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扁鹊见蔡桓公》综合资源

一、给下列句中的黑体字注音      1、立有间(   )          2、君有疾(  )在腠(   )理         3、寡人(   )      4、医之好治不病(   )      5、桓(   )侯不应(   )          6、汤(   )熨(   )         7、骨髓(   )      8、桓侯遂(   )死     二、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     ),作者(      ),(     )时代重要的(        )家。他的著作,集先秦 家学说的大成。本文讲述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一个成语: 。     三、为下列黑体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立有间 (      )          A、有一会儿           B、一会儿                  C、中间       2、不治将益深(      )           A、更加           B、更加深入           C、更加厉害      3、桓侯故使之问之(      )           A、故意           B、特意           C、才,又      4、望桓侯而还走 (      )                  A、往回走           B、转身就走           C、转身就跑      5、针石之所及也 (      )          A、达到           B、及时,来得及                  C、连词,无意义。      6、司命之所属 (      )                  A、属于           B、管辖                  C、家属      7、臣是以无请也 (      )          A、求           B、邀请                  C、问      8、奈何也 (      )           A、么办           B、没办法           C、拿(事或人)……没办法      9、使人索扁鹊 (      )           A、线索           B、寻找   10、桓侯遂死 (      )           A、马上           B、已经           C、于是 ,就     四、写出下列黑体词的古今义      1、立有间         古义:         今义:      2、居十日         古义:         今义:      3、益深           古义:         今义:      4、索扁鹊         古义:         今义:      5、故使人问之         古义:         今义:      6、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         今义:     五、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熨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2、望桓侯而还走 通(     ),译作(                                          )。      3、齐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六、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答: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答:      3、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答:     七、将正确的译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A、医生喜好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喜欢把治疗没病的人作为功劳。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A、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走。                  B、扁鹊看见桓侯就往回走。     C、鹊远远地的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侯故使人问之。(     )     A、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B、桓侯故意派人问他。     C、侯这才派人问他原因。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A、(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没有办法了。      B、(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办的事,没有什么办法了。     C、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5、臣是以无请也。(     )    A、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    B、我因此就不再请求了。    C、我所以就不再说了。           答案一、 1、 jiàn        2、 jí  còu        3、 guǎ        4、 hào        5、 huán  yìng        6、 tàng  yùn      7、 suǐ        8、 suì 二、《韩非子·喻老》 列子 战国 思想 法 讳疾忌医三、 1、 A        2、 C        3、 B        4、 C        5、 A        6、 B       7、 C        8、 A        9、 B       10、 C 四、 1、 古义:一会儿。          今义:之间。       2、 古义:停留。          今义:居住、住所。       3、 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4、 古义:寻找。          今义:索取。       5、 古义:特意。          今义:所以。       6、 古义:跑。          今义:走。五、 1、 “汤”通“烫”,用热水焐。       2、 “还”通“旋”,回转,掉转。       3、 “齐”通“剂”,火剂汤。六、 1、 扁鹊: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 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七、 1、 B        2、 C        3、 A        4、 C        5、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设计二

