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给加黑的字注音:
1、掐花( )
2、跌下来( )
3、蜇( )
4、沸沸扬扬( )
5、蠕动( )
6、褐色( )
7、酿蜜( )
8、糟蹋( )
9、渺小( )
10、不禁一颤( )
11、提防( )
12、倚着( )
13、黑黝黝( )
14、稀罕( )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环抱:
2、计较:
3、酿造:
4、凭空:
5、提防:
三、阅读下面这段课文,按题目要求做练习。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那里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
(一)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字。
1、一chóng( )一chóng( ) 体zhòng( )
2、mì( )蜂mì ( )不透缝
3、一kē( )荔枝果 一kē( )荔枝树
4、zhōng( )看 zhòng( )奖
5、dàn( )荔枝 dàn( )红色
6、děi( )三个月 dé( )到
(二)解释文中的词语。
1、小住
2、幻景
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三)说说这段文字在课文中的作用。
答:
四、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1、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 (割、收、产)多少蜜?
2、 (正巧、偏偏、恰好)我来得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
3、怎么楼前凭空 (涌起、树起、出现)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
4、荔枝 (也许、一定、可能)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
5、你得 (防备、提防、防止)虫子爬进来。
6、该怎么 (应付、对待、对付)大黄蜂呢?
7、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 (辛勤、辛苦、辛劳)地分秧插秧。
8、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 (酿造、制造、创造)生活的蜜。
五、课文结尾外,作者说自己“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个梦奇怪吗?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答:
六、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
2、日啖荔枝三百颗。( )
3、吃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 )
4、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密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
5、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 )
6、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 )
7、蜜蜂爱劳动,大黄蜂专干坏事。蜜蜂最可爱,大黄蜂最可恶。( )
8、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
9、虽然蜜蜂身材渺小,但它辛勤酿蜜,也酿造生活,不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谁又能不夸奖它高尚伟大呢?( )
七、认真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蜜峰,这美妙神奇的小昆虫给人赞美得够多了。
当我们看到繁花似锦的时候,会想到它。尝到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的时候,会想到它。有时,就是看到出色的劳动者博采众人之长,进行卓越的创造的时候,也禁不住想到它。
为了采一公斤的蜜,蜜蜂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面,辛勤地飞行、酿造。而酿成的高度浓缩的蜜糖呢,不论荞麦蜜、槐花蜜、枣花蜜、荔枝蜜以至其他什么的,又都是颜色那么鲜艳,甜味那么浓烈,可以保存得那么长久,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很美妙的。世界上如果没有蜜蜂,地球也将为之减色。这小小的采蜜使者,它的活动方式使人想到劳动创造,也想到艺术和哲理。
可是,人们赞美蜜蜂,总是着眼于它所酿造的蜜糖,而很少去赞美它的刺。实际上,如果蜜蜂光会酿蜜而不具备战斗本领的话,蜜蜂的命运恐怕就相当糟糕了。我看过一个童话剧,表现的是黑熊在森林里偷蜜,被蜜蜂蜇得狼狈奔逃的故事。在森林里,会偷蜜的动物自然不只黑熊一种。但黑熊偷蜜是很著名的,好些伐木工人都讲过这样的故事。如果蜜峰失去了它的刺,那它在被人类收进蜂房养殖以前,遭遇大概就相当不幸,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大量地繁殖了。
蜂刺和蜂蜜,实际上都同样值得赞美。
……
(一)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
1、美妙神奇:
2、糟糕:
3、狼狈:
(二)这段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三)“蜜蜂,这美妙神奇的小昆虫给人赞美得够多了”一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文中有一处运用了“夸张”、一处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将这两处句子摘录下来。
