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获奖论文巧用多媒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一小学 赵成波
【摘 要】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把抽象的、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清楚的知识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学理念,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经验,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而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的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
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也是历史的必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小学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吸引学生,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当学完老舍先生的《草原》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但孩子们从未见过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一句,学生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而真正的含义学生无法得知。为了让学生在视觉上与课文接轨、与作者对话、与生活相连。于是我便找到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西部草原景色,使同学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一碧千里”、感受到了“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的这种动感之美。真有点“行万里路”的味道。
学生往往对有生活经验的内容,学习起来兴趣就比较浓厚,并且易于接受,而对于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没有这方面生活经历的知识,就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小为大或化大为小,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清楚的知识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学完进西部这一单元后,同学们只是简单了解西部了小朋友生活十分艰苦,但艰苦到什么程度,同学们不得而知。于是我便想起了多媒体,便带领学生观看西部贫困儿童的生活。当看到西部小学生真正的生活时,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真的是太苦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背着柴米油盐走几十里的山路才能到学校,还要自己生火、做饭,一个月都吃不上一次肉,一年也见不上一次父母,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幸福的。看完后,孩子们表示:一定要把自己的零用钱攒起来,捐给贫困的孩子们。当学完林海音写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后,同学们对林海音产生了兴趣,我便让学生观看影片《城南旧事》。看后,同学们明白了,原来把自己童年的事写下来,也可成为作家,还可以拍成电影,相信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会有触动。这就是多媒体给学生的震撼,起到了我们无法用语言来传递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