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8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花的话》教学设计二

〖自读要求〗

一、自读课文,学习“二月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默默地给世界加上点滴欢乐的精神,领会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准确把握作者是怎样围绕“花的话”展开并点明中心;学习作者对题材的处理技巧和把握全文结构的巧妙安排。学习作者对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辅导设想〗

一、教材和自读特点

  引导学生学习这篇童话故事,注意把握作者是如何围绕“花的话”展开,把握花儿们的话的含义和它们争论的关键,进而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自读重点〗

  在个人自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组织课堂讨论,以便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借助二月兰表达出来的从不炫耀、不居功自傲,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同时引导学生积累一些词语,注意词语的选择和推敲。

〖自读难点〗

  指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

自读辅导时数 一课时

自读过程

  同学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美好未来的建设者和主人,因此,我们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把祖国花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但同时,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我们所做的贡献呢?我想同学们学了宗璞的《花的话》后,肯定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一、自读要点

  ①本文起笔新颖。作者写的是花儿们的对话,“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它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为什么作者却让它们在一个特定的园中比美论贵?看看作者写了哪些花?它们各属哪个花时?这些不同花时的花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话具有什么特点?它们间的对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想一想作者通过“花的话”表达了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意思的?

  ②在花儿们争论得正热烈的时候,作者巧妙地加入一个情节:一个小男孩不看那月下的“万紫千红”,一直跑到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去采摘二月兰。作者想通过这一情节肯定赞美一种什么精神?作者对生活在社会主义春天里的“花儿”们有着怎样的期望?文章结尾处写花儿们“都有点不好意思”,这写出了花儿们怎样的变化?又寄托了作者对人们怎样的期望?……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可以抓住这些问题深入思考,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③在阅读时注意课文中词语的选择和锤炼,体会其作用;注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教材的“自读提示”列出的11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研习新课(分析或鉴赏)

  要求学生根据以上自读要点进行自读,时间约10分钟。

  自读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思路的领会。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其他内容让一位同学旁白提示),最后四小节可以其余学生齐读。



讨论、交流

   1、讨论、交流文章的主体内容。

    阅读课文,(抽同学)说说文章的大意。

    明确:本文通过花儿们在月下比美论贵的童话故事,通过对比的手法,告诫和期望人们不要炫耀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做出的贡献,要学习和发扬二月兰和老师般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

   2、作者为什么把不同花时的花放在一个特定的园中同时绽放?

    明确:作者把不同花时的花聚集在一个“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以便它们争奇斗艳,带给“明媚的春天”“生命的浓艳”,为下文花儿们的对话争论作准备和铺垫。

   3、花儿们的对话具有什么不同点?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对话?

    明确:榆叶梅、玫瑰、芍药、桃花、杏花、迎春花等的话都是一种自我炫耀、自夸,白丁香和玉兰的对话则是互相吹捧。它们有如此的对话是因为它们都认为“自己十分重要”“正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都想成为“明媚的春天”生命中最浓艳的一笔。

   4、作者通过“花的话”表达了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意思的?

    明确:作者通过“花的话”表达她对个人贡献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春天的花园里,花儿们不应该炫耀夸大自己的美和做出的贡献,而应该学习二月兰那“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的伟大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构成真正的“明媚的春天”。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春天里更应该如此。

    作者是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这一主题的:一是花儿们本身言行的对比:梅花、玉兰等花儿争相炫耀和二月兰的默默奉献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人们(也是作者)对花儿们不同的态度的对比:文章用小男孩不看那月下的自以为很美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去采摘二月兰,送给他敬爱的老师的情节来表明作者鲜明的态度。

  5、在花儿们争论得正热烈的时候,作者巧妙地加入一个情节:一个小男孩不看那月下的“万紫千红”,一直跑到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去采摘二月兰。作者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否定了那月下的争论不休的“万紫千红”,肯定了默默奉献的二月兰,进而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本文通过花儿们在月下比美论贵的童话故事,告诫和期望人们不要炫耀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做出的贡献,要学习和发扬二月兰和老师般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蒸蒸日上,社会主义的春天才会更加明媚,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6、文章结尾处写花儿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花儿们在看到二月兰的优秀品质、伟大精神后,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成绩和贡献。这样的安排也写出了作者对人们的期望。

   7、在准确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对词语的选择和锤炼。(见练习3,其余略)

   8、如何正确评价文章中参加争论的花儿们?

