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现行)第九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挑山工》练习设计之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sòng dú   lù cǎo rú yīn   hēi yōu yōu   jū shù   liě kāi zuǐ
    (     )  (          )  (         )  (     )  (         )
    zhé lǐ   bù jiě zhī mí   hān hòu   xīn yuè chéng fú  bāo yùn
    (     )  (          )  (      )  (            ) (      )
  二、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诵(  ) 茵(  ) 拘(  ) 咧(  ) 谜(  )
    涌(  ) 菌(  ) 距(  ) 冽(  ) 迷(  )
  三、下面,检验你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1.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填空:
     拘查大写字母( ),在字典( )页,组词( ),在词中的字义是( )。
     哲查大写字母( ),在字典( )页,组词( ),在词中的字义是( )。
     憨查大写字母( ),在字典( )页,组词( ),在词中的字义是( )。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填空:
     蕴查( )部,余( )画,字音( ),在字典( )页,组词( ),在词中的字义是( )。
     攀查( )部,余( )画,字音( ),在字典( )页,组词( ),在词中的字义是( )。
  四、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  )
   2.里面包含着(道理)。(  )
   3.道理深刻,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
  五、读课文,回答问题:
   1.抄写描写挑山工样子和登山特点的语句:
   2.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行走的路线是折尺形路线,产生的
     疑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和挑山工同时起程,又三次和他相遇,分别是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挑山工》练习设计之二

基础知识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é zòu    jū sù     dān wù     pú sù
    (     )  (    )  (     )  (     )
     dēng pān    liě kāi    bù guà    tài shān
    (     )  (     )  (     )  (     )
     téng yún jià wù
    (          )
  二、用“____”画出下面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挑山工(tiāo tiǎo)   尽头(jìn jǐn)    背心(bēi bèi)
    扁担(dàn dɑn dān)  随便(biàn pián)   压弯(yā  yà)
  三、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划上“√”。
   1.饱览
    (1)吃足了  (2)饱满  (3)充分  (4)满足
   2.心悦诚服
    (1)衣服   (2)担任  (3)适应  (4)服气
  四、按ABB式填空。
    如:静(悄悄)
      黑(   ) (   ) (   )
      亮(   ) (   ) (   )
      沉(   )  光(   )  明(   )
      绿(   )  红(   )  白(   )
  五、填上合适词语
    (   )的扁担  (   )的山色  (   )的肌肉
    (   )的货物  (   )的溪流  (   )的山路
    (   )地走过  (   )地赶来  (   )地离开
  六、造句。
    耽误——
    朴素——
  七、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拘束——     惊异——
    包蕴——     似乎——
  八、选择正确答案。
   《挑山工》一课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A.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B.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往往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答:( )
  九、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1)它指的是什么?
    (2)“我”需要它干什么?
   2.我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的哲理。
    (1)在空格内先填上合适的词语,再造句。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是指哪几句?这几句包蕴着什么哲理?
  十、简答题。
   1.读课文,想想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训练
  一、根据解释写成语。
   1.不能解答的疑问。(    )
   2.话语耐人寻味,值得琢磨、体会。(    )
   3.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

