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现行)第七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4.按要求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2.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二)初读课文,介绍背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共有几本教科书?你们的书每学期一开学就能得到一本,你们会为得不到教科书而耽心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珍贵的教科书。(板书课题)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张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三)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文中“持、刷、抄、睁”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
     (2)多音字区分并组词:
     (3)区别同、近音字并组词。
        抄(   ) 嗓(   )  须(   ) 恨(   )
        吵(   ) 桑(   )  需(   ) 狠(   )
    2.注意下列字的部首:
      凳:上下结构,查“几”部。
      替:上下结构,查“日”部。
      须:左右结构,可查“彡”、“页”部。
      励:左右结构,查“力”部。
      缺:左右结构,查“缶”部。
    3.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锅:右下框内人,最后一笔是点“丶”。
      嗓:右上是三个“又”,最后一笔是点“丶”,木最后一笔为“捺”。
      投:右上第二笔是。
      爆:右下共5笔,即氺。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的。
    (2)炮火连天:炮弹爆炸后的火焰与天空相接,形容战斗激烈。
    (3)渴望:迫切地希望。
    (4)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5)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6)叨念:因为牵挂而不住地说。
    (7)俯冲:以高速度猛地向下冲。
  (五)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
  (二)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三)认识省略号及其用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懂得教科书的珍贵。
  (二)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段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
     首先板书课题《珍贵的教科书》
     教科书指学生用的书;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宝贵的。
     为什么教科书如此珍贵?教科书到底珍贵在哪里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本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讨论明确: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延安小学学习条件艰苦,师生渴望得到一本珍贵的教科书。
    (2)带着问题再读第1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延安小学的同学们“顽强地坚持学习”表现在什么地方?
       表现在战争环境、条件艰苦。
      ②师生问读第2、3句,思考讨论:从什么地方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教师出示下表,帮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填写,理解延安小学学习条件的艰苦。
       第二句中的三个分句,每个分句都是:
       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重点句帮助理解:
       投影A,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要让学生体会出:一方面说明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突出无书的困难,所以大家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另一方面说明,在大家十分渴望教科书时,张指导员告诉大家有书的好消息,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B句: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出: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的亲自关怀,是党中央用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出来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延安小学学生用“没有……就……”连接的。前半句讲的是困难,后半句讲的是克服困难的办法。
       写这些困难一方面表现了延安小学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一方面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③体会重点句第三句的意思,打投影。
       投影:“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此句与下面两句比较,进行语言训练。
       比较课文中这样写好在哪里?强调最困难的是没有书,为下文突出渴望得到教科书作铺垫。
    (3)总结第1自然段段意。
       延安小学师生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仍顽强地坚持学习。
   2.学习第2~6自然段:
     (1)它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2)再读课文,从第2~6段中进一步体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渴望得到一本教科书。
       学生读书,自学讨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进一步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时的心情。
       在理解了词语的基础上,练习用词语填空,指导学生理解因果关系。
      (因为)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
     ①(所以)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所以)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跳起来)。
     ④(所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3)三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还要注意本段四个感叹号在表达人物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4)归纳、总结第2~6自然段段意:
       同学们听到有教科书的消息异常高兴,张指导员决定带“我”去领书。
   3.学习第8~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主要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成几层?
       学生默读搞清8~11自然段主要讲了三个意思,所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8段):主要写“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的高兴和急切心情。
       第二层(9~10段):遇到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身体保护书而英勇牺牲。
       第三层(第11段):张指导员的临终嘱咐一直鼓励我前进。
    (2)学习第一层:(第8自然段)
      自己散读课文,体会“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可以看出。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出:“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心情是高兴和急切的。课文中“高兴地跨着大步”、“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这些词句,生动体现了“我们”当时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急切。
       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我”和指导员取到书时高兴和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3)学习第二层(9~10自然段)
      ①过渡语:我和张指导员领到书后怀着高兴和急切的心情往回赶时,途中发生了什么情况?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整理老师给的下述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
      ②投影:读后请排列下列句子,并加上标点。
       ·我头部受了伤
       ··那捆教科书还压在指导员的身上
       ∴炸弹爆炸了
       ∷发现指导员伤势严重
        实际排列顺序是:∴→·→··→∷
      ③再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深入体会重点段内容。
       看课文插图,想象“我”从晕倒至醒来这段时间内,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
       通过看插图和想象帮助学生体会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精神。
       再读这两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记述张指导员护书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具体加以体会。
       投影A句:“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指导学生体会:“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一方面展示了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一方面突出了教科书的珍贵。
       投影B句:“快卧倒……”,“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引导学生体会两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
       “快卧倒……”——表示张指导员的话还没有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昏过去了,此后的事不知道了。
    (4)学习第三层(第11自然段):
        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生命保护教科书?他的话语做了最好回答。请同学们自读第11自然段,认真体会这段中的语言部分。
       投影体会A句: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断续的说话。指导员身负重伤,刚刚苏醒的第一句话就是“书”,可见指导员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只有书,书在其心中占了重要位置。
       投影体会B句:他轻轻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声音微弱,断断续续。这是指导员临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寄托着革命前辈的殷切期望。这捆教科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它是十分珍贵的。
       在理解本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体会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和无限期望。
    (5)总结第8~11自然段主要内容。
       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
   4.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带着下述问题,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内容: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学生自学后讨论: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指指导员对学生们寄予的无限厚望。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指导员的话和指导员舍身保护教科书的英勇行为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指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一是来之不易,是用党中央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还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这个期望还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发愤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4)指导学生用尊敬的心情和努力学习的决心来朗读这段话。
    (5)总结最后一自然段段意:
       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一直激励“我”前进。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每两个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三)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在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自然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
  (二)学习省略号的几种不同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体会思想感情。
     强调:第二段读出张指导员,“我”和同学们共同的兴奋感情。第三段要读出带省略号句子的语调。
  (二)总结全文。
   1.在弄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课后练习中段意内容。投影四段段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下面的内容。
      ①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②情况紧急,“我”和张指导员需要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③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④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2)根据段意内容合并自然段分段。全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1)“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第二段(2~7)紧急情况下,“我”和张指导员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第三段(8~11)在取书回来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第四段(12)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我”前进。
    (3)指导学生练习给各段拟小标题: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各段小标题:盼书、取书、护书、书的力量。
   2.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的事迹,赞扬了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老一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心。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哪里?
     学生讨论,明确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
    (1)环境艰苦,学生没书渴望得到书。
    (2)这些书是在毛主席关怀下,从党中央文件用纸中节省出来的。
    (3)这捆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
   4.学习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文中的省略号有四种不同用法。
    (1)省略的是指导员想说还没说完的话。
    (2)省略号表示的是以后的事“我”不知道了,省略了“我”晕倒后到醒来时那一段时间里的事。
    (3)省略了多次重复说的同一句话。
    (4)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不连贯。
   5.指导学生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1)读词语,理解词语。
    (2)体会词语所在句中的意思。
    (3)讨论词语可应用的范围。
    (4)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之二

