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一

一、基础知识题。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   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         ,散文集有       。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桑葚(    )                  斑蟊(    )攒在一起(    )秕谷(    )拗(    )盔甲(    )锡箔(  )(  )人声鼎沸(  )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  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  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二、阅读第1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

2、解词:似乎:                                     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三、阅读第2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这段文字的段意是什么?答:                    

3.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按       来安排的。

4.这段自然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①时间顺序(季节):             ②方位顺序:            

③景态顺序:                ④景类顺序:             

5.作者紧紧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征着力从   、   、   、   四个方面描写,充满情趣。

6.这段文字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7. 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  )

A.由高到低                B.由静到动    C.由近及远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8、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                  、                  、                  、                  、                  、                  、                  。

       文中的动物有:                  、                  、                  、                  、                  、                  、                  。

9、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10、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11、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           B            C            

       12、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13.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

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

四、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6.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7.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有人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这句话的意思比较多,要注意“所以”、“只好”两个词 ,说说这句写了什么?

8.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养不过夜的。”这三句写捕鸟的过程,都有哪些记叙的要素?找出来。其中第2句用了多少动词写人的动作?有什么好处?如果将第2句改成:“在没有雪的地方,用秕谷做诱饵,用竹筛子扣鸟。”好吗?

9. 此段各句间有什么关系?

10. 总结一下这段话写了什么?

五、阅读第9自然段做题。

1.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

2.文中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会回来的。

  B.“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C.“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

六、三味书屋总分。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

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

3、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句改成:“在没有雪的地方,用秕谷做诱饵,用竹筛子扣鸟。”好吗?

9. 此段各句间有什么关系?

10. 总结一下这段话写了什么?

五、阅读第9自然段做题。

1.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

2.文中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会回来的。

  B.“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C.“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

六、三味书屋总分。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

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

3、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

教案示例之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

一、讲读要点

本文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讲读这篇课文的要点是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学习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事物,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优良品质,认识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本质。

讲读这篇课文的关健是第一部分,特别是第二自然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情趣,写得具体、生动、真切,要讲、读、练并举,做到字句落实。

二、讲读进程:

指导学生预习,通读全文,把不会读和讲的字划出来,查字典解决读音和释义,熟读注解,做“思考和练习四”。

检查预习,用小黑板写出“练习四”,抽学生作答。

解题补充注解①。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这篇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文章所涉及的“旧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两段生活。当时中国正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统治下,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他童年所受的尊孔读经、科举求仕的教育,只能摧残青少年,不能培养出救国志士。这篇散文“重提旧事”的时间是在一九二六年。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镇压爱国学生的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了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通辑。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陈腐空气,那里的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强迫儿童们读那些无用的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启发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找出前后两部分的过渡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讨论所写内容。着重讲清“似乎”、“确凿”这两个词用在一起的作用。

默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在书上用横线划出这段里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在小黑板的横线空格上填写确切的词语。(小黑板板书设计另附)

讨论这段所写的景色是哪些季节的景色,方位、动静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写上小黑板)让大家齐读小黑板上的句子,考虑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得这样有声有色,亲切感人?

小结这段所写的内容:描写百草园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表情朗读第二自然段(或放录音),并让学生轻声朗读,比比谁先背得这一段,

指名朗读第三至六自然段,讨论第一部分第三层写的内容。

齐读第七、八自然段,研究所写内容。

默读第九自然段,提问这段写的内容及作用。

布置学生回忆自己小时的趣事,写一篇以《童年趣事》为题的作文。

朗读第十、十一自然段,概述这第二部分第一层的内容。

分角色朗读十二至二十四自然段。(一人读“我”,一人读先生,一人读叙述部分。朗读二十一自然段时请同学把引号里的句子加上标点。“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讨论“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感情怎样?