一、给下列句中的黑体字注音      1、立有间(   )          2、君有疾(  )在腠(   )理         3、寡人(   )      4、医之好治不病(   )      5、桓(   )侯不应(   )          6、汤(   )熨(   )         7、骨髓(   )      8、桓侯遂(   )死     二、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     ),作者(      ),(     )时代重要的(        )家。他的著作,集先秦 家学说的大成。本文讲述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一个成语: 。     三、为下列黑体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立有间 (      )          A、有一会儿           B、一会儿                  C、中间       2、不治将益深(      )           A、更加           B、更加深入           C、更加厉害      3、桓侯故使之问之(      )           A、故意           B、特意           C、才,又      4、望桓侯而还走 (      )                  A、往回走           B、转身就走           C、转身就跑      5、针石之所及也 (      )          A、达到           B、及时,来得及                  C、连词,无意义。      6、司命之所属 (      )                  A、属于           B、管辖                  C、家属      7、臣是以无请也 (      )          A、求           B、邀请                  C、问      8、奈何也 (      )           A、么办           B、没办法           C、拿(事或人)……没办法      9、使人索扁鹊 (      )           A、线索           B、寻找   10、桓侯遂死 (      )           A、马上           B、已经           C、于是 ,就     四、写出下列黑体词的古今义      1、立有间         古义:         今义:      2、居十日         古义:         今义:      3、益深           古义:         今义:      4、索扁鹊         古义:         今义:      5、故使人问之         古义:         今义:      6、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         今义:     五、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熨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2、望桓侯而还走 通(     ),译作(                                          )。      3、齐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六、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答: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答:      3、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答:     七、将正确的译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A、医生喜好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喜欢把治疗没病的人作为功劳。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A、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走。                  B、扁鹊看见桓侯就往回走。     C、鹊远远地的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侯故使人问之。(     )     A、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B、桓侯故意派人问他。     C、侯这才派人问他原因。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A、(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没有办法了。      B、(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办的事,没有什么办法了。     C、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5、臣是以无请也。(     )    A、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    B、我因此就不再请求了。    C、我所以就不再说了。           答案一、 1、 jiàn        2、 jí  còu        3、 guǎ        4、 hào        5、 huán  yìng        6、 tàng  yùn      7、 suǐ        8、 suì 二、《韩非子·喻老》 列子 战国 思想 法 讳疾忌医三、 1、 A        2、 C        3、 B        4、 C        5、 A        6、 B       7、 C        8、 A        9、 B       10、 C 四、 1、 古义:一会儿。          今义:之间。       2、 古义:停留。          今义:居住、住所。       3、 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4、 古义:寻找。          今义:索取。       5、 古义:特意。          今义:所以。       6、 古义:跑。          今义:走。五、 1、 “汤”通“烫”,用热水焐。       2、 “还”通“旋”,回转,掉转。       3、 “齐”通“剂”,火剂汤。六、 1、 扁鹊: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 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七、 1、 B        2、 C        3、 A        4、 C        5、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有间:         居:          复:          益:          应:         悦:       还:      故:          汤:         及:                属:          是以:        请:           索:          遂:      2、翻译下面句子。【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答:                                       【2】疾在腠理所属,汤熨之所及也;  答:                                         【3】在骨髓,司命之无奈何也。答:                                       【4】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答:                                                3、问答题【1】文中哪些语句体现桓侯病变过程的?答:                                                                      【2】对扁鹊的忠告蔡桓公的评论是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                                       【4】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迪? 答:                                                               【5】用4个字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南海市南庄镇吉利中学  何新英    课题 初一语文第一册第二十二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文意、句意。 2.      在多读中领会叙事中阐明的道理。 3.      指导背诵方法。 4.      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文意、句意