设计理念
   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挖掘课文的阅读潜力和人文价值,遵循“速读、略读、精读”的阅读次序,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情景导入。(略)
   2.简介背景,营造氛围。(略)
  二、速读课文,审清题意
   1.读题、解题。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主要“珍贵”在哪里?并勾画出“珍贵”含义的词句。
  三、略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勾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扩展想像,理清故事情节
   1.运用“读、画、议”的方法导学第一段。
    (1)导读:你准备把重音放在哪些词语上?为什么?讨论突出这些重点词语的理由。
    (2)故事发生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板书:炮火连天),你们联系看过的电影电视,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
    (3)在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思考:强调“没有书”是“最困难的”,和“珍贵”有什么联系?
      小结:延安小学的学生没有教科书,这是他们学习上最大的困难。因此,他们急切地盼望着能得到教科书。(板书:盼)
   2.自学第二至六段。
    (1)导读:第二至六段写“取教科书”,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2)边读边思考:张指导员带来了什么消息?大家为何那么高兴?为什么“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3)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归纳。(板书:情况紧急、取)
   3.研读第七、八、九段。
    (1)学生默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领到书回村时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什么情况?(板书:敌机轰炸)张指导员在危急中是怎样做的?(板书:护)画出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语句。
    (2)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4.研读第十段。
    (1)导读:自由读,边读边想。读第一遍,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语言的词句;读第二遍,想像张指导员当时的思想;读第三遍,琢磨张指导员说话的语气,想像他没说完的话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语句。
     a?文中“好半天”是什么意思?从“好半天”“微微睁开”说话断断续续可看出什么?(板书:生命垂危)把孩子们的书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表现了张指导员什么精神?
     b?文中“轻轻地”“微弱的”说明了什么?“摇了摇头”结合上文说说他知道什么?
      张指导员两眼望着那捆书(板书:望),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他想的是什么?前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续,后一个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如果他能说下去的话,会说些什么?张指导员在这种时候的希望是什么?
    (3)师生讨论小结。
   5.研读第十一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讨论、归纳。
   6.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1)思考:教科书的“珍贵”除了体现在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2)梳理课文叙事顺序。
    (3)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4)讨论、归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靳家彦教学实录——《珍贵的教科书》

