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12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木兰诗》同步练习三

一、解释下列诗句上加黑的字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万里赴戎机 (      )      3、朔气传金柝:(      )      4、出郭相扶将:(   )       5、雄兔脚扑朔:(    )      6、雌兔眼迷离:(      )     二、试判断下列诗句哪些运用了对偶,并从课文里再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诗句是对偶的。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3、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三、下列诗句哪些是用了排比的?并体会它们的修辞作用。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简答、填写。      1、诗中有三个内容写得详细,即写木兰的(       )、(        )、和(       ),有一个内容写得简略,即写木兰的(          )。      2、诗中(         )两句描写行军疾速情景,(           )两句描写艰苦的战地生活。      3、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生活的诗句是(                               )。     五、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1、双兔傍地走(     )        A、走观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漏消息。        2、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3、木兰当户织(     )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     六、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郭茂倩(    )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啾啾(    )        朔气(    )        金柝(    )       铠甲(    )       燕山(    )        红妆(    )        穿著(    )       云鬓(    )       戎机(    )       傍地走(    )       百千强(    )     七、选择对加黑的词理解正确的项。      1、策勋十二转(     )     A、次     B、回     C、转动      2、赏赐百千强(     )     A、多     B、大     C、有余      3、愿为市鞍马(     )     A、市场   B、买     C、集市      4、愿驰千里足(     )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八、选出译文正确的一项。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A、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见的是骑马的胡人的叫喊声。        B、虽然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但却听见了燕山胡人的战马声。        C、(木兰)听不见爹娘呼喊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嘶鸣的声音。        D、(木兰)听不见爹娘的呼唤声,却听见胡人骑马的喊声。   九、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用两次什么作用: (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十、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十一、下面的句子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依次分析正确的项是: (     )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十二、选出对下面诗句理解正确的项。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表现的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的是:(     )        A、概述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        B、写战争残酷,将士死伤很多。        C、写兵役之苦,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十三、读下列语句,选出停顿恰当的一项:(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十四、下列句子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肠胃,针石之所及也。        D、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十五、默写:      1、问女何所思,          。           ,女亦无所忆。      2、旦辞爷娘去,          ,不闻          ,但闻          。旦辞          ,          ,不闻          ,但闻          。      3、万里赴          ,          。朔气          ,          。      4、雄兔          ,          ;双兔          ,          ?   十六、阅读下面文章,按文后的要求作答。     新任寝室长     (1)我们寝室卫生检查总是倒数第一,我这个寝室长因此半是辞职半是被勒令下台了,可问题并没有解决,首先是寝室长的人选问题,其他九个人没一个愿意接替我的职务。谁都明白,那官儿不伦不类,责任大和让人一肚子委屈;官衔小得让人说不出口。所以,大家你推我让,都摆出一副谦虚的面孔。(2)“我看你行。”“甭扯了,你比我更行。”“说我?哪个不比我强。”(3)车轱辘活转了两天。到第三天中午,班长到我们寝室来坐镇了。“今天中午你们必须选出寝室长来!