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论文 多媒体:创新课堂因你而精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 多媒体:创新课堂因你而精彩
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石花五中 张吉荣
【内容摘要】:多媒体应用于创新课堂教学,作为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创设了情景。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艰难的认知活动变得简单而轻松、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积极创新提供了多个“触角”,成为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创造性思维 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因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艰难的认知活动变得简单而轻松、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积极创新提供了多个“触角”,为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契机,成为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根据客观的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是指心理上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推动力。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每个学生的知识生存有着不可低估的潜在价值。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不满足于肤浅地了解,总是寻根究底地追求更深刻的东西。兴趣广泛能摄取大量的信息。学生大脑的“信息库”里储备丰富,就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移植,产生新的成果,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动画效果、生动的解说、优美的乐曲,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可亲可近的艺术世界,学生置身其中,身心会倍感轻松愉快,思维也就异常活跃。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线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作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从花的开放到受精的全过程,先连续展现,再以慢镜头逐个放映各个过程,使这一抽象的过程得以直观的展现。学生兴趣极高。在观看前设问:植物在受精之前有哪些生理活动和生物现象?放映时,学生将会看到植物先要进行传粉,花粉在柱头上的粘液刺激下而萌发,萌发的花粉开始在花柱上“钻孔”,形成花粉管,穿过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此刻,我们停止放映,要学生举手回答刚才看到的生物现象和生理过程,回答完后,让学生设想花粉将进入到哪里,进入后会有什么现象出现。然后再开始放映录像,学生边看边对照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从而初步了解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双受精。在这样的课上,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渴求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其创新意识便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多样化的情景,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新课标倡导教师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教师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力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因为现代信息技术能生动逼真地创设生物模型和情景,让学生直观地领悟到某些语言难以表达和理解的概念和现象。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多样化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1.从微观拓展到宏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方向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如教学“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节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从而生动地说明细胞膜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让学生通过动画展示,自己总结出细胞膜的功能,并且能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中具有职责类似细胞膜的人和物。



2.从宏观拓展到微观



宏观方面,大多数学生对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局部而非全面的,个别的而非整体的,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缺乏认识。教学中,可以通过光盘、网络或视频捕捉来剪辑整理有关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影像资料,并加入声音或文字解说。数字电影中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再加上其中简洁的说明,不但可以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同学们对各种生态系统就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而对于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多媒体技术同样能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拓展。



3.生物情景从延迟拓展到快速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二者时间跨度都很大,且原始生命起源过程不可能重演,环境条件不可能改变。这样,完成该课教学时,一方面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理解进化论学说带来很大困难。这给信息技术以用武之地: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的超媒体性,可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生物进化过程随意加快,将几十亿年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的时间缩短,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现象及生物发展进化规律,使他们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



4.能从静态拓展到动态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生物过程。运用计算机超媒体集成展示信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课文的内容、情境、模型、状态、生理过程等进行生动呈现,就能使学生容易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比如:《排泄》这一章知识结构复杂,内容较丰富,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运用的挂图、模型及板书等都是静态过程,不便学生理解。而且,完成此教学需要大量时间,较难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集成展示的优势,连续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图片,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的动画,从而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出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多媒体课件通过不断变化声、景、色,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形成学生大脑皮层的多个兴奋灶,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见其形就会生其疑,发其问,追其思。同时,由于多媒体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显示同一个对象的不同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创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完善和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0:22:23 | 只看该作者
三、运用多媒体搭建创新的桥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活跃、独立、自由的个性是学生创新才能萌发与生长的根基。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在教师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地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刚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舞台,为学生的想象提供“支撑点”,提高学生运用表象进行想象的能力.多媒体对生命现象形象直观的呈现,使学生印象深刻、准确,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对知识能有新的认识。如,我在教学《种子的萌发》这一课时,先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然后提出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适量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许多同学是这样做的:配制0.1 mol、0.2 mol、0.3 mol……的氧气,将种子放入其中,此外温度、水分条件相同,然后进行培养,观察结果。说句心里话我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于是,我再一次地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并且有意识地将细节放大、重点重现.看完视频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更好的办法也可以证明:适量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具体办法是这样的,用不同容积的玻璃罩,将相同数目的种子放入其中,并满足相同的适宜温度和水分条件,将玻璃罩封好,进行培养,观察结果。"说完他还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了几幅图。我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并指出他的做法更符合实验设计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比起配制0.1 mol、0.2 mol、0.3 mol……的氧气更易操作,而且更符合题意──适量的空气,而不是适量的氧气。今后只有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才会有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创新之举。依靠多媒体,培养时空想象力是生物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而多媒体技术对这些知识的加工展示尤如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使他们的思想跨越时空,驰骋飞扬。



四、运用多媒体促进信息的交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围绕学生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生物创新教育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可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自行学习生物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在讲授《水中生活的动物》这一课,授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鱼类的运动器官是鳍,那么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呢?然后播放了视频:一条鲫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看过之后学生对于所提的问题还是不甚了解.接着我又展示了一段: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的录像,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当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时,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说“小鱼也是有生命的,在第一段视频中它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而在第二段视频中为了实验竟然剪掉鱼鳍,这对小鱼们来说太残忍了”。“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进行实验”。问题一出许多同学争着上台献智慧。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方法一:用线捆绑鱼鳍,宜用粗线、纱布条会更好些,不宜用细线,否则易造成对鱼的伤害。而且用细线捆绑的,很少有绑成功的。另外捆绑时,为了尽量减小对鱼的伤害,要注意用很湿润的纱布包住鱼头,并不时要将鱼头浸入水中,以保证其正常呼吸。方法二:用线分别捆绑鱼的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就能探究出各种鳍的作用。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观察出鱼的平衡性、稳定性所受到的影响。用手指从侧面顶一下己捆绑好了的任意一种鱼鳍,可以发现鱼很容易倒下,失去其平衡性或稳定性。学生经过这样的操作,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究出这几种鱼鳍的作用。方法三:用轻的塑料片捆绑鱼的尾鳍不易滑脱,但在实验时也不容易捆绑成功,一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绑好,实验后鱼往往容易死亡;二是即使绑住了,只要一将鱼放入水中,鱼身稍微摆动,捆绑的塑料片就会滑掉。用粗糙的薄木片捆绑效果较好,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便于捆绑,并且实验后鱼也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学生的灵感,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增加情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已形成一股锐不可挡的潮流,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生物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将为学生在未来的事业中孕育着无穷的创造和发明的潜力。我想,到那时,我们培养的新一代学生将不再是机械的“书橱”,而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中学生物教学参考》,陕西师大,2001年1-12期



3、《生物学通报》,北京师大,2002年1-9期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黎加厚,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3: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