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现行)第九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7:07:00 | 只看该作者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课文评点

 1976年1月8日是一个沉痛的、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一颗属于世界的巨星殒落了,一颗中国伟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了,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最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同志。他的逝世使中国人民无比悲痛,泪水洒遍了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1月11日是举行周总理送葬的日子,这篇课文记下了当年人民群众送葬的历史场面,表达了人民群众深切哀悼的感情。

  “送”,送行、送别,对象多用于活着的人,是“生离”;而本文要“送”的却是一位已逝的伟人,一位为人民操劳一生、耗尽心血的值得崇敬爱戴的人,分明是“死别”!细细品味,令人悲从中来!又以“十里长街”代挤满长街的人群,更渲染出送灵的壮观场面、宏大气势,烘托出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不朽人格,突出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和哀思。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交代气候,既是实景的描写,又烘托出悲凉的气氛。长安街北京最长、最宽的大街,东西走向。交代地点。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不是站满,强调人??唷D信?仙佟W苄慈耸??啵??挛牡姆中聪鹊嫔弦槐省B纺茄?ぃ?四茄?啵?蚨??患?罚?蛭魍?患?病R缘缆分?ば慈巳褐?唷6?恰巴贰保?魇恰拔病保?凳玖槌敌薪?姆较颉H嗣潜凵隙疾?藕谏矗?厍岸寂宕髯虐谆ǎ?劬Χ纪?胖茏芾淼牧槌到???吹姆较颉5忝魇撬驮岬摹!岸肌辈?藕谏矗?岸肌迸遄虐谆ǎ?岸肌毕蜃乓桓龇较蚩矗?杉??械娜硕蓟匙乓谎?畛恋男那椤R陨鲜歉爬ǖ男矗?恰懊妗薄R晃宦?芬?⒌睦夏棠蹋??种糇胖С牛?得髂曷酢9照龋?晨孔潘得魈逅ィ?鹊氖奔涑ち恕R豢醚蠡笔鳎?辜倍?帜托牡氐却?拧!敖辜倍?帜托摹闭媲械胤从沉四昀咸逅サ睦先思认朐绲憧吹阶芾淼牧槌担??槌党俪俨坏蕉?敖辜薄保?志鲂囊恢钡认氯ィ?强醇?槌挡话招莸男那椤U馐翘匦淳低分?唬?匆晃焕先恕R欢郧嗄攴蚋荆?煞虮ё判∨???拮恿熳帕?咚甑亩?樱??羌废铝巳诵械溃?阶派碜诱磐?L匦淳低分???患宜目谌?汲隼次?茏芾硭驮帷R弧凹贰薄⒁弧疤健闭媲械乇砻魉?瞧炔患按?男那椤R蝗豪岷勐?娴囊蚬?谏诵亩?岩宰钥亍:炝旖恚?复?傧榷釉薄O嗷シ鲎偶纭Ⅴ谧沤磐?牛??拧??匦淳低分???瓷倌甓????悄昙托。?蚕肟匆豢粗芤??!耙晃弧薄ⅰ耙欢浴薄ⅰ耙蝗骸比?鼍低罚???恕澳信?仙佟保?肷衔暮粲ΑK?嵌荚诩鼻械氐却?槌档牡嚼矗?允径灾茏芾淼奈尴蘧窗?坏??堑纳裉?指鞑幌嗤?U庑┤硕际瞧胀ㄈ褐冢??撬?谴?碜湃??嗣瘢??堑男那檎?且谕蛉嗣竦笔钡男那椤R陨鲜蔷咛迕栊矗?恰暗恪薄?br>
  以上为第一段,写灵车到来前人们的神情动态,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急于向敬爱的周总理表示最后敬意的迫切心情。

  夜幕开始降下来。写时间推移,点明人们已经等候很长时间。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一笔带过。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开来”对照向东“望不见头”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用布扎成的大花和横幅、竖幅,上面题字,表示哀悼。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严肃而恭敬。写灵车装饰,以烘托哀悼气氛。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依依不舍。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实际是没有人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好,而现在行动一致。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致敬、默哀。眼睁睁地瞪大眼睛,一眨不眨,既有多看一会儿,又有留都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为的是好多看一眼总理。这一段着力刻画人们悲恸之情,没有人指挥,但人民的心和灵车和总理紧紧地连在一起,随着灵车而动。所以这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直身、脱帽、哭泣,这充分表现出人民群众对总理由衷的爱戴和敬仰,是不可抑制的哀痛心情的自然流露。这一段话写得真挚感人。如果说第一段通过三组特写镜头突出人们的焦急心情,那么,这里就是“全景”镜头,突出人们的依恋和哀痛,写得很有层次。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插入对往事的回忆,用来反衬再也见不到总理的哀痛,为下文蓄势。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不同的是,昔日的周总理检阅群众,迎送国际友人热烈、幸福的情景,今天却是和总理诀别的悲痛场面。回顾当年见到总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天失去总理的悲痛。然而今天,急转。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委婉地、深沉地道出了一种无可慰藉,无可补偿的哀痛之情,意在言外。

