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8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向教学开放演绎全新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也就是说,教改的实施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落实教改的途径在课堂。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一本书、一个教室、一个教师、一个答案的封闭局面,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语文教育思想的开放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可能在一次次对学生答案的规范中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创新的意识。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
1、教师自身要发扬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不创新。过去的教师,在他们脑海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不敢越雷池半步,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如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就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2、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想的环境,让学生得到锻炼与提高。
新课程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而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个性,给创造力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例如:我在上《一片树叶》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学生一听表演,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自觉自愿地投入表演……课文表演后,有位学生却意欲未尽,说:“老师,课文中的故事没有完,我能给它接个尾巴吗?”我抓住这一机会,表扬这位同学善思敢为,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创编,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真实。于是有学生编到:第二天,小猴、小兔、小羊……来到小树跟前,看见光秃秃的小树,羞愧地低下了头。它们和小黄牛一起种了好多的小树。有的编到:小兔、小猴、小熊……它们知道错了,天天给小树浇水、施肥、拔草……不久,小树长出更多、更美的叶子。大家围着小树唱呀、跳呀……正由于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问题或所发表的个人见解只是暂时的,但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却是永恒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育内容的开放
1、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资料。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学生们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所谓新闻媒体散布的语言,孩子喜爱看的一些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所散布的语言,如果不仅仅是规范化的并且是优美的,熏也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不难看出,让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宽、拓展,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广阔,知识层次更高,知识容量更大,那么,薄薄的语文书就会变得厚重起来,语文能力的提高又何愁之有!如教学《喜爱音乐的白鲸》时,在学习结束之前,我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鲸有多少种?白鲸喜欢音乐,其他的鲸是不是也喜欢?白鲸还有哪些生活习性?然后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少年百科知识》等课外读物,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充实知识积累,让一个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长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还会不断地生长,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在语文教学中引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有位教育改革家说:“如果在封闭的低层次的信息环境里呕心沥血,充其量呕出个‘遗老遗少’,就像婴孩被狼叼走后养后,再勤奋也不过是狼孩子的智能。”今天的学校处于社会生活的包围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信息大潮的冲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天地也就有多大。因此,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实际,参加实践,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如上《集市和超市》时,我提倡学生家长带学生去超市购物,积累有关商业性用语,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购买东西,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又注意了语言的训练及积累。学生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拥有更大的学习选择范围,面对即时的和综合的带有明显社会生活性的信息,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探索能力获得显著发展,创造潜力也获得充分的开发。
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语文教育形式的开放
1、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多方位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儿童跨进校门之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把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放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将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在更高层次上回归社会实践,从而建立开放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拥有更自主的创造空间。因此,我每学期都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看书读报、看电视等,拓展学生学习语言的领域,多层面、多角度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素质,在课堂中纳入相关的社会信息,让有形的小课堂在无形中“长大”。另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办展报、评选“优秀小记者”、“最佳导演”等,在学完《惊弓之鸟》后,我班举行了“成语故事会”,学会从课外搜集成语故事,学生讲得绘声绘色,还配上相应的动作,并说明成语蕴含的意义。学生将课堂上学习所得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巧拓展到生活实践中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培养了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主体活动化。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兴趣更表现出好奇心、求知欲、追求感官的新异刺激以及一种追新逐异的心理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设计有新意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同时也支持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合作学习与创造。我常常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渲染起热烈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思维活动。例如:在教《五彩池》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编一编“广告词”;在教学童话时,我让学生自制头饰演一演……学生本质上是活泼好动、好胜好强的,希望表现自己并得到承认与尊重的,因此,在课堂上,面对形式多样的情境,面对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语文的学习也变得更有效。
四、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功各自探——语文教育评价的开放
1、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评价是一根指挥棒,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2、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美国心理学家(1983)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7种认世界的智力方式,即: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和自我等。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因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个别差异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光追求标准答案是不全面的,因为语言表现出人的个性差异,如看问题角度不同,表述的语言不同等,都造成答案的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教师要从评价的“裁判”位置上走下来,创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民主气氛,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这样才能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尺水可以兴波,三尺讲台就是创新之地。我们要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会学习,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开发创新潜能和开放的课堂新结构、新模式、新途径,把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8-29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想的环境,让学生得到锻炼与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8-29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29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23: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