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2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要确定规范。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记》说得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什么叫人?人就是身上的兽性越来越少,文明性越来越多,这就成为人了。比方说动物,它们不讲什么平等、怜悯,就是弱肉强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是它们的生存法则。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可以看到立规矩对于习惯养成的作用。做父母的大都特别希望老师关照自己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容易喜欢,在班里容易受欢迎?有礼貌的孩子。
我有个朋友叫李宏,她的女儿早儿就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上小学、上中学是人见人爱,到哪个地方都自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女孩。因为早儿善解人意,待人彬彬有礼,连给她们家打过电话的人都会惊叹:哎呀,你的女儿太可爱了,我什么时候一定要见见她,我从电话中就仿佛看到这个女孩的微笑。
早儿接电话,一拿电话就说:“您好,请问您找谁,这是李宏家。”如果她妈妈不在,她会说:“我妈妈现在不在,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她吗,需要让她给您回电话吗?”对方不挂电话,她肯定不会放下电话,都是先让客人挂电话之后,自己才放下电话,礼貌非常周全。
我们有些孩子不是这样的,接电话,开口就是:“喂,找谁?不在!”挂了。有时候连爸爸来的电话都不听清楚就挂了。
早儿为什么那么有礼貌呢?那就是习惯养成。妈妈跟她说:“凡是给咱们家来电话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客人,对客人一定要热情,要抱着愉快的心情接电话。接电话先说您好,请问您找谁,然后该谁接电话谁就接电话,该做什么记下来,而且要后挂电话。”
早儿当然也有忘记的时候,妈妈看见了,就提醒她:“想一想,应该怎么办。”提醒多次之后,过了21天,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早儿就非常习惯了。这就是礼仪习惯,是非常非常细致的礼仪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呢?北京史家小学发动学生自定班规,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家规、校规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
明末清初有个学者叫朱柏庐,他做的《朱子家训》是中国很有名的家训,他在里面说的话流传很广,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我们确实要给孩子确立这样的规矩。
第二条,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准备,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
大家还记得“文化大革命”吗?“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哪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文化大革命”破了很多很多的好习惯。全世界都尊重孔子,我们中国人把他叫做“孔老二”。破四旧把很多很多好的东西破掉了,培养了一些“无知无畏无礼”的人。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体会。
2003年的夏天我在新西兰,一天黄昏的时候,我们路过一家超市,我说咱们进去超市看看,看看新西兰人的超市是什么样的。一进去,里面的蔬菜色彩鲜艳,那个柿子椒又大又鲜亮,红的鲜红,黄的橙黄,绿的碧绿,看上去像玩具,像假的似的。我就拿了一个柿子椒,想看它熟得怎么样,看看是不是饱满。没想到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台湾导游说:“孙先生,我们这儿的习惯是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我听了之后简直呆住了。因为我自认为还不是一个不太文明的人,却第一次听说不能用手挑东西,要用眼睛挑东西。这就是习惯的差异。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捏呀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过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是习惯动作,确实不太文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次在菲律宾,那里的冬天很温暖,在椰子树下游泳多好啊!香港女童军的一些女士邀请我们一块儿去游泳。当时我想,去游泳池要走很远的路,到那个地方再更衣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就穿好了泳裤,然后穿着睡衣就出去了。香港一位相识多年的苏小姐说:“孙先生,你怎么这样穿呢?真可笑!”我当时还不太明白,怎么可笑?不是也有人就穿着短裤,披着毛巾往外走吗?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礼仪:穿着睡衣是不能离开房间的,这样不合礼仪。但是坦率地说,我真不知道。在北京,我家附近有一个饭店,在那儿吃饭的人有一多半是穿着睡衣的,男男女女都有。自从知道了这个礼仪习惯,我再看到他们就觉得很不顺眼了。

还是要说说我们中国人随地吐痰的习惯。北京有个调查推算,中国每天约有4亿人随地吐痰,即32?9%的人有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

有一个名作家叫邓友梅,他考证了一下,发现随地吐痰在中国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京剧《文昭关》表现的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代的故事。剧中的老生东皋公就先在帘后“嗯,吐恩”一声再出场。邓友梅不明白,就问研究京剧的人,这是什么意思?人家告诉他,这就是吐痰的声音。京剧的开场白就有这个声音,可以说这是我们一个历史悠久的不良习惯。“非典”的出现让我们知道了随地吐痰的可怕。据报道,痰里面的病菌能存活几个月,传播的范围在百米之外,特别像广东气候这么湿润,真是可怕。

广东人什么都吃,也是习惯。听说孩子们在学校、在班上集体签名保护野生动物,坚决不吃野生动物。这些孩子多好。可是回到家,大人就说:“吃,吃,吃,怕什么,果子狸好吃,穿山甲好吃,有营养,还能治病!”你说孩子他吃还是不吃!当然,这次“非典”的教训会对我们改掉坏习惯很有帮助。有研究说,“非典”病菌可能来自果子狸。电视台播了一张果子狸的照片,我就觉得果子狸的目光里露出对人类的仇恨,狰狞可怕。这是大自然的报复啊。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养成好的习惯,我们成年人还不应该很好地改变自己吗?