教学难点 写人叙事为了阐明道理
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 教具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思维带动法
            教       学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      由一学生讲述成语“讳疾忌医”的意思。 2.      师生对其进行评价后老师引入课题 3.      由学生回忆学过的文言文《论语十则》请一学生说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的方法。二、前提测评 1、师范读课文 2、全班朗读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 (1)要投入,体会情节和人物描写 (2)读准音,掌握节奏、语气语调 3、师边听边记录读错的字,随后纠正 4、查词语预习的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立有间(   )  桓侯不应(   )还(   )走  腠(   )理(2)解释加点的字: A、不治将恐深     。 B、桓侯故使人问之         。 C、使人索扁鹊    。D、桓侯遂死     。(3)理解句意: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学生讲述成语意思全班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学生回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文中注上自己不会读的音按要求进行朗读训练       学生上黑板注音       口头解释词语         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         学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总结预习情况并明确教学目标四、目标导学(规程:理情节——析人物——揭主题——研写法). 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自译课文。 2、学生举手翻译课文,教师订正。 3、本文刻画了哪两个人物?(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并板书——扁鹊和桓侯) 4、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    扁鹊共见了多少次桓公?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些什么?蔡桓公是怎样回答的?他为什么要那样回答?(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答: “寡人无疾。” 桓侯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分组讨论后由一学生板书有疾    见       无疾、好治不病(2)十天以后,扁鹊又是怎样说的?效果怎样?(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分组讨论后由一学生板书:肌肤   复见          不应、不悦(3)扁鹊最后一次见桓公时,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这个故事的结局怎样?(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分组讨论后由一学生板书:骨髓  望而还走       体痛、遂死 5、你是如何评价扁鹊和桓公的?(学生自由讨论后举手发言)规劝       自信警告       固执机警       讳疾忌医       学生根据课文注解领会课文的意思。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回答       由一学生板书     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回答一学生上黑板板书。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回答         一学生上黑板板书。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上黑板板书。     
                教       学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6、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什么教育意义?提示:本文刻画人物是为了增强说理的生动性,扁鹊的善意规劝和桓公的讳疾忌医形成鲜明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揭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师板书: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7、小结: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时间线索很清楚: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知识在于积累,积累在于背诵,请同学们按本文的时间线索熟读并背诵课文。五、达标检测:(1)知识在于积累,我们学文言文更应注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并能区别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关系,注意下列词语的用法,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 A、古今异义     B、至今广泛应用 B、 现在基本不用 D、通假字间(  )居(  )复(  )益(  )及(  )索(  )使(  )遂(  )汤(  )齐(  )还(  )是以(  )(2)以“讳疾忌医”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一齐口答         学生自由背诵         学生思考后作答           学生阐发感想
  板   书   设   计 扁鹊        见        蔡桓公 时间顺序   居十日    有疾(规劝)  见        无疾、好治不病(自信)居十日    肌肤(警告)  复见      不应、不悦(固执)居十日    肠胃居五日    骨髓(机警)  望而还走  体痛、遂死(讳疾忌医)道理: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9:02:00 | 只看该作者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yuè)。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 (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 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翻译: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在表皮,不治疗恐怕要加重。”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后,桓公说:“医生喜欢医治没病有生病的人,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说:“您的病在皮肉里,不治疗将会更重。”桓公不理睬。扁鹊出去后,桓公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说:“您的病在肠胃,不治疗将更加厉害。”桓公又不理睬。扁鹊出去后,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望见桓公,转身就跑。