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英雄的石像教学参考

〖教法建议〗〖抛砖引玉〗    1、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童话是中国现代童话文学画廓中的精品,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朴实清新流畅的语言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古代英雄的石像》就是这样的作品。    2、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首先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大意后,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挖掘课文的内涵,把握石像、石子各自不同的心理,最后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角色的分配大致如下:              石像1人,石子3—5人,叙述1人。    注意:在分角色朗读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提前分好角色。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体味对话的情调韵味。    在书上用符号划分音节,分出读音的轻重缓急,标出语调、语气,课下多练几遍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标记可用下列符号表示:               /表示节奏 →平调 ——拖长音 =表示重读 ↗升调—表示中重 ↘降调 ∧↗曲折调       教师可举几个例子给予指导。       例1、没有礼貌的东西!↘胡说!  ↘敢/吓唬我↗?        2、历史/全靠得住吗↗?        3、把握文章的思路。教师可让没有参与朗读的同学完成这个问题,分角色朗读结束后,可请同学回答,也可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加以归纳总结。         参考方案:           石像产生的原因——自高自大的石像——石像的最终结果。        4、在理清思路以后,让同学们思考:石像和石子各有什么特点?          石像——骄傲自大          石子—追求自由平等,敢于反抗。        5、清新朴实的语言         ①口语化,朴实易懂。      ②用词准确,如一些限制性副词。      ③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指点迷津〗   1、教师可先讲一个童话故事导入课堂,也可让学生讲,有条件的学校可给学生放一些童话故事片或著名播音员讲的童话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童话主要是联想和想象,在童话作家的笔下,花草鸟兽,河岳星辰都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本来不会说话的事物说了话,本来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这靠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我们教这篇课文的目的。我们可以给学生出几个联想方面的题。    ①怎样由天空联想到茶?     ②怎样由钢笔联想到月亮?    3、精读文章的某些段落,领会其语言特点。     〖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石像、石子各不相同的心理。       提示: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在朗读过程中,让同学们读出石像、石子的性格特征,注意说话的语气、神态,对朗读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2、分析这篇童话有什么思想意义?     提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所以说,只有弄清了童话的思想意义,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这篇童话首先告诉我们:社会上人人平等。    石像和石子本来出自同一块石头,它们的物质结构是一样的,按理说它们该是平等的。    但雕刻家把石像雕刻成一位古代英雄,把凿下来的碎石子垫在底下做了台基。这时,石像看到人们对它顶礼膜拜的神情,看见人们这样尊敬他,就禁不住骄傲了。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他看不起自己的伙伴,不屑于靠近他们,甚至还宣扬自己的伟大:“我高高在上是应当的,你们在我下面垫底,就你们的身份说也是应当的。难道你们想跟我平等吗?如果你们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最后石像倒了下来,碎成千块万块,和下面的石基一样,变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地在上。    在社会上,人与人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    历史上,有一些贵族阶段为了愚昧百姓,老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认为皇帝是“天子”,王侯将相是“贵族”,天生是来统治人民的,百姓是天生的奴隶,生来就是被统治的。其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是证明了这一点吗?朱元璋是农民,可是照样当上了明太祖;李自成、洪秀全是农民,也照样过了一次“皇帝”瘾;而历代的末代皇帝不是一样被贬为奴吗?     人应该是平等的。尽管你有时可能地位高一点,权势可能大一些,但是你不能为此妄自奠大。权力是人民赋与你的,如果你忘记了这个基础,你就会有覆灭的危险。    其次,这篇童话还告诉我们:丢掉虚荣心,不要被名誉左右自己。    石像是一位古代英雄的石像,是雕刻家凭历史、凭想象雕刻而成的。这位英雄,历史上有无其人尚很难断定,更何况即使有这么个人,也未必就是英雄。石像老是以空虚的英雄自居,飘飘然于人们的纪念崇拜,最后上了当,毁在空虚的荣誉里。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人应该谦虚,不要让自己的名字像水塘上的气泡那样一闪就过去了。”     历史上,有许多丑恶奸邪之徒,“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结果呢,“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秦桧、汪精卫之流的下场不是见证吗?     现在,社会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把荣誉看得至高无上,为名利到处投机钻营,自甘堕落,到后来搞得身败名裂,遭人唾骂。    另外,这篇童话还告诉我们:正确看待自己,踏踏实实做人。    