以讨论和争辩,可以操作和尝试,甚至可以是游戏和玩耍……只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发现知识,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应予以提倡和鼓励。
例如,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清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的策略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将它切割成已学的基本形体,有的说用橡皮泥将它粘补成已学过的基本形体,有的学生觉得这两种方法很麻烦且不能普遍适用,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我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研究,结果有学生养金鱼、丢石子做实验,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询问中学物理老师……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用“排水法”测体积的方法。汇报时更是精彩纷呈,不少学生还引用阿基米德洗澡、曹冲称象、乌鸦喝水等故事来说明问题,俨然自己也像科学家那样,真实地经历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为学生自我创造提供服务。
顾客是超市真正的“上帝“,导购员会面带微笑为顾客引路,介绍商品的性能等,但决不能左右顾客最终的购买结果。同样,学生的“学”才是“数学超市”的主角,教师的“教”只是一种隐性管理,即课标中所提倡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着眼于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而不是强制和代替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换位”,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我则退居“幕后”当助手,为他们准备必要的资料和用具,协助他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习《分米的认识》,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证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是用尺量,有的学生是看尺数数,有的则是直接推算。我让不同方法的学生都上台展示,讲一讲自己的学习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最清楚,学生明白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即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确信不疑、印象深刻。又如《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开课我就提出:要想表示出四分之一这个分数,方法有很多。启发学生将一张纸、四支笔、八个玩具等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操作、研究,并自己设计出几种表示四分之一的方法说明理由。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答辩:“2只玩具为什么不是四分之二而是四分之一呢?为什么不是八分之一而是四分之一呢?”使学生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多样的折法、各异的形状并不是分数的本质,“分什么”、“怎样分”、“多少份”才是关键。这样,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了,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有了清晰深刻的理解。
总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做到以人为本,使之具有类似于超市购物般的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征,切实践行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精神。“数学超市”,当为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