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教“不可教”之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语词典》中对“策略”的解释是:计谋、谋略。带着对“策略”这个中心词的解释,来理解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至少可以理清以下两点。1.方法≠策略。方法是可以言说、可以迁移、可教的;而策略,则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需要依靠运用策略的主体的自觉体悟而得以清晰。2.策略的运用离不开方法。某一策略的实施必须通过若干具体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而达成,可以说,策略是总领方法的。但是,除了一系列方法的综合运用之外,策略还包括了个体使用方法之前,面对一个新颖的问题,凭借个性化的认知图式及经验,确定拟解决该问题的角度,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了在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

    把握住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明确以下两点认识:策略的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依靠学生的不断体悟与反思予以落实;同时,这样的体悟与反思离不开方法的指导与数学模型的学习。因此,没有方法把握与数学模型支撑的策略,犹如空中楼阁。但是,我们的教学又不能仅仅满足于方法与建模,帮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知道如何“下手”、如何调整,让学生能够面对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落实……这些才是有别于方法的策略教学的追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8:39:00 | 只看该作者
   四、在回顾中深化策略

    思考:你觉得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倒推的方法比较合适?

    对于策略目标的达成,笔者认为:策略的形成,唯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因此,要达成策略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精心选取适宜体现策略价值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就必须呈现纷繁的信息,促使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领会整理的价值;教学倒推的策略,就必须提供能促使学生感悟倒推之简单、有序的问题……其次,要在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个性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策略,比较不同的策略,促使学生自主优化、选择并正确运用合适的策略。没有学生个性化的尝试,就不可能促成策略的建构与优化。没有对策略的理解与比较,也不可能形成策略的恰当选择  与运用。这其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理解策略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或建立抽象概括的模型,在比较策略时,凸显不同策略的适用范围或优势。

因此,是否可以说“教方法,悟策略”是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上必须留下的两行足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8:39:00 | 只看该作者
二、在应用中建构策略
1
.出示例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读题后,问:初读题目,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摘录条件、整理信息,得出比较清晰的数量变化的脉络图。


2
.思考: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够帮助自己准确地求出结果?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交流各自的方法及结果。


方法一:52+30-24=58(张)。

方法二:52+(30-24)=58(张)。

方法三:列方程解题。


3
.比较:

(1)
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这两种解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比较倒推法与方程解法:这两种解法间有什么联系?
4.思考:你觉得在用“倒推”的策略时,要注意什么?

三、在回忆中明晰策略
师:其实,对于倒推,我们并不陌生。出示四年级下学期的思考题:


思考:要求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先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一、在比较中感悟策略

    1.动画呈现例题过程:(1)出示一瓶果汁,特写镜头显示出瓶上标注的“400毫升”;(2)一个孩子从瓶中倒出两杯果汁,瓶空;两杯果汁深浅不一,高度比约为3:2。

问:从刚才的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共400毫升,未平均分。)

问:看到这个,你有什么想法?

    师:要想公平,可以怎么办?

    讨论:怎样才能使两个杯子里的果汁一样多?

    学生阐述不同的方法后,动画演示:从甲杯中倒出一些给乙杯后,两杯果汁同样多。

问:现在你又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呢?有办法知道吗?

    根据学生的需要,出示条件“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

    2.思考: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去求得原来两杯各有多少毫升?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后,再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及采用的方法。

    方法一:  乙杯:(400-40×2)÷2=160(毫升),  甲杯:400-160=240(毫升)。

    方法二:甲杯:200+40=240(毫升),乙杯:200-40=160(毫升)。

    借助画图、列表等方式着重理解倒推的方法。

    3.比较:这些方法中,你更愿意采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拟以笔者教学“倒过来想”这一比较特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说明策略教学须关注的几个重点。
作为思维方法教学的“倒推法”,一般都按照从基本模型开始逐步拓展开去的思路进行教学。笔者曾尝试过以“公共汽车到玄武湖站后,下车5人,上车6人,现在车上有29人。原来车上有多少人”为例,通过数学化的整理
引出按顺序倒过来“变加为减、变乘为除……”的基本方法,然后,再逐步通过各种变式练习予以深化。
我们看到,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教材中,却将涉及到两个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例题如下)放在具有典型特征的基本模型前呈现。为何教材如此安排?


困惑催生思索。

策略,作为使用者个性化的选择和运用,只有在主体感悟其“好处’’时,才会萌生掌握并运用的倾向。教材中的例题可以通过倒推的方法予以解决,也可以通过把握和差关系的角度予以解决。显然,这两种方法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感悟“倒推”的简捷。同样,在后续的一般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中,我们也要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的基础上,了解不同的解决办法,比较不同的策略,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建构、完善并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14: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