  二、“奇怪的是挑山工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在这一段中起什么作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三、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回答问题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件事或物对你的影响,以及它是怎样鞭策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06:47: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作业设计:
  一、抄词.
    追悼 正月 爱抚 逝世 搞不清楚 张冠李戴
    愉快 碰壁 微弱 咳嗽 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  )李(  )  囫囵(  )(  )  (  )然大(  )  三(  )半(  )
    (  )经风(  )  (  )声(  )哭  难以(  )受  接连不(  )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个动作词.
    ⑶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06:47: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之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
  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
    仪 悼 逝 餐 枣 搞 冠
    骂 嚼 悟 摊 奥 咳 嗽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
    餐:共16笔
    嚼:20笔
    奥:注意上部
    嗽:注意右边
    冠:多音字组词
  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
  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父伯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
  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板书:深受爱戴
  回忆了伯父几件事?板书
  (二)带着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找重点句)
  板书:关心青少年
  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三)用此方法,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请同学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的问题。
  1.学生读书找疑,画批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2.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各组汇报:抓往①“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②“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碰壁吗?”③“恍然大悟”。等词句进行体会。
  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
  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现在我们明白了(恍然大悟)
  4.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四)过渡
  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学生出声读,思考,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抓住“饱经风霜”“扶、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自由读体会。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抓“按”字体会,表现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经过讨论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伯父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看,伯父想得多周到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自由读,——指名读)适当的地方老师范读指导。
  (五)自己快速读第四个故事,谈谈体会。
  (六)总结全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你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板书)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综合资料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二、学习准备
    回忆或收集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
  三、学时安排
    四学时。
    第一学时,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学时,读熟课文,品读第一部分;
    第三学时,品读二、三部分;
    第四学时,品读四、五部分,总结全文。
    (三学时。第一学时,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学时,讨论、体会鲁迅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作者写了他的哪几件事;
         第三学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给课文各部分列小标题。)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了解鲁迅的同学介绍鲁迅的一些情况。
   2、读课题,有什么疑问要问?(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称了伯父为什么还要再称先生?)
   3、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穿插正音。
   4、同座互读第一部分。
   5、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为什么不知道鲁迅就是伯父的?“追悼”和“吊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爱戴”和“爱抚”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7、概括段意——小标题(段意:伯父去世了,很多人都到殡仪馆追悼他。小标题:在殡仪馆里—伯父去世了—深切的怀念—逝世—“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第二学时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穿插正音。
   2、同座互读第二部分
   3、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的意思——因果关系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字面义?一般情况下谁的记性好?话中之意?《表》——前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著,鲁迅翻译;《小约翰》——荷兰作家望-蔼台著,鲁迅和另一作家翻译;)
   4、再读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话,体会感情。
   5、看插图说话(按方位、衣着、神态……不同角度说)

     第三学时
   1、回忆第一、二学时的学习内容。
   2、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穿插正音。
   3、同座互读第三部分
   4、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真的碰墙壁吗?“四周围”可能指什么?鲁迅为什么受迫害?)
   5、练习角色朗读
   6、再回读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话。
   7、指名读课文第四部分,穿插正音。
   8、同座互读第四部分

      第四学时
   1、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黄昏时候”(时间)、“呼呼的北风怒号着”(风势)“天色十分昏暗”(天色)“街上的行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行人)“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寒冷)——与车夫赤脚拉车对比。
   2、伯父、爸爸救助车夫的动作——跑、拿、扶蹲、跪夹、洗、敷、扎。想一想:鲁迅当时是什么人,车夫是什么人?体会同情劳动人民
   3、想象“深奥的话”可能是——
   4、严肃的表情、按头的动作、叹了一口气又说明了什么?
   5、再回读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话。
   6、学习最后一部分,提出不懂的问题。
   7、总结。概括每一部分的段意,用原文的一句话概括,用四五个字概况,有一两个字概况(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常常劝我多休息)(在殡仪馆里——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深切怀念——评论《水浒传》——谈碰壁——救车夫——难忘回忆)(逝世——谈书——谈笑——救人——关怀)……
   8、各部分关系:果——因(倒叙)、因——果(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9、选词造句。
   10、读读背背鲁迅名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课文评点〗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陆续发表了《孔乙已》《药》《祝福》等,为我国现代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1921年12月发表著名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在儿童文学评论、理论研究、翻译介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全部著作,充实了世界文学宝库,被誉为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文章所记的几个片断,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却很生动地反映了鲁迅高尚人格的若干侧面。由于是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的,更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因此,题目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热爱与敬仰之情。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作者当时还不到10岁。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在作者心目中伯父与自己一个姓,至于鲁迅,或许听说过,却不知道就是伯父的笔名,更不会知道他是个大作家。以为认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在孩子心目中,鲁迅只是他的伯父。真切自然。这是讲作者当时对鲁迅的认识。伯父去世了,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世于上海。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在当时上海的胶州路,是专门停放死者遗体,布置灵堂,便于人们瞻仰死者遗容并追悼。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改变原来的声音痛哭。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来,或忘掉了自己的风度而嚎啕大哭。据当时的报纸记载,鲁迅遗体在殡仪馆停放期间,第一天签名瞻仰遗容的就达四千四百余人,三天共超过万人。还有若干无身份、地位不签名的人,可见人民大众对鲁迅的爱戴和敬仰。一层,讲来追悼的人多。数不清的挽联用“对联”形式写成的表示悼念的文字。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二层,讲花圈、挽联多。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据巴金和唐弢回忆,当时参加吊唁的人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老人,有小学生;有工人,也有知识分子;还有盲人。表明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职业不同,但都十分崇敬鲁迅先生,下面回忆的鲁迅关心下一代、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三层,讲来追悼的人各色各样。那时候我有点惊异惊奇、诧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敬爱并且拥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自然无法理解自己的伯父在广大群众中的地位,因而感到“惊异”。讲产生疑问,引起深思。这一层讲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不仅追悼死者,还慰问死者家属。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得他的爱抚疼爱、抚慰。长者爱幼者,与“爱戴”用法相反了,排比句式,以孩子的口吻表达孩子心里的一种失落的痛苦。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层讲作者对鲁迅的怀念。

