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2:4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  李彬彬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陈旧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模式。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所理解。过去课堂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的学习减少了,而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行为,正如潮水般涌现出来,这是让人十分欣喜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有不少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改革的步伐迟迟不前。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应变革的教学方式?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急难、认明方向、提出优化途径、提供最优化方案呢?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寻找出一种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等能力的目的。
一、以境促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大教育家孔子在2000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好之”和“乐之”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乐之),他就会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去了解它,这就是求知欲。求知欲会成为一种推动力,激发人的主动思维能力,调动人的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也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索的问题情境。要善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制造学生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如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我用一根已知长度的长竿,立于地上量出影长,同时量出校园内一棵大树的影长,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三个数据求出树高。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急于要知道计算的依据。这节课就在学生的急切求知中开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又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教学的。拿出一个剪好的纸圆,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上学的知识,很快找到圆的圆心。”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把这个纸圆对折了两次,指着两条折痕的交点自豪地说:“这就是圆心!”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用更简便的方法找到了圆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活动,创设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如采用欢快的游戏、动态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激烈的比赛等,让学生积极投身到主动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二、以导促思,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会提出问题是任何创造发明的源泉。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逐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解疑、推陈出新,促使他们把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和不同的见解提出来,学会“问”,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多向思维。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师提出:“你认识哪些图形?了解这些图形的哪些知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谈不同看法。有的学生说:“计算长方形面积,可以连一根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可得出。”;有的说:“这个方法也可利用于矩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的问:“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并展开争论。通过争论,进一步巩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更重要的通过实例明确了长度和面积的区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2:40:13 | 只看该作者


“数学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常规,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学实践证明: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句话:“甲数是乙数的2.5倍”。问:“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有的说:“我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2.5倍。”又有人说:“我想到,甲数是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0.4倍。”……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单位“1”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思维的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而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通过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法加工,通过学生拼摆、实验、讨论,争辩等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我让学生手持长方体模型或纸盒,数一数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多少条棱,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几个顶点?在学生动手测量、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得出长方体的特征。再如,"圆的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圆,说一说圆的特征,然后教师给每个4人小组拿出准备好的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短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是合作,在运用图钉、线绳和铅笔头的综合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验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老师采访画得好的小组,提问:“你们觉得画圆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出异常的积极。再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才感到发自内心地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停手地找规律,急切想掌握它。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多向思维。

三、以练促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要真正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必须经过足够数量的练习才能实现。但重复、单调的练习题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的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好奇、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问:“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三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练习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巩固了新知,使学生对新知有了新的理想和新的体会,从而提高了学生说理思维等能力。也可以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解题方法最佳的是谁”等游戏性的练习,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认识,更深地理解,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时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新知的欲望,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给予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4: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