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网络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21:5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网络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教学
吉林省柳河县凉水河子镇中心校 张洪胜 林宝香
摘要:在科学课教学中,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不但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课、 整合、 网络教学模式 教材活、课堂活
21世纪人类社会是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孩子们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信息技术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是现在科学课教学的崭新方法与形式。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教学作为创新型教学的尝试,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技术走进科学课的教学课堂,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操作、实验、探究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求学生会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同样教师也必须会应用相关技术,如网页和课件制作,以便帮助与引导学生获得有关信息。因此教师应熟练并善于巧用信息技术,努力探索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现就我几年来,将自己在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的引入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新课引入是否成功,将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一课时,出示内容为宇航员在接近月球的轨道上的课件,展示出地球的美丽,使学生关爱地球之情油然而生,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2、展示科学过程的细节。实验是科学的基础,探究实验是科学教学的特点。有些实验无法看清科学现象。如植物的生长过程,不能凭眼睛看出,使用多媒体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种子的发芽、茎的长高、伸长、花朵的开放等,说不清楚的难点疑点就不讲自明了。
3、展示学生难以见到的生活中的科学情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生活中的科学情象、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等学生很难见到,更不可能都身临其境,可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难以见到的生活中的事物发展情景,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等,让学生在如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地球里面是什么样的”,目前,人类认为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这种解释是根据地震波的折射推算出来的,因为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地球剖开来看一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这种永远也打不开的“暗箱”,我从网上搜集了有关图片、资料,尽可能地做成动画展示出来,为孩子们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通过简单的媒休放映,加深了孩子对地球的认识。
4、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平台。自由研究单元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产生的感兴趣的问题,亲自设计问题,搜集相关的事实与证据,经过分析直至找到问题的答案。信息技术走进科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极具新鲜感,又摒弃了传统学科中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可以满足儿童对外部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自由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平台。例如:《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一课时,一学生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国宝熊猫”,通过资料和网络查找,他从大熊猫的概况(命名、现状)、分布(历史、现代)、生活奥秘(成长过程、秉性、生活和作息、天敌)等方面采用大量图片加少量说明文字做成幻灯片展示出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21:57:01 | 只看该作者
二、观察类型课的整合教学
我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作了如下的探索实践。即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环境和加工工具,通过在线学习使学生获得真实可信、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从而正确感知事物的性状特征,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例如:《昆虫》一课,是以昆虫身体的共同特征以及其他相关昆虫知识为内容的综合型观察课。按照以往的科学课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提供给学生有限的几盒昆虫标本或几张投影片,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教学过程认识几种昆虫,然后从头、胸、腹到触角、足、翅膀等一一进行归类概括,从而了解昆虫的身体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学生只能是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始阶段的教学方式则是运用多媒体演示型课件。这种整合方式当然可以增加昆虫画面的能见度,而且有些课件还能根据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认识昆虫身体特征时把各种昆虫的头、胸、腹分解开来,帮助学生观察、归类,化解了教学的难点,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兴趣。但这种教学方式仍然没有打破传统自然观察课的“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媒体现,学生看”的被动接受程式。而现在采取以资源为中心的学科整合发展阶段的教学,则是以现代认知理论—“发现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以及探究性学习为重点,引导学生围绕“ 昆虫”这一主题从网上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这种以资源为中心的在线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教学过程是采用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检索资料,自己分析比较,自己整理归类,自己自学拓展,自主探究答案”的教学策略。即在第一课时内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两大分类,什么是脊椎动物,什么是非脊椎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基础上,再提出对非脊椎动物的另类--昆虫进行探究归类。首先,学生围绕“昆虫”提出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昆虫是如何繁殖后代的?”“昆虫是生活在哪里的?”“昆虫都吃些什么东西……”然后,教师在网上推荐部分昆虫身体构造的画面资料,供学生自己分析、比较;接着,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应用Word整理表格,对有关昆虫体形特点进行逐一整理、归类、填写,从而得出昆虫身体的共同特征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其中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一到二对翅膀和三对足;最后,学生在对昆虫身体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在线网络自主选择教师介绍的各种昆虫网站,以独立自学或协作探究的方式拓展有关昆虫的其他知识,突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束缚,并由课堂虚拟网扩展到课外城域网。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自身信息素养,又丰富了知识、学会了网上选择、检索信息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呈现了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的有机整合。本课除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商会话能力的培养外,还充分运用了在线网络人机交互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从而构建起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学习态度“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学科教学新架构,并在在线网络的资源设计等方面,突破了仅呈现教材内容和情景画面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以及由局域网扩展到与城域网或广域网之间的超链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主动发展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21:57:08 | 只看该作者
三、实验类型课的整合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诸多课型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课型之一。实验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培养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科学态度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有机整合,特别是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电和磁》的单元中,我对其中“暗盒简单电路的判断与接线方式”作了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
“暗盒简单电路的判断与接线方式”一课的教学任务是1.通过实验和推理,使学生学会简单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判断暗盒内接头的通断情况。2.运用计算机研究暗盒内多个接头的连接方式,提高学生的假设、推理能力。3.通过假设推理及探究验证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本课教学重点是研究暗盒内接头的连接方式;难点是根据一定的规律找出暗合内接头的不同连接方式。按照传统的自然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先让学生动手用暗盒外接电路做个实验,以证明暗盒中接头连接是否良好。然后,教师用演示图片或投影展示暗盒内接头的连接状况,讲解暗盒中几种电路连接形式。这样的先动手后观察分析,似乎是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但实质上学生只作了简单的操作与判断,无需多动脑筋思考,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与发散、创新能力。这样的实验实际也是一种填灌式的教学,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科学素质。为了从根本上改革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我在这节课中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将信息技术与实验过程设计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在强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课的操作程序就是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分为:提出问题—推理假设—进行验证—作出结论四个阶段开展。其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本课所设计的工具型教学课件为教和学提供了极好的支持。
由于本课的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研发工具”与实验教学整合,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成为本课的主体,由此,使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高涨,在整堂课中,不仅大大发挥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而且使他们做到了人人积极动脑思考,创新思维的灵感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使全班学生都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并大大提高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探索研究中的几个实例,目前这种整合还是处于探索的过程中,但已经深深地感到这样的整合对于改革自然教学的模式、策略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发展,必将使整合进入全方位的改革阶段,实现课程改革的更高目标,科学教学也必将与其它学科一样,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更好、更多地为培养21世纪信息化社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服务。在科学教学之外,我总是先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信息,从学生最关注的大连的空气以及环境现状入手,了解大连的空气以及环境现状,并且注意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科学知识的“原型”和最新的信息,查询有关图片以及文字资料。然后马上让学生在网上查询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和对新鲜事物及新信息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研究环境污染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些教学内容比较宏观、抽象,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因此我们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宏观的现象浓缩进教室,把横山的环境状况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污染环境的成因,变得集中、具体和形象。不仅让学生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更使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中,我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不但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2: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