师:我们今天来学什么?
  生:珍贵的教科书
  师:有一个多音字(板书:教科书)
  (生读题)
  师:什么是“教科书”?
  生:就是课本,就是教材。
  师:原来这篇文章叫《一捆教科书》,这题目好吗?
  生:不好
  师:大家来读书,你觉得哪一段写出教科书特别珍贵,待会儿就读哪一段。
  (生自由读全文)
  师:你觉得哪一段写得特别珍贵,读出来听一听。你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第四节)
  师:为什么?
  生:印书用的纸是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还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
  师:你们真行。
  (生齐读第四节)
  师:你们读得很正确,但这样读叫念字,怎么读呢?听老师读。
  (师慷慨激昂地范读)
  (生再齐读,读得好多了)
  师:我们就这样一边感受,一边读书(板书:感受)
  你有了感受,读出来的书味道就不一样了,就像品茶,一口一口慢慢品,越品越有味道。对身外的东西引起振动,叫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读书最重要的是感受,把  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要把感情读出来。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读得很好)
  师:读得多好啊,声音响亮,普通话准备。
  党中央的文件是用来指导革命的,这书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多么珍贵啊!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强调“印文件”)
  师:高声读也好,低声读出好,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吗?其他地方再读读。
  生:(读第12节)因为这教科书是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
  师:对呀,这书浸透了指导员的鲜血,每当我看到这鲜血染红的书时,就会想起指导员说的话,指导员说了什么?
  (师范读,生读)
  师:就这么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悟。
  为什么读得这么好,不仅是感受了,而且把心放在里面去读,你们的读已经到了“理解”的层次了。
  师:所以题目不能叫《一捆教科书》,而应该叫《珍贵的教科书》(板书:珍贵的)
  注意“贵”字不加点。
  (生再读课题)
  师:除了那两段,还有吗?
  (生读第11节)
  师:可是在55年前,正在与国民党进行战争,炮火连天的岁月,条件困难吗?
  生:困难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第二节)
  师:有哪些困难?有桌椅吗?
  生: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
  师:桌椅问题解决了。有黑板吗?怎么办?
  生: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刷一块。
  师:还没有什么?怎么克服?
  生: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师:这些困难都能克服,最难克服的是什么?
  生: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
  师:但你没读出困难,读来读得困难一点。
  (生读,读得不够好)
  师:你们口渴过吗?那时候最想喝什么?那种希望就叫什么望?
  生:渴望。
  师:再读这句话
  (生读出渴望之情)
  师:这样边读边议也是为了使大家更深刻地感受、理解。
  师:书来了吗?有消息了吗?从哪里开始到哪里?
  一开始盼书,现在去领书。这里非常像电视剧的场面。我们能根据这段文字排电视剧,你们想排吗?
  让摄影的叔叔阿姨拍下来,在温岭电视台一播,演员就是你们,导演就是老师。
  (生组合选择角色排练)
  师:时间是--
  生:1947年春天
  师:谁先出来了?
  生:指导员。
  师:谁能演指导员,老师来看看(选一学生)
  现在他就是你们的--
  生:指导员
  (演指导员的学生上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师:他兴高采烈吗?来,大家帮他排练
  (另一学生说)
  师:现在我就是指导员了,我说完这句话你们就怎么样?
  生:欢呼
  (师说台词)
  生:耶
  师:战争年代哪来的港台调“耶”,应该说--
  (师生再演,学生欢呼时间较短)
  师:时间这么短,不行。
  (师生再演)
  师:对,这就叫作“振奋人心”(板书)
  师:什么叫“兴高采烈”,什么叫“振奋人心”,懂了吗?
  对,就这样读,不用背解释,已经知道了,这叫欣赏
  我请同学们接着演指导员
  (生读第4节)
  师:这时大家更应怎样?
  生:欢呼
  师:还有一个声音在叫,谁来?
  (选好演员,生再合演)
  师:可是书还在印刷所,谁去?
  生:我去
  生:我去
  师:不够积极,不够踊跃,我看谁特别积极就谁去。谁去?
  (学生争着要去)
  师:(板书:争先恐后,生读词)
  这一段就像拍电视剧一样会拍了吗?会表演了吗?对,不仅演得好,还理解了什么叫“兴高采烈”、“振奋人心”、“争先恐后”。
  师:第三段非常感动人,我们一起读读。
  (师范读,指导读“快卧倒”)
  后面是一个省略号,说明了喊了几次
  生:很多次
  师:但文章中没能写出来,就用了省略号。
  师:这本书连一页也没缺少,叫什么?
  生:完整无缺
  师:这捆书被完整无缺地压地指导员身下,所以,看到这捆被鲜血染红的教科书时,我就大声喊--
  谁来把他唤醒
  (生读)(齐读)
  师: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激动地说----(生接读)
  师: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生接读)
  这是指导员流尽最后一滴血,用尽全身力量留给大家的一句话,我们再来读读。
  (生齐读)
  师:将来干什么?没说呀,指导员这时候----
  生:牺牲了。
  师:他慢慢地停止了呼吸,慢慢地闭上眼睛,慢慢地以及停止了跳动。
  话还没说完,他要说什么,你们知道吗?拿起笔来,把他没说完的话写在后面。
  (生开始写)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打败敌人,为我报仇,为国争光。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出力,就只能靠你们了。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一空要打败国民党,让我们的后代过上好日子。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能建设祖国,为祖国出力。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需要你们,为祖国创造一片宏伟蓝图。
  师:让我们把指导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酝酿好情绪,一齐来读一读。
  (生满怀深情地读第十二节)
  师:这捆教科书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读书不仅要读过去,还要进行评价。怎么评价?
  (师板书:读《  》)
  师:什么意思?
  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生:写出读后感。
  师:写多少?没有限制。怎么写?没有限制。怎么想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回去好好读,好好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育的荒漠地带——《珍贵的教科书》教后记