  以上是第一大段,写鲁迅逝世所引起的广泛的悲痛和悼念以及作者当时的感情活动。以下各段追忆鲁迅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断,解释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

  就在伯父逝世一是避免与上段“去世”重复,二是书面语更好地表达崇敬之情。那一年1936年。的正月农历一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周建人。妈妈王蕴如。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周晔、周瑾、周蕖。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补充交代,说明这种团聚是惯例。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工作之余、茶余饭后也不忘和孩子谈话、交流。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不到10岁,就已读半文言的长篇名著,已是很了不起。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成语。囫囵:浑然一体,形容整个儿东西。把整个枣子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是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地看一遍,下面具体讲如何“囫囵吞枣”读书,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水浒传》所写人物众多,事件繁杂,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确实难以搞清、记住。下面讲“囫囵吞枣”读书的结果。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就是下面“张冠李戴”的意思。伯父问考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成语。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细节,以示自己年纪大。鲁迅留着很有个性的“一”字形胡须,笑了笑即使批评,也不板着面孔。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按理年岁大的人记性不如小孩子,但记性好坏要看看书的态度,态度认真,记性就好;态度马虎,记性就不好。这句话表面上是自夸记性好,实际上是婉转地批评作者读书囫囵吞枣,在轻松谈笑中教育作者要认真读书,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鲁迅为别人考虑得周到,体现出慈爱、幽默。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害羞惭愧。记性不如伯父。又悔恨,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恨自己不该这样。恨自己不该不认真读书。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说明领会了伯父的意思,既说明孩子机伶、自爱,也说明鲁迅幽默的批评效果好。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与“囫囵吞枣”相呼应,一次恰到好处的批评与教育,改掉了缺点且终生不忘。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儿童读物,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著,鲁迅翻译。一本是《小约翰》荷兰作家望·葛覃著,鲁迅与另一译者合译。说明鲁迅先生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两本书中寄托着伯父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所以值得珍藏。

  以上为第二大段,记述鲁迅在读书问题上对作者的教育和关怀,从中可以体会出鲁迅为少年儿童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东张西望,有所发现。孩子天真的神情跃然纸上。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只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对孩子说话,总是面带微笑,和蔼、慈爱之态可见。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观察仔细,抓住人物特征写。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接上面省略”鼻子“二字,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前面所说的“不像”只是总印像;现在要具体说出“哪一点不像”,难免要仔细观察一番,还要思索出词儿来,无法脱口而出。“半天”口语指时间长。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又是细节,动作幽默。笑着说,又是笑。“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事实并非如此,为的是逗趣。神态和言语都很幽默。
  “那怎么──”破折号表示后面还有“现在就得又扁又平”之类的话,没来得及说,伯父已经开始回答了。
  “可是到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一语双关,看似逗趣,实则是要讲一个很深刻尖锐的意思。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孩子天真,无法理解鲁迅话中深刻的政治含义,只从表面上来理解,以为“碰壁”就真是走路不小心撞上了墙壁。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表面看,因为四周围黑洞洞的,走路很容易不小心碰墙壁。实际上鲁迅是讲当时社会黑暗,像鲁迅那样关心劳苦大众,宣传革命真理,揭露反动派的罪恶的人到处受到限制、迫害,如反动派查封他的书店、禁止发表他的文章。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一下子全部明白了,其实根本没明白真正的含义。“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有趣,也是事实。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仍是天真的孩子的理