    明确: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美为明媚的春天带来了“生命的浓艳”,是它们组成了美丽的春天,因此,它们都是美丽的(应肯定)。同时它们不能正确对待所做的贡献(应否定),但它们能知错就改(应肯定)。因而,它们是美丽的、可爱的,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也应这样看待社会主义春天里的这样的花儿们。







课文练习中部分问题参考答案

   1、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意。(答案见讨论交流部分第1题)

   2、在花儿们说得正热闹时,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这样写的主要用意是什么?(答案见讨论交流部分第5题)

   3、分别辨析下边两组词的意义,然后造句(见分析中有下划线的句子)。

    ①清雅 清新 清幽

    ②优美 美好 美丽

     明确:

       ①“清雅、清新、清幽”这一组词都是形容词,三者都有相同的词素“清”(但“清”的含义不同),都可以受副词修饰。它们的区别比较明显,主要有:

                       词义方面:

                            “清雅”指清秀文雅;清新高雅。

                            “清新”指清爽而新鲜;新颖不俗气。

                            “清幽”指(风景)秀丽而幽静。

     适用对象方面:“清雅”主要用来形容风格、气度等。

          如:风格清雅。“清新”主要用来形容空气,进而形容一种气氛或事物的形式、内容给人的美好感受。

          如:空气清新。“清幽”则主要用来形容风景、景致。 

          如:明月初上,月光清幽,缓缓流进花丛深处。

       ②“优美、美好、美丽”这一组词都是形容词,三者都有相同的词素“美”,都有“好看,不丑陋”的意义,都可以受副词修饰。它们的区别主要有:

                     词义方面:

                          “美丽”指使人看了发生快感的;好看。

                          “优美”指美好。“美好”即好。

     搭配习惯方面:“优美”往往用来形容风景、姿态、艺术及其形式、表达技巧和内涵,也常常用来形容文章的意境及表现形式(如语言等)。

          如:赵州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美好”就是“美”、“好”的意思。使用范围极广,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 

          如:社会主义新生活多么美好啊!“美丽”既可以用来形容人容貌、姿态,又可以用来形容风光景色、环境、理想等。

          如:祖国的山河是如此美丽。词的兼性方面:“美丽”还可以作名词,“优美、美好”则不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花的话》综合资源一

课文说明

本文是一篇童话。文章写冬去春来时开放的花儿,写花儿们刚开放时的兴奋,写日久厌倦后花儿们在月下的比美论贵,最后写小男孩采摘二月兰献给自己亲爱的老师,点明全文的中心。

月下花儿的比美论贵是全文描写的重点。为了引出花儿们的对话,作者一开始就作了适当的交代:“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她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在这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她们聚集在一起了。”这一交代,既使不同时令的花儿能够聚集在一起,为下文的展开作好了铺垫,又避免了文章的内容与自然规律发生矛盾,是非常必要的。交代以后,先略写花儿们的兴奋,紧跟着又用一个过渡段,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的比美论贵。“开着开着,花儿们看惯了春天的世界,觉得也不过是如此。却渐渐地觉得自己十分重要,自己正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这一段,前一句紧承上文,说花儿们的兴奋已经过去了;后一句引出下文,因为有了这种感觉,才会引出下边的对话。

下边就是全文描写的重点了。作者写不同的花,它们的神态和语言都符合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榆叶梅,说它是个“急性子”,所以她“首先开口”。但是,各种花都有各自强调的重点:玫瑰强调自己“出身名门”,“是珍贵的品种”,而且说完之后还“骄傲地昂起头”;桃花则突出自己“开得早”,是“冒着春寒开花的”;迎春花强调自己“有用”,“能做药材,治病养人”,而且还“得意地摆动着柔长的枝条”,等等。通过对话,表现了各种花的各种值得称道之处。

让这么多花都站出来说话,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作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写法上也力求有所不同。比如写玫瑰,先写她听了榆叶梅的话“很生气”,接着写她说的话,然后再写她“骄傲”的神态,写得新鲜生动,活灵活现。最后作者又站出来说:“真的,她那鲜红的、密密层层的花瓣,组成一朵朵异常娇艳的不太大也不太小的花,叫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嗅一嗅。”这就好像把读者领到了花园中,指点着玫瑰的美丽,使读者好像身临其境一样。但是同样是“出身名门”的芍药,作者写得就非常简略。芍药只来得及说上半句话就被别的花打断了,而作者只用一句“当然”补充证明了她的高贵,并没有再说其他。又如前面全都是写各种花夸耀自己,摆出各种姿态;后边则换一个角度,写“不大爱说话”的丁香“慢吞吞”地赞美玉兰,而“矜持的玉兰”听了丁香的话,也反过来夸丁香美丽迷人。从这一面来看,作者表面上是在写花,其实也对比写出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

在群花比美论贵这个背景下,作者笔锋一转,写一个小男孩突然跑进花园采摘二月兰。二月兰是什么样的花呢?她生长在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矮小”而“默默无闻”,“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这样一种不起眼的小花,小男孩采来有什么用呢?作者接着交代:“小男孩预备把这一束小花插在墨水瓶里,送给他敬爱的、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写到这里,文章的意思显而易见了:原来作者是借这默默无闻的二月兰,歌颂人民教师谦逊的品质和朴素的作风,表达对终日辛勤劳动的人民教师的敬爱之情。

