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 学生审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0:4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文章 经常从学生的错题本上看到他们剖析自己的错误原因: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看到单位换算,以为和我以前做过的题目一样……经常看到教师这样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学生的基本计算、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是稍灵活或没见过的题型就无从下手了,反映出学生思维局限,缺乏审题能力;题目要求很简单,可学生却将其复杂化,理解题意出了问题……也经常听到家长说:我们家的孩子总是这样,让他把题目再读几遍,他就会做了,怎么开始时不好好读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呢?影响学生审题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学生审题现状透视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数学学习审题情况,本人对学校二至六年级64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0:45:09 | 只看该作者
人对学校二至六年级64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二至六年级学生审题现状统计表
二至六年级学生审题现状统计表

A
B
C
说明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审题意识
105
16.4
231
36.1
304
47.5
A积极  B一般  C弱
审题的方法选择
120
18.8
330
51.6
190
29.6
A 好  B一般  C很低
审题的评价体验
95
14.8
236
36.9
309
48.3
A 满意  B一般  C较差


结合以上统计表及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审题现状有如下特点:
第一,审题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审题,有时只是简单看一下题目中给出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而没有真正独立思考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没有体会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第二,审题方法单一。学生通常能根据简单的情境寻找条件,对号入座,而对于如何呈现形式丰富多样的情境,收集到有用的条件和所求问题缺乏方法。对于一些新颖的问题缺乏主动分析、对比的意识和方法。而且,对于出现错误的题目往往缺乏重新审视的能力。
第三,审题的评价体验弱。大多数学生缺乏审题的积极情感体验,经常不能感受到教师、家长对其审题的表扬、鼓励和欣赏。对仔细审题,发现问题关键信息进而加工、解决问题缺乏积极性。
二、影响小学生审题的因素分析
在教师方面,培养学生审题的意识还有待加强,方法有待改进。相当多的教师习惯于在分析学生错题原因时归因于学生不会审题,而在平时教学中为了讲求“效率”,以讲代审,以问代审,以解代审,忽略了学生独立审题的过程。为了确保学生解题正确,教师经常将题目分解得很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按照设计好的程序解决问题,学生获得的是已经被“嚼得失去味道的食物”,而不是通过独立“咀嚼”获得“美食”,这一过程的营养基本流失。
在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多数学生感知粗略,反复读题意识差。审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题目中的文字、数据、图片等信息。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粗糙,不喜欢反复研读题目,不易形成类似成人的、相对完整的、精确的认知。
其二,注意失调,低级错误经常犯。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稳定与分配能力是影响小学生审题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审题过程中,经常需要注意或者把注意同时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经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其三,思维定势,对比归类意识差。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题型的影响,使小学生先入为主,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出错。
其四,受强信息干扰,全面统筹能力差。小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的信息强弱程度会影响他们的思考。审题时,一些强信息容易首先映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如解答x-5.2 + 4.8=1.2时,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将原式写成x-10=1.2。这是由于 “5.2 + 4.8=10”强信息的干扰,学生忽略了运算符号和顺序,造成错误。
三、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几条措施
首先,强化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应结合学生中比较典型的因为审题不仔细而出现错误的案例,“现场说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审题的作用,从而逐步提高审题的自觉性。
其次,提高首次感知的效率。小学生首次感知题意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小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较难清除。因此,审题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对学生审题时容易忽略的环节适当突出,对学生审题时容易混淆的部分可引导比较,以保证学生正确感知题意。
再次,学会把握重要数学信息。在题目呈现的众多信息中,学生有时不能正确把握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而是将所有能看到的信息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数学信息与非数学信息,感悟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最后,关注解题后的检验与反思。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解决问题之后,还有必要对题意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检验与反思的习惯: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哪些是重要的信息,在解题过程中是否都用到了,是怎么用的?还能不能从其他的角度找到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想到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检验和反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自觉地养成更加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而且这一过程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审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出现错误以后,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错误原因,自我纠正。分析错误原因时,首先要从再次审题开始,不应跳过“从头检查和思考”的过程。同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反复琢磨出现错误的原因。
总之,审题能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环节,不应被学生“跳过”。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与总结审题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审题的积极情感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 16: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0: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