《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学完了。先不言学生的独特体验,仅办公室内几位老师对张指导员的认识便产生了分歧。大家围绕“用生命换取教科书是否值得?”一问,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个别老教师毕竟经历过中国历史的洗礼,对当前“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社会现状颇多感慨,认为“用生命换取教科书值得”。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这些纸需要印刷的文件是党中央制定方针政策、作战计划、消灭敌人、解放全中国用的。即使在纸张紧缺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毅然从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印书。这有力地说明了党和国家对革命后代健康成长的关怀。指导员是党的一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自然听党的话,按党的要求去做,为了孩子们能有书读,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毫无疑义,这种理解是正确、完美的。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使孩子们真正领会革命先辈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情感目标的教学是到位的。然而,由于孩子们认知水平和生活实践经验所限,要想达到这种教学目标,我想没有一番说教也解决不了问题。部分年轻教师认为:不管这些书多么珍贵,都是有价值的,而生命是无价的。用无价的生命去换有价的教科书,显然是不值的。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共产主义信仰,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的。时代在发展,孩子们认为生命比书重要有什么不可?向孩子灌输“用生命换取教科书值得”的观点决没有必要,也不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她们还例举了最近发生在呼和浩特“12-14”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的事实,认为那么多人去救一个落水的儿童,最后造成三人牺牲,有的还是大学生,实在不值,不会水就不要下去,光有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精神是不可取的。其他教师更有“妙”思。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了阐述:本文写张指导员为保护书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显然是有漏洞的。文章中的“我”与张指导员一起去印刷所取书,回来时每人背了一捆。遇到敌机炮弹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把书压在了下面,为了那捆教科书,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文章中的“我”没用身体把书压在下面,同样被炮弹炸昏了,那捆书也完好无缺。这就是说,无论张指导员是否有意保护教科书,都会被敌人的炸弹炸昏,张指导员把书压在身子下面难道没有巧合现象?他醒来后一再叨念“书”,方能看出他把书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但这何尝不是正常的心理描写?无论文章作者还是选编意图都希望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认为“张指导员是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牺牲的”,这种观点是否有点儿“填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直到下班时,才在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的争论才宣告结束。

