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作技能
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对学生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在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在小组中与他人友好而有效地合作,学生需要掌握许多社交技能。如组成小组的技能, 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 交流思想的技能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从易到难地、有计划地教授学生掌握这些重要的社交技能。
第一、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价值。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或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出现的社交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掌握特定社交技能的重要性。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言,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会合作便不能很好的生存。
第二、让学生们清楚合作技能的具体表现。例如,对“注意听他人讲话”这一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罗列出许多具体的行为指标,包括“应该看着讲话人”,“用点头、皱眉等行动来表示我们在听讲话者的话”,“用‘噢’、‘对’等词语来应对讲话者”,“简要记录讲话的要点”,“能够对讲话进行具体、恰当的评价”。有了这些具体的行为指标,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听别人讲话,怎样判断别人是否在听自己讲话,这比笼统地要求学生“认真听”、“专心听”更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行为。
第三、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内练习使用该技能。与学生在生活中使用社交技能的情况相比,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社交技能的情况,也更容易提供及时的反馈,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小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也练习使用特定的社交技能。
第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练习使用合作技能。教师可通过演示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把社交技能用之于生活的意识,并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使用特定的社交技能。例如,在教授学生掌握“表达感谢”的社交技能时,教师不仅应当鼓励学生向帮助自己学习的同学表达感谢,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向他们的父母、向在生活中为他们提供帮助的人表达感谢。
五、小组自评
为了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这就是“小组自评”。小组自评的目的是帮助小组学会怎样更好地合作,为此,在小组自评时应讨论以下内容:
第一、总结有益的经验,使之明确。要提出对小组活动中好的方面,比如,建议奖励某个积极帮助本组同学讲解难点的组员,请那些主动在课下为全组活动收集有用资料的组员介绍经验,或者肯定本组设置“噪音控制员”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对其他组的干扰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小组合作的成功经验具体地表述出来,在不同小组之间交流,甚至可以把不同小组的典型经验进行书面的归纳,形成本班的“成功宝典”,为以后的小组活动提供借鉴。
第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原因。鼓励学生正视本组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用“头脑风暴法”来展开讨论,即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发言,并且发言内容要不同于前面所有发言者;每个组员在发言时,其他组员要认真作笔记,不能打断发言者,更不能对发言者进行消极的评价;待组员充分表达完自己的见解后,其他组员可以进行对事不对人的评价。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可以比较充分地认识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尽可能多的解决措施。
第三、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出本组今后的活动方案,明确在以后的小组活动中应当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小组自评能够为小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关键成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紧迫,教师很容易忽视小组自评这个环节,这种偏差是必须纠正的。
上述是合作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对于这些条件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益。只有在这些条件下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之间才会出现正向互赖竞争,个体化的活动才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