这篇童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作者的情思寄寓在形象的描写中,耐人寻味。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拟人的手法,先想象“花儿们睁开眼睛时”的激动和兴奋,再引出群花月下的对话,进一步写小男孩采摘二月兰,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群花比美与二月兰默默无闻形成对比,反衬出二月兰的朴实无华,寄托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关于练习

一、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意。

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竞相开放。刚开的花儿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渐渐看惯了春天的世界。一个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花儿们聚在一起,互相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或高贵。榆叶梅首先来了,玫瑰也不示弱,芍药端庄地微笑,桃花、杏花、迎春花也互不相让,白丁香和矜持的玉兰则互相恭维着对方。正在热闹之时,突然跑进来一个小男孩,他直接跑到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原来他是要送给他敬爱的老师。花儿们看了这番情景,都不再说话,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二、花儿们说得正热闹时,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这样写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从结构上说,造成一种突转,使读者产生一种出乎意料之感,受到比较强烈的震动。从表意上说,作者借默默无闻的二月兰,歌颂人民教师谦逊的品质和朴素的作风,表达对终日辛勤劳动的人民教师的敬爱之情。

三、分别辨析下边两组词的意义,然后造句。

1.清雅  清新  清幽

2.优美  美好  美丽

清雅、清新、清幽,都有清新的意思,但清雅在清新之中还有高雅、文雅的意思,清幽还有幽静、幽美的意思。

优美、美好、美丽,都有美的意思,但优美多指景色、姿态等,美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的事物,美丽则指一般的好看。

造句答案略。

教学建议

一、自读本文,可以在学生自己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各种花不同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读出各自的感情。

二、写群花对话一段,可以让学生画出表示花的神态和心理的词语,然后结合各自的对话,说说各种花的不同的特点,把这些做成卡片,积累起来。

三、重点理解小男孩跑过来采摘二月兰一段,看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如果有余力,还可以让学生想想其中写二月兰特点的一段,看看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有关资料

作者评介

早在50年代,当宗璞的第一篇小说《红豆》与读者见面的时候,就以她独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和儒雅的气质而赢得人们的倾心。后来,她的创作与她长期居住的古老京城西郊文化区,与那里具有高层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不离不弃的几十年,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她以她的丰富学识,以她与知识者甘苦命运的相知,以她诚与雅的艺术追求,使她成为一位出色的知识型作家,尤其是一位文人型的女性作家。

“一个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而又曾为中国文化所‘化’过的人更是有福的。”宗璞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过。宗璞自己就是这样有福之人。命运对她优厚有加,可以说,她一生都浸润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文化渊源之中。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祖籍河南南阳。父亲冯友兰是当今一代哲学宗师。宗璞说她父亲“文学也有天赋,能写旧诗”。她的文学启蒙得自父亲。南阳冯氏,世代书香。据冯友兰先生说,他的姑姑就是一位女诗人,写有《梅花窗诗稿》。宗璞的姑姑冯沅君,五四时期与谢冰心、黄庐隐、凌叔华等齐名,是中国新文学女性作家的先驱,后来成为古典文学专家。可以说,冯家是一脉文心世代绵传。宗璞自小在母亲的督促下,背了不少唐诗。抗战期间在昆明,住处与北大文科研究所很近,在那里浏览了很多书籍。她曾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然后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大部分时间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离开编辑部后,专门从事英国文学的研究。

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一方面是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二者集于一身。这就是宗璞有别于人的极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我们几乎随处可见这种背景给她文学创作带来的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她作品中那种东方传统哲学文化与西方人文精神汇合而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精神内涵,以及作品人物所具有的高雅格调、深厚修养和美好人性的追求,都是这种文化积蕴造出的结果。另外,在艺术表现方面,在传统美学基础上对西方艺术多方吸取而形成她所独有气氛、意趣和韵味,也是难以比拟的。

(摘自陈素琰《宗璞散文选·序言》)

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蔓枝。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一次与宗璞谈话,我对她谈了文学语言的旁敲侧击和弦外之音的问题。

这和她的文学修养有关。宗璞从事外语工作多年,阅读外国作品很多,家学又有渊源,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也很好。五四以来,外国文学语言,一直影响我们的文学作品。但文学的外来影响,究竟不同衣食用品,文学是以民族的现实生活为主体的,生活内容对文学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昆虫如此,蝉鸣于夏树,吸风饮露,其声无比清越,是经过几次蜕变的。这种蜕变,起决定作用的,绝不是它蜕下的皮,而是它内在的生命。用外来的形式,套民族生活的内容,会是一种非常可笑的做法,不会成功的。

