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现行)第九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16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之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5)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1)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有趣的生活。(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爽地邀请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4)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5)我觉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师                  生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小组讨论、交流: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往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板书:难舍难分
  八、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重难点的质疑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九、布置作业
  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闰土》综合资料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
  鲁迅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加以理解。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教师建议学生,把“月下看瓜”(第一自然段)、“闰土外貌描写”(第三自然段)、“我”的赞叹和向往(倒数第二自然段)等段落多读几遍,读得琅琅上口。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我”和闰土的对话(从“第二日……”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我”的好奇、佩服、自叹不如;闰土的聪明、热情、纯朴等),并读出感情来。学生在小组内交替朗读、互相评议。
  朗读以下段落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自然段,写月夜少年刺猹的场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作者首先描写出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在这样的景色中,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文字的描写让学生想象景色及闰土的形象。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朗读景物描写要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要能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用稍快的速度朗读。
  第四自然段,写“我”和闰土见面的情景。“我”早就想见到闰土,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朗读时要用急切的语气来读,速度稍快。接着就是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圈、见人怕羞。这可与第一自然段的描写合起来,构成闰土的外貌特征。“紫色的圆脸”中“紫色”是闰土在田地里风吹日晒的结果。外貌描写可用平缓的语气朗读。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一段写“我”向往农村生活。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更广阔更生动的外面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第1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由衷地赞扬闰土知识的丰富,要读得舒展些;第2句,要强调“不知道”、“只看见”、“不”和“只”为重读,突出自叹不如的情感。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根据所提示的问题快速思考,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教师提示的问题应有层次性,下列问题供参考。
  (1)闰土为什么要到“我”家来?闰土长得什么样?
  (2)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
  (3)闰土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闰土?
  上述问题供学生默读时思考,在小组里讨论。
  课文中写景优美,写场面生动,可引导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后的自我感受,引导学生想象最感兴趣的一个场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
  首先,要让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是什么,并说出理由。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课文提供的场景十分丰富(“月下看瓜刺猹”、“第一次见面”、“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儿”、“依依惜别”等),有选择的余地,供学生自由选择。
  其次,要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利用收集到的有关信息(文字、图片等),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充分地展开想象,把某一场景尽量说得具体一点、形象一点。
  此题可在课堂口头练习,也可作为课后小练笔。
  2?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四、参考资料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通过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以及杨二嫂等人的刻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农民在封建政权压迫剥削、愚弄、毒害下痛苦的生活和麻木的精神状态。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中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是有差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课文题解】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故乡》中节选的一段。课文中的“闰土”,是小说中“我”少年时代的朋友。“少年闰土”生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农村凋敝,农民生活非常困苦。课文节选的是作者回忆闰土少年时代和“我”相处的几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刻画了一个海边农村少年可爱的形象。

  【学习要点】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新词;会认读3个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划人物的。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
  2.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习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词语解释】
  猹(chá):一种动物,像獾,喜欢吃瓜类。
  许下愿(xǔ xià yuàn):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祭祀(jì sì):旧社会过节时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值年(zhí nián):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wǔ xíng):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允许(yǔn xǔ):许可,同意。
  装弶(zhuāng jiàng):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准备好,用来捉鸟。
  竹匾(zhú biǎn):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
  秕谷(bǐ gǔ):干瘪的谷子。
  素(sù):平素、向来。课文里的“素不知道”就是向来不晓得。
  如许(rú xǔ):如此,这么些,那么些。
  其间(qí jiān):其:那。那中间。或指某一段时间。文中指西瓜地里。
  无端的(wú duān de):没有来由的。
  无穷无尽(wú qióng wú jìn):成语。穷:尽、完。无穷无尽就是没有止境。形容数量极多。
  潮汛(cháo xùn):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近反义词】
  近义词:无端—无故希奇—希罕允许—答应熟识—熟悉
  盼望—希望往常—以往郑重—慎重许愿—许诺
  反义词:熟识—生疏允许—拒绝伶俐—笨拙郑重—随便

  【句式示例】
  [原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缩句]天空中挂着圆月。
  [原句]这少年便是闰土。
  [扩句]这紫色圆脸的少年便是能装弓京捉小鸟雀的闰土。

  【难句分析】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的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的用法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而“无端”一词则是“说不清原因”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2.我素不知道天下这许多的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去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前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这句话从两个方面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许多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有可能被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
  3.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情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面高墙上的四角”指“我”和“往常的朋友”们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一小块天空,表达了作者对广阔天地、农村生活的向往。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的闰土。突然了闰土勇敢、机智的形象。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家祭时,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这段主要交代了“我”和闰土认识的缘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的情形。突出了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第四段(第6—16自然段):写闰土告诉“我”许多希奇的事情。
  每五段(17自然段):写“我”和闰土的分别与友谊。

  【课文中心】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的真诚友谊,抒发了“我”热爱劳动人民,向往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通过肖像、装束的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通过典型事例写人物的特点,如“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瓜刺猹,潮汛看鱼”这几件事,反映出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孩子。

