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现行)第七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新型玻璃》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组词
    型( ) 博( ) 促( ) 犯( )
    形( ) 搏( ) 捉( ) 范( )
    殊( ) 即( ) 碎( ) 副( )
    珠( ) 既( ) 粹( ) 付( )
  三、连线
    夹丝网防盗玻璃  消除噪音
    夹丝玻璃     阻挡强光
    变色玻璃     自动窗帘
    吃音玻璃     自动报警
    吸热玻璃     藕断丝连
  四、造句
    如果……就……

  参考答案:
  一、新型 陈列 博物馆 企图 特殊 打碎 改变 集中
  二、新型 博士 促使 犯罪 特殊 即使 打碎 副食
  形状 搏斗 捉拿 模范 珠子 既然 纯粹 对付

  三、 

  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努力的学习科学知识,就会落在时代的后面,被时代所抛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木兰诗》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  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设想要点如下:  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须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三、要讲得精当、简练。须知,名篇中词语句的解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严格区分学术研究和教学要求,认定一种解释即可,用不着辨析、征引;分析内容但求具体、贴切,不贴政治标签,不用空洞的赞语;修辞常识(如“互文”)也要讲一点,不讲可能产生误会(如“开我东阁rl,坐我西阁床”)。  四、在水平较高的教学班,可以搞一点鉴赏。   A(适用于一般水平)   一、解题。  〔说明街中有多处涉及历史背景,不交代学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讲,既费时又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效果不见得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借“解题”之名,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讲。   教师讲述要点:   ①这是~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③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④北魏的末期分裂为东魏、西魏,西苑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诗中“东市买骏马”一节即来源于此。   ⑤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⑥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见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   二、正音解词。  以下的词语(加点字要求正音)可抄出来,让学生在预习中看注释或查字典,到课上再作检查。下面只注注释中无注音及释义者。  ⑴卿卿   ⑵军帖   ⑶鞯   ⑷辔头   ⑸溅溅   ⑹戎    ⑦柝   ⑻策勋   ⑼转    ⑽可汗  ⑾红妆   ⑿裳():裙   ⒀云鬓   ⒁贴花黄  ⒂扑朔迷离       ⒃安能:怎么能   三、教师及个别学生诵读全诗。  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中的境界,如只视为教学程式,则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讲几个要点,供教师参考。   1、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调句转为坚定。   2、第3段第五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3、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秒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本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四、诵读练习。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教学步骤是:    ⑴齐读课文两遍,第二遍分段朗读并归纳各段大意;    ⑵提示记诵的方法,然后分段练习背诵;    ⑶检查背诵。在此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诵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作简要的解释或提示,促使学生加深领悟。  段意如下:       1、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l、2段合并)       2、自备鞍马,从家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        3、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       4、入朝受赏,辞官回家。       5、到家后的欢乐情形。       6、歌者赞辞。  记诵要领如下:    1、歌者赞辞一节易成诵,可以略而不计,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诗中叙故事共用13节,课文分为六段,无妨将1、2段及第4、5段分别予以合并,使每段各有3-4节。如此,一段一段地练习记诵,就会容易得多。    2、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例如:     “可汗大点兵”一节,反映了当时官情紧急,征兵刻不容缓。父女对话至“从此替爷征”便嘎然而止,下面的情节让读者自己去设想。      购鞍马一节,东南西北跑遍,每处只购一物,不是找麻烦,而是要借此烘托木兰的英雄形象。“旦辞”两节不是单纯地写木兰的思亲之情,要着重理解“但闻”所说的内容,想~想黄河声悲壮、燕山胡骑鸣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战场生活一节写法特殊。我国古代诗歌中写战争惨酷场面者不少,而此篇独写战场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坚韧不拔的意志。“明堂”一节只写天子,而众臣环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问欲”一节有省略,其实是问“愿为尚书郎否”,这样才能跟下句接通。迎木兰一节,爷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实不然,姊、弟岂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爷娘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写诗只能如此,总之,要想得细致一些,才能体会到全家的喜庆情状。木兰开门坐床一节,表现了她对故居的热爱;恢复女儿妆一节,更显出这位平民英雄的本色。伙伴的赞语要跟上文“朔气”两句联系起来看,才能体会此中的韵味,说明木兰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里表现得勇敢、坚强,跟其他战士相比,毫无逊色。  说明:以上内容也可以设问让学生回答。     3、每段试读两三遍后就应试背,并用铅笔将背不出或背错了的字句画出来,提醒自己注意;得到大体成诵,同桌的同学可以相互检查。   五、总结全课。  1、讨论木兰的英雄形象。    拟用问题导人: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代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2、引导学生认识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用的是民歌中起兴 的手法;结尾赞美木兰,用的是比喻。)     按:故事本身的写法,在民歌中称“赋”,三者合起来,正是所谓“赋、比、兴”        ——这一点暂时不必讲给学生听。   (2)民歌中叙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①复沓,如“问女”两句、“女亦”两句以及“旦辞”两节;③排比,如“东市”一节“爷娘”一节;③须真(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关于对假,唐以前乃至先秦以前的诗文中已经有之,但不像后来那样有严格要求,诗中的对偶有“朔气”两句、“将军”两句(工整,系后来文人所加)、“阿爷”两句、“坐我”两句。“脱我”两句、“当窗”两机“雄兔”两句(以上均不够工整)。讲以上修辞手段的目的是促进记诵,不宜作发挥。  3、关于“互文”的解释。    ①“东市买骏马”四句,意思是紧张地备办鞍马,突出木兰的英雄形象,不是一个市场买一件可需之物。这是民歌叙事的特色,如果只说一处,则淡乎寡味,读几遍就能体味出来。    ②“开我东阁门”两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过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③“当窗”两句,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④“将军”两句,前面已说过,无须重复。   六、留作业;背诵这首诗。   B(适用于较高水平)   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见A式“解题”②③④⑤条)。   二、正音、解词。  见A式。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步骤是:     ⑴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     ⑵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     ⑶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将学生点滴认识加以集中,必要时也可作补充。下面是讨论后小结的要点(加点的字可板书),仅供参考。      ①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      ②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六句、“东市买骏马”四句。复沓:如:“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顶真(又称“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大于,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说明:以上关于修辞的说明,可能有争议,但不宜在课上争论,因为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诵和了解民歌叙事的铺排手法,至于属何种修辞,可以放在课下讨论。      ③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节,偶尔也有六句一节的。本诗共14节(可让学生自行划分,第8、11、12、三节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      ④民歌中有三种基本手法:叙述,称“赋”;比喻,称“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体的形象月D出本题,称“兴”。(可让学生先分析开头两句和结尾四句,提出“兴”和“比”,再说中间——这就是“赋”。)       说明:这个环节要着眼于诵读,知识不宜细讲,重点是讲铺排,因为它涉及全诗句数之半,熟悉了这些诗句,背诵的速度必能增快。   四、诵读练习。  步骤是:     ①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行背诵练习;     ②每段光齐读,再以点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     ③检查背诵。下面只写出诵读指导的要点。总提示:叙事诗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诵读叙事诗应把握两点,一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二是情节发展的节奏。关键在于感情的投入,视故事中的种种图景如在眼前。      第一段(第1至4节):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要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     ①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应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     ②“不闻”——谁“不闻”呢?(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父亲感到奇怪——这正是情节的开端,当轻声徐徐而读。读完,径直接读“问女”二句。     ③木兰答父问的基调是深沉的,但其间又有变化。木兰本有所思,为什么偏要说“无所思”、“无所忆”?(宽慰老父)“昨夜”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化家)如此低沉的诗句该怎么读呢?(低而缓)到段末,感情有变化吗?(转为坚定)“愿为”两句应当读得恳切些。  至此,木兰已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亲(还有母亲、阿姊)同意吗?(同意)但诗中不提,这是一次“跳跃”。为制造悬念,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第二段(第5至7节):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      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     ①“东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马”而来,但中间又有“跳跃”,该怎么读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节奏)为什么?(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②第6、7两节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诗中是怎样叙述万里征途的?(辞爷一宿黄河;辞黄河一宿黑山,两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思亲;向往战斗)“黄河流水鸡溅溅”给人怎样的感受?(悲壮)“胡骑鸣批晰”呢?(战斗的激情。)      叙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为主?(抒情)思亲和向往战斗二者哪一种为主?(向往战斗)可见,这段当用抒情的调来读,既刚强又柔婉。      第三段(第8至10节):十年战斗生活,入朝受贺,辞官不就。      这三节课本原作两段,有两个场面。读第8节,要设想出“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是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图景;读第9.10节,要设想出朝廷庆功盛典的情况。(李白诗句“隐隐五风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可资参考。)      朗读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诗中写十年战斗生活,为什么只写战场夜景而不写木兰作战中的表现?目的是通过两处侧面描写(“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还是普通战士,都把木兰视为出类拔革的战斗英雄。这样,木兰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变得更加鲜明了。     ①“万里”两句写木兰到战场后回忆此番行军历程(上文“闻燕山胡骑鸣”表明已到战场),读时须有苍凉慷慨之感,中速。     ②“朔气”两句概括了木兰十‘年战斗生涯,宜用悲壮声调读,引发听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转直下,读“将军”两句,可加快速度。     ③“归来”四句,由庄严转为热烈。     ④“可汗”之问要读得亲切,木兰答语要读得朴实无华、自然平易,才能再现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为国效力,毫无居功之。乙。      第四段(第11至13节):家人亲切欢迎,木兰恢复女儿妆。      要设想出家人迎接的具体图景:理红妆、杀猪宰羊,当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岂止爷娘?姊、弟、乡邻必当一同前往。还要设想木兰家中居室的分布状况。诵读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其间亦略有变化。      ①家人欢迎一节要有喜沃的气氛,节奏最快。      ②木兰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儿情态,节奏稍稍放慢,宜轻声读,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读到“贴花黄”,应作一顿,为高潮蓄势。      ③“见伙伴”一节是全诗高潮,首句说木兰,直读得平缓,至“惊忙”要突然振起;伙伴语的重音在“十二年”“不知”上,“十二年”后应作一顿。  歌者赞辞(最后一节)  前三句都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正意所在,语调当由平缓发展高昂。“安能”句本可写作“安能辨雄雌”,但这样写语意就平淡无奇了,加上“我是”二字,才能表达出歌者对木兰的崇敬感情;此句当读得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切莫“吃掉”其中任何一字。   五、分析木兰形象。   1、让学生想象木兰形象前后的变化。拟将课文分三个部分让学生口头描述,凡合理的想象都应加以肯定。以下要点仅供参考:     ①参军前的木兰(第1至4节):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女,平田除织布而外,也练习骑马射箭,“泰裳逐马如卷蓬”;她关心国家大事,体恤父母的艰难;她代父从军,是经过反复深思的。     ②参军后的木兰(第5至10节):木兰穿上戎装,横刀跃马,英姿飒爽,与男儿无异。在行军途中,她走马如飞,“捷下万切冈,俯身试事旗”;夜晚宿营,她既思亲又渴望参加战 斗,心潮澎湃如黄河流水。在战场上,她左右驰突,剑动而敌奔,“晓战随金鼓,宵眠抱五鞍”。在朝廷的庆功会上,她颜色平易,毫无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爱,她只向天子陈述自己惟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边。     ③到家以后的木兰(第11至13节):她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里,她换上了女儿妆,依旧是父母膝下活泼可爱的女儿。   2、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千余年来胜炙人口的原因。    要点有二:         ①木兰是人民大众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挺身而出,替父从军,这种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战,战功赫赫,不是为了贪图官爵,而是视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②木兰又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在征兵令下达后,她为父亲年老又无大儿而停机叹息;在行军途中的夜晚,她回忆起爷娘呼唤自己的亲切声音;在庆功会上,她却急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跟家人团聚,跟故乡人民一同过和平劳动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   六、解释诗中的“互文”。  内容见A,可依次提出,让学生作答。   七、留作业。   1、熟练地背诵全诗。   2、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编一段故事。    木兰在战场上    木兰在回故乡的途中    木兰到家第二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木兰诗》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2 〖教学重点〗: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 )  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   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当户  惟  可汗  市  但  朔气  金柝  铁衣  安能    明堂  策勋 强   不用 郭  著   帖花黄 扑朔  迷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七、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2030年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2030年的一天》(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想象未来的日记。课文假想了30年后人们的生活环境:出门要穿抗幅射服,还要放上除臭剂。为了不受温室效应的煎熬,要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的特殊学校去上学。那时,水污染严重,以致于水中很难找到鱼。时常还要躲避酸雨的袭击。所有这一切都告诫人们:人类如果不断破坏地球环境,就会失去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小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调查周遭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
   2、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调查反馈,做好铺垫。
   1、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状况。
     让学生通过调查周遭环境的污染情况,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身边,并且,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及时出示一些周遭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2、教师播放近几年世界环境污染报道,影片。
     在学生感受到身旁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把目光对准世界,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为底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好铺垫。
   3、生谈感想。
     在让学生听汇报,看图片、报道后,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小组合作,自学自悟。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完成自学卡上的内容。
    第小组,组长:
  ◆自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小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分工)
  ◆自学内容:
   1、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打*号的题目可做可不做)
     恶化情况* 产生原因*哪些东西是对环境有害的?
   2、讨论: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重难点词语,不理解的,请把它写在方框里,留待大组交流。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或觉得有创意的问题,把它写在方框里,大组交流。
     这张自学卡,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的。通过填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词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交流学习,解决疑难。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整理学习卡。
     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中作者描述的情景,再一次感受环境污染的所带来的灾害。而教师则在一旁整理学习卡,筛选,梳理学生的问题,以便交流。
   2、交流学习卡内容。
     挑出自学卡完成得最好的小组,请该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的学习成果,一方面达到交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其它小组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