-解。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鲁迅说得风趣;笑周晔回答得天真,亲人间格外融洽,气氛活跃。

  以上为第三大段,记述“我”与伯父的一段对话,从中映现出鲁迅对旧社会的抨击和幽默风趣的性格。他碰壁是为了劳苦大众。我劳苦大众想得多,我自己安危想得少。

  有一天黄昏的时候,时间。呼呼的北风怒号着,风势。天色十分阴暗。天色。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行人的表现,因为天气寒冷,行人才这样的。这一层从时间、风势、天色、行人四个方面来描写天气寒冷。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旧社会还很少有用脚踩的三轮车,车夫凭双手和双脚的力气拉车载客奔跑。坐在地上呻吟,因痛苦发出的低低哼声。车子扔在一边。把唯一能挣钱养家的工具──车子扔在一边,可见伤势很重。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有穿鞋,与严寒的冬天构成强烈的反差。车夫可怜。地上淌了一摊血。血流得特多,铺了路面很大一块。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严冬酷暑,风霜雨雪,人力车夫为了维持生活,都得卖苦力,在大街小巷奔跑。四个字刻画了车夫的劳累和艰辛。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耳朵听到的“呻吟”,眼睛看到的“血”“脸”等,都归结“痛苦”二字。
  “怎么了?”爸爸问他。爸爸对车夫的关注。
  “先生,”周晔的父亲也是穿长衫的知识分子,车夫成年累月为人拉车凭经验从服饰举止判断出而这样称呼。他那灰白的因失血过多所致。抽动着的因痛苦所致。嘴唇里发出低微有气无力的声音,作者受父辈影响,从小就十分关注同情劳动人民,车夫的一切言行都牵动着她,所以看得很仔细。写得极详细。“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如果穿了鞋,怎么可能会这样?但车夫穷得连鞋也买不起。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急步奔走。可见关心、救助心切。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可能是周晔的父亲把外面的情形简单地告诉了鲁迅,鲁迅又很快找到这个备用品赶着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轻轻地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细小东西的工具。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消毒用的洗涤药水。给他洗干净。以防化脓感染。鲁迅早年到日本仙台学过医,想解救病人痛苦,后看到中国人精神麻木,便弃医从文,要用文章唤醒人民。这儿是他按医生的方式处理伤口。他们指父亲和伯父。又给他指车夫敷轻轻涂上上药扎好绷带。从“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等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救扶是非常尽心细致的,要知道鲁迅当时是一个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学者,而救扶的是一个贫穷的车夫。两个人的地位、身份这样悬殊,又无亲无故,从不相识,但鲁迅在给车夫包扎伤口时,却那样精心,没有一点儿架子,特别是在那样寒冷的环境里,可见鲁迅不平凡的思想品格。
  拉车的感激怎能不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支撑、坚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朴素的语言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穷苦,没有钱物感谢,买苦力的,又没有好的言语来形容。车夫的话说得朴实、恳切、感激之情溢于这简短的言表中。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知道车夫必须靠拉车来谋生;但他现在这个样子肯定不能拉车了,所以又掏出些钱给他,让他安心养伤。想得多周到啊!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好让车夫在家里换药。关心得细致入微,表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天黑了,照应前面“黄昏时候”,说明过了一段时间。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前面所记叙的情景,作者都是亲眼看着的。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转过来写自己当时当地的感受。之前只注意看他们救助车夫,没顾及寒冷。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写自己身体对室外严寒的感觉,再次强调天气冷,一方面为了说明车夫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也可突出鲁迅冒着严寒救护车夫的精神,再一方面为下文写自己的思想活动作铺垫。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想得很具体:自己(穿得较好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而车夫“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推已及人,自然产生了疑问。还不到10岁的有钱人家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穷苦的生活,当然不会知道人世间的不平和辛酸。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紧接上面想到的那个问题。由于伯父和爸爸都很慈爱,平时有问必答,因此,作者现在有疑问就提出来了。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含意深,不易理解。不容易懂。对“深奥”的解释:“很深奥,不容易懂”又是对“记不清”的解释说明。正因为不理解,所以也就没记住。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印象十分深刻而强烈。两个“清清楚楚”加上“而且现在也”,强调了这种印象。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平时惯有的。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孩子的问题触动了鲁迅的心事。刚才的情景,使他心情沉重。“慈祥”“愉快”是对作者那样的孩子。变得那么严肃。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却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让鲁迅再次看到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这种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因此,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跟一个小孩子能说些什么呢?也许,他也不想过早地在幼小的心灵上投上浓重的阴影。只把他枯瘦的手当时鲁迅健康状况已很差,按在我的头上,爱抚的动作中包涵着深深的忧思,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言的动作,无声的叹息,表露了鲁迅当时当地的复杂思绪,自己同情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却不能救助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自己写文来揭露社会黑暗,唤起工农,可又势单力薄……,这一声叹息里,表白了他的心声。