桓公特地派人去询问原因,扁鹊说:“病在表皮,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皮肉里,(是)针刺(的力量)能够达到的;病在肠胃里,是火齐汤(的力量)能够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管辖的地方,医药就没有办法。现在桓侯的病已进入骨髓里,我因此不再说话了。”又过了五天,桓公全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 (扁鹊)已经逃往秦国去了。桓公就病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扁鹊见蔡桓公》延伸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 、A 、温故而知新(      )     B 、故使人问之(      ) 2 、A、 居十日,扁鹊复见(     )     B、 面山而居(       ) 3 、A、司命之所属(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所属(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4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     B、桓侯又不悦(         )二、找出并说出下列的古今义的字:     1、君有疾在腠里          古:                   今: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古:                   今:     3、臣是以无请也          古:                   今:      4、居十日                古:                   今:三、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    1、望桓侯而还走         2、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四、阅读训练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 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A、还(    )      B、腠(      )     C、汤(      )      D、齐(      )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3、用原文填空(1) 桓公派人去问扁鹊转身就跑的原因,扁鹊说的一番话是:   (2)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         此句话用现代白话文译成: ( 3 )   表现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句子是: 4、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    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 5、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6、拓展填空        忠言________,良药_________。五、拓展阅读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食菱(         )    ③或曰:“食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   2、 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六、阅读材料《扁鹊见蔡桓公之网络版》:      2002年蔡桓公初学上网,甚喜网聊QQ,曰:“网上MM乃真佳丽也,远胜后宫诸妃。”2003年SARS来临,蔡桓公曰:“网聊真好,网上办公更好,不过那是臣子的事,我只管聊天,足不出宫,瘟疫远矣。”2004年雅典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前夕,蔡桓公网聊不忘加油蹴鞠,废寝忘食,朝政荒废。      时光飞逝,公已网聊两年,并已学发会手机短信约mm。某日。扁鹊拜见蔡桓公曰:“君有疾,不治将深!”公曰:“吾有病?你丫才有病!君不见吾牙口好,身体特棒,吃嘛嘛香?!”蔡桓公满脸不屑,心里很不痛快。 “此为表象,君之疾在于骨髓,实乃顽症,不治将恐深!”公曰:“你认为吾相信么?给吾个相信的理由?”“不信拉倒!”扁鹊掉头即走。      不日,扁鹊复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不治将深!“蔡桓公不悦曰:“吾都说过N遍了,吾本无疾,你丫聒噪什么?是不是欠揍?”扁鹊曰:“那为何颈歪手颤?”公曰:“实乃偶然!昨夜着凉矣!”扁鹊:“错!看似偶然,实乃必然!你天天网聊,病已入肌肤!不治将深!”“你丫即便说的天花乱坠吾亦自岿然不动!嘿嘿,吾就不信,吾气死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蔡桓公洋洋得意道。扁鹊晕倒。     不几日,蔡桓公就要召见网上mm了,恰逢扁鹊复见蔡桓公。扁鹊曰:“君病已入肌肉,不治将深!”蔡桓公冷笑不答,扁鹊曰:“君病在结蒂组织,缺少血气和劳损过渡!”蔡桓公冷笑依然。     过几日,蔡桓公双肩肌肉微酸,扁鹊复见蔡桓公。远远见蔡桓公神采飞扬,眉飞色舞。扁鹊曰:“君病即入骨髓,不治将深!”蔡桓公不悦道:“做人要厚道,吾已在线约到mm,快上手了,你厮休泼冷水!”扁鹊叹曰:“此乃颈椎病前短暂的  回光返照,有何狂喜?可怜呀!”蔡桓公大怒。令侍从将扁鹊乱棍击出。网上应招MM如愿入宫,不似今日之“恐龙”,确是貌似貂蝉,妩媚百态,公喜极曰:谁说网上无美女,遂册之为Q妃,宠爱有加。     数日后,扁鹊复见蔡桓公,蔡桓公正痛苦万分,豆大的汗珠如雨般落下,扭脖昂头,甩手不停。扁鹊立即转头就走,但在蔡桓公有气无力地叫喊中停了下来。     “吾真的有病,可能不久就要辞世,你能不能让吾死个明白?”扁鹊:“真想知道?”“愿闻其详!”公郑重道。“其实,最可悲的是人之有病却不察,自欺欺人沾沾自喜无疑于掩耳盗铃,惟有欺骗自己而已!首先你没有正视你有病的现实,其次,你没有充分估计电脑、电视及手机的危害,相反你疯狂消耗自己的体力,可悲之极!其实,你最根本的病灶在于现代文明,这样的新玩意和你的猎奇好色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你的下场!……” 桓公大惊,顿觉全身有如蚁啮。曰“至此,该当如何?”     扁鹊曰:“随我到太医院来。” 检查、化验、中药、西药……几千两银子随手去矣。     居十日,桓公体痛未除,更觉心虚头痛矣,乃复见扁鹊。扁鹊曰:“君之病似在脏腑……” 检查、化验、中药、西药……几千两银子又去矣。     居十日,桓公又添肚病矣。桓侯乃复见。扁鹊曰:“君之病或在肌肤……” 检查、化验、中药、西药……几千两银子再去矣。     居十日,体痛如故,桓侯大惑,乃复见。扁鹊曰:“君之病在腠理,取正宗砭(Bian)石(箴石,针石也),俗称'扁鹊石',每日摩擦于痛处可矣。”公每日令Q妃以扁鹊石为朕摩颈烫手,公手不离扁鹊石,颈不离扁鹊石。居五十日,桓公病愈。     居十日,桓公悔死矣:“几两银子之"扁鹊石"(砭石),奈何费我万金?产于何地?鲁国!泗水?传令泗水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把“扁鹊石”都给我收到宫里。“ 扁鹊暗曰“你能上网,我们医院当然早就现代化了”。又曰:“你想把扁鹊石具为己有,没门,我早以备足百吨藏入孔庙以便传世了!”   布置写作训练: A层:仿照本文及阅读材料,写一篇《扁鹊见蔡桓公之现代版》 B层:结合课文及阅读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C层:展开想象,以《假如我是       (扁鹊或蔡桓公)》为题写篇文章(此文,意在沟通课堂内外,开发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针对部分学生沉迷网吧的现象进行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娱乐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9:04:00 | 只看该作者