  以上为第二段,写灵车经过的瞬间,人们沉痛的心情和对总理的怀念,进一步突出人民对总理的热爱和崇敬。

  灵车缓缓地前进,“前进”对照“开来”牵动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随灵车动而动,不忍总理离去。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牵动”是虚写,“奔跑”却是实写。是人们的感情无法克制,化为行动。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一层。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二层。为的是可以多看一眼即将永别的周总理。明知其不可能,又偏偏作这样的幻想,足见一片赤诚。可是灵车渐渐远去了,灵车无情。一层。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时间无情。二层。希望落空了,人们的悲痛可以想见。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与“开来”对照。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二字重复,极写人们的依恋。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等待”一词贯穿全文始终。从“等待”灵车到来,到“等待”总理回来,感情层层推进。

  以上为第三段,写灵车开过后人们的依恋之情,把群众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推向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7:07:00 | 只看该作者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独立构段

《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的段落结构,一以贯之,简单明了。全文“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三段都各为一个自然段,第二段则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第二段的第二自然段独立构段,阅读和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其一,这个自然段三句话包括两句插叙和一句回笔续写:“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走越远,和我们永别了!”使第二段的内容更加厚实、充盈。



??其二,这个独立段里的插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节外生枝”,而是表现了周总理生前的伟大,他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他身后哀荣正是同这种“生前伟大”连结在一起的。今天,他音容宛在,人却长辞。插叙收到了“以乐写哀,一倍其哀”的效果。



??其三,联想插叙之后的回笔续写,让读者又回到“望灵车”的此情此境中来,人们无不潸然泪下,无不捶胸顿足,从而写出了中国人民与总理诀别时所产生的“如能赎兮,人百其身”的崇高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阅读欣赏

这篇感人肺腑的叙事之作,以时间的推移为明线,以人们的一腔深情为暗线,两条线索互为表里,以灵车为交汇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仅600余字,却字字有情,句句含情,读了令人如临其境,情不自禁。

  文中的环境描写虽不多,但“景”中有情,言简意丰。“天灰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文章开头的这一环境描写,一下子把我们带进了三九严寒之中。灰暗的天空,阴冷的气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真实描写,也是那个特定年代的政治气候的巧妙暗示(当时“四人帮”不让人们群众悼念周总理);而此刻人们的心情也正像这阴沉的天空,承受着失去周总理的巨大悲痛。从另一方面看,天气这样恶劣,这么多人一样的丧服、一样的心情,冒着严寒不约而同地云集于此迎候周总理的灵车,感情何等真挚,场面何等感人!“夜幕开始降下来”和“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是从时间上衬托出人们“送总理”的至诚之心。人们自下午到夜晚,一直伫立在凛冽的寒气中啊!那渐去渐远的灵车,那苍茫的夜色,既可反衬出送葬人群目不转睛、心追神移的专注情态,又渲染了他们难舍难离,万分悲痛的心境。

  人物描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分别从人物的神态、动作上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描写,以形传神来展示人们内心情感的惊涛巨澜。在描写中注意面和点、“全景”和“特写”的结合。每段各有重点,等灵车、心急切,望灵车、心欲碎,追灵车、心相随,前后呼应,层层深入。“等灵车”,作者用“挤满”讲人数之多,用三个“都”强调人心之齐;接着又由“面”到“点”推出三个代表性的特写镜头,通过“同”中之“异”更有深度地表现出“异”中之“同”。刻画老奶奶“焦急”是说见周总理的心情迫切,“耐心”则说尽管已等了好久,就是天再冷,体再弱也要坚持到底,与周总理见上最后一面。矛盾的心情表明了热爱周总理的一片真情,体衰的老人如此,青年、少年,虽年龄不同,形态不同,而真切的情意,深沉的悲痛却元一例外地充溢在每个人的心头。“望灵车”,作者着力地描写了灵车到来时人们“不约而同”的举止、情态,“站直”、“摘下”、“望着”、“哭泣”、“顾不得擦”,一连串动作,写出万民同声哭总理的悲壮场面,令人如见如闻。“就在这十里长街……和我们永别了”这一段话,由现实转入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用幸福的回忆反衬悲痛的现实,以乐衬哀,更觉其哀,将人们沉痛悼念的心情刻画得委婉深沉。“追灵车”作者抓住人们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矛盾,着力表现人们对周总理深切怀念之情。“追”说明他们不愿接受这个严酷的现实,两个“希望”是他们主观的愿望,可是现实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就是这时,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无尽的思念,无限的向往,无比的崇敬,都在这无望的等待中。

