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巧用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教育的几点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2:1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巧用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教育的几点策略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关小学    于春梅  谢长铎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巧用电教媒体,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教媒体;培养;创新教育;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的社会,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巧用电教媒体,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师如何巧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有效地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电教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巧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策略。
一、激趣——创新的动力源泉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源泉。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声、色、图、文等电教媒体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将学生带进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中,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地的数学境界,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厘米和分米的认识》,厘米和分米是很抽象的概念,究竟有何不同学生很难理解,枯燥乏味的教学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小蚂蚁与骆驼比高》的故事课件导入新课。屏幕上动画展示小蚂蚁和骆驼正在争论高矮,有声音,有动画争辩不休,蚂蚁说自己高4毫米,骆驼说自己高3米,究竟谁高?学生的兴趣一下了被调到起来,我适时导入:因为他们使用的长度单位不同。全班学生被吸引住了,新课学习顺利进行。新课教学完后,我又出示了动画课件日记小故事: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 分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学校离我家很近,只有90毫米。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棵3分米高的树倒了,我拿出1厘米长的绳子把小树绑好。到了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读7厘米厚的语文书。在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错误的笑声中,巩固了新知识,激发了求知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2:13:14 | 只看该作者
二、活动——创新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课堂教学首先是使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心理学认为:数学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考虑每一个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巧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气氛,鼓励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谈得上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我通过在“生活中感知规律、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在活动中创造规律、在生活中运用规律”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环节,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操作、去探究、发现、创造事物的规律。在复习巩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摆一摆,用自己准备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等),小组合作发现一条规律。”各小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了有规律的图案,我用照像机把他们的作品拍下来,在大屏幕上展示和及时的评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看着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上投影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里的成员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切割、填补、拼摆等活动,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交流本组的操作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讨论——创新的催化剂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由于电教媒体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因此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从而形象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适时创设学生讨论的环境,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使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从而有效化解这对矛盾,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凭借集体的智慧解决了问题,体现了集体智慧的创新。
如在学习了《方向》以后,设计一个动画教学情景,《小白兔回家》有多条路可以送小兔子回家,你自由选择其中的任意一条,用自己的语言跟同伴讲述清楚送的过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思维是活跃的,极具创新意识。
又如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电教媒体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讨论交流,并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四、猜想——创新的特殊法宝
巧用电教媒体,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或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用电教媒体课件演示,积极调动学生的知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大胆猜想,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或突破教学重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2:13:22 | 只看该作者
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大屏幕显示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圆柱体的表面是由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组成,而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又是一个长方形,其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体的高,要求其侧面积,只要用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乘以圆柱体的高,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只要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来求得。直观、形象的展开图,使学生受到启发,一位学生提出:“既然圆柱体的表面积可以这样计算,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也可以用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得,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后也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用底面周长乘以高求得。”经过尝试、验证了这个猜测是正确的。这个学生的提问其实已“创造”出一个新的方法:长(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用同一个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有一位同学提出:把圆柱体的上下两个圆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和圆柱体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拼起来,拼成一个大的近似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同样也能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c×(h+r),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升华。
又如学“角的认识”时,学生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知识点理解困难,用传统教学手段又很难讲清。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再用电教媒体计算机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然后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由此可见,猜想诱发了思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内驱力,隐含着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创新思维。
五、竞争——创新的绚丽火花
小学生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的有效途径。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练习环节也至关重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对习题感兴趣呢?在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设计包含有动画、图形、声音的练习题,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有“试一试”、“练一练”、“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块,从易到难,逐层递进,激发兴趣,从而实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发展。
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电教媒体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易程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等关口,并要求只有闯过第一关,“把关”的“将”才能让其进入下一关,否则返回重来,并且过完每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很多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目的地。实践证明,学生在这种人机互动、激烈竞争的氛围中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好习惯,练习量虽然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反而越做越兴奋,越来越感兴趣。
实践证明,巧用电教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0: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