宗璞的语言,出自作品的内容,出自生活。她吸取了外国语言一些长处,绝不显得生硬,而且很自然。她的语言,也不是标新立异,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创造,有所进展。我们不妨把五四时代女作家的作品,逐篇阅读,我们会发现,宗璞的语言,较之黄(黄庐隐)、凌(凌叔华),冯(冯沅君,即宗璞之姑母)、谢(谢冰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也就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她的语言,虽是新颖的,并不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使人不习惯,不能接受。和那些生搬硬套外来语言、形式,或剪取他人的花衣,缝补成自己的装束,自鸣得意,虚张声势,以为就是创作的人,大不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花的话》同步练习一

一、词语积累

     1、给黑体字注音。

      ⑴  浓郁(    )

      ⑵  颔(    )首

      ⑶  花相(    )  

      ⑷  屈尊纡(    )贵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虚妄         

      ② 门第

      ③ 矜持





二、文段阅读

    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

    那些浅紫色的二月兰,是那样矮小,那样默默无闻。她们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

    小男孩预备把这一束小花插在墨水瓶里,送给他敬爱的、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老师一定会从那充满着幻想的颜色.看出他的心意的。

    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1、解释下列成语。

      ⑴  万紫千红:

      ⑵  默默无闻:



     2、二月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小男孩在万紫千红的花园里偏偏选中它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

        答:



     3、充满着幻想的颜色是指什么颜色?

        答:



     4、你能看出小男孩的心意是什么吗?

        答:



     5、花儿们本说得正热闹,这会儿怎么沉默了呢?

        答:



     6、花儿们“都有点不好意思”,这说明了什么?

        答:





三、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个采白金芷的人

  白芷花是一种很名贵的花。所以,有一个城里人,某一天跑到乡间一座山上去来这种白芷花的时候,他就一直向着山顶上跑去。他自言自语说:“这种名贵的花,是一定生长在山顶上的!哪里会生在卑下的地方呢!”他跑到了山顶,就这里那里舒仔细细地寻找。不过,他总是找不到。这个城里人失望地回去了,但他非常不甘心,第二天又到乡间去,依然照原路跑上山顶去寻找。他自己勉励自己说:“它生长在山顶上是绝没有错的。我应当留心找。”可是,他同样没有找到。他又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依然不甘心,第三天,而且第四天,还是跑到那山顶上去找。他坚决地说:“我非在山顶上找到它不可!”无奈他还是没有在山顶上找到白芷花。最后,他就自认失败了,说道:“算了吧,我已经不耐烦了!”就垂头丧气地一步一步下山来。却不料,就在山脚下的草丛里,他看见了他要寻找的白芷花。但是很可惜,这种名贵的白芷花又早已给他自己每天上山下山踏得稀烂了。

     1、从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中,可以看出白芷花象征什么?

        答:



     2、从这个城里人连续四天跑到山顶上寻找白芷花,说明这个人有怎样的心理?

        答:



     3、从这个城里人的自言自语中,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

        答: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生活哲理?

        答:



     5、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

        答:









答案

一、 1、 ⑴  yù

         ⑵  hàn

         ⑶  Xiàng

         ⑷  yū   

     2、 ⑴  没有事实根据的。

         ⑵  封建时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

         ⑶  拘谨、拘束。

二、 1、 ⑴  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⑵  不为人知道。  

     2、 长在不受人注意的墙角,矮小,默默无闻。像老师一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3、 浅紫色  

     4、 用那“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的二月兰表达自己对“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的敬意。

     5、 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花儿们的深思。  

     6、 对比二月兰的默默奉献精神,花儿们为自己的高傲自大、轻浮炫耀而羞愧。

三、 1、 象征平凡而伟大的事物。

     2、 说明他是真心实意地要寻求高尚美好的事物。

     3、 主观片面。

     4、 主观片面的思想方法危害大,伟大出于平凡。

     5、 讽刺了那些看问题主观片面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花的话》同步练习二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劳碌(lù)  沉默(mò)            

       B、微薄(báo)  绿茵(yīn)

       C、浓郁(yù)  发愣(lèng)               

       D、颔首(hàn)  虚妄(wàng)



     2、给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纤(细小)弱  虚妄(荒谬不合理)           

       B、违忤(违背)  虐(残暴狠毒)待

       C、绚(色彩华丽)丽  清幽(深远)      

       D、矜(自尊自大)持  措(放置)词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潦乱  屈尊迂贵            

       B、别出心裁  繁复新巧

       C、多多益善  得意洋洋                    

       D、虚谨慎  含苞待放



     4、下列句中的词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大地透出了鲜嫩的颜色,花儿们也陆续开放了。

       B、花儿们刚刚睁开眼睛时,总要惊呼道:“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

       C、她们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惹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D、丁香慢吞吞地想着适当的措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太激动了,眼泪像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哗哗地流。

       B、实行素质教育之后,我们的眼界放宽了,可做的事也多了,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C、学校管理上去了,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D、他由于太爱说话,以至于使我受批评。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B、玫瑰花听她这么不谦虚,很生气,马上提醒她,“你虽然开得很盛,也不过是个极通的品种……”

       C、花儿们带着新奇的心情望着一切,慢慢地舒展着花瓣,从一个个小小的红苞开成一朵朵鲜丽的花。

       D、这次去北京开会,是你去呢,还是他去?



