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4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计算能力弱化的原因探析与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过对近年我县四、六年级素质调研测试学生计算得分的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弱化的趋势。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是造成计算失分的主要原因。面对苏教版实验教材,部分教师理解不深,学习不够,关注表面热闹,忽略深层思考。课堂教学中情境使用失控、小组合作泛滥、片面追求算法多样,致使教学效率低下,双基难以落实到位。下面,想就学生计算弱化的原因作些探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原因探析

一、追求情境创设忽略基本训练,双基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在课改之前,一般数学课的课始均安排有口算、竖式计算之类的约5分钟左右的基本训练,因而学生对百以内加减法和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相应除法相当熟悉,基本上达到了脱口而出的程度。而课改后,教学一般直接由情境导入。但由于不同的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与教学的调控上还存在着差距,课堂教学常常为无效信息所干扰,使得教学进程受阻,课堂训练的密度大打折扣,教学效率不高。

二、重视知识包容忽略难度递进,计算教学技能不实

原苏教版教材在计算单元的教学中很注意编排内容的层次性,为便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往往安排有多个例题,逐一落实难点,学生掌握情况不错,但整个单元教学时间拉得过长。苏教版实验教材精简了例题,降低了难度。比如说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原苏教版教材第六册(1998年版,江苏教育出版社)设置了13道例题,而苏教版实验教材只设置了5道例题,尽管在练习题的编组上更具包容性,各种类型的题目在练习中都有体现,例题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常常与例题还有着变化,常常在同一组题目中编排有不同难度的题目,不少青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掘不深,在安排练习时缺乏难度的递进,在评析时也缺少应有的针对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三、追求策略多样忽略优化指导,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存在偏差,片面地理解为形式上的越多越好,故而在课堂上总是重复着“还有其他的解法吗?”这样的无效提问。其实“算法多样化”是基于原先的计算教学“方法单一,忽略学生的发展”等问题提出来的,它着眼于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算理的过程,着力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品质的培养。其实,实际教学时应通过练习、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并把握隐藏在多样解法内的共同特性,而这些共有的特性往往是后续知识学习所需要的最为本质的解题策略,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最优化”策略。

四、追求片面热闹忽略算理指导,计算算理不明

不少青年教师忽略研究,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片面热闹,使得许多浮于浅表的所谓合作占用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相反对于计算算理的理解与分析却明显用功不够,缺少算理阐释,缺乏练习达成,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的降低,必然会引起“多骨诺效应”,影响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给学生的全面发展留下阴霾。

学生学习情绪受到打击。在小学阶段,不管是何种题型的考试,多半题目离不开计算,有的学生方法正确,思路清晰,却计算错误,而有些题型并不需要呈现过程,因而结果填错则分数尽失。而现行的评价还是多少有点以分数论英雄,这种评价标准会影响到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的提高,倘若学生成绩不佳,自然会招致家长的训骂和老师的批评,而这种求全责备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

教学进程受到限制。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学生计算速度慢或计算有错,使得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得缓慢,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其实,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最终落脚点都在计算上,学生计算速度慢,课堂教学的结构自然就变得松散了许多;学生如果计算有误,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加以订正,而这些自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程,好多数学课的容量偏小,思维训练不到位,往往问题就出在计算上,如果每节课的教学效果都打点折扣的话,那最后学生的整体发展就会大受影响了。

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上面已经说过,计算不过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程,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与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也就难以令人满意了。笔者曾接触过一些孩子,由于表内乘法和基本的进位加法口算不过关,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速度很慢(尤其是要调商的),结果每天老师安排的10道题的过关考试,他都因在做题时特别紧张、害怕而只能做对两三题,现在孩子碰到这种需要调商的题目就特别害怕。计算不过关已经使孩子对数学学习丧失了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应对策略

一、加强口算训练,夯实计算基础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计算的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持续训练。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笔算、估算及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就成了无源之水。著名数学奥林匹克专家裘宗沪认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不但会笔算,还要会心算。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部分教师改变了一上课就呈现一个情境的习惯做法,在计算教学中,先练口算,再创设情境导入新授。我认为是可以考虑的尝试。基本训练也好,情境创设也罢,都是相当重要的,关键问题是要准确处理好,情境创设要真正为教学服务,要尽可能控制无效信息对学生学习的干扰,确保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在有效的思维训练中不断提升思维品质。

二、重视算理教学,注重策略优化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比如说:一位教师在教学9+6时,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办法,像9+6=9+1+5=15;9+6=6+4+5=15;9+6=10+6-1=15……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三、注重练习编组,逐步深入推进

计算教学在练习的设计上一般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的发展顺序。一般先是例题模仿练习,然后是形成性练习(相对于模仿练习而言,题量稍大,且题目由浅入深,层次明显,一般评析时突出提高练习题)、变式练习(一般以判断、选择、匹配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外延与内涵,从而使学生深层次地把握知识)和综合运用(一般通过解决一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通过练习的逐步递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基本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借助于练习的多形式、多角度,使大家都能体验到成功解题的快乐,进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注重知识迁移,适当延伸拓展

奥苏伯尔提出要“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盛大启老师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能根据后继学习的需要,适时地、有限度地作一些拓宽、渗透,就可以把各个部分的知识像链条一样连结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迁移所依赖的主要条件是不同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共同因素越多,越容易产生正向的迁移。在新课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挖掘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共同的因素,创设迁移情境,以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比如说,由百以内加减竖式计算法则,迁移到后面学习万以内加减计算,由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法则,迁移到后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五、强化验算意识,着眼习惯养成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拥有一种好习惯,将受益终生。从我县近三年四年级调研测试的情况看,漏做题目,审题不严,读题不完整,不会验算导致的无谓失分很多。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们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仅有三处提及验算,其中一处是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另外两处是用计算器验算,故而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验算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教师必须确立“凡做题必验算”的思想,教会学生验算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验算习惯。比如说,计算题要做到“四查”:一查数字是否抄对,二查符号是否准确,三查顺序是否正确,四查结果是否写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付诸努力。这是有益学生终身的好事情,我们必须切实抓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22: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