下午学校检查卫生,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呢?”“我提议,暂时由前任寝室长来收拾残局,先混过今天下午再说。”“不同意!”我像要被扔进油锅似地喊道。“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前任寝室长有一定责任,这样吧。由他委任出新的寝室长来。”班长说话了。“行!”五六个室友异口同声地叫着。他们知道我绝对不会选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这时,只有古小易默默无言,他个子最矮、身体最瘦、话也最少,是我最怕得罪的人。我闪过一个念头,说:“大家抽签怎样?”“行!”只有古小易一个人说。“不行!”其他人又一起喊道。我向他们丢了个眼色。然后不等他们领会其含义,我已飞速把抽签的准备工作做完了。“抽吧,第一个让古小易先抽。”(4) 古小易伸手拿了个纸球,托在手上,像在掂着它的分量。在众目睽睽之下,纸球被打开了,寝室里顿时一片祝贺声,古小易当选了。趁大伙儿松口气的当儿,我迅速地把剩下的纸球统统放进了自己的衣袋里。(5)“那你就好好干吧!”班长拍拍古小易的肩膀,看看表走了。“对,小古,干吧!下午锁门走人,等检查的走了再回来。”我们边说边簇拥着新任寝室长走出了寝室。(6)整整一下午,我坐在图书馆里熬时间。“怪,怎么不见古小易?”我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飞似地跑向寝室。(7)寝室的门半开关,里面散发出清新的空气。窗户亮得像没有玻璃;地板被擦洗得露出了漂亮的花纹……新任寝室长左手拿一块抹布,右手撩额前一绺被汗水沾湿的头发。一个人,就他一个人呀!我的手下意识地伸进口袋,将那把写着“寝室长”的小纸条搅着,揉着 ……      1、下面三个句子,是从上文中抽出来的,它的原来位置应当是在第 自然段与第 自然段之间。     “良心告诉我,这是在捉弄人。我把所有的纸条都写上‘寝室长’。但我的表情却俨然像个公正的法官。”        2、“谦虚”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3、“我闪过一个念头”中的“念头”指的是:        4、本文的主人公是        5、本文以 线索组织文章,详写了(          )的过程,略写了(       )的过程。        6、请简单分析作者采用甲句而不用乙句的理由。         甲、下午学校检查卫生,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呢?           乙、下竿学校检查卫生,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7、“我的手下意识地伸进衣袋……搅着,揉丰……”这一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悦 欣慰               B、伤心 后悔                C、自责 内疚               D、感动 敬佩        8、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一、理解字词含义。 1、 但:只,仅                   2、 赴:奔赴                    3、 朔:北方                    4、 郭:外城。出郭,出城外。                    5、 扑朔:爬 搔                   6、 迷离:眯着眼 二、了解对偶常识。 第1、2、3、4是对偶。其中第3是放宽考虑的,因为“去”对“头”不大理想。课文中还有一些对偶句,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三、 了解排比常识。第 2、3、4是排比。作用:“东”、“西”、“南”、“北”四句排比,写木兰为出征作准备,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爷娘”、“阿姊”、“小弟”六句排比,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描写出了家中喜迎木兰的欢乐气氛。“开”、“坐”、“脱”、“著”四句排经通过木兰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她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四、 1、 从军动机、怀念亲人、辞官还乡、从军生活。      2、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五、 “走”古汉语中,做“跑”讲。雌兔和雄兔紧贴着地面奔跑。“走马观花”即“跑马观花”,意思是浮光掠影,很不深入。“走味”是失去原味。“车刚走”的“走”是“离开。”“走漏”即“透漏”出。“安能”、“安敢”中的“安”,都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解为“怎么”。A、C、D、中的“安”,依次为“安定”、“怀着”、“安置、设置”。“当护织”和“当着大家”中的“当”,都是“面对”的意思。其作的分别为“充当”、“主持”、“相配”、“相称”之意。各题正确的答案:1、A  2、B  3、B   六、 倩 qiàn      杼 zhù      可汗 ké hán      鞯 jiān      辔 pèi      啾 jiū      朔 shuò      柝 tuò      铠 kǎi      燕 yān      妆 zhuāng      著 zhuó      鬓 bìn      戎 róng      傍 bàng七、 1、 A        2、 C        3、 B       4、 A 八、 1、 A       2、 C 九、 C 十、 B 十一、 B 十二、 1、 C         2、 A 十三、 A 十四、 D 十五、 1、 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         2、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 戎机,关山度若飞;传金析,寒风照铁衣。        4、 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十六、 1、 ⑶ ⑷之间。        2、 表面上谦让,实质上是推卸担子逃避责任。        3、 想通过抽签舞弊,捉弄古小易,让他担任新寝室长。        4、 古小易        5、 选举新寝室长 选举新寝室长 古小易打扫寝室卫生。        6、 甲句是反句句,乙句是陈述句,甲句比乙句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班长”的焦急心理,更能表现选举新寝室长的急迫性。        7、 C         8、 本文记叙了选举新寝室长和古小易打扫卫生的过程,赞扬古小易朴实、勤劳,以身作则,忠于职守的美好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木兰诗》中值得商榷的翻译和读音