《狼》教学设计一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评价性阅读。  ?评价,包括鉴赏和评论。评价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评价能力本身有不同层次 ,文章高远的立意,别具匠心的构思,有所领悟,是一种评价;对一个有特色的词或句子的 体会,也是一种评价;就课文的片断、词句谈谈感受,也是一种评价方式。初一的学生文学 水平有限,评价能力不强,只要好好引导,教学任务是可以完成的。  ?评价性阅读训练,主要是为突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一 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的第四点有明确要求:  ?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 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 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训练。  ?评价性阅读训练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教师着力 进行的是要考虑怎样引导学生评价,从而有步骤有层次地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提高学生能力 。  ?评价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精美短文,如:诗、词、散文、小说等一类课文的教学。  ?[平台展示]  ?主要教学过程:  ?(一)预习识记,指导学生完成11个字的音形义的识记任务。  ?音:缀  窘  苫  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要求会写,结合注释掌握字义。  ?(二)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内容:1?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的识记。2?借助课文注释 ,梳理文句,读懂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三)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评价式阅读。  ?1.指导学生从屠户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评价性阅读,读一段,评价一段。  ?教师示范: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学生讨论,对二、三、四段进行评价,发言内容大致如下: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2.指导学生从狼的角度评价课文。教师示范:第一段写的是两狼跟踪。  ?学生互读互评,发言如下:  ?第二段写两狼穷追。  ?第三段写两狼逼人。  ?第四段写两狼被杀。  ?3.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对课文评价。如故事波澜,表现手法,情节结构,形象塑造等等。   学生分组评价,教师组织交流。  ?第一段:文章开门见山,写一人遇两狼,这是一个险恶的环境,夜行路上,行人罕见,屠 夫身单力薄,一开始就造成了强烈的悬念,扣人心弦。  ?第二段: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明屠户 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第三段:屠户在情急中,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第四段:真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第五段:这是一个议论段,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点化中心 。说明人具有狼所不可能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待像狼一样的阴险狡诈的恶势力,要敢 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引导学生从用词造句的角度对课文评价,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写得好,写出了… …表现了……”如“晚归”的“晚”字写得好,写出了时间,表现屠户在晚上无人时走路 ,环境十分险恶。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险恶用心。  ?“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  ?又至——复投之,不能使它止,多么贪婪啊。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多么狡诈阴险 。   “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伪装轻松善良,实则暗施毒计,企图麻痹屠户表 现其狡诈的本性。  ?眈眈——写出了狼的凶残目光。  ?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击。  ?转视——写屠户的警觉,引出了更加惊心动魄的一幕。  ?屠暴起——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数刀——表现屠户毫不手软。  ?“顾”“奔倚”“弛担”“持刀”——表现屠户在险恶处境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狼》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可诵性强,学生也爱读,历来都作为教读课文处理,要求背诵;这次修订将它改为自读课文,主要是考虑到修订后的全套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篇目已增加了许多,而本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要求背诵有可能增加学生负担。尽管如此,课堂上的诵读仍不可减少。诵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教文言文,任何时候也不能忘   记这一点。什么叫熟读?熟读有两个标志:一是大部分能背诵,词语的准确度在 70%以上;二是文中重要的语句可以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用一个术语来说,叫做“口熟”。口熟,也是检验语感的一个标尺。要达到这个地步,在课上非认真读它七八遍不可,这是最低要求;自然,课后能再读几遍更好。那种以为读懂就是一切的见解,是不符合文言文教学规律的。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自读课文,一定要让学生牢固地树立“熟读”这一观念;今后,凡此类课文皆当作如是处理。我们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阅读或默读能力的培养,但跟诵读能力的培养相比,这毕竟是次要的——更明确地说,阅读和默读乃诵读之余事。课本练习里所引用的文言短文(如本课里的又一则狼的故事,《宋定伯捉鬼卜课里的麦三莽故事等)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阅读或默读的能力。以上是关于文言自读课文教学的总体设想。下面再说恢》的教学设想。《狼》全文(含评语)共202字。柳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全书,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本共有484个故事,3000字以上的如《宁馨》《莲香》《仙人岛》等不足10篇,100 字以内的如《龙无目〉〈梓潼令〉〈赤字》等,也只有10篇左右,本文可算是短中之稍长者,其叙事和评论颇能显示蒲松龄的风格。认真读好这一篇,对今后读其他《聊斋》故事,大有神益。首先要保证读熟,这其实不难做到。本文字数与《扁鹊见蔡桓公》相若,读一遍也只需要1.8分钟,假定以20分钟用于诵读,学生读七八遍当不成问题。