石像和石子基本是同一整体,应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可是石像自视清高,老是看不起自己的伙伴,最后激起众怒,伙伴们把他给推翻在地。    物是这样,人亦如此。人生活在社会上,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决不能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一个人只有真心对待他人,才能换来他人的真情。没有他人的支持、帮助,一个人是很难有所成就的。普通人是这样,英雄人物也是如此。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失败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法国的茨巴尔说过:“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雷锋也说过:“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石像和石基碎成石块以后,被人们用来筑马路,方便了来往的行人,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自己也都露出笑脸——他们的价值得到了人们的承认。    人生活在世上,应该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不为虚名,不图暴利,为了人间的美好贡献自己的一生。    概括一下,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从这篇童话中应该得到什么思想教育呢?     这篇童话是一本很好的德育教材,它告诉我们:                         要谦虚谨慎,不要妄自奠大;                         要相互理解,不要自视清高;                         要丢掉虚荣心,不要被荣誉束缚自己;                         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要贪图名利,等等。   3、试拟一段对话,设想石像“失踪”前跟小石子说了些什么。    提示:注意把握上文石像、石子的性格特点、思想发展,特别要把握住下面这两个自然段:“上面那石头更加不高兴了……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    4、理解“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这句话揭示了国民的劣根生。市民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偶像,就从历史中寻求寄托。   5、理解结尾三句话的含义。    提示:结尾三句话是这篇童话的文眼,是点睛之笔。只有理解了这三句话的含义,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这三句话揭示了这篇童话的思想意义,前面已经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6、复述这篇童话。       提示:要抓住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把文学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话。对于复述较好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   7、从课文中找出成语,俗话,褒义词,贬义词,重叠词语,并掌握其形、义和用法。    提示:无精打采(“采”别写成“彩”)、功到自然成、活生生、随随便便、忙忙碌碌、诚心诚意、恭恭敬敬、高高在上、高高兴兴,等等。   妙文赏析(讽剌小品)                     愚人大学招生简章  朋友,你发现自己的做人方式落伍了吗?你感觉自己的道德标准与现实不尽合拍了吗?你虽小有雄心而却屡屡受挫吗?如果是,不要紧,请上愚人大学。  愚人大学,世界独一无二之名牌学府,所设专业均为世界教育界之首创,教学方式新颖独特,师资力量雄厚无比,教育成果惠及各行各业。  招生对象:愚人。(注:愚人即愚笨之人。其具体表现为:不谙人情世故,头脑过于简单,四处碰壁,生存困惑极多,等等。)   招生条件:年龄不限,性别不限,职业不限,非愚人者免收。  办学宗旨:鉴于愚人已在人类进化的进程中掉队,本校依照“同生存,共发展”的社会准则,力求通过教学,开愚人之窍,生愚人之智,帮助愚人赶上时尚之步伐,变愚人为智人。  招生专业:  圆滑系:圆滑是现代人容或必备的素质,因此,圆滑系的职责是向学员传授一切圆滑做人术,培养高素质圆滑人才。所开课程主要有:口是心非学,颠倒黑白学,说话拐弯抹角术,以虚为实以假为真术,明白装糊涂糊涂装明白术,等等。总之,圆滑系集古今圆滑术之大成,尽展当代圆滑人之风采。系主任:老狐狸。  吹牛系:吹牛是现代人抑或需要的生存技能之一,是当今最活跃的社会时尚。吹牛有三大好处:      1、抬高自家身价。      2、提高一切才能。        3、升官或发财。        吹牛系完全放弃书本教材,推行张嘴就吹教法。每位教师都是本学科专家,辅导巧吹、善吹、明不吹暗吹之技法。学员进入吹牛系,只要放开胆量,撕掉脸皮,跟着老师口吞山、舌搅海,便能学有所成。     马屁系:老观念认为,拍马屁就是想升官,不想升官则不必拍马屁。马屁系提出了新概念:当官固然要拍马屁,做群众也需要拍马屁。马屁里除了乌纱帽,还有好岗位,好房子,高工资和其他。因此,马屁系致力于倡导新拍马屁精神,帮助愚人学会和掌握马屁艺术。主要专业有:大拍(适宜官场)、小拍(适宜群众)、前拍、后拍、左拍、右拍、明拍、暗拍、长期拍、应急拍。指导教师。赛球拍。     见利忘义系:该系的教学方针是为社会培养“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型之实用人才,并且以系容系貌和师容师德做表率。因此,该系通过争、抢、夺、挤等手段,获得了全校最好的教学楼,最优良的教学器材和最多的教学资金。教师的职称职位在全校最高最多,教师的住房全校最好。当然,该系的学生也能享受全校最好的宿舍和食堂。该系承诺:不论学生入校时是怎样一个仁义、道德、谦让、谨慎之人,毕业时定能变成事事沾大光处处得便宜的高级利己型人才。     报名时间:自即日起。     报名地点:社会市现实区个别路一号。   赏析:  《愚人大学招生简章》自然是杜撰的,世上哪有这样的大学?但又不能说这是没有根据的编造,请注意那“报名地点”,未离开社会和现实,虽然被认为是“个别”。  这“认为”,自然是作者的。作者有感于世风不淳,人们的道德观“个别”出现了混乱,但不作正面抨击,而是正话反说,进行讽喻——讽刺是辛辣的,喻义是深刻的。  “简章”对“愚人”的界定是:“不谙人情世故,头脑过于简单,四处碰壁,生存困惑极多,等等。”而“愚人大学”开设的专业是:圆滑系、吹牛系、马屁系、见利忘义系。这就明白地告诉人们,所谓“愚人”,恰恰是不知圆滑,不会吹牛,不去拍马屁,没有见利忘义的好人;偏要好人去学坏,肯定是社会现实出了问题。好人反倒成了“愚人”,真令人哭笑不得。  做“愚人”,还是做“智人”,全凭自己选择,而且从社会现实的意义上看,不做“愚人”,便是“智人”。是“愚人”多了有助于社会现实好呢,还是“智人”多了有理于社会现实好?答案明摆着。  读过毛泽东的名文《愚公移山》的,应该知道那里面的“愚公”和“智叟”,其人物的愚、智正和他们的名字相反,“愚人大学”也是,这样的“大学”,所谓“变愚人为智人”,其实只能变正直的人为卑鄙的人。