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历来都是作为经典课文出现在不同版本的教材当中,不过,文中有些地方的翻译﹑读音却是相当值得商榷的。

一.“唧唧复唧唧”究竟为何声?

有关于这名话的翻译,向来是众说纷云,总的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

第一,       认为这是木兰的叹息声,以此来说明木兰此时心事重重,无心织布,才会有“不闻机杼,惟闻女叹息”,的下文,而且,在白居易的《瑟琶行》中也有这么一句“我闻瑟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里的“唧唧”就是“叹息声”的意思。在此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道理。

第二,       认为这是“蟋蟀”的鸣叫声,说明夜深了,木兰还在织布,由此来证明木兰的勤劳,也似乎有理,但我认为这两种解释都还是不全面的,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解释,那就是将 “唧唧复唧唧”解释为织布声,为什么呢?

首先,这是比兴手法运用的需要。比兴手法的运用的滥觞可以追溯到《诗经》,在魏普南北朝时更是运用自如,在那时,不管是文人笔下所撰写的诗赋还是田头民间所吟唱的歌赋,都贯用比兴手法。如“乐府双璧”中的另一首《孔雀东南飞》中的开首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运用了比兴手法,它托孔雀的“五里一徘徊”起刘兰芝别离时依依不舍之情的兴。而《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同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由织布不停地发出”唧唧“声来引出一个织布女的形象。起到未见其人,先闻先声的效果,由此来吸引读者﹑听众的兴趣,这如同在戏曲演出前奏的各种乐曲声,它既可以吸引观众,又能让观众安静下来,静候演出的开始。

其次,这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唧唧复唧唧”的“复”是“又”和“再”的意思,说明木兰在不停地纺织。那她为什么在不停地纺织呢?在那个年代里,木兰织布,绝对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桃花源中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牧歌式生活。那时的社会是十分动荡不安的,并且是战乱不断的,要不怎么会有下文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 “同行十二年”的描写,尽管这里的“十年”和“十二年”是虚数,但这多少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所以,在那样社会中,生产力是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窘迫,木兰深夜纺织,是出于对家庭状况的考虑,只有多织点布,才可以能多卖点钱,才有可以多换点粮食。如同卖炭翁在寒冬卖炭还希望天气再寒的理由一样,只是为了”身上衣上口中食“罢了,从中木兰那种替家分忧解难、勤劳、懂事的形象就是跃然纸上,其实这也为下文木兰之所以能代父从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综上所述,我认为这里的“唧唧复唧唧”应是织布声的意思,而非前两种。

二,文中“可汉”就是“天子”吗?

“可汉”是中国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君长的称号,而“天子”是古代认为君权为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这是中原一带帝王独有的称号,那么为什么会在《木兰诗》中交替出现“可汉”与“天子”的称呼呢?我认为这里的“可汉”和“天子”所指是一样的,这是北朝民族大融合的结晶。北朝是继十六国之后出现的朝代,具体地说,首先是北魏政权的建立,统一了北方,其后北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后北齐了取代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政权更替更是频繁,而政权的统治者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他们统治着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汉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其文明程度远远超越了少数民族的发展程度,所以他们就不断地汲取汉民族先进的文化,他们试着采纳汉族的先进制度来统治黄河流域。所以我想,这就如同我们现在的所谓“港人治港”“一国两制”的方针是一样的吧!这样的话《木兰诗》中出现的“可汉”、“天子”的称呼互换也容易得到解释了,因此作为统治者的少数民族他们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可汉大点兵”,而黄河流域的广大人民,习惯于“天子“的称呼, “归来见天子”,可见,民族大融合在那时很深入,已渗透到人们的文化和习俗之中。