  【素质知识延伸】
  鲁迅(1881年—1936):现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当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刚揭开序幕,鲁迅就用犀利的杂文和新颖的小说为它呐喊奔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世界名著。

  【课本难题解答】
  [思考·练习第4题]
  常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的样子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大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后一问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更欢迎填几点。(此时,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
  评: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中看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当时海边沙地上,他一个人看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师:请几个同学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捕鸟捡贝壳看瓜 刺猹看跳鱼儿。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在用词上做适当的指导。)
  评:板块研读,弹性填空,学生多元解读。既感知了课文整体,又丰富了闰土形象。
  师:那么,“我”对哪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呢?为什么?
  生:雪地捕鸟。因为闰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鸟,可见“我”对闰土捕鸟的本领很佩服,印象特别深。
  生:我认为是“看瓜刺猹”。因为上一堂课我们学过,“我”与闰土分别了三十年,一看到闰土,就想起他少年时看瓜刺猹的画面,可见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师:是呀!所以课文中这两件事也就较详细地写了。

  二、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等一会儿交流时,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学生默读课文,不时地圈点、评注、查资料;教师巡回,但不作任何指点。)
  评: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闰土捕鸟很有经验。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批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尤其是支起竹匾用短棒,更能看出他是捕鸟高手,因为一拉短棒,匾很快落地,鸟想飞走已来不及了。
  生:我认为闰土不但捕鸟很有本事,还很勇敢。你听,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当时又没个伴,他不仅不害怕,还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猹是很凶猛的,你向它走去,它不会跑掉,反倒向你奔来,多可怕呀!但闰土刺猹好似家常便饭,什么都不在乎,可见他的机灵、勇敢。
  生:我认为省略号是表示语意未尽,破折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
  生:我不同意,课文中的省略号有一处是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例:蓝背……。不过,我发现有一处标点用错了。稻谷,角鸡,鹁鸪,蓝背……中间应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评: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真正的超文本学习,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
  师:你真了不起,但据我考证,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顿号,所以只能用逗号代替了。
  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从“素不知道”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闰土说的这些事从来也没听过,感到十分新奇。从中也能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识贫乏。连水果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
  师:“素”字你怎么理解呢?
  生:“素”是向来的意思。
  生:课文中有一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好像有点知道,但又不是十分明白。我觉得这个“啊”字加一个“!”是表示“我”对闰土的赞美,羡慕他心中有那么多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评:这是第二板块研读中最难解的一句话,学生似懂非懂,处于一种“愤悱”状态,需借点拨、引导之力,使其理解。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句话确实值得研究。(点击课件)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点拨:(1)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2)师:“无穷无尽稀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的是刚才讲到的雪地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等事。“他们”指“我”的一些朋友、少爷们。“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指天空很小。
  生:我认为没那么简单的,“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仅仅指天空小,实际上借此来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的空间小,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生:我有补充,与前面的感叹词“啊!”连起来一读,我发现“我”在对闰土敬佩、羡慕的同时,还表示“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渴望有像闰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也明白了这一点,课文中说“四角的天空”是“院子里高墙上的”,这正是这些少爷们生活的地方,与闰土的生活环境一比,他们觉得自己太封闭了,也想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叹。
  师:请同学们将“啊!”和“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连起来想一想,再读一读,体会“我”当时的这种感情。(指读——点拨——再指读——齐读)
  评:适时、适度的点拨,解放了学生的思路,使其茅塞顿开。教学也就此推向纵深。

  三、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师:那么,在当时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想做闰土的坐在左边(称正方);做“我”的坐右边(称反方);咱们来争论一番,但老师有几个要求:
  (1)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
  (2)在争辩过程中,当你觉得被对方说服,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学生坐两旁,人数相差无几,想做闰土的相对多一些。)
  评:设计专题,引导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心灵自由,凸现个性。
  师:好!时间到,下面由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人家在讲时你一定要专心听,并想反驳对策。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因为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社会,正是闰土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小时候自由自在的闰土,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
  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
  正方: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在广阔天地间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农村的一些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少爷“我”在城市里的许多事课文中没有说,如果写出来,闰土不知道的也许要多得多,肯定也会羡慕不已的。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想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
  反方:什么?笼中之鸟?文中的“我”是“笼中之鸟”吗?请问“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吗?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有什么呢?
  师:大家争论激烈,谁也不肯让谁,老师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
  评:争辩,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总评: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
  一、重研读创教学新路
  这节课,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初读研究环节,教师出示弹性式填空,“()的少年闰土。”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填空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在其背后,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二、重点拨亮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学也实现由局部向整体推进。本堂课教师的点拨可谓点到了节骨眼上。“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说,我有点懂,但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悱”状态,需要教师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学生联系语境,在解题中逐渐明白其中之意。再通过读的点拨:将“啊!”与后面“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内容,整句朗读,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个“啊!”字,融少爷“我”的种种情感于一体,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内涵。
  三、重活动还心灵自由
  争辩研读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9: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