其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叙事简练,但情节紧张,悬念一个接着~个,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将学生引人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想象活跃起来。学生能“入境”,则解词、领悟主旨和记诵等都可以化难为易。这两条做到了,就是成功的教学。下面再说与此有关的两个问题:(1)疏通文义是必要的,在一般水平的教学班里尤当如此,但切忌繁琐的讲解。繁琐的讲解,有悻学生学故事时的心理状态,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效果也不见得好。~定要把基点放在学生自行领悟上,为学生创造领悟的条件,只讲最必要的;也不必句句求确解,如本文本段,能通晓大意即可。文言文中有些语句往往不是短时间能求解的,老师尚且如此,何况学生!(2)蒲松龄的《狼》原有三则,除课文和练习所弓卜十,还有一则叙述屠者用吹猪之法制胜狼的故事。课文这一则具有寓言性质,从文未作者的评语中即可看出,他是借此讽刺社会上那些好弄机巧的小人;而其余二则近于实录,把握这一点,才有助于正确地选择教法。 A(适用于一般水平)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作品、作者。同学们中间一定有人听说过狐、鬼的故事。真有这样的事吗?不是。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在说人,说社会现象。例如有个故事叫《画皮》,说的是一个恶鬼,在人   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就变成美女了,然后去害人。这简直是荒诞之极。但想一想就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是先要给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聊斋》。例斋》的作者蒲松龄的字、号、籍贯、生卒年,在题注里有介绍,这里只作简要的补充。他年轻时就有文名,但屡次考试都落第,到71岁才成为贡生。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当塾师,生活很清苦。柳斋》这本书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通过谈狐说鬼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他自称这是一本“孤愤之书”——“孤愤”,有孤独、悲愤之意。《聊斋》的写作情形,见课本中的“补白”。二、学生试读。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注:本课疑难字皆有注音,无须正音。三、疏通文义。以教师边读边讲的方式进行,读到该讲的地方就停下来讲;但也不光是教师讲,还要让学生讲。哪些地方该讲呢?(l)不常用的字,虽有注释,但可能学生印象不深;(2)表述习惯跟现代不同的地方;(3)可以用口语作生动表述的地方。以下是讲述要点: ①“途中两狼”,按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 ②“缀”,现代口语里也常用,如扣子掉了,该怎么办?(缀上)这里要引申为紧跟—— 狼跟人“缀上”可不得了! ③“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现在也说“报之~笑”(拿笑来回答别人)。 ④“骨已尽矣”,也可以说成“骨已尽”,跟下文接得上。为什么要加个“矣”字?(情急,无计可想。) ⑤“并驱”,今语有“并驾齐驱”,“并”,亦齐(一起)也。 6 “顾”,转头。屠户回头则见狼,当是转头看两侧。 7 “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苫,今日大众口语,可让学生查字典。 8 “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9 “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 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今语,开会时排入场叫“鱼贯而入”,大口吞咽,叫 “狼吞虎咽”,皆属这种用法。 11“隧入”,从隧道入。今语“空运”(由空中运输),也是这种用法。 12“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可让学生做比较。(前者指心态,后者指内心盘算。) 13“盖以诱敌”,原来是想麻痹对方。四、学生练习诵读。要求反复诵读,直至大体成诵。可以分两个部分:前三小段为一部分;后两小段为一部分。便于教师在巡视中抽查个别学生,容许学生出现个别错误。五、故事情节分析。步骤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主要问题是: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发展急逮,有波澜起伏。财充句:屠   人发现狼跟踪自己之初为什么不呼救?荒野,日暮,四周元人。)投骨的办法好不好?(缓兵之计,只能如此。)什么时候对有一线转机?(奔倚积薪之下)什么地方是高潮:(并杀两狼)结局呢?(同前)小结:故事情节发展中有转折;高潮和结局同时到来。六、思想内容分析。这篇课文也可以说是一篇寓言,你能说出点道理吗?(前面说故事,最后那一段是寓意,形式上是寓言;内容也有幼谕性,叫人们警惕坏人。)但最后一段说的仍是狼。如果把“狼”“禽兽”都改成“坏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的意思。(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总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这样看来,他们的欺骗手段毕竟有限,只是给人们增添笑料而已。)七。处理练习三。这道题属于选作,在水平较低的教学班可以不做。如果时间有富余,可以提示学生:课文中的狼是诈而愚,此故事中的狼是贪而愚,但结果是相同的,诈而患也好,贪而愚也好,都会导致见利忘害,因而自取灭亡。八留作业。熟读这篇课文。 B(适用于较高水平)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作者、作品。内容同“A”。二、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只读前四段)教师的范读须作精心准备,要像讲故事一样,有声有色,有徐有缓,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故事中的境界。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急,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者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读——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瑞之”止。末两句是结局,写屠者心理状态,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学生试读,当用个人诵读方式,可从自愿者中选出两三位担任。要求读得生动,能清晰地显示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三、情节分析。全用提问方式,最后由学生归纳特点,只要有理,教师都可以认可,因为目的在于培养想象力,而且带有赏析意味,不必求同。问题如下:.①故事开头只说两狼“缀行甚远”,你能设想屠者此时的处境吗?(身在山野,又值黄昏,路上空寂无人,无法呼救。)(2)屠者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可能一时智短,也可能怀有侥幸心理。”)既“一浪仍从”,屠者何不借机杀狼?(万一不能成功,而后狠追来,则必死无疑;也 俟,则二狼伺其未觉(jiao),将啥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 —《阅微草堂笔记》卷14 注:此材料供教师比较作者风格用,不要讲给学生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20: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