三.“同行十二年”中的“行”读“háng”还是读“ xing”

在教学过程中,磁带录音朗读将这个子读成了“xíng”,后来到网上去查找,那里的音频朗读,也是把它读成“xíng”,但我不苟同,我认为这个字应该念“ háng”音,如果将它念成“ xíng”音,那么,它就是“走”的意思,《说文解字》将它解释为“行,人之步趋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该这样解释了:将士们同木兰一起走了十二(虚数)年,竟然不知她是个女郎。这样的解释显然是相当浅层次的,也经不起推敲的。试想,将士们光和木兰一起行走了“十二年”,看不出她是女郎,一点都不足为奇,而且这也不合文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描述。假如将它读为“háng”,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读“háng”,那么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队伍、军队”。试想,木兰代父从军,在外行军打仗多年,在这期间,她与许多许多将士们相濡以沫,挥戈跃马,驰骋沙场,出生入死,即使与男的将士们相比也豪不逊色。只有这样,方显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本色,只有这样,伙伴们同她在一个军队里相处多年认不出她是个女郎,只有这样,她者配得附文的称赞,也只有这样,木兰才会被人所津津乐道而加以传扬,同时把“行”读为“háng”在文言文中随处可见,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必能使行阵和睦”的“行”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所以我认为在这篇文章的“同行十二年”的“行”就读“háng”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孃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爷孃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卖油翁》教学设计一

〖教学重点与目标〗:  反复诵读,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1  〖教学设想〗:本文故事生动,文字浅显,可由学生自读,教师稍加串讲即可。 一、简介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主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继唐朝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 ,尤其是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著作收在《欧阳文忠公文集》里。 二、掌握字词   公(男子尊称)   善(擅长)  矜jīn(自夸)     释担(放下担子)       发矢shǐ(射出箭)  但(只)   微颔hàn(微微点头)  汝(你)  精(精通)    熟(熟练)     尔(通“耳”,罢了)          忿然fèn(气愤的)    安(怎么)      轻(轻视)   以(凭)         酌zhuó油(倒油)   覆(盖)       徐(慢慢地) 杓(油杓)       沥(注)  因(于是)     惟(只不过) 遣(打发)       睨nì(斜着眼看,斜视)三、反复诵读,感受简洁的叙述技巧,并且可就文中所进行包含的道理进行讨论。    1、诵读    2、复述故事。    3、分析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     分析第二段:写二人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    4、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睨”“微颔”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5、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主要是陈尧咨的问话。“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如先质问“汝亦知射乎”,这里的“汝”,多少还带一些尊重,但话中含有只有他才了解“射”的意思。可谓语带自满。当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只表示不过如此时,立刻表现出了心中的不满。“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忿然”表现其骄横之态,一个“尔”,道出陈尧咨的高高在上;一个感叹,表现了他的愤慨。而当不得不服卖油翁时,他也仅表现出“笑而遣之”的态度。这个 “笑而遣之” 是具有深刻的含义,含着尴尬的情态。    6、学生谈谈对两人的看法。     陈尧咨骄傲不可一世,卖油翁虽然技高一筹,但并不为此而矜持,体现出智者超然物外之态。    7、本文通过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四、背诵。 五、板书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尧咨:善射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 “尔”        ——骄傲不可一世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      “睨”“微颔”                                 ——超然不自傲      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   〖重点〗:      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②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 自矜 家圃 睨之      颔之 酌油 杓 沥     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 (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 记小说。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是文坛诗文革新运动领 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     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 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           以此:因此。          尝:曾经。          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          而:表顺接,可不译。          其: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尔,你。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其:指葫芦。而钱而,但是。          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 “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老头说:“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可是钱不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4、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俄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5、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6、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讨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7、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的道理。    8、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并归纳:     ①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而且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     ②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③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卖油翁》教学设计三