而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社会风气中有污染源,道德在某些人身上滑坡,“老狐狸”、“赛球拍”在一些关口当道,每个人都该对自己学什么作出正确的判断。  《愚人大学招生简章》,看似荒诞,但正是辛辣讽刺,正话反说更有强烈的效果。杂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允许新形式的探索和尝试。《愚人大学招生简章》即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努力。   思维体操   1、下面是三段有毛病的文字,读后请准确说出它们的主要毛病。(每处表述不超过10个字)    ① 《冬夜攻关》:布满冰纹的玻璃窗,映上柔和的灯火,宛如一块块用银丝织成的碎花帕……窗前,赵明正埋头伏桌,桌上的药瓶边堆着一大堆书籍。他那圆圆的脸上,病容还未褪尽,两道浓黑的眉毛像一把锁,紧紧地皱着,眼睛瞪得大大的,手在不停地写着。   ② 《谈谈意志和毅力》:有些科学家,为了研究一个项目,往往废寝忘食数年,数十年;有些工人,为了技术革新,竟连续几年早上班迟下班;有些学生,为了学好英语,两年之中抄了近十本单词簿,这些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啊!    ③ 《介绍电化教室》:这间电化教室,起码有我们一般教室两个那么大,室内桌椅整齐,桌子比课桌大一些,凳子可不是我们吃饭用的那种,而是有靠板的,和招待所里的差不多;前面还有一张讲台,跟老板桌差不多大。  主要毛病:   ①                  ②                   ③                               2、根据上下文意,在画线处填写一段话,使材料和观点紧密勾连,使全文成为完整的一篇短文。填写部分不超过80字。    钱塘江的大潮汛,一年一度。当其远山海门,仅为银线,既而逼进,铺天而来,汹涌澎湃,极为壮观。当此之时,总有数百弄潮好手,高擎大彩旗,出没万仞波涛之中,腾身百变而不湿,两岸观者如墙,叫好之声不时雷动。    这是对钱塘大潮的一段描写,我想,            。    由此,我懂得“时势造英雄”这个道理了。     〖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拟人夸张手法的运用等,但是,童话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它和小说又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如文章的结构,艺术形象的刻画等,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把童话当成小说来阅读的。  这一部分考试中常出现的题型有:文学文化常识,对篇章结构的理解,艺术形象的分析,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重点词句的掌握等。   动脑动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那天,我刚刚走进滨河公园,便听到从小树林里传出了画眉的叫声。循声走去,我看见一只画眉正在花坛里跳来跳去。我仔细观察,寻找它腿上应该有的线索,结果没有看到。啊,这是一只逃出樊笼的自由鸟儿。它自由自在地,一会儿     月季花枝,扬起头来歌唱一陈;一会儿又    草丛里,尾巴一翘一翘,向我张望。它那得意的神态,确实招人喜爱。  在离它不远的草地上,有一个鸟笼。涂了漆的竹篾儿,根据洁净整齐。笼顶上的那个大笼钩儿,锃明瓦亮。笼门上还挂着一个大红绒穗子,好看极了。若以住房以拟,这可算是一幛相当豪华的住宅了。  在附近的马樱花树下,一位老人正坐着打瞌睡。看来,他就是鸟笼的主人。他听到我的脚步声,睁开了睡眼。我主动向他打招呼:  “老师傅,你的画眉逃出了笼子!”   “是的,让它散散步。”   “不怕它飞走了么?”我说。  老人望了望我,又冷冷一笑:“飞走,往哪儿飞?它舍不得那个食罐儿!”   我望望食罐儿,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细瓷印有一枝梅花罢了。罐中的鸟食是些黄澄澄的颗粒,有一缕野草的清香散发出来。还不外乎把泡软的小米拌上煮熟的蛋黄,也许又加了一点什么香料之类,没有什么稀奇。  我把我的看法向老人说了。他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只冲着我微笑。我不好再追问他,也许在养鸟这门学问里面,各有各的绝招儿,其中奥秘不愿示人。  这时,我瞧见那只自由的鸟儿,从从容容地走进了笼门儿。啪地一声,老人随后把笼门关上。画眉得意洋洋,立在食罐上啄食那黄澄澄的颗粒。我走出公园想着,那食罐里放了什么样的“迷魂药”,竟使一只美丽的画眉,只会唱歌而忘却了自己的一双翅膀?    1、本文记叙的主要对象是(    )       A、画眉    B、“我”    C、养鸟老人    D、“我”和养鸟老人   2、文中第一段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跳下;跳上    B、跳下;跳进    C、跳上;跳进    D、跳上;跳下   3、文中第二段写鸟笼,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记叙    B、描写    C、说明    D、议论   4、第一段中,我根据什么来判断画眉当时是自由的?(根据文中的话简要作答)       答:                                             5、画眉为什么会回到鸟笼里?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                                     6、联系全文分析,最后一段画眉“从从容容”地回鸟笼,并且“得意洋洋”,作者对画眉的态度是(    )        A、赞美    B、鄙视    C、同情    D、憎恨   7、简述文中划线的句子“忘却了自己的一双翅膀”的含义:                                       8、作者写画眉的目的是批评有的人                    。   创新园地阅读下面的小小说,按要求作文:           一个星期日。           “咦!男的,戴这种绒线帽,真是……”            “怪头怪脑。”            下一个星期日。           “嗬!戴这种绒线帽的还真不少嘛。”            “算时髦。”            再下一个星期日。           “哎,——这种绒线帽子,给你也织一顶,好吗?”            “不好,颜色太灰。上上一个星期日看到的那一只,记得么?崭新!” 写作要求:   1、文体:可以把上文改成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就此事发表议论、感想,写成议论、随感;亦可以就此小小说进行评论,写一篇文学短评。题目自拟。   2、内容:若写记叙文,设想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要合情合理,主旨忠于原作;若写议论文、随感、评论,角度自选,但力求新颖,内容充实,忌空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19:00 | 只看该作者

