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临泽曹庄小学张丽红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他们的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成了入学儿童的一大难点,以致有些儿童产生厌学语文的心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可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从部分学生的作业反映来看,学生掌握汉字不太牢固,要么音读不准,要么笔顺错、偏旁错或结构失调等都说明在识字教学中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识字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读准“字音”,体会读趣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这是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具体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场合下使用的是方言,不是普通话,即使是“普通话”也与也是“方言普通话”,如边音L与鼻音N的发音、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发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的发音很容易出错。不少学生读得南腔百调,有气无力,毫无兴致可言,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趣味”呢?
1、教师“示范”要标准。经常听课发现老师范读、教读,老师自身读音不准,何况学生,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教师要练好读的基本功,能真正为学生示范。
2、发现“问题”矫正要及时。在教学中如发现学生发音不准,不能视而不见,要“细微处见真知”,教师可采取引读、范读,优秀一点的学生教读等方式,强化读的训练。对读得准确的学生要适时的给予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3、读准的含义要明确。对于一个字来说读准就是声韵调都要读准确,对于一个词组来说,有轻声、变调等,对于一句话来说,读时不加字不少字,要学会断句,读得自然流畅不生硬,不得在词中断句,不得在意思不连贯处断句。总之,吐词要清、音节读清、不读多不读少、自然流畅。在课堂教学中不时见到学生读得断断续续、多字少字、断句不准确、一字一读的现象,而有的老师仿佛已经麻木,认为“学生还小”“这是普遍现象”,不重视,导致不少学生到中年级、高年级甚至到初中仍不能准确流利地读课文,老师们也不想一下“为什么,学生说话能吐词清楚自然,而读书得有问题……”值得反思。
4、适时激励促发展。对读得准确的学生要适时的给予鼓励,对读得一般的学生要发现闪光点进行适当的表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读的积极性,激发其读的欲望。
二、感受“形”美,体验魅力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结构美、形态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记忆,发展思维。有一位上课的教师说过“我上课时坚持课题必须一笔一划认真书写,写出行笔轻重、快慢、顿挫,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怎样作到呢?“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汉字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如“森”属品字结构,摆放的位置不同,上面的“木”与下面的两个“木”大小不一致,各占的比例有所差别,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汉字不同的形体和结构美。
2、引导学生感受笔画的美感。传统的书法讲究起笔收笔的顿挫、行笔的快慢轻缓、章法的布局等,在书写中要认真引导学生体会书写的感觉、乐趣,让学生感受中华书法传统艺术的魅力。
3、利用好写字教材。写字教材与各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同步的,在进行生字教学的同时,进行书法的教学,可谓“一举两得”,即强化了生字的识记,又受到书法熏陶,何乐而不为!根据以往教师写字教材的利用情况,发现有教师只管布置,不管结果,任凭学生“画”;有教师只管教学,一讲到底,不管效果,学生不知其所云,真所谓“两只黄鹂鸣翠柳”,最终都没达到理想化的结果,为什么?关键未落实,学生是否听懂,内心的感受怎样?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练得如何?练的时间有多少并是否得到保证,这些问题值得一线教师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