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9-4 07:00:00
|
只看该作者
(二)
“就怕有学生会了”,这是一位数学教师课后发出的感叹。事情是这样的: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由我们的教师利用已有的经验自行进行设计,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问题:“今天是佳佳的十岁生日,福利院的阿姨送来了生日蛋糕。把蛋糕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估计学生会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每份是这蛋糕的,此举能让学生获得计算成功的体验。接着,由教师把问题改成“把蛋糕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继续尝试计算,计算中“分子1不能被除数3除尽”会使学生产生困惑,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或动手操作等活动去探究发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然而,教师的如意算盘被学生给“搅乱”了:在学生很快用分子直接除以整数算出÷3的商后,教师得意地出示第二个问题想“为难”学生,结果,有些学生比教师还得意,将分数去乘以整数的倒数,理由是把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是多少。学生的回答让其他的学生也明白了道理。这个“节外生枝”使大多数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也使教师的教学没了层次,讲课缺乏激情。课后,教师无奈地说:我就怕有学生已经会了。
对此,我们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分析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已经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居高临下地将学生的思维牵进预设的圈内,而一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开了,教师就很难面对自己无法预测的学生众多的想法,缺乏教学的机智。更重要的方面,是教学理念上的差距,主要反映在:(1) 我们往往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法则上,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会”,而没有更多地思考怎样通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学”;(2) 以学生发展为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是使每一个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更明确说,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我们先前的教学目标几乎就是要让全班学生都掌握计算法则,很少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
于是,在新理念指导下,我们又一次走进课堂。呈现问题1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列式,对于所列算式÷3,教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多角度尝试计算,在出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说理由,之后又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方法适合于计算任何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出现相互争论的场面:请问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方法计算的同学,用你的这种方法怎样计算“÷3”(此时,拥护者们在一边嚷道:是呀,你说呀──),接题者灵机一动,回答道:2÷3÷5=2÷(3×5)=2÷15,你说好算吗?挑战者承认能够算的,又马上转移目标(大概想从另一学生身上来挽回一点面子):请问将分数化成小数计算的同学,用你的这种方法怎样算“÷2”(又有一些拥护者说着:是呀──),哪知应战者非常沉着,思考片刻后激动地应答就是2除以3,2÷3÷2=2÷2÷3=1÷3,这不算出了吗?在两次挑战失利的情况下,挑战者仍然不服:你们确实很有办法,但我要问你们这样转来转去地算与直接乘以除数的倒数,哪种更简便些?应战回答:可你刚才认为我们的方法不能算。此时,大家已经认同了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的计算方法,还有学提出了要根据具体的题目去选择计算方法的见解。学生在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后,得到的不仅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而且面对新知识进行问题转化的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数学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的优化策略,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思想等也都载在其中了。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会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第二节课后,教研组的其他老师颇有感慨地说,我们终于看到什么叫让学生学会学习,什么是让不同的学生到不同的发展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实践研究中得以更新,教学的智慧潜能在这样的实践中得以发展。这是我们进行“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的一个研究案例。
行动研究是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疑问发。一般的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而行动研究则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研究的主人翁是第一线的教师。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用先进理念对照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教学,找理念上的差距;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找出理念行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善教学行为。这种研究,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能成为教师的自身需要。近几年我一直在进行的,就是“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撰写了30多篇教学案例与反思,我最深的体会是:“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