寓言三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浓烟和烟囱

教学目的

1.从寓言学习做人的道理。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间接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查字典,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护 (bi4)爱慕(mu4)凯歌(kai3) 粘(zhan1)自吹自擂(lei3)大模大样(mu2) 张牙舞爪(zhang1)妒忌(du4)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词语:

( 1)庇护:原指包庇,袒护;含贬义。本课指保护。保佑;含褒义。

( 2)爱慕:本课指因喜好而追求。

( 3)粘:本课指紧紧地附着在物体上。

( 4)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 5)大模大样: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 6)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 7)洋洋自得;自己感到十分得意或舒适。洋洋:得意的样子。

( 8)不可一世: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9)护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也作忌妒、嫉妒。

3.熟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请一人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或刻舟求剑)然后让学生简评故事发生的可能性及写作意图,教师引入寓言这个话题导入新课。

二.教师介绍作家作品

伊索,公元前 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两千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和对以后寓言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恼ㄉф?? 霸⒀约摇E?コ錾恚??朴诮苍⒀怨适拢?谜庑├捶泶倘ü螅?詈笤獾缴焙ΑK?嗟脑⒀跃??庸ぃ?晌?兑了髟⒀浴罚?鞔?谑馈A角?昀础兑了髟⒀浴吩谂分尬难?飞虾投砸院笤⒀缘拇醋饔凶派钤兜挠跋臁!兑了髟⒀浴饭适露绦【?罚?栊葱蜗笊???镅约蚪嗥铀兀?挥杏哪

三、教师讲解寓言知识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同学们通过《寓言三则》的学习,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扩大视野。

四、学习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5

1.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讨论下列问题:(学生先思考再全班交流)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2)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他自己的小人之心自命不凡。)

(3)这个寓言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点出寓意。)

3.讲解:第一段讲故事运用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叙述为主,间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间用描写,为了增强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

4、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语,陡然之下便显然而止。用反衬手法,作了辛辣的讽刺,点出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者的一文不值。

五、学习《蚊子和狮子》 10分钟

1.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则寓言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归纳: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 1段讲故事,第2段议道理。

不同点:( l)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 2)寓意不同。《赫》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 3)表现手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 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是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邈视强大的敌人。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六、学习《浓烟和烟囱》 5分钟

思考:烟囱和浓烟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

从不自吹自擂,永远默默工作  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七、读完三则寓言,猜想一想 ,寓言所写的几个不同的角色,同社会上哪些人的特性有相似之处?

讨论(答案不限)

八、小结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阅读寓言,要透过简短的故事情节发现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九、作业

课后练习一A类

寓言三则 (第二课时)

处理课后练习二: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先拟稿再口头交流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续篇

2.《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不同的结局

[说课精要] 本文三篇分别采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指导阅读,重点是读好一篇,做个示范。因为是快班,所以要抓主要问题,而且重视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训练,把读写结合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伊索寓言》两则 综合资源

