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9-8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思考之一:教师对课程目标的无知,实质上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漠视。
用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来指导教学,为一份试卷费尽心机,往大处说是对教育目标的无知,往小处说是对课程目标的无知。翻开任何一门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我们都会发现,对课程目标的确立都是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对课程目标的无知,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漠视。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是为什么而教,也许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但他为什么而骄傲却一目了然,与其说他是为学生考出了好的分数而骄傲,不如说是为自己猜中了那份试卷而骄傲。他之所以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应试“杰作”,而弃素质教育思想于不顾,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对课程目标的无知,更在于他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漠视。
一个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教师能带给学生什么呢?捧了几十年的教科书,却只能教低年级,不敢涉足中高年级,这样的教师合格吗?可靠吗?只能教低年级,事实上就是连低年级也不能教,因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是连贯的,教材的联系是紧密、系统的,不深入焉能浅出,教育教学岂能瞎子摸象。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素养、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足够的理论基础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有效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一个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反思,更不懂得创造的教师,他在“灌输”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在扼杀学生的灵性,泯灭学生的个性,制约学生的长足发展。
作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到学校来学习、生活,是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如果小学六年下来,他从学校、从课堂上、从老师那儿,仅仅学会了如何应付那几张试卷,仅仅会重复那几道练习题,除此而外,智力、兴趣、能力、思维、情感、人格等等是一片空白,如何谈得上“为生命奠基”,谈得上发展?
一个连课程目标都一无所知的教师却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且一个劲地在学生面挥舞着指挥棒,自以为是地维护着“师道尊严”,这无疑是现代教育的悲哀。
义务教育阶段的每门课程的基本任务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以语文课程为例,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都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全面的语文素养既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感的积淀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包括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思维品质、思想修养和人格养成。”根据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五个板块的学习活动。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每个板块都渗透了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样的课程目标“不仅给我们以文化信息,而且要使我们的生命和万物和谐统一”,岂是五六遍、八九遍的重复机械练习所能实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