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背影》教学一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2:2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背影》教学一得
摘要: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散文艺术精品。它的篇幅不过1500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水果这样普通的事情,用的是平常的字眼,但是, 读着它,你不能不被它所表现的那种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感情所深深打动。它为什么能这样感人?它那催人泪下的力量又来之于何处呢?
关键词:《背影》、亲情、艺术手法
一、朴素自然  简洁精粹
《背影》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感激”这一类抽象的字眼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然而表情达意淋漓尽致。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恰当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现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往中应该注意的细微环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朴实自然,说明父亲为儿子上火车已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用得恰到好处。这一点很像著名的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样,把父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
《背影》行文简洁凝炼,通脱干净,无多余的字眼,有以少胜多的魅力。比如,全文有四处记载了父亲的话,即:“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并不是那天父亲只讲了这么几句话,而是这四句较为典型的代表了当时父亲的心情。作者惜墨如金,只用简单的几句话,就反映了当时父亲的体贴、爱怜、一一不舍之情,以少胜多,我们不仅体会了蕴含的意思,还仿佛听见了父亲当时的声音。就此一例,也能说明朱自清语言的简练、精粹。
二、精雕细刻  要言不烦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该简的一字不多,该繁的详言不烦。如到了浦口车站,父亲忙着为“我”照看行李,又为“我”雇请脚夫,还亲自送“我”上车,并拣定一张座位。已经照顾得如此细微周详,父亲还有点牵肠挂肚,于是又不厌其烦地向“我”嘱咐一大堆像叮嘱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稚童那样的话语,以致“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作者还用细致笔墨刻画父亲下车买橘子的经过, “蹒跚的走到铁道边”预示着老态龙钟的父亲上下月台不容易,必有一番拼搏才行。上月台是“两手攀着”月台的边,可见月台之高,然后“两脚向上缩”,可以想见父亲肥胖沉重的身体上去之难。特别是攀月台时“身子向左微倾,显示出努力的样子,”更精细地写出父亲奋力往上爬的姿态,那情那景如在眼前。父亲“抱了朱红的桶子”。回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倒在我的皮大衣上”。然后,他“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为了照顾好儿子,什么灾祸、劳累,他都置之度外了。父亲在这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贵多少倍。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父亲的背影便不同于随处可遇的普通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读这些内容,肯定不会感到累赘,烦琐,只能感到父亲形象的伟岸,高大。
作者如此细针密线地描绘父亲的行动、语言、性格,突出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怀,把一个关爱儿子的慈父形象真真切切地树立了起来并使之跃然纸上。
三.情真意切   含蓄深沉
全文乍读觉得平淡,色彩素朴,但细细品读,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文中抒发的感情真挚,但抒情方式又很含蓄,好像蒙上一层轻纱,是那么淡,又是那么深地侵袭着读者的心。当情感强烈的时候,他仍然采用节制的办法来表现它令人在平淡舒缓之中,慢慢地领略出隽永的意味。文章开宗明义,落笔点题。“不能忘记”前加一个“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蕴含着千丝万缕的父子温情。点题之后,作者没有直接写背影,而宕开一笔,写祖母去世的那年冬天,父亲失业,变卖典当还亏空,还关切着“我”。文章开头就蒙上了一层悲凉、忧郁的色彩,为全文定下了灰色的感情基调。从这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可以窥见父亲的“背影”和这“背影”后面难以言说的真情。在文章中,两次写父亲背影,用笔却一详一略,更见含蓄的力量。老父亲为远行的二十岁的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作者细细描绘,那字字是情,句句是泪,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离别的一刹那的背影却是略写,只一句带过:“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个背影,作者没有再加以描写,但那“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我”,和“再三叮咛”,已把那舍不得和儿子分别的心情,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去的苦况,活画了出来。面对这么深切、这么博大的爱,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父亲感激的心情,而是冷静、客观的、不动声色地接受着父亲这份情。当作者回顾父亲一生做了许多大事,待我的许多好处,如今却老境颓唐时,抚今思昔,既融注着作者敬爱、惦念父亲的深情,又痛感自己无以孝敬、报答的感慨和愧疚。当接到父亲的“离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来信时,朱自清在泪如泉涌的悲思中,发出了“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的感叹。几笔之中,作者将当时那种悲酸惆怅的心情,表现得含蓄而深沉。真是其言悲、其情真啊!作者在泪水、感伤中将敬爱、思念老父之情推向了高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5: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