课文说明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有些寓言往往在篇末点明寓意,像本文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有些寓言则把寓意含蓄在故事里面。但是,无论是明白点出还是含而不露,都必须处理好“灵魂”和“身体”的关系。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倘若从一般教训出发,仅仅把寓言写成寓意的,那么可以保险,写出来的准是一个恶劣的寓言。”所谓“把寓言写成寓意的”,就是简单发议论,没有生动活泼的故事,就是光有“灵魂”没有“身体”。莱辛又说:“要是我们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遍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这则寓言,分为两段: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故事部分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想象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价值,是故事的起因和开端。通过揣测赫耳墨斯的心理,交代他来到雕像者店里的动机和目的,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第二层想象赫耳墨斯询问雕像者,他从宙斯问到赫拉,私下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更高一些,这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这一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三问三答。前两问两答是故事的发展。当他问明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值钱不多时,洋洋自得,以为自己的身价必在二者之上,于是第三次发问时信心十足。然而雕像者的回答竟然完全出乎赫耳墨斯的意料,这位自命不凡的神使的雕像,却原来是一文不值。故事以一句幽默的答话作结,不再描写赫耳墨斯的反应,然而被讽刺者的尴尬神色却不难想象。

第二部分用一句话点明文章的寓意。这一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本文以叙述为主,间用描写,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又用简短的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性格,使人洞见其内心的卑劣。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五六十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

这一则寓言和前一则一样,也是用来讽喻骄傲自大的人。但前一则是以神喻人,这一则是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象色彩。

结构安排上,这一则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先讲述故事,然后点明寓意。

故事分两层。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进攻,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这层开头直接引述“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狮子说了一大段话,接着写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生动地描绘出蚊子进攻狮子时凶猛的样子,最后终于战胜了狮子。第二层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最终丧生于蜘蛛网。蚊子将要被吃掉时的“叹息”,与上文的“吹着喇叭,唱着凯歌”相呼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

第二段用一句话指出:“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应该从蚊子的下场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

本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如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喇叭”“唱凯歌”,以状其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贴切。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毫不牵强,充分发挥了动物寓言的特点。

本文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它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了,再一想,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关于练习

一、阅读这两则寓言,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神使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询问雕像价钱的经过。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但却一钱不值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二、下边两题任选一题,展开想象,在课堂上口头作文。

1.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一个续篇。

2.给《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这一题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下边是一位同学就蚊子和狮子安排的一个结局,可供参考。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斜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教学建议

一、这是学生上中学以后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看看所选文章是怎样体现寓言的特点的。

二、寓言读起来很有趣味,但是不能满足于了解故事情节,重点还在于引导学生揣摩想象的合理和巧妙,研究故事在短小的篇幅中怎样构思得有起有落,甚至大起大落。因此,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以下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合理想象,进而让学生概括课文的寓意。

1.商店中一定有不少雕像,赫耳墨斯问了哪几座雕像的价钱?为什么要问这几座?

2.为什么赫耳墨斯对自己雕像价值的估计与雕像者的回答有那样大的差别?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

4.前两则寓言在结尾处都有较大的转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或《蚊子和狮子》构拟一个合理的结局。

有关资料

一、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他死后德尔菲流行瘟疫,德尔菲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则;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问世。

三、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四、课文的分析和理解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篇末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被人尊重。

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来叙述的。

先交代一句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雕像者店里,是怎样来的。“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他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真是“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先后谈了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都是一问一答,基本格式大体一致,但是写得略有变化,显得活泼。

赫耳墨斯每一次发问的提示语都有所变化:

1.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

2.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

第二次发问时,着意写了他的表情“笑着”,赫耳墨斯为什么“笑”呢?因为他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那赫拉的雕像更等而下之了,自己肯定能超过这个价格,似乎蛮有把握,不成问题,所以露出了骄矜的表情,笑了。虽然只着一“笑”字,那形象就写活了。

第三次发问着意刻画他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以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这是何等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他自己心灵的卑劣。

三次发问,由平静而微笑,微笑显示了他心理的变化,此后心理更不平静,虚荣心越发旺盛,在这样的发展中见出情节的波澜。

再看问句也写得同中有变:

1.值多少钱

2.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3.这个值多少钱

“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有的省略,有的写明,有的用代词。

雕像者的回答也略有区别:

1.一个银元

2.还要贵一些

3.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对雕像者的形象并无一字表情和心理的描写,但是,闻其声,见其人。他看透了对方的心理,面对一个对最高神如此轻慢的人,他以平静的口气,巧妙地给予辛辣的讽刺。

第三次的问答,构成鲜明的对比。赫耳墨斯心想对他会更尊重些,不料雕像者竟然把他算作添头,白送,无异于兜头一瓢冷水。两层铺垫,一个对比,揭示了寓意。篇末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寓意。

自我估价与客观评价是反向的,自我估价越高,客观评价越低。只有谦虚,才能受人尊重。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全篇可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交代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的原因;后面是文章的重点,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

故事开头,用“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开门见山地说明他到人间去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而是去欣赏人们崇拜自己的盛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地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接下去是一个过渡句:“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这句话承上启下。正因为他变成凡人的样子,雕像者才敢给他直率的评价。