  以上为第四大段,记述了鲁迅及其兄弟救助一个受伤的人力车夫的经过,反映了鲁迅同情劳动人民,痛恨黑暗社会。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女佣阿三。下面记的,从时间上说,是接折第一大段。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的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起翳(yi),看东西很模糊。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对“起了蒙”作解释。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当事人的回忆更真实。她说:“周先生鲁迅。自己病得那么厉害,鲁迅晚年因气管和肺部患病,健康状况日益恶化。还要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揭露反动派,唤醒人民群众。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据《鲁迅年谱》记,直到逝世前两天,鲁迅还在写作;逝世的前一天晚上还坚持写日记。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女佣的话,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勾画出鲁迅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品格和战斗不息的可贵的精神。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从女佣的话引发议论,是本段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并且呼应开头,直接回答“伯父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真是“点睛之笔”。
  以上为第五大段,写女佣对鲁迅的赞扬和作者的议论。

  〖阅读欣赏〗
  写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像;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使人因小见大,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这种写法比较容易写具体、生动、亲切,给人的印像也会更深刻。第一部分具体写送花圈、挽联的人多,说明鲁迅受万众敬仰爱戴;谈《水浒传》体现了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笑谈“碰壁”表现他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斗争的精神;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反映鲁迅对劳苦大众深深的爱。几件事又都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文章的结构活泼而又严谨。从外在的叙事线索看,文章从鲁迅逝世,万众哀悼这件事写起,然后回忆鲁迅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断,最后写到鲁迅逝世后一个普通女佣工对他的赞美,大体上是按近期——远期——近期的时间安排的,而且首尾呼应;从内在的思想感情线索看,是按自身——身边——身外(他人)的体验来反映“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上。“为别人”即文中提到的作者及下一代少年儿童、车夫、女佣及劳苦大众;“为自己想得少”,即为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反动派的罪恶,同情救助劳动人民,不怕“碰壁”“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病,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五个片断,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并非东拉西扯。
  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如“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等都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感强。又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以及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作和之后的动作、神情都很细腻地刻画出鲁迅先生慈爱幽默和战斗不息的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心理描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了“我”、“伯父”等人的心理活动,细细品味,觉得它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引出故事情节
  课文一开始紧扣一个“多”字,写“我”的心理:伯父逝世,参加追悼会的人多;追悼会上送来的花圈和挽联多;送花圈和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我”看到这种情景,感到有点“惊异”了,进而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文章在下面通过回忆的形式叙述了四件事:①伯父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②伯父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③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④伯父关心女佣阿三。这些事从不同侧面着力回答了作者的疑问。可见,这段心理描写是引出故事的重要环节。
  (二)刻画人物性格
  由于“我”的天真,向伯父提出了一个关于“鼻子”的问题。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伯父对“我”提出的问题,用开玩笑的方法作了令人深思的解答。“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人物的这段精采对话,虽然反映了“我”的天真、幼稚的心理以及伯父的乐观心情,但更重要的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鲁迅先生与旧社会英勇斗争的“硬骨头”性格。
  (三)表现人物品质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脸“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口气”等表情、动作、声音的描摹,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其中,透露了伯父对不幸的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和对万恶的旧社会的痛恨之情,表现了伯父“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0: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