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念母亲》两案合一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陈学毅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路点睛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掌握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感情(敬意、爱慕、怀念)──紧扣怀念,细读探究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情,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痛、恨、糊(凄凉、甜蜜)、哭、寻复杂感情滋味。──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教学目标



1.掌握8个生字。读读记记“真挚、弃养、朦胧、寝不安席、终天之恨、频来入梦,凄凉,面影、薄暗、沮丧、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新词,理解带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敬意、爱慕与怀念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学案
教案
初学提纲

1.自学生字、注意难字书写:挚、寝、频、朦胧、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弃养、朦胧、寝不安席、终天之恨、频来入梦,凄凉、薄暗、沮丧、可见一斑。

3.题目《怀念母亲》中的母亲指(
)和(
),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深学提纲

4.自读开头、结尾,作者季老对两位母亲有(
)的深情。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勾画作者在国内读书时怀念母亲的重点语句,抓住重点词句思考批注:作者对生养母亲的怀念是一种(
)的怀念。

6勾画作者在国外求学时怀念生养母亲的重点语句,作者对生养母亲的怀念是一种(
)的怀念。

7勾画作者在国外求时怀念祖国母亲时的重点语句,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是一种(
)的怀念。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掌握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感情。

1.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

2.归纳事例

3.指导学生抓住文章开头结尾初步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感情、写法特点──敬意、爱慕、怀念(首尾照应)

二、细读探究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情,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1例学国内求学时怀念母亲之情。

1)勾画重点语句

2)探究(
)的怀念

痛哭不已的怀念──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怀念──

终天之恨的怀念──悔、恨

3)指导读出(痛苦、悔恨)的怀念

2师生共探国外求学时怀念祖国母亲之情。──糊(凄凉、甜蜜)

1)想故乡、想老朋友时“我”的怀念是(凄凉)的怀念──远离祖国、孤身在外、倍感寂寞冷落;我的怀念是(甜蜜)的怀念──想到故乡明山丽水、亲朋好友,倍感亲切温馨。

2)想家、想故国及故国朋友时,我的怀念是(简直不能忍耐)的怀念──怀念深重不已

3)阴雨天想故国时,怀念是(思潮起伏)的怀念

3指导学生自学国外求学时怀念生养母亲之情。──哭、寻(梦)

1)房东太太盼儿归家时,我的怀念是(真想哭)的怀念。(感动、痛苦、遗恨)

《寻梦》片段

2)梦里梦到母亲时,我的怀念是(哭着醒来)的怀念

3)怅望灰天时,我的怀念是(幻出母亲面影)的怀念

4小结

1)本文描述了作者在国内、国外求学的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表达了对两位母亲同样重要的敬意与爱慕。

2)学法总结: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练习提纲

1摘录优美语句3

2读后感:读《怀念母亲》后
三、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11: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