   3、解决学生疑难。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卡中挑出富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学生来共同解答。
  四、引发思考,激发情感。
    让学生思考;2030年真会像作者所写吗?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明白地球的命运掌控在人类的手中,如果人类能及时保护环境,我们的地球将仍是生机勃勃。以此,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为底下设计环境保护方案做好铺垫。
  五、设计方案,保护环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环境保护方案,让他们尽量做到切实可行。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1、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我想对你说。
   2、地球妈妈,我想对您说。
   3、假如我是世界环境保护委员长。
     通过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运用所学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并使他们保护环境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设计新意:
   1、小组合作,自学自悟。
     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调查周遭环境污染情况,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课内,以小组为单位,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自学卡,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2、虚实交替,激发情感。
     这是一篇想象日记,作者通过想象,描绘2030年环境污染情况。本课巧妙地把现实与想象交融,逐层过渡,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情感。首先,以实际污染情况导入,激发学生的危机感,从而引出文章,学习作者想象的20年后的人类生活情况,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保护方案,最后,再让学生写环保想象作文,让他们的环保意识再次得到升华!这样,把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世界不断地交替出现,实现激发情感的目标。
   3、弹性自学,分散难点。
     课文中的一些环保名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酸雨等,学生较难理解,而这些知识,课文中并没有具体阐述,只能通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加以理解,因而,在设计自学卡时,我设计了打*号的自选题,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填写。并让他们写出小组不能解决的词语,问题。然后,通过大组的交流反馈,来理解这些名词,共同解决各小组的疑难,以此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2030年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环境恶化,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环保意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科学术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复习写日记的格式
  重点、难点及教学具准备:
    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环境恶化,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用具准备:有关环保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题,课前谈话
   1、揭题、板题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觉得2030年后,地球上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可谈人们利用新科技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也可谈由于地球被破坏而使生活处处充满困苦……)
  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
   1、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来写的课文,复习日记格式。
   2、用生字卡拼读生字,互相正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想想文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1、大气污染:没有新鲜空气,温室效应,尾气污染。
   2、海洋污染:要想……简直比……说明污染严重。你能用这个句型说一句话吗?
   3、结果:辐射、恶臭、酸雨、飓风
  四、联系实际,你谈谈周围的人们对环境的破坏
  五、难道未来世界就一无可取了吗?
    不,未来世界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文章也多处讲明了这一点。
   1、读文,交流
   2、抗辐射服的普及
   3、已经发明了无铅汽油。
    以上都说明了即使有了高科技,但由于环境被破坏,人们仍然无美好的生活可言。
  六、开展一个小小辩论会:科技对环保的利与弊。
    明确科技发达不是一破坏环保的主要原因,而地球早严重破坏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造成,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
  七、学习文章的最后2节,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人类在糟蹋了地球之后,不会再有美好的生活环境,到那时,只有梦里才能见到绿色的、可爱的世界。要想保持这个绿色的、可爱的世界就必须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母亲——地球
  八、拓展练习
    说说你对环保做了哪些事
  九、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调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或是科技新成果,写成一篇日记。

  --[ 教后感]--
  这是一篇想象日记,所以我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如:在学完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30年后,我们身边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不但说出了坏的方面,如环境恶化,同时也说出了好的方面,如科技发达,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等等,充分体现了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2030年的一天》写作借鉴

想象要以现实为基础

  本文用日记的形式写未来社会的状况,构思十分新颖。更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作者写未来社会的基本思路。写未来社会,初听起来似乎很难,但如果我们细细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其实不难。这个奥妙就是:想象要以现实为基础。本文所写的现象都是我们今天已经发生的或初见端倪的环境污染问题,只不过作者是将它的危害放大了,因为这是这些污染问题任其发展的必然结果。
  按照现实的不同发展走向想象构思,我们会写出不同的未来景象:

  现实中不好的———任其发展———→未来景象更恶劣
  现实中不好的———积极治理———→未来景象比现在美好
  现实中好的———不加爱惜———→未来看不到现在美好的景象
  现实中好的———百倍珍惜,促其发展———→未来的景象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8: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