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13 20:42:31
|
只看该作者
要想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课文中一个个形象,一个个人物,一件件具体的事例。“读”,至关重要。人们通常把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叫做“读书”,说明读书能造就丰富充实的人,读书能使人获得清雅俊逸的品格。只有书声琅琅的课堂,才会体验到美的震撼,情的涌动。至今,我还记得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他总是微笑起来,因为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年幼的鲁迅从老师读书的样子感到“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可见,一个身心都沉浸到文章中去的读者,能引领听者渐入佳境或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学生不完全理解文章的含义,但是他会从教师的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中,从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眉宇之间,目光之中感到什么是感情朗读。我们倡导教师范读以声传声、以情传情。提倡恰当、相得益彰的肢体语言。寿镜吾先生不是这样吗?
比如《触摸春天》中“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这一段,老师把朗读当作一个舞台,用抒情的声音以及形体语言,把安静“手指悄然合拢、脸上充满惊讶,完全没有体验过”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以唤起学生内心的联想。
再比如《生命 生命》的第二自然段“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作者对生命的描写是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教师在范读时是能很好地声情并茂的。我们渴望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教师为什么不能在范读时洋溢出“勃勃生机”呢?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重点语段的范读对于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篇文章中,有不少含义丰富的语句,既有作者智慧的光辉。如“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踏它。”也有作者的直抒胸臆,如:“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教师在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的含义和作用时,要么仔细读,要么联系上下文,要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要么抓重点词语,要么结合作者的身遭际遇,交流、讨论、启发、引导、归纳,相信学生一定会有不少的感悟和启发。
需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课文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的要求老师应让学生在整理资料后,办一期“热爱生命”的墙报,也为“口语交际”做了准备。在口语交际中,老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后作有效迁移,启发学生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深深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懂得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值得歌颂的,令人震撼的。充分调动多媒体资源,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沙漠里的仙人掌,断尾逃生的壁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地震废墟下的坚持……既可以写生命现象,也可以结合这些现象谈自己的感想或从中受到的启迪,既可以正面写感人的事例来赞扬生命的伟大,还可以从反面着笔,对不爱惜生命的行为提出警告,发出呼吁。
这是一个人文思想很强的单元,每次集体备课,我们年级的几位教师常常各抒已见。他们积极的工作态度,拔云见日的教学观点,举重若轻的教学设想常常感染和促进着我。无论是谁,都会在这块学习的工作热土上,心动神摇,跃跃欲试。因此,我主动担任了本次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基本上是言他们之所言,集他们的智慧,也有不少恣意妄为的自省自悟,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