1、夸张:
2、引用:
八、写作。
要求:写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提示: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动物、植物和静物不断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也许由于偶然的因素影响你的情绪,引发某种感触,请你认真思考,或许能悟出点儿什么。
参考题目:春蚕 杨柳的风格 煤颂 小水滴 小草……
字数:800—1000字。
【例文】
煤 颂
冬天,北风呼啸,寒风凛冽。平时在那冰雪覆盖的马路上,行人就屈指可数,更何况这是个星期天,马路上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了。
就在这杳无人声的马路上,我却接连看见几个送煤工人。只见他们的鼻子被风吹得通红,又被煤染成了黑色。因为煤的缘故,使他们从头到脚都是黑黝黝的,这使我联想到了煤:这黑色的煤,在人们被寒气逼得瑟瑟发抖蜷缩在一起的时候,它雪中送炭,来到需要它的地方。当它勇敢地投入炉火中时,立刻驱走了寒气,给人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使人们能够舒适地喝着茶,聚在火炉旁快活地谈论着,尽享人间的温暖。这一切不都是煤的功劳吗?在温暖中的人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冰天雪地里经受过严寒侵袭的人们,却深深懂得煤的价值。煤是普通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那默默无闻为了大家的温暖而自我牺牲的精神又是多么高尚啊!不是吗?煤在炉火中毫无怨言,尽情地把身上的热无私地贡献给人们,之后化为灰烬,不声不响地了却了一生。这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啊!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而那送煤工人不正具有这种可贵的精神吗?他顶着刺骨的寒风,风尘仆仆地把煤送到人们家里,把温暖送到人们心坎上;当他看到一家家生活在温暖与幸福之中的时候,他会忘记了自己一路的艰辛,却由衷地感到快慰。我感到他们的心仿佛是在炉火的映照下,总是那样的火红,那样的高尚。
再想想,那些像周总理一样的人民公仆,那些像焦裕禄一样的人民好干部,那些像雷锋一样表面平凡而内在伟大的人,不也是像煤那样甘心情愿为人民造福而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吗?只要活着一分钟,他们就要为人类放出一分钟的光和热,鞠躬尽瘁地贡献一生。啊!煤的精神是多么值得学习,多么值得颂扬呀!
我望着那空旷的大街,仿佛那消失了的满载煤饼的三轮车又再现在我的眼前,促使我不由自主地沿着三轮车驶去的方向走去……
答案
一、 1、 qiā
2、 diē
3、 zhē
4、 fèi
5、 rú
6、 hè
7、 niàng
8、 zāo ta
9、 miǎo
10、 jīn chàn
11、 dī
12、 yǐ
13、 yǒu
14、 han
二、 1、 解释: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 造句:纪念碑在青松翠柏的环抱下更显得庄严肃穆。
2、 解释:计算比较。 造句:我们要做高尚的人,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
3、 解释:利用发酵作用制造。 造句:北京酒厂酿造的二锅头享誉国内外。
4、 解释:没有依据地。造句:没有生活基础,凭空编造故事,成不了好作家。
5、 解释:小心防备。造句:进入秋冬季,要特别提防火灾。
三、(一) 1、 重 重 重
2、 蜜 密
3、 颗 棵
4、 中 中
5、 啖 淡
6、 得 得
(二) 1、 短时间居住。
2、 不真实的景象。
3、 每天能够吃到很多鲜荔枝,那么我情愿成为岭南人,在此常住。
(三) 这段文字是从作者的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几天,首先看到的是林。由林想到果。可是吃不上果,吃蜜正是时候。层层写来,曲曲折折而又环环相扣。作者写荔枝林的茂盛,为蜜蜂酿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果鲜美,为写荔枝蜜的香甜作了渲染。
四、 1、 割
2、 偏偏
3、 涌起
4、 也许
5、 提防
6、 对付
7、 辛勤
8、 酿造
五、 这个梦并不奇怪。作者吃了荔枝蜜后,对幸福生活的酿造者——蜜蜂产生了真挚的感激、敬佩之情;当得知“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时,作者为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所震动;作者感到蜜蜂是劳动人民的化身,并决心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奉献自已的一切。作这样一个梦,正是作者这种真情的流露。
六、 1、 比喻
2、 夸张
3、 设问和比喻
4、 拟人
5、 反问
6、 引用
7、 对比
8、 排比
9、 反问
七、(一) 1、 非常美好,奇妙。文中指蜜蜂体态娇小,但对人类的贡献却非常大。
2、 腐烂坏透的糕。形容情况不妙。
3、 传说狼和狈是同类的野兽,狈的前腿极短,行动时要趴在狼的身上。文中用以形容困窘的样子。
(二) 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花蜜的甜美和蜂刺的护卫劳动成果的作用,从而讴歌了采蜜使者——蜜蜂。
(三) ① 开门见山,点明主题——“赞美蜜蜂”
② 由此引出下文,人们都赞美它什么呢?
③ 暗示本文与众不同之处:既然别人写了很多文章赞美蜜蜂,那么这篇似乎就没必要再写了;但是作者写成此文并发表出来,那么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四) 1、 世界上如果没有蜜蜂,地球也将为之减色。
2、 我看过一个童话剧,表现的是黑熊在森林里偷蜜,被蜜蜂蜇得狼狈奔逃的故事。……好些伐木工人都讲过这样的故事。
八、 见例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