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请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的折法,谁来说说?
生:这个涂色部分不是1/2,是这个图形的1/4。因为他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1/4。
师:那么这样的2份是多少?(2/4)3份呢?(3/4)4份呢?(4/4)你们觉得他折得怎么样?
生:乱折。
生:没按老师要求折。
生:他开小差了,没有听到老师说。
师:这些分数2/4、3/4、4/4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生:是同学折错折出来的,才让我们认识的。
师:那么我们得感谢他。
……
面对学生的错误,以一种宽容、耐心的态度去对待,并给予充满智慧的评价,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样处理,既巧妙地呵护了出错误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用错误,激发创新思维
培根说:“从错误中比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之一。如果教师直接明了地告诉学生结果或答案,那学习何来兴趣,更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回答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如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我故意设计陷阱,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招聘广告”——本公司待遇优越,员工平均月薪3000元,请有意者速速报名……王明看到这则广告后就去应聘,当他进入公司,工作了一年后,每月只拿到1500元工资,他很气愤,认为公司欺骗了他要到法院告这间公司,你觉得他能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并出示了该公司员工的月薪情况:经理--5000元,小夏—3000元,小东—2500元,王明—1500元。看到该公司的月薪表格后,同学们都认为这场官司王明肯定赢。
生1:因为公司明明说是月薪3000元,而现在只有1500元,公司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带有欺骗成分,所以官司肯定能打赢。
生2:对,我也觉得这间公司是个诈骗集团。
师:是这样的吗?再看看这则广告。
生3:是啊,没错啊!
生4:对,老师!广告上明明写着“员工平均月薪3000元”
师:那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下这一句“员工平均月薪3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