小结第二部分内容:写“我”在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

归纳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总结写作特点。1.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用词准确、鲜明、生动,抓住并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布置做“思考和练习二”。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成人和儿童的反向叙述

一,背景说明
《朝花夕拾》收录的是鲁迅写于1926年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成于这年的九月,是鲁迅刚到厦门大学教书的头一个月。1926——1927这两年,是鲁迅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鲁迅说的:
“到了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从北京到了厦门,再到广东、上海。是鲁迅一生中最多变数的时期。这两年,他由政府官员转到大学教授,再到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自由写稿人。我们会发现,这是鲁迅由一个官僚土绅淡出的过程,也是鲁迅由这个社会的主流走向民间的过程。这种变化,促成了鲁迅思想的变化。比如,他一向服膺的进化论思想,在这个时期就彻底的崩毁了。对于他一直批判解剖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的思想,他却有了新的感想。这些也都在他这时的文章中体现了出来。
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对自然喜爱和对上学生活不满的描写,人们多认为文章是对旧式教育的批判,这也许只是皮相。事实上,这时鲁迅已经年过不惑,经历了无数的思想交锋,见过了众多的新旧学派。他自己的思想,正在蕴酿确证过程中。离开生活多年的北京,来到辽远的厦门海边,使他有时间安静思考。在返观儿童时视为是痛苦的学塾生活时,他怀有一种相当温馨的眷念之情。同时,他在描写儿童旧事时,对于现代世界也在作着隐隐然的比较和批判。 经历这么多,其心情也和当初离开家乡到了南京就新学一样,充满了复杂的心理反映吧!所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回忆性的少年的成长故事。
钱理群先生曾指出;鲁迅有意利用“看/被看”二项对立模式和设置“无知者”视点来写小说。如《示众》《孔已己》等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的变化来造成作品的多义性 。同样,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也有许多篇幅利用了对立模式和儿童视角(无知者)来叙述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主要利用了儿童视角,叙述儿时学前自在的生活和上了私塾以后感到拘束的生活,在回忆往事时,既描写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又表达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情感思想的变化过程,而且还发表了对于当时社会和文明的看法。儿童的叙事是真实然而是无知的,而成年人的叙事是复杂多义的。成年人的行为,少年多不能判断真实与否;而少年的行为,成年人多是清楚其含义的。两种叙事方式是不同的,因年龄不同而产生了叙述真实程度的差异。这种儿童和成年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反向差异,构成了本文文本意义上的冲突和张力。由于成人的角度和儿童的构成了一种反向意图的对照,从现象上看,是相互否定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叙述称为反向叙述。
二 文本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半写自己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后半写学塾中的上学生活和老师。在对自然和学塾场景描写以外,还写了三个不同身份的故乡人物。
“我家的后园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未次的相见也已经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文章首先破题,从百草园讲起。这百草园虽然早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是以成年人的语气讲出百草园在作者记忆中的亲切感觉。
接着的一大段描述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鲁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写百草园的物什之多。他笔下的植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一层是静物描绘,以各种植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不必说”三个字正说明这些物什是平常之物,有儿童式的夸张语气,也是引出下文精彩描述的伏笔。“也不必说”引出百草园里的动物,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简单地选取三种动物,各以其叫、伏、直窜的代表性动作来描写,说明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是多么地自由。这里虽然用的也是铺开的写法,但是鲁迅用得却很简明。“也不必说”也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设。鲁迅这廖廖几十个字,百草园里各物的形影声色便如活了一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
