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中学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22:4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中学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教育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应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充分的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在,数以万计的教师正参与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来,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只存在表面的认识,以为在课上只要运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在进行整合,生硬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创造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关键词】 信息技术;历史学科;整合
历史学科无法像物理、化学、自然等学科那样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人们再次去经历,去体验。历史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像历史和理解历史,而这点对中学生来说恰恰又是最困难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快速便捷地使学生观看到大量的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动画等资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历史的原貌,“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因此,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历史学科自身的要求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误区
(一)、以辅代主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学生活动做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学生随着屏幕呈现的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种做法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其实质仍然是“满堂灌”,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好处,甚至成了扼杀学生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现代杀手”
(二)、情境布置生搬硬套,重形式喧宾夺主
多媒体的演示通常会借助一些相关的录像资料进行,教师需要靠录象的生动、有趣、惟妙惟肖来充斥学生的大脑,进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印象,在有效时间内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于是,有的老师片面去追求这样的效果,找到了一些并不是和本节课十分贴切的资料展示,学生在观看完相关资料后,不知道用处何在。老师的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教学密度过大,屏幕切换过频,繁多的资料使学生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多余的动画转移着学生的注意力,繁杂的音乐效果震得学生脑袋疼,一节课时间在这些因素中白白流逝,教学的重点、难点未得到解决,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三)、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
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大多是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很少用课件来帮助学生学的,即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另一方面,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即使有“交互性”的课件也是在教师设想范围内的“交互”。如:初中历史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时课堂上得出的结论,不能和课件设计的结论完全吻合,甚至会有全新的见解。然而,有的教师为了把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22:45:43 | 只看该作者

(四)、课程整合不依据学科特点进行,使得教学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整合课例时,应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课程的学科特点不明显,很多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挖空心思、花大力气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的反应也相应积极热烈,但是在这热热闹闹的活动背后,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是否提高了能力则不得而知,这种只重视形式而忽视效果的活动毫无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这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都非常有利。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这些优势,制作成课件来上历史课,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受到刺激,调动了各种非智力因素,强化了各种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可对历史影视、歌曲、图片等历史素材进行下载处理,使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充分进入历史的角色。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先请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接着,又将从网上下载的多幅圆明园残迹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悲伤的背景音乐中结合影片和图片发表感想,学生们从影片和图片的欣赏中对英法联军的暴行和当时清朝政府的落后腐败愤愤不已,纷纷表示要发奋学习,振兴中华。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课中,当讲到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这部分内容时,我将剪辑的《南京大屠杀》电影播放给学生看,为学生展示从网上下载的多幅南京大屠杀图片,此时还有什么比将历史上的血腥场面播放、展示出来更能让人感到震撼、触目惊心的呢?只有当历史的面孔不再干瘪,学生才能产生亲近历史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才能由此展开。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的演示历史学科中某些复杂的内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战役,头绪众多。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把战争进程制作成动画,演示战争动态的变化进程,就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如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可把日军的进攻路线制作成动画,从陆战到海战,从朝鲜到辽东,中日战争的进程清晰可见。在演示动画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具体过程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样学生既把握了整个进程的全局,又对具体战役有了充分了解,有利于他们对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总结。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强化德育功能
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拒毒反毒的教育。又如讲七年级下册《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击退沙俄侵略三段录像,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再如讲中国现代史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几秒钟时间,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22:45:46 | 只看该作者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注意以下两点:
要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操作中,坚持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将自己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进信息技术手段之中,从而极大发挥先进手段的教学优势;要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熟练地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指导学生从哪里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师生,让教学充满智慧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们应发挥出自己的才情,引领学生走向“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与情境立体展示”的历史教学新境界。让我们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创建高效课堂中彰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2: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