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现行)第七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及句子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特点和四季给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了解皂荚树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何联系。
   4、给课文分段。
   5、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皂荚树,体会皂夹树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皂夹树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弄懂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四季带来的方便及这与它的高大茂盛的联系。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末句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体会文章中心,教育学生做有用之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按提示分段,学习第一段内容。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你见过皂荚树吗?(学生自由谈对皂荚树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他们校园里的那棵不寻常的皂荚树。那么它哪些地方不同寻常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1)抽读课文(分段抽读)
     (2)学习生字词。
        ①抽读生字词,订正读音。
        ②齐读生字词,分析字形:
         区别字形:蓬-篷熬-傲曾-增
         区别多音字:空(kōng kòng)盛(chéng shèng)旋(xuán xuàn)
         理解词义:曾经、格外、袅袅
     (3)齐读全文,并弄清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3、根据课后提示分段: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棵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3)"三十步见方"是什么意思?
     (4)这段主要写什么?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2-10自然段,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及四季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明白这些方便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2、理解沉思的内容,体会文章末句的含义
   3、体会皂荚树的精神,教育学生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手段:
   电教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了解特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学校操场的东边,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皂荚树。请看!(出示图片),这就是那棵皂荚树。请仔细观察,然后概括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棵怎样的皂荚树?
    (3)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皂夹树的高大和茂盛的呢?打开书,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2、3、4自然段)
    (4)抽读2、3、4自然段,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
    (5)默看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大的?"六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说明什么?(干粗)。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抽读--齐读
    (7)这棵皂荚树不仅高大,而且茂盛。请继续默读3、4自然段,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皂荚树的茂盛的?请勾出能体现皂夹树茂盛的词语。(讨论时注意理解"阴盖"一词)。
    (8)在了解树干特点时,我们用了"干粗"来概括,现在能不能用2个字分别概括"枝"和"叶的特点?(枝繁、叶茂)
    (9)看板书总结皂荚树的特点。
    (10)面对这棵罕见的大树,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指导朗读2、3、4自然段)
   2、分析课文,了解作用:校园里这棵皂荚树的存在,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边听朗读,边看画面,边思考:皂荚树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1)老师范读,课件演示,学生感知。
    (2)分组讨论:
      ①分组:一个大组重点讨论学习一个季节的内容。
      ②出示思考题:
        a.皂荚树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先用一句话说,再用四个字概括。)
        b.这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③齐读思考题后分四人小组讨论。
    (3)大组汇报:
      ①各大组平行汇报第一题。
      ②皂荚树为什么能为我们提供这些方便?这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要求把四季内容合起来分析,进行抢答)
      ③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重点句,体会中心。现在,让我们点燃落叶。看!褐红色的火苗升了起来,望着袅袅的轻烟,作者陷入了沉思。(出示字幕"沉思内容")
    (1)自由小声朗读"沉思内容"。
    (2)这段话一共有几句?每一句说了什么意思?
    (3)皂荚树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学生边谈自己的看法,老师边进行总结,并板书)
    (4)指导朗读(沉思内容)。
    (5)出示字幕:"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棵种子在生根、发芽……"
      ①齐读字幕。
      ②这里的"种子"指什么?
      ③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④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总结: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同学们学习皂荚树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师相信:这种精神必将会像文中说的那样,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老师更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5、作业。
    ①填空:春天,能为我们()因为皂荚树夏天,能为我们()( )所以秋天,我们用皂荚()冬天,我们()
    ②造句:格外-- 沉思--
      (市级示范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高大的皂荚树》写作借鉴

写物抒情,莫忘与人的活动和感受关联
  写物抒情,无论抒发的是对物的感情还是对与之相关的人感情,都不能不写与人相关联的活动和感受。本文写高大的皂荚树的种种好处,抒发对皂荚树的赞美之情,就特别注意了写“我”和同学们的相关活动、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高大的皂荚树》难点突破