  由此,我想到了人教社小学语文网论坛上的热点话题:“邱少云是傻瓜”、“《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不真实”。许多有独特认识的年轻教师持有这样的观点,只有部分老教师仍在捍卫“邱少云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这一论断。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虚拟古人、教材是一种好现象,这至少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况且,也许真如某些老师们所言:中国爱搞个人崇拜、“造神”运动。他们不可能那么完美,只是因其特定政治背景的原因成了传说中的“神”。但我们尊重老师、孩子们的个性理解,独特体验不能否定历史,应该让历史说话。我们不能因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主观臆想而改变历史。再者,我们分析历史人物,应该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用现在的道德观、世界观去认识历史人物,否定教材,显然有失偏颇,然而,用以往的认识来说教、束缚新时代的教师、学生,也不全面。

  以上两个论题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语文教育,如何承传道德观、世界观的教育问题?

  历史发展到今天,那些在战火中为了中国人类的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英雄们于今天的多数老师、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历史。我们怎样通过对新时代的教师、学生进行道德观、历史观的教育,让他们认识那些特定时代的英雄已经成为棘手的问题。日本“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为什么那么强烈,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稳如堡垒,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何那么具有凝聚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中国教育界深思。我不崇洋媚外,也无缘去国外考察,不知道他们民族向心力的秘诀何在,但我觉得,我们许多老师、孩子道德情操、思想意识不强,固然有其社会原因(腐败现象太重,共产党员失信于民等),但其中之一,在高举“人文”大旗、思想道德教育滑坡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从小缺乏历史知识教育。这极大地制约了孩子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以及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所以,我认为,从孩子入学起,我们就应伴随对孩子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知识的教育。

  我承认语文教育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主,然而,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观、世界观做指导,任意歪曲和否定历史英雄,这和日本的某些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有何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意犹未尽的一堂课——《珍贵的教科书》教后感

开学以来,很久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了。一堂《珍贵的教科书》,我和孩子们感觉只有20分钟似的,下课铃响的时候,孩子们或是吃惊得说:“啊,下课了?”有的生气地说:“这么快就下课了?真是太气人了!”我的心里好高兴,许久了,我没有感觉孩子们对课堂如此的眷恋,我深深地觉得用真情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做好铺垫,让学生入情。
  在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我趁机为学生范读了一遍。动情地朗读立刻吸引了学生,有的还在偷偷抹眼泪。不知为什么,我自己也差点哭了出来,我也入情了。我读完之后,看着学生都在那里跃跃欲试,于是,我让学生放开胆子自己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因为这时候,他们也被感染着,读起来很投入。