     7、重新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     )

       a、式样各出心裁   

       b、不同的红                  

       c、浅紫、颜色绚丽   

       d、繁复新巧的

       e、纤薄单弱的

       f、同的黄

       g、以及洁白



     8、下列词语中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媚 明丽 明亮 明白            

       B、端庄 端正 端详 端方

       C、优美 优秀 优惠 优势            

       D、艳 浓厚 浓烈 浓重





二、阅读

    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要说出身名门,——”芍药端庄地颔首微笑。当然,大家都知道芍药自古有花相之名,其高贵自不必说。不过这种门第观念,花儿们也都知道是过时了。有谁轻轻嘟囔了一句:“还讲什么门第,这是十八世纪的话题!”芍药听了不再开口,仿佛她既重视门第,也觉得不能光看门第似的。②“花要开得好,还要开得早!”已经将残的桃花把话题转了开去,“我是冒着春寒开花的,在这北方的没有梅花的花园里,我开得最早,是带头的,可是那些耍笔杆儿的,光是松啊,竹啊,说他们怎样坚贞,就没人看见我这种突出的品质!”③“我开花也很早,不过比你稍后几天,我的花色也很美呀!”说话的是杏花。④迎春花连忙插话道:“论美丽,实在没法子比。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喜欢那个,难说,难说。倒是从有用来讲,整个花园里,只有我和芍药姐姐能做药材,治病养人。”她得意地摆动着柔长的枝条,一长串的小黄花都在微笑。玫瑰花略侧一侧她那娇红的脸,轻轻笑道:“你不知道玫瑰油的贵重吧。玫瑰花瓣儿,用途也很多呢。”⑤白丁香正在半开,满树如同洒了微霜。她是不爱说话的,这时也被这番谈话吸引了,慢慢地说:“花么,当然要比美,依我看,颜色态度,既清雅而又高贵,谁都比不上玉兰,她贵而不俗,雅而不酸,这样白,这样美——”丁香慢吞吞地想着适当的措词。微风一过,摇动着她的小花,散发出一阵阵幽香。⑥盛开的玉兰也矜持地开口了。她的花朵大,显得十分凝重。颜色白,显得十分清丽,又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的神气。“丁香花真像许多小小的银星,她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她的口气是这样有把握,大家一时都想不出话来说。⑦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地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⑧那些浅紫色的二月兰,是那样矮小,那样默默无闻。她们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惹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⑨小男孩预备把这一束小花插在墨水瓶里,送给他敬爱的、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老师一定会从那充满着幻想的颜色,看出他的心意的。10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1、分别写出表现花儿神态的词语。



     2、几种花比较,谁的谈话艺术最高明?分析一下。



     3、小男孩的出现和行为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4、花儿们为什么都有点“不好意思”?分析一下。









答案

一、 1、 B   

     2、 D   

     3、 A   

     4、 D   

     5、 C   

     6、 B  

     7、 bfcdea   

     8、 C

二、 1、 芍药:颔首微笑

         迎春花:得意,微笑

         白丁香:慢慢地、慢吞吞地 玉

         兰花:矜持 二月兰:默默无闻

     2、 玉兰花的谈话最高明。她借赞丁香花来抬高自己。

     3、 小男孩的出现和行为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委婉地表达。借小男孩的行为批判花儿们互相贬低、自高自大的行为,赞扬了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4、小男孩的行为对它们的自高自大是无言的批判,让它们感到自惭形秽,所以“不好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花的话》同步练习三

一、练习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⑴  绚丽(    )  

      ⑵  嫩绿(    )  

      ⑶  花蕊(    )  

      ⑷  花瓣(    )

      ⑸  浓郁(     )   

      ⑹  颔首(    )  

      ⑺  芍药(    )  

      ⑻  花相(    )  

      ⑼  屈尊纡贵(    )



     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⑴  眼花燎乱      纤薄单弱       娇艳异常

        (     )改成(     )

      ⑵  虚妄       清幽        斜绮

        (     )改成(     )

      ⑶  门第       疑重        措词

        (     )改成(     )