  语言简炼、朴素又富有感染力,如“探着身子”、“扶着肩、踮着脚”分别描写青年夫妇和红领巾等灵车的急切神情,用“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句勒总理的丰采,用“庄严、肃穆”点染灵车的氛围等,都言简意赅,情态毕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实录

师: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谁给大家读读这一部分?
  (生读“人们心情沉痛……擦去腮边的泪水。”)
  师: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生:我们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是:首先找出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再理解这些词语,然后体会这些词语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补充两点。一是我们理解词语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生:我认为还应该强调一点,就是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只有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多种解词法,才能理解得全面、深刻。
  〔在阅读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归纳读书方法,并运用于阅读实践中,使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师: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大家总结得很好。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师: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不约而同”这个词语。“不约而同”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在课文里指人们虽然没有经过商量,但是“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等这些动作是一致的。
  生:(抢答)这里还应该联系“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来理解。“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其实是没有人在指挥。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来长安街为总理送行的人不计其数。这么多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统一,何况没有人指挥呢?
  师:老师与你有同感。那千千万万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一致,现在无人指挥,彼此的行动却这么一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周总理,同样怀念周总理。
  师:对。我们就应该这样,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有不同意见。说根本没有指挥是不确切的,我认为是有指挥的。只是这指挥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人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在指挥他们这样做。
  师:有创见!应该这样理解。只有人们对总理的感情一致,行动才会这样一致。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这里的“老人、青年、小孩”,从年龄上强调了周总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怀念。
  师:说得好,??同学读书多么仔细,考虑问题多么全面。
  〔老师随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还理解了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体会了内在的思想感情。〕
  师:这几个词语,我们不仅理解了意思,还体会到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谈谈对其它词语的理解?
  生:我还理解了“眼睁睁”这个词语。“眼睁睁”就是目不转睛的意思……
  师:说得有道理。“眼睁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目不转睛。那么在本文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再读读这一句,并联系前文体会一下。
  〔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掌握联系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眼睁睁”比“目不转睛”还多了一层意思,就是没有办法,束手无策。
  师:体会得太好了。那么这里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呢?
  生: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都能表达人们想多看几眼总理的思想感情,用“眼睁睁”还可以进一步表达人们不忍心与总理分别,想把总理永远留住的思想感情。
  师:体会得太深刻了。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由此看来,有些词语的理解必须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谁能运用这种方法继续理解其它词句?
  生:我可以用这个方法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总理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师:是啊,亿万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是何等的爱戴,何等的怀念!怎样读才能把人们的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呢?
  生:应该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生:以上我们理解的这些词语,都应该读得重一些,才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心情。
  师:说得对。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练习读读。
  〔在学生自己练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名读,并引导学生评议。〕〔发动学生思考应如何表达感情,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上的感染。〕
  师:当时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你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没有目睹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是电视屏幕却可以把我们带到1976年1月11日的长安街上。
  (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灵车的实况录像。)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总理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含着热泪,气愤地)我会说,敬爱的周总理,听说您是被“四人邦”迫害死的,我要把他们抓来,让他们永远跪倒在您的墓前。
  生:(泪流满面地)我会追着总理的灵车跑得很远,很远。一边跑,一边喊:周总理啊,您么这么早就离去了,我们不能没有您啊,全国人民不能没有您啊!
  生:(深情地)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不会忘记您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不会忘记您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泣不成声地)我要对总理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这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于老师引导得法,体会得深,所以学生的思维是自觉的,情感是真挚的。〕
  师:看来,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总理的怀念是深切的,对总理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
  生:我觉得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用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师:体会得完全正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主动运用这种方法。

