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新长春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一课一练堂堂清课堂作业题和答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48:16 | 只看该作者

《短文两篇》答案
一、zàng   qǐ    bó    guǒ     miǎo    hóng    dǐng  míng     jǐn  shèn      xiǎng    dào
二、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死得其所:形容斯的有意义,有价值。
泰山: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三、1、润之,子任,湘潭   革命家   战略家   诗人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2、演讲稿   演讲词   针对性    情感性    鼓动性
四、1、全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标题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点明了文章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汉代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3、这里用“糖弹”作比喻,突出了资产阶级进攻手段的狡猾、恶毒,形象地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这一论断是精辟的。
4、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结构的。开头提出巩固胜利的长期性、艰巨性的问题,然后加以分析,讲述道理之后引出中心论点,最后以热情地号召、庄严的宣告结束全文。中心突出,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五、1、喝了被阳光晒过的茶,感觉心里就有了阳光的味道。 再美丽的鸟,失去了自由,被我们握在手里的时候,都是黑色的。 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
2、只要言之成立即可。3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48:2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课 汉字之美   妙在多维
第一课时
命题人:刘艳华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掘(júe) 滑翔(huá) 弯曲(qǔ)  琳琅(láng)
B、楷体(kaǐ)隽秀(juàn) 飘逸(yì)  旷世(kuàng)
C、瑰丽(guī)驰骤(zhòu) 奠定(diàn)提供(gòng)
D、悬腕(wàn)韵律(lù)   精湛(zhàn)深邃(su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正确的一项是(     )
A、空中翱翔   美不胜收   玉树林风   各领风骚
B.酋劲挺拔   挥洒自如    运臂如风   力透纸背
C、一气呵成   居高临下    淋漓尽致   笔力千钧
D、意犹未尽   不吐不快   一泄千里    家喻户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字如其人: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黄、米、蔡……名家辈出,各领风骚。
2)、他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真是众望所归。
3)、 狂草连笔自上而下,一气呵成……
4)、但就美感而言,汉字堪称独步,书法已成为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艺术,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甲骨文之神秘美,钟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体之端庄美,楷体之隽秀美,……                     (          )
  2)、毛笔由千百根毫毛组成,每根毫毛可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其自由度岂止千百?                                                                                                                                (          )
3)、圆珠笔只有一个自由度。鹅毛笔和钢笔的笔尖分叉,可在宽度上略为施展,其自由度介于一二之间。                                             (          )
4)、汉字是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成的,好比在桌面上拼七巧板,必须有二维的自由度才能拼出千变万化的美丽图案来。                       (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书法讲究悬腕。书法家手腕悬空,方能随心所欲运臂使指、挥毫着墨。
    ﹍﹍﹍﹍﹍﹍﹍﹍﹍﹍﹍﹍﹍﹍﹍﹍﹍﹍﹍﹍﹍﹍﹍﹍﹍﹍﹍﹍﹍﹍
   2)、笔力千钧之赞语曰:力透纸背。
    ﹍﹍﹍﹍﹍﹍﹍﹍﹍﹍﹍﹍﹍﹍﹍﹍﹍﹍﹍﹍﹍﹍﹍﹍﹍﹍﹍﹍﹍﹍
   3)、汉字书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4)、字形才谈得上构架,才能体现出篆隶楷行草之特色,才能将各家之不同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

附答案
1、        D(Aqǔ应为qū Bjūan应为jùn  C、gòng应为gōng)
2、        C  (A林.应为临  B 酋.应为遒    D泄应为泻  )
3、        B 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任,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因此在这里不恰当。
4、        1)排比2).反问3)对比4)比喻
5、        1)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2)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3)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是看不过来4)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48:28 | 只看该作者


九年级上册第十课《曹刿论战》第一课时随堂练习题
命题人:长春岭一中姚洪光  审题人:刘维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
(3)战于长勺(                )(4)小大之狱(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思

牺牲:古                         狱:古
      今                             今


鄙:  古                         加:古
      今                             今


间:  古
      今



三、        在学习本文时,有同学质疑:乡人劝阻曹刿的情节似乎作用不大,删去此处,文章内容会更集中,你对这个问题持怎样的看法?