     3、写出下面二组词的解释

      ⑴  A、花时      

          B、虚妄     

          C、颔首      

          D、矜持

      ⑵  A、屈尊纡贵  

          B、绿草如茵   

          C、纤薄单弱   

          D、繁复新巧



     4、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应填入的词应该是(     )

  “花儿门带着新奇的心情望着一切,慢慢地(    )着花瓣,从一个个小小的红苞开成一朵朵鲜丽的花。她们彼此学习怎样(   )在枝头,怎样(   )着花蕊,怎样散发出各种各样的清雅的、浓郁的、幽甜的芳香,给世界(   )几分优美。

      ⑴  舒展     抖动     斜倚     增添

      ⑵  伸展     颤动     斜靠     更添

      ⑶  舒展     颤动     斜倚     更添

      ⑷  舒展     抖动     斜倚     增添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6、在花儿们争着夸赞自己的时候,小男孩为何“忽然间”“飞跑了进来”,这样安排,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



     7、二月兰“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文中哪里有暗示?它的高尚品质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8、小男孩为什么要把二月兰送给敬爱的老师?老师从那充满着幻想的颜色看出他的什么心意?为二月兰的浅紫色是“幻想的颜色”,你如何理解?



     9、文章的结尾说:“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请你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续写一段话,说说这些花儿在第二天的月夜会怎样说?怎样做?