〖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可读性强。要引导学生背诵,通过诵读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
   2、首先要认真朗读,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语气明显;然后在粗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达到成诵。所谓粗知课文大意,指学生能根据课下注释领会文句的体意思,并懂得文章的主旨;个别难句、一句一时领会不透,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点拨,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工作。要求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都要进行积累整理,内容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通假字等,但这些专业术语不必告诉学生,只要求他们懂得这些文言词句的意义即可。
   4、这篇文章用词准确,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心理,阅读时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


〖指点迷律〗
   1、为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可采取课前布置、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要求不看课本,采用课文原句,这样既可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又达到了锻炼诵读能力的效果。
   2、讲解课文时可先把一些难解字词以小练习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课堂上老师不必逐句翻译,以腾出时间让学生体会通过一件小事而说明的“熟能生巧”的普通道理。
   3、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可要求学生课下翻译全文。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通读全文,理解主旨,照顾前后,准确译句;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就具体操作而言,可参照如下方法:
                        (1)保留:凡古今义相同的词和专用名词都可保留。
                       如“陈康肃公善射”中的“陈康肃公”在翻译时就可以保留下来。
                       (2)增补:文言文成分省略的地方翻译时要增补出来。
                       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第二个“曰”前省略了“贫者”一词,翻译时要补充上。
                        (3)省略:无实在意义的虚词,要省略不译。
                       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第一个“之”字无实在意义,不译。
                        (4)替换:通假字换成被通假字,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词也要替换。
                       如:“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中的“坐”应译为“座”,
                         “无”译为双音词“没有”,“哗”译为双音词“喧哗”。
                        (5) 调整: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要进行语序的调整。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属介宾短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放在谓语“语”前,“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6)变通:直译难以准确表意时,可以意译。


〖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著名文学家,你了解他吗?
    提示:对于重要作家及其思想、作品要有所了解。
    答案:作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在其母教养下,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在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他考中进士,从此开始在地方或中央做官。早年对当时的时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要求去除积弊,实行“宽简”的封建政治,曾和当时的革新派范仲淹站在一边与保守派进行斗争。他的《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名著,尖锐地驳斥了保守派的诽谤和污蔑。到了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由于社会地位的提高,使他渐渐趋向保守。在王安石变法运动中,他又成了反对新法的守旧人物。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他一反晚唐五代以来一般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内容空洞、风格浮艳纤涩的文风,主张文学应切合应用。重视内容,反对浮扉。他的散文有一定的政治内容,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语言流畅,清新。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提示:学习通过一件事说明道理的书法。
       答案及分析:本文分两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陈尧咨善射,卖油翁略表赞许。
           文章开头就对陈尧咨作概括介绍,他“善射”,“当世无双”并“以此自矜”。射技高超,以常理而论,定然是人人赞赏,射者自命不凡也是常情。这就为下文做了伏笔。但是,卖油老头对其“发矢十中八九”,却只“但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就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康肃公一贯“自矜”,对卖油老头对其箭术所表示的不以为然的态度,是不会轻易放过的,自然要追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老头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一问一答,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熟能生巧”。康肃公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反认为是“轻吾射”,至此矛盾更加激化,卖油老头只好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又用具体事实证明“熟能生巧”,“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作了这一番表演之后,卖油老头为解除康肃公的疑虑,说道:“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个回答很重要,既回答了并非“轻吾射”,又再次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康肃公心中豁然开朗了,由“忿然”到“笑而遣之”结束了全文。
           本文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这个普通的道理。
           一般说理文章,常常要发议论,说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那样。而这篇文章并没有高谈阔论,只是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对答和卖油翁酌油的经过,来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着重写的是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达到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写陈尧咨的射箭。所以写陈尧咨的射箭只用了“矢中八九”四个字,写得十分简略。这样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3、根据前面所讲文言文翻译常法,翻译《卖油翁》全文。
    提示:通过翻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译文:陈康肃公擅长射箭,(他射箭的技术)当时没有人可以比得上,他也常常凭这自夸。曾有一天,在家里射箭场上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很长时间没有离开。看见他发射的箭十根有八九根都射中了,对此中蛤微微点头。
    康肃问道:“你也了解射箭吧?我的射技难道不熟练高超吗?”卖油老头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手熟罢了。”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卖油老头说:“凭我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铜钱中间的方孔注入,钱不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奥妙,只不过手熟罢了。”
    康肃笑着打发卖油老头走了。
   4、基础知识积累整理:
     ① 生字词注释:
     自矜(jīn):自夸。
        圃(pǔ):园子。文中指场地。
        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颔(hàn)之:颔,原意是下巴,这里是动词,点头。
     酌(zhuó):斟酒,这里指倒油。
   ② 常见文言实词释义:
     善:陈康肃公善射(动词,擅长)
       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好)
     知:汝亦知射乎(知道,了解)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智慧)
     轻:尔安敢轻吾射(动词,轻视)
       轻舟已过万重山(形容词,轻快)
   ③ 常见文言虚词释义:
     之: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徐以杓油沥之(代词,指葫芦)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他,指卖油翁)
     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
   ④ 词类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
          但微贪之:颔,名词作动词,点头。