接下来“单”字一转,引出园子的泥墙来写。不写园子而写墙,墙竟然也是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场所,用的是烘托旁衬法。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既是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既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乐园。从蜈蚣、斑蝥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物植物都让孩子感到新鲜。单是泥墙就有如许的乐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百草园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快乐了。
这一部分是描写儿童在自然中的乐趣,重在表述自然给孩子的启示和快乐。
这段中一句不大经意的话,为下一步进入人的教育作了一个铺垫: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这里,成人所说的话,引出了“我”的兴趣。我拔何首乌的经历,却让我对成人的教训产生了怀疑。成人的教诲和儿童自己的生活体验总是有着反向的结果。这是鲁迅这篇文章的基本框架。我们也知道,成人的教诲和我自己(儿童)的理解力之间总是有着差距,但是,这篇文章的许多地方讲的都是一个相同的经历模式:儿童从成年人那里接受教诲,按照教训到生活中去体验,结果却多是错误的。这是用反讽的方法说明成人在儿童教育上失败,是一种典型的反向叙述。这种叙述类似于一个证明的程序,其中包含着一些隐蔽的结论,即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成人也多是不可为师。
所以,在下面的段落里,鲁迅就谈到了成人教育儿童的方法在儿童中的反应,并引出长妈妈和闰土父亲等故乡人物,美女蛇故事和捕鸟的叙述则分别写出了乡下人迷信的思维和高超的捕食能力。重点虽然在写作者和他们之间的深厚的情感,照应的却是题目,“百草园”——乡间和自然。写的是自然中各种可爱的生物(包括愚昧的乡民),自然和儿童间温馨的亲和力。
在对百草园的回忆作了非常节制的叙述以后。鲁迅用了一种情境突转的手法,在这种对自然的叙述渐入佳境时,在情绪达到高潮时,引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讲述他的学生生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作者先以儿童哀伤的语气发问,家里大人为什么送他入学。然后,连用三个“也许是”外加“…… 都无从知道”,来加强儿童对成年人意图的怀疑和不信任感。“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但是用了成人式的戏仿。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而对书塾和老师的描写,也是运用儿童无知的视点。除了对上学和学生戏耍场面的描写,我们都会认为这里对先生的两处描写很精彩。下面我们来看鲁迅对他的老师的描写。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的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就知道,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里鲁迅先用几个代表性的特点(高而瘦、须发花白、和蔼)对老师作了简要的交待,然后,用了很经济的三个场景,很传神地描绘出了老师最精彩的几个侧影。
先说他的博学。“我”正好有典故去请教,却不料老师说“不知道”“脸上还有怒色了”。这里暗中有着与和蔼和博学的交待的照应。
“我这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
这里又是一种反向的叙述。虽然儿童是在自我解剖,可是,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博学”这种名号的揶揄。当然,这里并不是判断老师是否博学。鲁迅设计了一个悖论式钮结在里面。虽然是写往事,却是在戏谑当世成人的各种成见。事实上,无论是“我”还是读者,是不能依“我”的叙述来判断老师学问的深浅的。博学是成人的观念,并无必备的标准。不知“怪哉”为何物不能说明老师有没有学问。无论何等博洽的人,也不能成为通事解人。但在儿童看来,全城里大人以为是的,定然不错,因为都是大人们教导孩子事理。从儿童的角度,暗中点出成年人也有许多和儿童一样的信仰。方之今世,成人们何尝不也是迷信大人物、相信博学的大人物能解决一切难题吗。这也是从儿童的幼稚来推知世人对名人尊崇现象的反讽。
而最精彩却是对老师读书的描述:
“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幅人物描写,抓住了老师的几个动作,便活动了一个质朴而有情性的先生。他的老师—一个乡下的私塾先生,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了逝去的风景了。椐鲁迅弟弟周建人回忆,鲁迅老师名叫寿镜吾,确是绍兴城内有名的秀才,正是个方正的塾师。想来鲁迅的正直,也会有这位先生的影响吧。而鲁迅,虽然有过在大学教书的经历,却总是不能和许多名流教授相容。他内心深处,一定有着这个老师的影子吧。
鲁迅曾在《破恶声论》中提到“伪士当去,迷信可存”。 在今天的学者看来,就是反智主义了。鲁迅也大约总爱和文明人有些不平吧。在这篇回忆少年生活的文章中,他对于曾对他的少年心灵产生影响的乡下风景和人物,都给了以温馨笔致加以描写。而文章之外,却似乎是处处对于居于文明地位的当代学者名流,进行着各种方式的讽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才是鲁迅式的回忆文章的重要特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二