[提示]
  熬文写了皂荚树外在形态的“高大”和内在品格的“高大”,难点在于理解皂荚树内在品格的“高大”亦即精神“高尚”。这一教学片断重在引导学生由“高大”切入,突破难点——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皂荚树精神的“高尚”,使学生受到教育,获得启迪,产生思想认识上的升华。
  (学生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后。)
  师:大家都赞成把课文分成两部分。1~4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我们学校前面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5~10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高大的皂荚树一年四季带给同学们许多快乐”。现在,各自轻声朗读第一部分。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议一议:
  这部分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皂荚树外形的“高大”?是怎样写的?(板书:外形高大)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渐次形成以下板书:
   树身粗——六个人才能抱住
   树枝长——阴盖整个小操场 }外形“高大”
   树叶密——巨大的绿色帐篷
  师:(手执彩色笔在课题中“高大”一词下加一问号)这篇课文仅仅是写了皂荚树“外形”的“高大”吗?如果不是,那它还写了皂荚树哪一方面的“高大”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请你们阅读一篇短文——《高大的背影》。(略)
  师:请同学们反复轻声朗读短文,体会一下:哪段课文写得最使你感动,最能表达“我”无限想念三轮车工人叔叔的感情?你是根据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生:结尾一段写得最让我感动,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
  生:两个“总有”说明“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这位工人叔叔。
  师:这位工人叔叔的哪些高贵品质让“我”这样无限想念他呢?能联系第二段里的有关描写具体说说吗?
  生:这位工人叔叔充满爱心,是一个活着的雷锋。
  师:充满爱心,活着的雷锋,讲得太精彩了。那么,大家想一想,短文题目中的“高大”一词仅仅是指这位工人叔叔的身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
  生:三轮车工人叔叔精神高尚。
  师:现在回到今天所学的课文。请同学们反复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想一想,议一议:这部分课文表现了皂荚树的什么?你是从哪段话悟出这一点来的?
  生:(有感情地朗读结尾引起“我”沉思的一段话)从这段话里,我悟出了皂荚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精神“高尚”。(板书:精神高尚)
  生:这棵皂荚树就像那位三轮车工人叔叔一样,充满爱心。
  师:大家把这段话里的排比句(屏幕出现: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阴;现在你又燃烧着自己,给我们温暖。)有感情地读一读。(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指屏幕上排比句的第一句)这第一个句子和上文哪一小段是呼应的?找出来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生答后读第5自然段)(板书:春挡小雨)
  师:哪几小段是分别和第二句、第三句呼应的呢?也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一生答后读了第6自然段;一生答后读了第9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的前两句。)(板书:夏遮烈日  冬送温暖)
  师:(指屏幕,并在“你曾经自己淋着”“你曾经自己晒着”“现在你又燃烧着自己”下画线)这几个排比句上半句都是写的什么?
  生:都是写的皂荚树所作出的牺牲。
  师:皂荚树为了什么作出了这样的牺牲?
  生:(齐)为我们。
  师:为我们的什么?
  生:为我们的快乐。
  师:皂荚树牺牲自己为的是给我们带来快乐,这是一种舍己为人(板书: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假如你就是这个学校的一份子,面对皂荚树一年四季为你提供的许多快乐,面对皂荚树这种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你会受到怎样的启迪呢?
  生:我就要像皂荚树一样,让舍己为人的种子在自己心里生根、发芽……
  师:课文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生:开花、结果。
  师:为什么不写全呢?
  生:皂荚树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会像它一样去做的。既然生了根、发了芽,怎么可能不开花、结果呢?不写全,能给人更多的回味……
  至此,黑板上的板书为:

                             高大的皂荚树
            树身粗——六个人才能抱住
            树枝长——阴盖整个小操场  } 外形“高大”、精神“高尚”
            树叶密——巨大的绿色帐篷
                     春挡小雨
                     夏遮烈日
                    { 秋供洗手 } 舍己为人
                     冬送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背诵《五彩池》二、三自然段。
   2、听写前课词语。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滨”是什么意思?(水边)海滨小城是什么意思?
  三、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小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五、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哪些自然段讲海滨景色的?
   3、哪些自然段讲小城景色的?
   4、课文先写海滨,后写小城,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这篇课文如何分段?一(1-3);二(4-6);三(7)
  六、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座海滨小城美丽整洁。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之二

《海滨小城》是小学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海天辽阔,小城玲珑,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在教学时,我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物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其着重点是:

  一、扣题眼,感整体。
  结合课文提问:由课题看文中作者描写了家乡什么地方的景色?按什么顺序观察的?从哪些方面写海滨的景色?小城又从哪些地方来描写景物的?文尾一句话,点明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美丽、整洁)