我们中国人,一是排队的习惯,一是不要随地吐痰的习惯,大家想想需要多少年才能形成?我乐观一点说,十年;要现实一点说,可能要20年或者30年。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我一点儿也不担心硬件的现代化,资金的到位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我就担心到时候,奥运会会场痰迹遍地,这种习惯很难改。所以说这就是我们艰巨的任务,为孩子要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为什么呢?孩子在学校培养好习惯,放学回家:“爸爸,你好!妈妈,你好!”可是有的父母就不习惯:“你叫唤什么呀?”“爸爸,我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回来就回来吧,啰唆什么啊。”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实际上,要孩子学会关心,过去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传统,即《弟子规》中要求的“出必告,反必面”。孩子上学,走的时候得打招呼;回来的时候,要问候家里人;出去玩的时候,也要说一声去哪里,父母都要积极回应他。这样的规矩不仅仅是为了礼貌,也是保护孩子安全的需要,要让这个打招呼的行为成为每个家庭的一个很重要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也就是第三条,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多年的研究使我有一个感受: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订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应当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

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自主自动的,而不是强迫的。

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败可以说就是把太多的教育变成了一种上对下的要求,而没有一个从下激发出来的主动的需求。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儿童,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儿童参与。

儿童参与在中国的教育界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举个例子: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成立100周年,我随团去祝贺。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来了1800多个嘉宾。晚上就餐之前,看演出。第一个节目——狮子舞,表演的青少年非常地尽力。我发现这些耍狮子的人眼神有些异样,直直的、愣愣的。我非常奇怪:“眼神怎么这样?”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些弱智孩子在表演。我非常震惊,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大家想想看,我们搞教育的,面对18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第一个节目谁敢让弱智孩子来表演?我们很可能让他们回家,甚至长得不好看的、纪律不太好的,今天放假,今天你们没事,回家。我们会挑一些嘴巴灵巧的、模样长得可爱的孩子来表演。那么,儿童的平等在哪里?儿童的参与在哪里?素质教育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对少数。所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儿童的主动而充分的参与就不是成功的。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八层:

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

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

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

第四层是成人指派;

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

好了,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第六层是与儿童一起决定,经过讨论我们确定我们要培养哪几个习惯,一起商定;

第七层是儿童提出方案,比方说:我要培养我说话算话的习惯,儿童决定,成人不限制;

第八层是儿童和成人一起决定。

第四条,就是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习惯培养一个比较好、比较高的境界是健康的人格化习惯。什么叫人格化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以人格为导向的自动化行为反应模式。人格是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人格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化。当然技能化也很重要,有智慧型的,有技能型的,就像骑自行车和游泳一样,都是动作性、技能性的习惯,很难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但是,要注意一个误区,在习惯培养的行为训练当中,不能讲单纯的技能化。比方说,有一家外资企业要求员工见了客人要微笑,微笑的标准是露出八颗牙齿,因为这样的微笑是灿烂的。但是我们有点儿生活经验的人会发现,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未必发自真心,譬如很职业化的微笑、无奈的假笑等等。那种笑,对孩子来说恐怕是非常不好的。我们培养孩子对人发自内心的那种笑,当然可以有个性化差异。比方说,在表达对人的友好的时候,儿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不习惯叫人,父母却说:“过来,叫叔叔,叫大爷,张阿姨,李伯伯……”小孩子就跟着鹦鹉学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我们要培养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我们可以告诉他,对客人要有礼貌,要让孩子真心地去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如笑着点点头就够了。不能像训练猴子似的训练孩子。

有一个英国皇家教育代表团到南方某幼儿园参观。园长为了让外国人看小朋友是怎样守纪律的,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碗汤圆。

小孩儿都特喜欢吃汤圆。客人来参观都要说话啊,致欢迎辞啊,啰啰唆唆了半天。对着汤圆,有个小男孩就等不及了,低下头舔了一下。这个园长看见了,狠狠地盯了他一下。这小男孩低着头,知道犯错误了。

参观完了之后,中国的老师们就问英国的客人:“你看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教育怎么样?”人家说话很幽默:“我看你们训练孩子的方式和我们英国皇家训练马队一样,要先出哪个蹄子,后出哪个蹄子……”多尖锐啊!

第五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订家规,订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学生和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确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步骤3: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10钟的。

步骤4:持之以恒地练习。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大家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是必须做的,一个习惯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5: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和引导,对孩子一定要及时地表扬。

步骤6:创造好环境,培养好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家里和学校里就会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就会鄙视、反对,这对一个人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作用的。

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作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3: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