第二层次,由三问三答组成。赫耳墨斯先问宙斯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值一个银元。“他笑了。”笑什么?笑宙斯像价值太低!“笑”,这忙里偷闲的一笔,使赫耳墨斯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之后,他又问赫拉的像值多少钱,雕刻家说还要贵一些。这一问一答,是必要的过渡,为下面文势的陡转预作铺垫。接着,作者插入简短的心理描写:“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段内心刻画,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当赫耳墨斯问自己的像值多少钱的时候,雕像者的回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我们可以想见,这个无自知之明的天神,听到如此回答,定然惊得目瞪口呆。这个出奇制胜的结语(雕像者的评价)同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自然地形成鲜明的对照。行文至此,戛然而止,而讽刺妄自尊大、告诫人贵有自知之明的主题,也就不点自明。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全文用白描手法,以叙述为主,间或缀以描写。如赫耳墨斯听到雕刻家说宙斯像只值一个银元后,作者插入“他笑了”的细节描写;在赫耳墨斯看到自己的像后,又写了他的心理活动,使这个自命不凡的天神,神情毕肖。由于叙中有描,描叙结合,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

在结构上,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全文仅一百五六十字,除雕像者的最后一句答话外,大部分文字都着墨于赫耳墨斯的自命不凡的描写,最后用雕像者的“假如你买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的答话,轻轻一笔,如烘云托月,点出了自命不凡的实际价值,而作者讽喻之意亦暗寓其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足见构思之精巧。

(孙慧芬《〈伊索寓言二则〉分析》)

蚊子和狮子

结尾说:“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这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转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化呢?就因为胜利冲昏了头脑。

作者将蚊子、狮子按照它们各自的特征加以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

蚊子战胜狮子,作详写,蚊子败于蜘蛛,作略写,以前者反衬后者,耐人寻味。

这一则寓言,既用语言描写,又用动作描写。蚊子总是叫个不停,多用语言描写就很恰当。先写蚊子向狮子挑战:“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初听起来,蚊子“狂妄”得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了,实际上,蚊子所以敢于同兽中之王狮子较量,是因为蚊子明白它有它的优势,狮子有狮子的劣势,狮子遇上蚊子,用爪抓,不行,用牙齿咬,也不行,它的优势都发挥不了,尽管强大,却变得没有什么力量。相对地说,蚊子比狮子强得多,所以蚊子不怕狮子,敢于奚落它。蚊子貌似口出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开头用否定句,“你并不比我强”,后来用肯定句,“我比你强得多”,把步步进逼、咄咄逼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描写蚊子向狮子的进攻,写它“吹着喇叭冲过去”,很有声势,勇敢无畏。把蚊子进攻狮子的方式放在最后写,原来它“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它自有它的一套战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完全抑制了狮子的优势,这样前面的语言描写也就更耐人寻味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它完全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一个“却”字,笔锋一转,急转直下,大起大落,跌宕有致,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了。本来是常见的情形,但是有了上文的反衬,倒觉得出人意料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用它的语言描写来说明寓意,“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一句里,“最强大”与“小小”相反,“较量过”与“消灭了”相反,对比鲜明,发人深省,蚊子意料不到自己的结局,它不明白“骄兵必败”这个道理。

《蚊子和狮子》由四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挑战:“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小小的蚊子,为什么敢于向兽中之王挑战呢?从蚊子“宣战的檄文”可以看出,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蚊子看到了狮子表现力量的主要方式“用爪抓,用牙咬”,也看到了狮子之所短,并准备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正因为这样,蚊子信心百倍地要同狮子“比一比”。至于狮子之短、蚊子之长是什么,没有明说。这样的伏笔,既使文字精练、耐人寻味,又能引起读者的悬念。

第二层,写蚊子与狮子的战斗:“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几十个字,把战斗过程写得有声有色,照应了上面的伏笔,又揭示了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这段精练的描写,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蚊子之所以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使狮子之长无法发挥用爪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这里写的虽是狮蚊之斗,但却深刻地概括了弱者如何战胜强者的一些方法。

第三层,写蚊子胜利后的悲剧。打败了强大的狮子的蚊子,却成了小小蜘蛛的俘虏,原因何在呢?让我们看看作品的具体描写吧!“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这里,“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只几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胜利后的蚊子冲昏头脑,忘乎所以的神态。它告诉人们,蚊子的失败,根本的原因并不在蜘蛛的强大,而在于因胜利而变得骄傲的蚊子,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以致自投罗网。相反,如果胜利后的蚊子,能正确认清自己之所短,小心谨慎,即使无法战胜蜘蛛,也能避免它“被蜘蛛网粘住”的悲剧。

第四层,写蚊子临死前的悲痛。蚊子悲痛什么?它痛心“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看来,蚊子至死尚未认清造成悲剧的原因,实在令人可叹!然而,读者通过寓言的情节却清晰地看到:在胜利面前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正是蚊子遭受灾难的原因。

这个故事,前后四个层次,实际上是两部分内容。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两相对比,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蚊子与狮子》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贴切。如把蚊子的叫声比喻为“吹喇叭”“唱凯歌”,以状其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文中描写蚊子与狮子战斗的过程,以及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则两相妙合,毫无牵强之感,充分发挥了动物寓言的特点。

在《伊索寓言》中,《蚊子与狮子》的情节较为复杂,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它通过蚊子与狮子、蜘蛛间矛盾关系的描写,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与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相反,强者或胜利者,如果骄傲自满,失去清醒的头脑,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伊索寓言》的作者,能用小小的寓言,准确地概括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足见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深刻的艺术概括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难点解析

师:看看“自读提示”,回想我们读过的寓言,回答:什么是寓言?