  二、清思路,抓特点。
  1、让学生体会海滨小城的美景特点,结合课文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小题思考提问。
  2、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写出《海滨小城》的特点。”留心周围的事物“是本组教学的重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读懂第二段,作者留心观察了小城的三处景物。(1)庭院。(2)公园。(3)街道。这三处景物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如:庭院重点是树,特点是树多,不但用眼看,还用鼻子闻——树香。
    板书:
              海滨       到        小城
           大海    沙滩          庭院 公园 街道
         蓝色 棕色 贝壳 归船         树  榕树 路
         白色 灰色 颜色、花纹各色货物     多  大  干净
              色展美               物展美
                     美丽、整洁
  三、明道理,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课文从海滨到小城重点写了什么特点?(美丽、整洁)
   2、质疑难。作者如何抓住海滨小城这一特点进行观察的?把海滨小城写得这样美,是否仅仅想告诉我们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教师点拨,引导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使我们了解了海滨小城的景色,同时也受到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3、析句点题,揭示中心。
     提问:课文最末一句怎么理解?这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结句,点明了海滨小城的特点:美丽、整洁。有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
   4、引申激发。
     问:你们觉得我们家乡哪些地方最美?(白水湖、浮山……)举例品评、体会。
   5、学习章法,模仿运用。
     按《海滨小城》一文中的写法,赞美一处环境,要求按一定的顺序练习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1、再现迷人的海滨小城数幅美景图。
   2、有感情朗读全文。(配乐)
  七、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屏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

  设计理念:
   1、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我想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导游、拍照;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划读、抄写;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实际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在设计中通过创设“导游介绍”和“游客拍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满足了“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海滨小城》说课设计之一

一、说教材
  说起广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大海。大海无边无际,碧蓝碧蓝,非常美丽。可以想象,海边的小城也同样美丽。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美的心,你就会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编者把《海滨小城》编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民版)第七册第三单元压轴的一篇阅读课文,可谓是独具匠心。这是围绕本单元“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这一训练重点去写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这部分写海滨的景色;第四至第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写小城的美丽景色。其中,第一部分作者抓住了丰富多采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第二部分作者抓住了小城三处具有特色的景物加以具体描绘:一是小城里庭院的树多,种类也多;二是小城公园美;三是小城的街道很美,概括出小城最突出的特点:
  美丽、整洁。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2、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记叙事物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说教法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网络辅助教学以及运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我根据教学目标,利用电脑指定并输入各种教学信息,呈现给每一位学生,并且实现资源共享。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可直接登陆本课的虚拟网站进行学习。计算机所呈现的生动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人机对话”,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对照教法和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电脑操作能力,带着问题上网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集、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一课时,以下我对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关于大海、城市的一些信息和资料,谈谈对大海和城市的感受。然后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就到广东的一座海滨小城去游玩一番,看看这座海滨小城与你们所了解的海滨城市是否一样?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吸引,从而直扑课文的内容。
  (二)网上冲浪浏览美景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学弊端却是老师烦琐的讲解和分析,占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从而使学生失去了辨析的机会。事实上,语文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时代发展到今天,网络已在很短的时间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利用网络容量大、速度快、可接受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通过网络,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展现给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具体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虚拟网站,根据网站所提供的内容:主页·课文内容·扩展知识·个人空间,让学生进行自行操作,帮助学习课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局面,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态度投入到读、思、议、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三)检验自学汇报结果
  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的“大冲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于是,学生就根据刚才的自学,纷纷把自己从课文的虚拟网站中了解到的关于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告诉大家,同时把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指点学生:文章一开始就点明题目“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我们写作文时,也应该一开始就扣紧题目,不要说许多与题目无关的话。通过学生的不断发言及演示,大家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层层加深。如第二、第三自然段中,同学们抓住了“金黄色、遍地、理睬、满载着、银光闪闪、喧闹”等最深刻的重点词句,感受到海滨的美丽及物产丰富;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中,同学们抓住了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中感受到了小城的美丽、整洁,领略到作者地点转换的写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问他们:海滨小城的每一处地方都是如此的美丽、整洁,相信你们肯定都喜欢,那,你们能否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学生的朗读自然就会带上感情色彩。同时,我还因势利导,让学生看录象,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四)小组合作介绍美景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知识及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因此,在学生对海滨小城有了一个总体的感觉,即美丽、整洁后,我让学生锁定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和其他的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运用已有的电脑操作水平分小组在网页“个人空间”中进行介绍,具体内容有:小组成员、景点名称、具体景物、景物特点。然后进行网上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知识得到了巩固,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课文小结是全文的点睛之处,通过小结我使学生更深刻懂得海滨小城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六)作业练习丰富知识
  在作业的安排上,我设计了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等自由选择的作业内容,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也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活动的完结,而应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热情。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了课外,介绍了相关的旅游网站,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教育资源。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计算机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0: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