             深入其境,意切情真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片断评析
                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林恒久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的动态、心情,逼真地再现了1976年1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众向周总理告别时的感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群众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对于九十年代的小学生,在理解上有相当的难度。而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的理解,想象首都人民送总理的悲壮场面,如临其境,不仅对课文理解得确切,而且小学生怀念周总理感情的流露也是非常真实的。
  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本意,再联系前后文,准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王老师在教学中,把“不约而同”“眼睁睁”等词语的义与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深入其境加深理解,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这是王老师课堂教学经验的精髓所在。
  其次,王老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再现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入那悲壮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动之以情,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敬仰周总理、爱戴周总理、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王老师还巧妙地引导学生置身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行列中,激发学生把爱总理、怀念总理的思想感情升华到更高层次,学生的思想感情流露,是可信的,真挚的。
  总之,学生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在读书的过程中,“悟”出读书方法,学习自解读书。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正确地处理了“文”与“道”的辩证统一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十里长街送总理》练习设计

一、写出下面意思的词语。
  1、抬头向四周或远处看。(  )
  2、严肃而恭敬的一种气氛。(  )
  3、事先并没有商量但彼此的看法和行动完全一致。(  )
  4、世界各地。(  )

  二、阅读下面段落,回答问题。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1、“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这儿三个“都”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重点写了一位(  ),一对(  ),一群(  ),这些人物形象代表了(  )。
  3、“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是环境描写,这儿的描写对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4、下面是三个同学对这一段段落大意的归纳,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同学。
    i. 长安街上男女老少在等待周总理的灵车。
    ii. 长安街上无数男女老少的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iii. 长安街上无数男女老少都怀着悲痛的心情在等候周总理的灵车。

  三、课文的结尾是“自然结尾”,如果请你改用其他方式结尾,可以怎么改?写在下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再见了,亲人

某老师导读《再见了、亲人》,抓住了写小金花的一句话:“你回来以后,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等来的是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噩耗”,开展了生动的训练:
师:“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块儿走向毁来。
师:谁能说说这儿的“归”和“尽”是什么意思。
生:“归”在这儿是走向的意思,如果把其中的“同归于尽”一词抽去,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再表达出来?
生:你回去以后,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等来的是你妈妈拉响了手榴弹跟敌人一块炸死,她自己也牺牲的噩耗。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谁说得好,与课文中的句子相比又怎么样?
    [评析]在导读过程中教师并不孤立地进行词句训练,而是运紧紧抓住词与句的联系,释词为了更好地理解句子、练句又能更深入地理解词义。如“同归于尽”的确切含义在单独理解中是难以体会的。因为“同归于尽”,一语双关,一是敌,一是我,性质不同,情感不同,在重新组句中,如不精细斟酌,就会文理相悖。如一学生统说“牺牲”,对敌人说就不妥当;第二位学生统说“死去”,对志愿军战士又欠敬重;第三位学生把它分开来说,对敌人是“死去”,对志愿军战士用“牺牲”,就又太罗嗦。相比之下,还是原句用“同归于尽”最为简洁。在这里,教师抓的虽只一词一句,但不仅训练了语言,还训练了思维,“练”出了那么多的收益,这是高超的训练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再见了,亲人》“主导——自学”式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即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尤其是小学生自学,更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结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谈谈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
  教《再见了,亲人》一课,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首先通过优美的音乐和富有感情的朗读,吸引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学生仿佛进入了那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里,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在第一段中写了三件事,但最感人的是大娘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这件事。作者在这件事的描写中,只用了简短的两句话,单从字面的意思上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当中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和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并且把书中的内容,绘制成生动形象的画面,用幻灯显示出来。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当你看到画面上的情景时,你都想到了些什么?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了解了中朝人民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作者写这件事就是为了歌颂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这一目的。

  二、启发思维
  教师的职责不但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自学。教师要设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先让学生审题,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再问:这句话是谁讲的?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亲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亲人”一词的内涵,我又进行了启发性的诱导,让学生打开书边读边想:大娘、小金花、大嫂对志愿军是什么样的友谊?我先让学生说朝鲜人民是怎样救援志愿军、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的,然后追问学生:“这是什么样的友谊呀?”学生说:“这是鲜血凝成的友谊。”接着让学生讲志愿军在朝鲜的国土上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让学生明白:亲人是指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双方而言的,因为他们都为对方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通过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到文章作者的思路上来,从而诱导他们的自学意识,培养其自学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2: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