生 a: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生b: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硕果“一个寓言可分成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有些寓言往往在篇末点明寓意,有些寓言则把寓意含蓄在故事里面。(引用得好!)

生c: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它的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大家说得全面!)

师:请概括第一部分(1段)的意思。

生:这一部分写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

师:第一句是这一部分的第一层,是故事的起因和开端,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生a:这一层想象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都对!)

生b:这一层交代赫耳墨斯去雕像店的原因。

师:第二句到段尾是第二层,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这一层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生:这一层想象赫耳墨斯询问雕像者的情况,主要写他们的对话。

师:赫耳墨斯三次发问的提示语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第一次发问的提示语是“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比较平静;第二次发问的提示语是“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着意写了赫耳墨斯的表情“笑着”,他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那赫拉的雕像更等而下之了,自己肯定能超过这个价格,似乎满有把握,不成问题,所以露出了骄矜的表情,笑了,一个“笑”字,把人物形象写活了;第三次发问的提示语是“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着意刻画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以为自己的身价会超过父亲——最高神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这是何等狂妄。他自以为自己是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他自己心灵的卑劣。

提示语的变化使文章的语言活泼;使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使故事情节发展并有波澜。

师:第二部分(2段)点明的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生:这篇寓言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被人尊重。

师:这篇寓言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这篇寓言以叙述为主,间用描写,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参照课本“自读提示”自读课文,具体理解神话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体会盘古形象的高大,气势的豪壮,威力的巨大,贡献的宏伟,从而体会古代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坚定信念、伟大魄力。    3、引导学生把幻想、想象和夸张与体会上述各点统一起来。    〖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叙写盘古开天辟地。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顺序井然、层层递进地描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第一部分:1-5段,写出盘古分开天地。    第二部分:6-9段,写出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形成。    第三部分:第10段,写出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第四部分:第11段,赞美盘古使宇宙丰富而美丽。    可以写出这样一个阅读提要:宇宙本来混沌一团,盘古用大斧一挥分开了天地,轻而清的变成天,重而浊的变成地。盘古顶天立地,支撑了十万八千年,天地形成以后,方才倒下,盘古的全身变成了宇宙的万事万物。盘古用全部身体使宇宙丰富而美丽。   2、本文是怎样幻想宇宙的起源和形成,想象、夸张地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    分析:幻想宇宙的起源。“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由天空的笼罩大地,想象出起初的宇宙混沌一团、天地未分,和盘古巨人孕育其中。盘古在孕育成长以后,在那混沌之中,闷得怪心慌,“不知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于是“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轻而清”的上升“变为天”,“重而浊”的下降“变为地”。由天空的轻而清,大地的重而浊,想象出盘古分开天地。大板斧“一挥”,那混沌一团忽然“破裂开来”,夸张地描写出盘古分开天地的超凡神力。从而朴素地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幻想天地的形成。天地分开以后,“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直到“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形成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才“终于倒下了”,否则,他还是不肯倒下的。由天的极高,地的极厚,想象出盘古这个顶天立地、具有超凡神力的英雄形象。从而歌颂了人的改造自然的顽强精神。    幻想宇宙一切的形成。把人体的一切和自然界的一切联系起来。就其和自然界事物的某种相似之处驰骋想象:由人呼出的气的流动和冬天呼气凝结成汽,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由人的声音的有时很响,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由人的眼睛的闪烁光芒,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的眼睛一只“变成太阳”,一只“变成月亮”;由人的四肢的四伸和身躯的凸起部位,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由人的血液在血管内流通,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的血液变成“江河”;由人的筋脉的贯通全身,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的肌肉变成“田土”,由人的头发的轻细乌亮,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由人的汗毛的遍生皮表,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由人的牙齿、骨头、骨髓的含有油质,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的牙齿、骨头、骨髓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由人的汗水的成为粒状,想象、夸张地写出盘古身上的汗变成“清露和甘霖”。从而歌颂了人的建设世界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一)速读测试(方法、步骤同前)。   1、本文题目是:                                          2、本文作者是:                                            3、本文出处是:                                           4、很多年前,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是怎样的?   5、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是怎样分开的?   6、天地分开之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7、天地间的风、云、雷霆是什么变成的?   8、太阳、月亮是什么变成的?   9、江河和田土是什么变成的?   10、星星和花草树木是由什么变成的?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    字/分钟    理解率:     %    阅读效率:    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见本课“课堂教学设计·难点、重点分析”的1.2.3题)   (三)精读导引   第1题: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按照记叙文的结构规律,分析文章结构。   第2题:在归纳各段的段意的基础上写出阅读的提要。   第3题: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摘要写出作者是怎样“幻想”和“描写”的。    附录(一)速读测试参考答案   1、2、3(略)  4、混沌的一团。     5、盘古一把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     6、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他们的变化而变化。     7、盘古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雷霆。     8、盘古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     9、盘古的血液变成江河,肌肉变成田土。     10、盘古的头发变成星星,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每题10分)   (二)重点图解       (三)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断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   (四)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远古人民结群而居,在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工具、木刻符号、图画文字、原始的音乐和舞蹈,用时也创作了原始神话,神话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并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和发展。   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   原始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特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认识形式。它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活动。处于蒙昧时代的远古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和对自然抗争的无力状态。因而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中,就多是直观、猜测和臆想,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智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原始神话一般不再产生。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知识程度的不平衡,在一些实践上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和在认识上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和自然现象变化的地区和民族,神话性的幻想仍不可避免,或不能完全避免。但这些作品与原始神话是有一定区别的。   神话中有远古人民种种幼稚的思索和追求,多方面的反映了原始人的宇宙观。其中往往寓含着原始科学、原始哲学、原始宗教的因素。相信有超自然的主宰,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和神灵的存在等种种原始观念和意识,以及图腾崇拜、巫术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组成远古人民世界观的因素。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神话中的奇禽奇兽、怪神怪物以及氏族神、部落神、雷神、雨神等夸张与想象的形态,都不能和这些观念分开。神话中对于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某些因素联系的认识与想象,是作为处于神话时代的人们意识形态的种种表现而存在下来的。   (五)盘古开天辟地的出处   始见于《艺文类聚》所引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和清人马骕《绎史》所引《五运历年纪》。   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去地九千里。”    《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    《述异记》:“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盘古神话虽未见于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相似之处,或者就是这一神话的演变,后来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盘瓠(hù)传说的某些因素,才创造出这样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到明末周游写《开辟衍绎》,盘古手里又给加上了斧头和凿子这两种劳动工具,故事内容发展为包含劳动开辟天地的观念。   (六)关于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创世神话主要有两个方面:1.解释和描述天地开辟,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2.说明人类的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等。   关于天地开辟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原始人由于生产能力低下和智力贫弱,对于自然宇宙的由来无法理解,只能根据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推测,于是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这里介绍一些巨人化生神话。除汉族的盘古神话之外,还有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讲述这两个男女神,两只乳房变成太阳山、太阴山,摘下喉头当梭子,拔下毛发织大地,脸上流下的鲜血变成大海,女神又用她的肉托起了大地。这种化生神话,有的还描述天下万物为神人所生,如彝族《万物的巨人尼支呷金》,说世上万物,诸如树叶、蒿枝、野葡萄、牵牛花、野草、蕨草、猿猴、人、骆、熊、狗、青蛙、鸟类都是尼支呷金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的:掌握神话特点,体会想象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学会创作神话。