妙文赏析
                谈“桃”说“李”
                        ——汉语植物词的文化义
  桃树和李树都是落叶乔木,春天开化,花色粉红、鲜艳。秋天结实。桃树的果实叫桃子,李树的果实叫李子,桃李的果实甘美,为人们所喜爱。
  桃树和李树的花、果、木等在汉语中都有其特殊的文化义。先说桃。桃花因其美艳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进而象征美女。《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唐朝诗人崔护春日郊游,向人讨水,一位美女在桃花树下接待了他。次年春,重游旧地,桃树仍在,但美女已不知所往。感慨良多,吟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也是以桃花喻女子的美貌的。
  桃花与女子的美貌联系起来,象征美女,故此与美女有关的事也常以桃花作喻。男女有艳遇,男子受到美女的喜爱,称为交了“桃花运”。男子与女子的风流艳事被叫做“桃色新闻”,如果闹出了问题就叫“桃色事件”了。
  桃树的果实——桃子味道甘甜,果肉柔嫩,营养丰富,特别合于老年人的胃口。所以古来有吃桃子可以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传说。《神农经》载:“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西游记》里说天宫所植蟠桃,九千年一熟,吃了与天地同寿。西王母定期在瑶池以蟠桃举行寿宴,称为蟠桃盛会。因为没有请孙悟空,就被闹了个天翻地覆。受吃桃子阿以长寿说法的影响,所以民间有以蟠桃祝寿的习俗,称为“寿桃”。北方用小麦粉蒸制“寿桃”,就像西人做生日蛋糕一样,是祝贺生日必吃的食品。
  桃子还用来比喻为胜利果实。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曾批评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是“摘桃子”:“抗战胜利果实应该属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后来人们常把那些不愿付出力量却争夺胜利果实的人叫“摘桃派”。
  桃树的木质坚实,桃木可以制做器物。古代传说,桃木有驱鬼辟邪的作用。《太平御览》上记载:“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服邪气者也。桃之精,生鬼门,制百鬼……”所以民间在桃木板上或画门神,或写联语,称“桃符”。宋代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里所说的“桃符”就是避鬼用的。桃符后来演变为在纸上画的门神和写的春联。
  桃树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晋代陶渊明作《桃花源记》,写那些遁世者所居之地,桃树夹岸而生,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后人遂把理想中的隐居之地称为“世外桃源”。
  李树常与桃树并提,李花与桃花同喻女子容貌美好。三国曹植《杂诗》就有“南国有佳人,容颜若桃李”这样的名句。
  桃李并提在更多情况下,用来比喻优秀的人才和学生。《资治通鉴》记载,唐代狄仁杰善于举荐贤材,被举者后者大都有所作为。别人称赞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人们也常把教师培养学生比喻为“春催桃李”。把优秀教师培养了众多人才称为“桃李满天下”。有一个学生毕业前赠老师的诗这样写道:“逝者如斯燕又来,承师三载苦培栽。桃李不负春风意,它日千枝万树开。”也是以春风比喻老师,以桃李比喻学生的。
思维体操
  宋朝苏东坡和秦少游是莫逆之交。一次秦少游从遥远的地方给苏东坡寄来一首回环诗(顺时针方向)。苏东坡看了拍手叫好,脱口念出一首七绝。请把苏念的七绝写出来。