答案

一、 1、 ⑴  xuàn

         ⑵  nèn

         ⑶  ruǐ

         ⑷  bàn

         ⑸  yù

         ⑹  hé

         ⑺  shaó

         ⑻  xiàng  

         ⑼  qiān

     4、 ⑴  7、8、9、(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   一、要使学生对《论语》这本书有一点认识。  自南宋来朱熹编定《四书》以至民国之初,《论语》就是学童学文言的第一本书。我们今天学文言也由此开始,这只是一种巧合,但也说明了这本书的重要性,应当作一点介绍;对孔子的生平也要作介绍。要讲得简要,不超过川分钟。   二、关键在于背诵,理解在其次。  《说语》有三种体式:           ⑴格言体,一般冠以“子曰”二字,有时也加上一句交代背景的话,如“子真问孝”。           ⑵对话体,有问者的话。           ⑶叙事加对话。本课十则中有九则属于格言体(只有第四则属于对话体),其间并无关联,读起来可能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设法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要搞得生动活泼一些,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背前略知大意即可,不必“讲深讲透”。因为,真正理解这些格言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教法建议。  在水平一般的教学班,当以诵读为主;必要时每一则都可以领读数次,必须当堂成诵,然后解析词语。   A(适用于一般水平)   一、导入新课:讲讲什么叫文言文。  教师:我们过去没有学过文言文,但学过些文言古诗,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的大意。(略)   教师:我们过去虽然没有学文言文,但也经常听到或见到一些文言词语,例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各行其道。”   (让学生说说加点语的意思)   二、简介《论语和孔子。   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于日”。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日"呢?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为什么叫“子”呢?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轮,属于“读破”,意思是把孔子的话编纂成一本书。《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相传来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箱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附录:班固《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是对《论语》书名的经典解释,这个材料不必讲给学生听。    3、孔子是怎样的人?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出生距今年——2000年有多少年? 2000+551=2551年。)他年轻时家境贫寒,曾当过管理粮食、牲畜的小官。他刻苦学习,终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现在,人们都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谁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曲阜是孔子家乡,人们称他为“圣人”。)谁见过孔子的像?(圩顶,身长9.6尺,约合现在6.4尺,号称“长人”——庄严、高大。)    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贡和子路(郧“由”)都在72贤人之列。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路姓仲,名由。孔子对学生告称名,不称字。   三、背诵课文。  练习背诵应当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基本原则,但强记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强记既有助于诵读习惯的养成,又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记住注释里的话并促进领悟,格言体的文章尤适于采用这种手段。  拟将这十则分两组进行强记训练。  训练的步骤是:         ⑴正音、解词;         ⑵教师逐章领读一遍;         ⑶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⑷检查背诵。下面只列出正音、解词这一部分:          第一组(前五章)           ① 时:(an)按时、及时。           ② 说(yue)通“悦”。           ③ 愠(wen ):怨恨。           ④ 罔(Wang):迷惑无知。           ⑤ 殆(dai):疑惑。           ⑥ 识(shi):记住。          第二组(后五章)           ① “是知也”的“知”读“智”。则当释为聪明、明智。             〔按:朱嘉释为“由此求之,又有可知 之理”,则当读如宇。读“智”,本于《荀子.子道》:“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口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日能之,不能回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也是孔子教育子路的话。此字就按注释读,不必向学生讲道理了。〕           ② 舍( ):放弃。   四、了解各拿大意。  重在理解,不搞逐字翻译。教师可以先示范说一二章,其余各章让学生说。允许学生发挥,不苛求;如有错误,则当予以纠正。  1、“学而”章:对学习要认真,要按时复习;对人要热忱,要大度。  2、“温故”章:既要温习旧知识,又要有新的体会。  3、“学而不思”章:读书和思考二者不可偏废。  4、“子贡问”章: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  5、“默而”漳:孔子的学习方法--"默而识之";孔子的学习态度--“学而不厌”;孔子的教学态度--“诲人不倦”。  6、“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向周围人的一切长处学习)。  7、“诲女”章: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强以为知)。  8、“知之”章:要以学习为乐(爱学习固然是好,还要从中感到快乐)。  9、“子在”章:要珍惜时间,不停地学习(或照"注释"讲也可以)。  10、“吾尝”章:若思无益,不如多读书。     〔附言佛3章和第10章的内容并不矛盾:学和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10章是针对过于看重思考的倾向说的,也可以看作对"思而不学则殆"这~面的具体解释。如果学生不问,就不必作解释。  说完大意后,读一遍课文,再提问学生:课文中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然后分列如下:  谈学习态度的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谈学习方法有: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范         默而识之苦思不如学         此处,还有谈思想品德修养的:         有朋自远方来而乐人不知而不惕   五、整理词语。  要本着由易入难的原则,着重整理下面四类中的第一类,其余三类稍带提及,切莫展开讲。教师指出类别,由学生举例。  第一类古代的单音调变为现代的双音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  (学、复、实)习朋(友)(喜)悦(快)乐思(考)学(习)(聪)敏   敏(捷)(教)海厌(倦)(疲)倦(选)择知(道)(爱)好  第二类:(同一个意思而古今所用的字不同,如:人不知(了解)温(怨恨)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故 (从前的,旧的)善(好)何(什么)斯(这)  第三类:通假字,如“说”通“悦”,“识”通“志”(“捻”),“知”通“智”。  第四类:要据上下文作出判断,如“罔”“殆”“乐之者”   附言:给十二三岁孩子讲文言词,越简单越好,例如“知”通“智”、“说”通“悦”,按理当属古今字,“乐之者”的“乐”属意动用法而变义,“君子”在《论语》中有多种含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要讲。   六、留作业:请将对你最有用的格言抄下来,时时鞭策自己。   B(适用于较高水平)   一、导入新课。  讲讲什么叫文言文。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在小学时没有学过这种文章。什么叫文言文?请大家先看小黑板上面的这段话(事前写好,这时出示)。  “蚌方出曝,而鹬(则啄其肉,蚌合而批其喙(hui),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翁之。”(注:此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教师:这就是有名的《鹅蚌相争》的故事。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请讲给大家听听。学生复述故事。  