教学重点:体会想象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学会创作神话。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说出听过哪些神话(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引出比较神话与童话、寓言的不同点(在书上划线)并简介作者袁珂,我国著名神话作家。

二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

四分析

1记叙顺序(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注意在书上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学生复述故事,讲出天地形成过程,表明作者对盘古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3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自然界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

4读课后练习题,比较作者是如何进行想象扩写的(综合性,条理性,形象性)。

5根据课后习题,学习创作神话(《女娲补天》《牛郎织女》)

五板书

盘古开天辟地

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

天地混沌

混沌初开————————盘古苏醒,开天辟地

天地成形————————盘古顶天立地,支撑宇宙}赞扬盘古的献身精神

万物生成————————盘古身躯,化成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花的话》教学设计一

〖预习作业〗:

   1、在文中给生字注音。

   2、查找有关作者与花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读懂这则童话。

   2、通过拓展阅读,学会辨证地去思考问题、思考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我想,我们绝大多数同学是很喜欢花吧。能说说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它呢?……

  喜欢花的人的确不少,你们喜欢的花不同,并且喜欢的理由也不同。人们呢,还赋予花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当代女作家宗璞笔下的花说了些什么悄悄话。

二、检查预习。

  说说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可从内容、写法、体裁上分别谈谈)

三、小组质疑学习。

  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能解决的就小组解决掉,不能解决的,小组长作好记录。五分钟后全班讨论。

四、重点研读(话语)。

   1、齐读12--14小节。

   2、讨论话语。

   3、想想:假如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送什么花给老师,为什么?

五、拓展阅读。

   1、导入:本来么,花的意义就是我们人所赋予的。现在,请同学们看另外一则同样是发生在花园里的故事。看看,这篇花园里的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2、学生阅读后交流。

   3、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4、学生交流。

   5、师总结:自信而不自高,自谦而不自卑,这才是我们一个人应该追求的心灵坐标。

六、交流查到的有关花的资料。

七、总结。

  花确实美丽,人们赋予花的意义也是丰富多彩的。在这堂课中,我也看到了我们班的同学如同自己喜欢的花一样美丽。让我们自己的人生为世界添一些美丽,为生命加一笔浓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07: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