四、文中正面描述战争的句子,只有三句话,其中,点明战争地点的句子是:(          ),简述胜负迹象的句子是:(            )。交代大获全胜的结果的句子是:(           )。



五、曹刿一介布衣,在国家危难时刻,却能挺身而出,他的这种思想境界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






九年级上册第十课《曹刿论战》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
(1)击鼓进军
(2)凭借
(3)在
(4)案件
二、
牺牲:古(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狱:古(案件)
      今(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今(监狱)


鄙:  古 (鄙陋,目光短浅)            加:古(虚夸,以少报多)
      今 (卑鄙)                          今(增加)


间:  古 (参与)
      今(中间)
三、
答:乡人备战的漠然视之与曹刿的积极参与形成对比,突出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也为下文写曹刿的“远谋”庄公的“鄙”作了铺垫。

四、
战于长勺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中学生要心中有祖国,用知识武装自己,培养自己建设祖国的意识和本领,时刻准备着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我们的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48:33 | 只看该作者

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强项令》第一课时随堂练习题
命题人:长春岭一中姚洪光  审题人:刘维学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妻子:古(                     )
      今(                     )
强项:古(                     )
      今(                     )


二、本文写董宣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是详写,侧面是略写,其中正面详写的是什么内容?侧面略写的是什么内容?





三、为了使官员廉洁,现在政府实施“高薪养廉”的政策,你对这种高薪下的养廉和以董宣为代表的清贫下的廉洁,有何看法?









四、董宣被光武帝刘秀敕为“强项令”,请举出古今几位这样的“强项”式的人物,并说说“强项”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什么精神?














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强项令》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强项:古(不肯低头,形容刚强不屈服)
      今(实力强的项目)
二、
董宣执法的故事是正面详写。
董宣去世后景况略写。

三、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的,围绕“无论高薪还是清贫,廉洁的品行是最重要的”来谈。

四、

海瑞罢官。  
李白不事权贵。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这些人代表了中国人不畏权势,宁死不屈的精神。


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出师表》第一课时随堂练习题
命题人:长春岭一中姚洪光  审题人:刘维学

一、解释下面的词语的古今意义:

开张:古
      今
卑鄙:古
      今
感激:古
      今
秋:  古


一、        达标检测:

1、        陆游称赞本文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杜甫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诸葛亮能得到刘备赏识的重要前提是什么?他的这种有幸遇明君的机遇令人羡慕,那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机遇?


   





四、“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读这几句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48:40 | 只看该作者

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出师表》第一课时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

开张:古(开扩)
      今(店铺开门)
卑鄙: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今(品质恶劣)
感激:古(由衷的感谢)
      今(感动,激动)
秋:  古(时)
      今(秋天,季节)

二、

1、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

前提是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和过人的才智。

我们应该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也具有迎来机遇的真才实学和本领,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要善于发现、捕捉机遇。

四、

蜀国虽然形势危急,但还有有利的主观条件,就是大臣和将士们都忠心耿耿。

有利的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是先帝的厚遇。






















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二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郑艳艳
1.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            的。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悉以咨之(               )
⑤引喻失义          (             )                  ⑥ 陟罚臧否(              )
⑦性行淑均  (         )            ⑧夙夜忧叹(        )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 第一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
②“每与臣论此事”,此指什么?              ;                         。
③“汉室之隆,可即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        。
④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是什么?           ,                  。                   
⑤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                 。
⑥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             ,                。
⑦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是什么?          ,          。
⑧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什么?                 。
⑨作者的政治愿望是什么?                                。
4.诸葛亮出师前后向后主提出哪几条建议?
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临崩寄以大事也”说的是哪两个著名的事件?写此的目的是什么?
6.本文作者向后主陈说了什么情?言了什么事?
7.作者诸葛亮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8.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见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心绪难平,情感复杂。根据你对《出师表》的理解,结合以往的积累,谈一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
10.后人对《出师表》的高度评价有哪些?请写出一句,并表明作者。
1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天下计”和“老臣心”的含义。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审核人:滕广忠    
答案:
1.诸葛亮 、后主刘禅
2.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   ⑤称引、譬喻   ⑥善恶   ⑦善   ⑧早晚
3.①开张圣听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
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⑦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⑧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5、(1)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2)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和对先帝的怀念感激,同时告诉刘禅创业维艰,希望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也表明出师北伐完全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深恩,从情感上打动后主,希望后主能接受前文提出的建议,为出师北伐打造一个稳定的后方。
6.情:对先帝的怀念,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对出师北伐,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对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大业的希望。
事:治理国家,出师北伐,兴复汉室。
7.请求出师北伐,提出建议,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使自己安心北伐,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8.表达对先帝的感激、怀念,对刘氏父子的忠心,也诚恳希望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治好国家。
9.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有小人做祟,难免产生后顾之忧,还有即将出师对后主的依依不舍。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10(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11.天下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的策略。
老臣心:“报先帝,忠陛下”,效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也可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的强盛发展。”
13.①积极献言,提出三条建议。
②推荐人才,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48:45 | 只看该作者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第一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郑艳艳
1.本文作者       代文学家             。
2.给下列字注音。
啮            腊             瘘                疠               嗣
挛            踠             莅                蹙               殚
踣            曩             隳                恂               缶
熙            俟             几                数               食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腊 :                                             岁:
若 :                                             毒:
悲 :                                             涕:
生 :                                             病:
是 :                                             安:
观 :                                             人风:
嗣:                                              恂恂:
4.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描写“悍吏之来吾乡”如狼似虎征收赋税的情景的句子是                           ,            
                       ,                              ,                                  。
②作者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
③全文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                            。
④作者为点明本文的主题思想而引用孔子的名言是                                。
5.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主要写的是哪件?
6.第一段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为什么强调这一点?这一点是怎么体现的?
7.第一段重点写“毒蛇”之异,从哪三个方面加以描绘?
8.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9.第一段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是什么?
10.请你指出第一段列举的矛盾现象,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1.请你说说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审核人:滕广忠