  其次,抓住重点,直入中心。
  围绕“珍贵”一词,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教科书的珍贵。孩子们出奇的热情,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场面空前热烈。抓住这个机会,我边表扬,边树立典型,以便尽量照顾到全体同学,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忙得不亦乐乎。我觉得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孩子们来说非常的重要。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就在卧倒的那一瞬间指导员可能想些什么?想象一下,指导员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指导员爱书胜过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这个时候,太多的讲解都是多余的。

  第三,感情朗读,让情感进入高潮。
  我们班学生在感情朗读方面是弱项,平常他们都不愿意起来读,今天,他们也很热情,我从心里感到很激动,也很感动。我想,利用这篇训练朗读能力的好课文好好指导指导他们。具体到一个词的重读,“完整无缺”“染红”“一动也不动”具体到一个句子的语气,“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教师渲染:面对着平日里和蔼的老师,面对着倒在血泊里的指导员,我心如刀绞,痛不欲生,我拼命的哭喊着:)具体到语气的停顿,具体到标点符号的处理(如文中的许多的省略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明显高涨。

  这堂课我没有完成任务,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深深地感动,他们如此积极,如此出色,让我着实难忘。
  这个“情”字可真是了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2.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重点:爸爸给“我”买童话集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这本童话集为什么珍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爸爸和书》。板书课题。你们的爸爸给你买过书没有?看到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生说,可能涉及:爸爸和书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和把爸爸和书连起来呢?写了什么事?爸爸给我买了什么书?在什么情况下买的?……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也正是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弄明白的问题。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靠自己读懂,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学课文
   1、今天我们来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
     说出自己读懂的和不明白的。
     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大家弄明白:
    ①薄薄的童话书对我来说,为什么那么珍贵?
    ②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书?从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爸爸怎么给我买书?明明是“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汽车强”,为什么?
    ④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⑤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分组讨论。汇报自己解决的问题,总结学法。重点体会我和爸爸的神情、对话。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你了解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父爱、读书等方面谈)
     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相机鼓励。
  三、总结延伸
   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感受。
   2、补充材料:《背影》的精彩片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注:个别地方教师作了删改)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很胖,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们每天生活在的身边。你从出生到现在都在感受到父母的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呵护中成长。也许你会觉得一切都很正常。孩子们,现在,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做了哪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父爱、母爱的事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四、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之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自学。理解课文的词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交待任务,指导自学。
   1.导入:本文是阅读课,同学们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投影: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看看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内容。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说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二、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汇报自学情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过程:

  一、汇报自学情况
   1.指导读出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用概括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买书的经过呢?(第三--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带着“我”,克服困难,步行回家,节约出坐汽车的钱给“我”买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4.理解词语。(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清晰--清楚。课文指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忍受--把痛苦、苦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本文指买书回家,路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刺骨,冷得直发抖。但“我”和爸爸坚持走过来了。
    倒闭--指企业或商店因亏本而停业。
  二、提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讨论。
   1.出示思考题:
    (1)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书的?
    (2)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还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
    (3)爸爸含着热泪说了哪些话?说说这些话的意思。
   2.逐题讨论理解。
    第1题,让同学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一家旧书店”“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查字典理解“倒闭”的含意。
    第2题,找出买书回来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词语。(表示困难的词语:“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克服困难的词语:“紧紧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说说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
    第3题,找出爸爸含着热泪说的话,读一读。
    结合上下文说说爸爸当时说这句话的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爱子女。为了满足子女喜欢读书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从而也看出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另外还要通过作者老缠着爸爸念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热爱读书,为什么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4 02: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