  

        提示:先找准第一个字,再每间隔二、三字起头。

〖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文要掌握以下内容:
   1、文学常识:了解欧阳修及其思想、创作,了解“唐宋八大家”
   2、字音:给加点字注音:谥号   自矜  家圃  睨   颔   忿然   酌油
   3、字义:正确理解下列各词词义:善射  自矜  释担  颔之  但手熟尔  安  轻  覆 徐  惟  遣之
   4、理解本文所讲的“熟能生巧”的道理。
   5、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
   6、背诵课文。

动脑动手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做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乙、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            。”康肃盆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        。”
   1、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2、判断是非:(对的打“Ö ”,错的打“×”)
       A、文段甲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春秋时期韩国的公子,是著名的思想家,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
       B、文段乙选自《欧阳文忠文集·归田录》。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欧阳修,宋朝的柳宗元、王安石、苏询、苏轼、苏辙、曾巩。(    )
   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组:

   

   4、翻译下面句子: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B、尔安敢轻吾射:                。
   C、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D、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
   5、蔡桓公的所作所为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卖油翁的技艺也能用一个成语来说明,这个成语是        。

创新园地
                      谁是小偷?
  一艘英国货轮,正缓缓地驶往日本神户港。这时,船长从办公室出来,看了看海面,对水手长交代了几句,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当他推开舱门时,不由呆住了。原来,他办公桌的抽屉被撬开了,里面五千英镑不翼而飞。
  他办公室的门平时是不关的,除了大副、二副、三副,没有敢进去。他立刻对他们怀疑起来。
  他略一沉思,找来了大副,问:“我出去五分钟这段时间里,你来过没有?”
  “来过的,船长先生!”大副慌慌张张地说:“我把一张报表送来,见您不在,我就走了。当时,我看到您的办公桌抽屉还是送得好好的。”
  船长听了,鼻子哼了声,叫他回房间去。
  船长又找来二副,问:“今天,你来过我的办公室吗?”
  “来过的,船长先生!”二副战战兢兢地说,“刚才我来时,见屋里没人,又见抽屉被撬开,因此转身出去了。我正想找您报告这个情况,您就来找我了。是这样的,一点不撤谎。”
  船长皱了皱眉,挥挥手说:“回房间去,待会儿我再找你!”
  偷钱的事,三副有没有嫌疑呢?于是,船长也把他找来了。他轻描淡写地问:“五六分钟前,你到我办公室来过?”
  “船长先生,”三副神情自若地说,“我今天根本没踏过您办公室的门槛。在您抽屉被撬的那段时间里,我正在甲板上散步。”
  “有谁证明你在散步?”船长盯着他,不动声色地问。
  “这……”三副说话结巴起来,“当时甲板上没有人啊。不过,后来……我见旗杆上的旗帜倒挂了,于是我就抓上去,把旗重新挂正了。这样一上一下,还不止五分钟呢!”
  船长听了,觉得他的话没有破绽,也叫他回房间去。
  究竟是谁偷了五千英镑?船长倒背着手,踱到甲板上苦苦思索。当地仰头望了望天空,无意中,只见一面日本旗正迎风飘扬。
  恍然明白,船长断定,是三副偷了他五千英镑。同学们,你知道船长的依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卖油翁》综合资源