[url=] 【专项训练】:

一、查字典有误的是            

序号


应查部首

笔画

应查音序字母

音节

A




4

M

mi

B



7

Z

zao

C



7

D

ding

D




3

H

han


二、为下列加线多音多义字选择正确读音和字义的是            
       宿
1
sù
2
xiǔ
3
xiù


a
.住,过夜
b
.平素
c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过去
1
、ǎo

2
、ào


a
.用力弯曲
b
.不顺

       薄的雪1bó
2
bò
3
báo


a
.迫近
b
.厚薄
c
.轻视

       成小球1zǎn
2
cuán


a
.聚集
b
.积蓄


A
1c1a3b2a


B
2c1 b3b2a


C
1c2a3 c2a


D
2c2a1a1b


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轻捷             班蝥             无妨      机关


B
.鉴赏              人迹罕至            消释      人声鼎沸


C
.绣象             绅士             盔甲      戒尺


D
.质扑             博学             书塾      陌生


四、选词填空

1
、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A.机密
B
.机谋
C
.机关)


2
、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A.欣赏
B
.鉴别
C
.鉴赏)


3
、叫我名字的         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A.陌生
B
.生疏
C
.生僻)


4
、其中似乎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A.确实
B
.确凿
C
.的确)


五、下列句子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A
.故事             时候      晚间      古庙


B
.长妈妈   院子里  读书人  纳凉


C
.先前             曾经      院子      


D
.听到             用功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                    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                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依次应在空白处填的词是                                                      。( A.肥硕
B
.肥胖
C
.轻捷
D
.轻快
E
.短短
F
.长长
G
.莲房
H
.肥大
J
.拥肿)


2
、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文中的动物有:                                                                                                                           

3
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b
.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c
.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d
.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e
.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4
、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5
、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
B
C


6
、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
.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
.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
.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
.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二)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
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三)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
、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2
、解词:

       似乎:                                     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七、课文中哪一段是过渡段?是从怎样的心理角度去写的?表现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

八、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回答问题。

1
、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

2
、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

3
、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


【答案】:

一、D
二、A
三、B

四、1C
2
C
3
A
4
B

五、A
六、
(一)1B
CEGJ


2
静态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泥墙根、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

       动物有:鸣蝉  黄蜂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3
a.高大、肥胖、短短、断砖、莲房一般、拥肿、小球、像人形的


b
.碧绿  紫红  


c
.光滑  轻捷


d
.长吟  低唱  弹琴  拍的一声


e
.斑蝥  何首乌根


4
、略写的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呜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

              详写的:斑蝥  何首乌  木莲  覆盆子

5
、排比  拟人   比喻


6
D

(二)

1
a
d
e
j
l
h
g


2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
、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三)

1
、方位  名称  变迁  乐园


2
、似乎:好像、仿佛

              确凿:确实
       二个词不矛盾,“确凿”说的是真实情况,“似乎”是从成人角度回忆,所以说似乎

七、第9段是过渡段,是从儿童的心理去猜测为什么去三味书屋的,表现他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八、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2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
、不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对学生由“严厉”到“好起来,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规则,也不常用,喜爱大声朗读。

nbsp;  C.先前             曾经      院子      

D
.听到             用功               

[/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                    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                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依次应在空白处填的词是                    、                 、                 。( A.肥硕  B.肥胖  C.轻捷  D.轻快  E.短短  F.长长  G.莲房  H.肥大  J.拥肿)

       2、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                 、                 、                 、                 、                 、                 、                 。

       文中的动物有:                     、                 、                 、                 、                 、                 、                 。

       3、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4、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5、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            B            C           

       6、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二)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三)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

       2、解词:

