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校综合管理提升缓慢
(一)、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空间有限。
1、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难以调动积极性。根据调查情况看,一般的村小学教师每周授课20节以上。并且要承担2-3科的教学任务。加之各科的教案要写全。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更加繁重,每周承担18节以上的教学课时。并且班主任的津贴仍然执行每月12元的标准。教师对多课时、多学科、多教案少报酬敢怒不敢言,教学积极性大打折扣。
2、教师的收入相对较低,经济负担重。农村教师的收入与城市和其他行业不同,他们没有其他收入,没有各类补贴,吃、喝、拉、撒、住、行等一切费用都要从工资中支出。至今长春地区外四县市没有执行“阳光工资”,多数教师没有享受到住房改革带来的优惠政策,而现在的学校也很少有教工宿舍,教师无处安身,只能举债购房,每月偿还一定债务后,所剩难以维持生计。
3、其次学校难以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近些年学校的费用越来越紧张,拿不出钱来奖勤罚懒。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奖勤不行,罚懒也难。为了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现在的工资都是直接进入教师工资卡,教师违了纪,工作不努力,成绩不好,如果学校拿不出钱奖勤激优,自然也罚不了懒惩不了劣。或者学校能拿的钱很少,每学期仅四五十元,那就会出现“我宁可不要,落个逍遥自在”的情况。
4、职称的评聘合一和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教师一旦进了高级职称,则万事无忧。他因为进了高级职称,所以再也不想评先,工作不愿多做,教研教改不愿参加,不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每月高级职称的工资将会到帐,甚至很多高级教师已经离开了教学一线。国家优厚的待遇没有得到优质的工作回报。繁重的工作都落在低收入教师身上,这些教师工作起来没有积极性;职称越高,涨幅越大,使教师群体中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在一些学校里,高职称大多被领导和有“门路”的教师取得,出现事情做得越少,工资就越高现象。这种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引进公平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必须的。
5、农村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几乎为零。学校教育资金由上级专款专用,没有对教师福利费用支出,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春节以及平时的交通补助、午餐补助、取暖补助(每年50元)等,这与公务员的待遇相差甚远。造成教师积极性逐渐消失。更为严重的还有的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身体健康漠视,教师几年才能做一次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检”。
6、教师的无形压力很大。在实际调查中许多教师会谈及压力大。这些压力来自于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高要求,把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的进步全部推给教师。有些压力是学校的岗位责任制定位高,如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要看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否在60分以上,还要与同乡镇同年级学生成绩相比较。并且将种种数据与岗位优秀、职称评聘相挂钩。还有的教师是因为学生的升学考试产生的无形压力。正所谓“学生要自由,家长要成绩,学校要政绩”哪能都如意!
(二)、学科课时执行偏差大
中小学校应试教育严重,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物理、化学、思品、历史次之。其他学科有的学校能开设则开设,不能开设的由教师写写教案即可。当有这些课节时一是有主科教师占领,二是教师让学生在书本上划一划,抄写笔记。有的中小学因冬季扫雪和经常迎检而占用正常课时。这两种情况在小学更为普遍。根据吉林省2011年督导检查看部分学校学科课时执行偏差最多的达到15%。学科开设不全和被占用课时很不利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校园安全隐患多
一些村小学安全工作不规范。对学生不进行常规的安全训练。安全检查记录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内容大多拼凑而成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消防器材多年没有更新,甚至连教师也不会使用消防灭火器现象;个别学校至今没有围墙封闭;很多中小学还是采用明炉取暖,隐患很大。大多数村小学没有安装监控录像、设置警务室、更没有配备专门的校园治安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