本文用记叙卖油翁对答陈尧咨的话和通过酌油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全文分两段。

第一段,写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

先简要介绍陈尧咨的“善射”和“以此自矜”。接着就记叙发生的事件,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家圃”)、人物(“卖油翁”),以及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但微颔之”)。

第二段,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写两次对话,陈尧咨先是质问,“自矜”之状跃然纸上;接着是“忿然”,骄横之态溢于言表。卖油翁从容对答,先点出“无他,但手熟尔”;再说“以我酌油知之”;接着当场献技,结论是“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再一次肯定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最后,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这则故事篇幅不长,但叙事清楚,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都写到了。记叙事情时又突出了重点,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如何善射,所以对陈尧咨射箭写得简略,只用了“十中八九”几个字,而且是就卖油翁的亲眼所见来写的。对卖油翁的酌油则记叙得比较详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详略得当的写法对突出文章重点的作用。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

略。

二、复述这篇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本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复述大意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答案略。

陈尧咨善射,然而“以此自矜”,骄傲不可一世。卖油翁虽然技高一筹,但并不为此而矜夸,体现出智者超然物外之态。

三、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的语句是:“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

四、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划线的词的情味。

1.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夸。表现了陈尧咨的骄傲自大,不可一世。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睨,斜视。表现了卖油翁的不在意和自信。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微颔,微微点头。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4.康肃笑而遣之。

笑,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赞许,也是一种尴尬的笑。

教学建议

本文故事生动,文字浅显,可由学生自读,教师稍加串讲即可。要求反复诵读,使学生感受简洁的叙述技巧,并且可就文中所包含的道理进行讨论。如这则故事本身可能包含哪些道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怎样对待这些问题,等等。有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时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主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继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著作收在《欧阳文忠公文集》里。

二、《宋史·陈尧咨传》

尧咨,字嘉谟,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度支句院,始合三部句院兼总之。擢右正言、知制诰。崇政殿试进士,尧咨为考官,三司使刘师道属弟几道以试卷为识验,坐贬单州团练副使。复著作郎、知光州。

寻复右正言、知制诰,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而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帝特迁之。改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长安地斥卤,无甘泉,尧咨疏龙首渠注城中,民利之。然豪侈不循法度,敞武库,建视草堂,开三门,筑甬道,出入列禁兵自卫。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尝以气凌转运使乐黄目,黄目不能堪,求解去,遂徙尧咨知河南府。既而有发尧咨守长安不法者,帝不欲穷治,止削职徙邓州,才数月,复知制诰。

尧咨性刚戾,数被挫,忽忽不自乐。尧咨进见,帝问之,对曰:“尧咨岂知上恩所以保佑者,自谓遭谗以至此尔!”帝赐诏条其事切责,乃皇恐称谢。还,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坐失举,降兵部员外郎。丧母,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会灵观副使。边臣飞奏,(gū)厮,立文法召蕃部欲侵边,以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以先朝初榜甲科,特诏班旧学士蔡齐之上。

换宿州观察觉使,知天雄军,位丞郎上。尧咨内不平,上章固辞,皇太后特以只日召见,敦谕之,不得已,拜命。自契丹修好,城壁器械久不治,尧咨葺完之。然须索烦扰,多暴怒,列军士持大梃侍前,吏民语不中意,立至困仆。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建请浚新河,自鱼山至下杷以导积水。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所居栋摧,大星陨于庭,散为白气。已而卒,赠大尉,谥曰康肃。

尧咨于兄弟中最为少文,然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即贯其中。兄弟同是贵显,时推为盛族。子述古,太子宾客致仕;博古,笃学能文,为馆阁校勘,早卒。

三、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自己也以这一点自夸。他曾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着,很久不离开。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翁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卖油翁说:“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不湿。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20: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