       似乎:                                     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七、课文中哪一段是过渡段?是从怎样的心理角度去写的?表现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



八、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回答问题。

       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

       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

       3、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





【答案】:



一、D          二、A          三、B

四、1、C    2、C     3、A     4、B

五、A

六、

(一)1、B 、C、E、G、J

       2、 静态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泥墙根、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

       动物有:鸣蝉  黄蜂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3、a.高大、肥胖、短短、断砖、莲房一般、拥肿、小球、像人形的

              b.碧绿  紫红  黄

              c.光滑  轻捷

              d.长吟  低唱  弹琴  拍的一声

              e.斑蝥  何首乌根

       4、略写的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呜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

              详写的:斑蝥  何首乌  木莲  覆盆子

       5、排比  拟人   比喻

       6、D

(二)

       1、a  d  e  j  l  h  g

       2、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三)

       1、方位  名称  变迁  乐园

       2、似乎:好像、仿佛

              确凿:确实

       二个词不矛盾,“确凿”说的是真实情况,“似乎”是从成人角度回忆,所以说似乎



七、第9段是过渡段,是从儿童的心理去猜测为什么去三味书屋的,表现他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八、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不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对学生由“严厉”到“好起来,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规则,也不常用,喜爱大声朗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二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方面:  

    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

    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写作能力: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20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

    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教学程序

(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

    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30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15分钟。

(二)、第一环节的具体安排

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采用练习式导入法。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篇100字的小文章《这里有我的欢乐》。教师批阅以后,选出两篇短文:一篇较好的,一篇较差的。一开始上课,先投影两篇文字,评析其词语的运用。肯定好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同时指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准确的语言运用;练习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教授新知  

(1)、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8段,并思考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

明确: 景物(美好)

百草园 故事(神奇) 乐园

捕鸟(有趣)

(2)、重点研读第二段,放录音。
   
    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们各抓住了静物的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明确: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就写出了十五种景物。写静物,作者分别抓住了形态和色彩。写动物,则分别抓住形态、声音和动态;另外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

(3)、学生齐读第七段,以捕鸟为例,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动词)。

扫开、露出、撒、系、牵、看、拉、罩

小结: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观察需要从事物的形、色、声、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细,然后才能把这些感觉具体的写到文章里。

    概括起来说: 观察:看仔细描写:写具体

(三)、练习运用

    指导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A、写作手法采用“移步换景”法。

    B、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美丽”。

    C、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

    这既是本课的结尾,又是本课的高潮。它使学生从课堂的理论学习,走到实践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整堂教学紧紧教学目标展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学以致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训练重点
一 记叙的感情色彩
二 两相比照的结构
三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预习提示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画面,里边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要细心体会;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查字典,给下边加黑字注意,并认清字形: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 绣像 锡箔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záo)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shèn);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líng)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máo),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shān hú)珠攒(cuán)成的小球,又酸有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cháng)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liǎn)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suǐ),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hǎn)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bǐ)谷,棒上系(jì)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捉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粱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adei),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tuì)。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dòu)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jué)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tìtǎng),一坐皆惊呢~~;金叵(pǒ)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ǎo)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kuī)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9月18日。

理解·分析
一 百草园、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
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2.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二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

揣摩·运用
三 △ 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四 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五 仔细阅读下边一段,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
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粱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花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删掉这段中的加黑词语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六 揣摩一下对雪地捕鸟的描述。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积累·联想
七  背诵第二段。
八  △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把这些情况和课文作个比照,思考下边几个问题。
1.鲁迅少年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
2.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呢?
3.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
4.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个“早”字联想到什么?

语法·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扁”“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一  划出下边句子里的名词。
1.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2.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
3.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4.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5.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6.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7.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二  把下列常用名词分别填入下表。
老师 老虎 科学 思想 白天 中国 森林
夏天 学生 北京 前头 后方 作家 昆虫
法律 立秋 长江 事业 桌子 亚洲 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1: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