教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文言文跟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c      第一、文言文有写意的字,例如“蚌方出曝”的“出”,意思是从水里到岸_L来;“蚌合”的“合”,是说把两扇壳合拢来。     第二、文言文里有些字的意思跟现代词有细微差别,如‘今日不雨’的‘雨’,指的是下雨。     第三、有些概念古今用的字不相同,例如‘曝’就是现代语中的‘晒太阳’,‘隙’是‘乌嘴’。     第四、有些字的写法不一样,例如‘禽’,这里通‘擒’。  小结: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简练,可读性强(板书加圈的字)。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大家从《鹬蚌相争》的故事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思想财富。学习文言文,我们就能直接从他们的文章中得到知识和启示c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      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     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不依靠译文;     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二、简介《论语》和孔子。  内容见“教学内容及步骤A ”(以下简称“A”)。   三、试读课文。(全文,不分组)  先正直解词(见“A”),次领读,最后齐读两遍。   四、分析课文内容并练习背诵。  这两项内容可以交错过行:先读两三遍,大体成诵,再用谈话法分析内容,最后检查背诵。可以逐章进行,也可以将某几章合并在一起进行。下面只写出各章疏通文义的方式和步骤。   1、“学而时司之”章。   ① “学”,指的是孔门弟子学习的礼、乐、射、御四种,学这些科目,只懂得道理行吗?还要实地练习。练习要按时,拖得太久不行。大家再看这句话,说说“学”和“习”有没有区别。(“学”,是学道理;“习”,是实习。)这好比我们学游泳,先学道理,而后按时下水,待到学会了,你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好!现在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② “朋”,就是朋友。为什么有朋友从远方来,能使你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最好跟学习联系起来。)“悦”和“乐”有什么不同?(“悦”,内心高兴;“乐”,喜形于色。)孔子有门徒三千,这些人大多是从全国各地来的,时间先后不一。孔子的这句话是对在学的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希望大家热情对待新学友。)    ③ “君子”,指的是什么人?(照注释答)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齐答)那么,怎样才配称为君子呢?(自由作答)    ④ 这三句话就都用了"不亦……乎",这叫做反问。现代汉语里也有反问句,请你用反问来表达高兴的意思。(自由作答)   2、“温故”章。   ① 我们每天都在"温故而知新"。想一想:"故"是指什么说的?(旧知识)"新"是指什么说的?(新的体会或心得)   ② 一个人只记得书上怎么说,却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体会,能当别人的老师吗?(不能)   3、“学而不思”章。   ① 这说的是怎样处理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有些人光读书却不动脑筋,这样好吗?(齐答)另一些人整天苦思苦想却不去读书,这样好吗?(齐答)   ② 前一种人会落得怎样的结果?咱由作答辞一种人呢?(也自由作答)请大家注意“罔”和“殆”,看看注释是怎么说的,它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意思都包括进去了。   4、“子贡”章。   ① 这一章形式与其它各章不同,是学生提问,老师作答。这里先解释一下“溢(Shi)法”(板书二字):在封建时代帝王和大臣死后要根据他生平的功业给一个溢号,如汉武帝因为武功赫赫,他死后才称为“武帝”。孔围是卫国大夫,所以也有溢号,他的溢号叫什么?(“文”)好,现在大家说说子贡向他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学生答)   ② 孔子认为孔围被滥为“文”有两个理由,请同学们说说是哪两个?(同学作答)补充一 下,溢法上有以“勤学好问”为“文”的规定。孔子用这八个字来称赞孔围包含了什么意思?大家想想,聪敏的人们是不是有些人不怎么好学?(是)当大官的人们有的是不是不愿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是)孔围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是不是值得称赞呢?(是)孔子给学生说这个道理有什么用意?(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   ③ 子贡是孔子门徒中最善于言辞的人,《论语》中有多处提到他。你从孔子的答语中能品味出喜爱这个学生的感情吗?(自由作答)   5、“默而识之”章。   ① 这一章是孔子的自述,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何有于我哉”)注释说“这是孔子自谦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断说三条,孔子都能做到的,但“何有”一句意思是自己还没有做到。)   ② 这三条是不是很高的标准?(是)请大家说说高在哪里?(“默而议之”,不专心致志就做不到:“学而不厌”,有人学得一点东西就自满自足起来也难以做到;“海人不倦”,要热爱学生,要有高度责任心。)    提示学生:“厌”,同“餍”,满足的意思。也可以讲成“厌倦”。    教师:前两条大家要当作座右铭:第三条是我们教师的座右铭。   6、“三人行”章。   ① “三人行”,有没有"我"在其中?(有)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下两句淇余两个就是同伴了。)   ② “善”是什么意思?(好的地方,优点。“广不善”呢?(坏处,缺点。)同伴身上有优点,“我”应当怎样对待?(学习)缺点呢?(孔子的意思是要借鉴,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点,如果有,就要改正。)   7、“诲女”章。   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这番话,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换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希望子路养成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② 注意“是”在先秦时代不是作系词用。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可译作“这(就是)”。   8、“知之者”章。   ① 我们学习各门学科一般都有三个阶段:开始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后来有点兴趣了,最后竟至迷上了它,孔子是用哪几个词儿来描述这个过程的?(知之,好之,乐之。)   ② 孔子只是客观表述这个过程吗?有没有深刻含义?(精益求精;自强不息)   ③ 传说孔子跟师襄学琴,一支曲子学了十天,师襄多次让他换一支曲子,他以“未得其数(技巧)”“未得其志(思想感情)”“未得其为人(作曲者的品格)”为由一连拒绝三次,最后终于悟出这支曲子是《文王操》,师襄大惊,佩服之至。   9、“子在”章。   ① 这一章历来有多种解释,不必求同。毛主席也引用过:“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于在川上回:‘逝者如斯夫?’”也是有寄托的。   ②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   10、“吾尝”章。    这一章的意思很明确,来燕注云:“此为思而不学者言之,盖劳心以求,不如逊志而自得也。”又弓陈氏回:‘决子非思而不学者,特垂语以教人尔。’最后,可提问学生:你能否给这篇课文换一个堂皇的题目?(籽子谈学习)   五、整理词语。(见“入”)   六、结束语。  《论语》全书今本486章,我们虽然只学了一个零头,但也可以看出这本书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分章记述孔子的言行。这种形式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大家知道吗?(语录体)若干章为一篇,每篇从第一句话中抽2至3个字作篇名,题注里提到的《学而风为政》等,都是篇名。清朝时有个故事: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一天到庙里住宿,看一位和尚在念经,  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况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过去有句俗话:“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这七个字我们在本课中都见到了,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学虚词也要靠诵读,一时不怎么了解不要紧;读得多了,再加以比较、品味,就会弄懂的。  七、留作业。(同‘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二

〖创新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创新意图〗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    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创意说明〗  此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