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现行)第七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长城砖》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一、引发兴趣。
   1、课前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谁能简要的说说?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并不是描写长城的雄伟壮丽,而且有关长城砖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读书,提醒注意读准生字:羡慕、允许、妄自菲薄等。
   2、说说看,读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阅读,理解线索。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填空:
     开始,长城砖觉得(),因而();后来(),长城砖感到( ),这些引起了它的()。
   2、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长城砖中描写长城砖自卑的句子。
   3、是什么促使长城砖由自卑变得自信了呢?
  四、表演,体会情感。
   1、各自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读读课文,再在小组里表演。
   2、教师指导:要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必须注意不同人物的神态、语气。同时运用人物的语气表现人物的话语。
     大教授的“激动”;宇航员的“神采飞扬”;金发女郎的“崇拜”;小男孩的兴奋。
     学生练习,表演。
     指数名学生表演。
   3、再读课文,读出长城砖的价值。
     (展览受到的待遇,参观人数之多)
  四、想象情景,领悟内涵。
   1、同学们,如果你是长城砖,就是那块原先自惭形形秽的砖,听到了赞美,你想对谁说此刻心声呢?对自己?对游客?同伴。
   2、指名读最后一段。
     说说你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自尊、自信、自强的理解。
  五、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自信、自尊、自强的格言警句,与同学交流。
   2、你自己有不够自信的地方吗?身边有不够自信的人吗?请试着劝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长城砖》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自惭形秽、软缎、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8:01:00 | 只看该作者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必定能提高学生诵读水平。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积累量。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成果,又可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当堂背诵《望天门山》一诗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积累的时间和机会。教师的范背更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地去积累更多的好诗文。这样做,不但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效果显而易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8:01:00 | 只看该作者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之二

一、揭题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 紫z! 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山行》说课设计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五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8:03:00 | 只看该作者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②交流。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

    ①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幻灯)

    ②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

    ③讨论: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④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

    (4)理解长句的意思。

    ①出示长句(课后练习题3),思考: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    ),声音(    )。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5)拓展:说一说其他景观。

    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1)确定介绍的景物(或景观)。

    (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

    3.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5: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