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中的财富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大连嘉汇中学 徐莹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让作为刚进入教育岗位的我受益匪浅,《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珍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已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给教师的建议》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积累经验。他用那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结合起来,独具观点,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和领导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这些教学新手的谆谆教诲,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其中我重点阅读了第21条“兴趣的秘密何在?”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87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90条“我怎样写教育日记”感触颇深,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感悟。
感悟之一——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鲜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现在用的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不合适的运用,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经验证明: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过度兴奋,这时教师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学生就会更加兴奋。我想这一点对于我们政治课尤其适用。回顾一年来的教学,为了能够吸引学生对本学科的注意力,经常会在课堂上给他们播放一些好玩的FLASH、小品或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但是正象苏老说的有的时候恰恰适得其反。记得我在上初二的《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一课时,因为是组内研讨课,所以准备的特别充分,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内容的新颖性,我搜集了好多的东西,可以说样式多种多样,但是一节课下来效果并不是很好,当时我师傅给我的一句评价就是“乱”,课下我思考乱在何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里面有些东西太新奇、太花哨了,以致于孩子们兴奋过渡,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们对于内容的新奇性已经压过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性,导致整个课堂已不在我的掌控之中。
后来我渐渐知道了兴趣的重要性,不在于形式的花哨,老师的引导相当重要,首先要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也就是兴趣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中说到学生对一堂课有兴趣的源泉有: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成就感;二,教师要讲解教材中的“接合点”,激起学生的惊奇感;三,学生把知识加以运用,体验“权力感”;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课前阅读,课上所学的内容对他也会有吸引力。回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时课上都是我喋喋不休的讲解,讲解的又不是学生之间的接合点,学生常常兴味索然,打不起精神。如果讲解的内容正中学生的“接合点”,学生就会“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那么怎么去启发和调动他们的兴趣呢?和孩子们一起时,你就是他们的朋友,喜欢他们的喜欢,了解他们的爱好与兴趣,和他们一定要有共通之点,正象李镇西教授那样,我们看到那一幅幅和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图片,其实正是他了解孩子们的途径啊。2008奥运之际,我针对孩子们对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喜爱之情,在上初三了解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中,我导课就采用了你对奥运吉祥物知多少的环节,大家开始很不以为然,认为很简单,但是当我给他们的评语只是一知半解时,他们开始瞪圆了眼睛,愿闻其详。这个课题不用我多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很浓了,所以这课上起来很轻松,学生学起来有兴趣,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兴趣也得到了发展,一举两得。在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喜欢上网聊天,于是我借用《主动沟通,健康成长》一课,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加入到了他们的小天地。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其实很喜欢说,尤其喜欢讲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事情,他们喜欢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后来我在参加中山区的教学比武大赛时,抓到的题目是《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这是初一的最后一课,内容少而枯燥,讲起来很有难度。我设计了一些环节,主体全是学生,从导课一个感人的FLASH引入,已经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然后环环相扣的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身边类似于这样的侵害都有哪些,学生们触景生情,滔滔不绝。让我们感同身受,一起来分析一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会受到这些侵害呢?学生们又开始积极动脑思考,各抒己见。所以正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那么怎样保护呢?以此思路,很顺畅的将一节课完成了。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花哨的课件,但是却能让学生们有感而发,说个不停。我想这就是源于对他们的了解,对他们兴趣的调动吧!
感悟之二——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是指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而其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同时,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另外,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教师语言除了要具有纯洁性、准确性、激励性之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记得我们组刘芳老师有一次在初三上课时,有一个学生不注意听讲,不知道在后面墙上摆弄些什么,当时她借用范伟的一句台词,很幽默的边说边做挠墙的动作:“那位同学在后面干什么呢?如果我们挠墙就能挠出成绩来,那我们就都站到后边去集体喀喀挠墙吧!”一句看似简单幽默的话语,既提醒了那位同学要注意听讲,又缓解了课堂紧张的气氛,何乐而不为呢?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我们在课下闲聊之余,经常会这样感慨:以前即使不是出口成章,什么成语、谚语、诗词名言警句也能要用的时候信手拈来,但是现在工作仅仅一年之余,深感自己语言的贫乏。记得有一次在二年六班上《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课时,在让学生畅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赞美之词都有哪些这一环节时,某一思想有些偏激的学生故意说出“ 教不严,师之错”,当时我还好反应很快,我马上接到我还听说这样一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时他觉得特别羞愧,自己坐下了。事后我心里还有些后怕,平时这个孩子思想很偏激,总会在课堂上说出一些让我应接不暇的话语,如果我用一大堆的道理做讲解,不仅耽误时间,还有可能引起反感,庆幸当时脑海里还有些语言词汇,应付了突发情况。
关于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师德水平。他告诫我们,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的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苏老在一个案例中提到的那位非常受学生和听课者欢迎的历史教师说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其中的奥秘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大海.由此可见,一些教育大家,都源自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大量的积累。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这更是我们永久学习的目标。
感悟之三——教育日记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对我触动很大。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我想现在的教后感或反思应该就是苏大师所指的教育日记吧。它是一种智力基础,也是一种智力火花,终究有一天会在某一时刻迸发,来改善我们自己的教学现状。教育日记,对教师而言,就是对教育想象的思考,把自己有所触动的瞬间和片段变成文字,记录在案,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时候提起笔来,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写些什么呢?
首先,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
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善于觉察这些儿童的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把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种形式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再次,日记能教会我们思考。仅有观察还是不够的,在捕捉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值得我们记录的呢?记录的同时,也要思考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日记,才是有效的。
日记还能帮助我们学会坚持。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多写点,少写点,多少写点;早发表,晚发表,早晚发表。虽然我们不是追求要发表文章,但是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坚持写写,是对自己有利的。等到我们老了、退休了,也许不能成为名教师,但是至少,还可以翻翻以前的日记,回味教育生涯中的点滴趣事。我想,这样的画面,应该可以让我有动力去写教育日记的。
其实啊,纸上谈兵,总是很容易,真正实践需要的是坚持。教育是有时就像一个精美的工艺品,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爱去保养,用坚持去完善。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以一种永不满足的心态、严谨治学的精神持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才能够走出“教书匠”的桎梏,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