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硬盘防护的七大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字上虽叫“硬”,但实际上,却是最娇气的配件产品。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电脑配件返修的产品中,硬盘高居榜首。和其他配件不同的是,硬盘损坏不单单是硬件本身,硬盘里面的数据也是随之失去。相信损坏过硬盘的人也有心得,都是期盼厂商不是换另外一只硬盘,而是换回装满自己原本数据的硬盘。以下我们就从网上总结出硬盘维护的七大要点,希望各位菜鸟多看看这些,好好保护自己的硬盘......
 电源质量不容忽视
  电源的重要性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因此许多劣质电源在电脑中安家落户。 这些电源往往达不到标称功率,在负荷较轻的情况下还勉强可以支持,可一旦升级电脑加装了新硬件,立刻就会体力不支(这在安装双硬盘,或者添加刻录机、高档显卡的计算机上更加常见。)由于电源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会导致硬盘磁头反复的复位,于是莫名其妙的重启、关机、甚至根本没法开机。时间一长,会造成磁头寻道异常,出现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因此一个优质的电源是电脑硬件尤其是硬盘的安全保障。
  小心静电
  作为一个电脑爱好者,拆装硬盘是常有的事,大家需要注意了,静电也会充当一个无形杀手的角色。特别是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人的身体上往往会积聚大量的静电,这时用手拿硬盘也许会要了硬盘的“小命”。为了避免悲剧出现,我们在拆装电脑的时候最好先洗一下手,触摸暖气片、自来水管等金属物品把身上的静电放掉,有条件的可以佩带防静电手环。
  另外,如果静电在地板和机箱上大量聚积,电脑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如需要反复开关电源多次才能启动,这时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硬盘。所以,能办到的话做好给电脑外壳接地。
  避免无谓的硬盘读写操作
  硬盘在进行读写操作时,理论上讲磁头和盘片并没有接触,盘片不会有什么损耗。可硬盘是一个既包括机械组件又有电子组件的精密电脑部件,长时间工作还是会影响它的寿命。想想光驱就知道了,经常看VCD的和不怎么读盘的会有多大区别。因此追求稳定的用户应该少安装各种五花八门的软件,特别不要随便安装那些试用版的软件,以至于装了删,删了再装。Windows没出现致命错误也不要动不动就重新安装系统。毕竟重装系统后电脑速度的提升是有限的,而安装系统时要写入大量的文件,包括更改硬盘的引导记录,有些朋友提倡的过两三个月重装一次系统的做法并不可取。
  还有一个问题是磁盘碎片的整理,不能否认,适当使用对硬盘是有好处的。但整理的频度应该把握好,因为整理碎片时会要进行大量的读写操作,过量使用只会让硬盘积劳成疾。一般情况下非系统分区用不着整理,操作系统和交换文件所在分区也用不着经常整理,一两个月整理一次就比较合适,可以先用软件分析一下碎片情况再决定是不是进行整理。在这里建议Windows 98用户使用专业软件,Windows 98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效率十分低下,在大硬盘盛行的年代连“鸡肋”都算不上。
  不要对硬盘超频
  我们踌躇满志地挑战超频记录时,千万别忘了那可怜的硬盘。现在的CPU几乎都锁了倍频,想超频只有超外频这华山一条路,当CPU工作在非标准外频下,硬盘也处在同样的环境下,电脑性能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不稳定和危险因素。有些硬盘刚开始还挺得住,可假以时日,各种隐蔽的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到硬盘阵亡的那一天再后悔可就晚了。
 不要在硬盘工作时关机
  现时硬盘的转速大都是7200rpm,刚开机时,硬盘通电后处于加速转动状态,如果我们中途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防止硬盘受震动
  硬盘在工作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容易造成磁头与盘体相撞击。因此,在工作时或关机后主轴电机尚未停顿之前,千万不要搬动电脑或移动硬盘,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此外,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也要加倍小心,要轻拿轻放,不要磕碰或者与其他坚硬物体相撞。
  做好防尘工作
  灰尘对硬盘的损害非常巨大,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硬盘很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被吸引的灰尘长期积累在硬盘的内部电路、元器件上,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发,使得电路板等元器件的温度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3: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