答案 :
1.唐    柳宗元
2. 略
3.腊:干肉,这里是指把肉晒干。            岁:每年。
  若:你。                                毒:怨恨。
  悲:怜悯。                              涕:眼泪。
  生:使……活下去。                    病:困苦不堪。
  是:这。                                安:怎么,哪里。
  观:考察。                              人风:民风,民情。
  嗣:继承着。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4.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余闻而愈悲。
③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苛政猛于虎也。
5.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的危险和赋敛的毒害;以后者为主。
6.异。   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争奔走焉”做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这一主旨。
体现:黑质而白章(颜色);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毒性);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以大风、挛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药用)。
7.①颜色之异     ②毒性之异     ③用途之异
8.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当时的社会中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的想读下去的愿望。
9.为论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作铺垫。
10.“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永之人争奔走焉”是矛盾的,作者所以这样写,就是用衬托的方法,暗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11.当其租入。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毒这一主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48:50 | 只看该作者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第一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郑艳艳
1.本文作者       代文学家             。
2.给下列字注音。
啮            腊             瘘                疠               嗣
挛            踠             莅                蹙               殚
踣            曩             隳                恂               缶
熙            俟             几                数               食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腊 :                                             岁:
若 :                                             毒:
悲 :                                             涕:
生 :                                             病:
是 :                                             安:
观 :                                             人风:
嗣:                                              恂恂:
4.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描写“悍吏之来吾乡”如狼似虎征收赋税的情景的句子是                           ,            
                       ,                              ,                                  。
②作者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
③全文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                            。
④作者为点明本文的主题思想而引用孔子的名言是                                。
5.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主要写的是哪件?
6.第一段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为什么强调这一点?这一点是怎么体现的?
7.第一段重点写“毒蛇”之异,从哪三个方面加以描绘?
8.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9.第一段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是什么?
10.请你指出第一段列举的矛盾现象,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1.请你说说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审核人:滕广忠


答案 :
1.唐    柳宗元
2. 略
3.腊:干肉,这里是指把肉晒干。            岁:每年。
  若:你。                                毒:怨恨。
  悲:怜悯。                              涕:眼泪。
  生:使……活下去。                    病:困苦不堪。
  是:这。                                安:怎么,哪里。
  观:考察。                              人风:民风,民情。
  嗣:继承着。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4.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余闻而愈悲。
③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苛政猛于虎也。
5.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的危险和赋敛的毒害;以后者为主。
6.异。   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争奔走焉”做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这一主旨。
体现:黑质而白章(颜色);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毒性);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以大风、挛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药用)。
7.①颜色之异     ②毒性之异     ③用途之异
8.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当时的社会中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的想读下去的愿望。
9.为论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作铺垫。
10.“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永之人争奔走焉”是矛盾的,作者所以这样写,就是用衬托的方法,暗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11.当其租入。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毒这一主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1 16: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