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容---让老师更美丽
贵州省铜仁市第六小学 万春元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有时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 题记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睡觉吧!”小和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了禅房,心想,师傅不知要怎样惩罚自己呢!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老禅师似乎已全然忘记,只字未提此事,禅院里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么高深的教育艺术啊!就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学生一旦犯了错,许多老师习惯性的动作是——请家长!抑或动不动就把学生“请”到办公室,并冠之以“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美名,调动一切德育知识储备,运用如簧的巧舌,似乎不将学生批得焦头烂额体无完肤誓不罢休!在家长、老师口干舌燥苦口婆心的轮番“轰炸”下,学生终于缴“械”投降——要么垂头丧气俯首帖耳唯唯诺诺,要么作痛定思痛幡然悔悟状,真可谓“效果”显著!(只有极少数所谓“软硬不吃油盐不透”的顽固分子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而我们的“产品”呢?则变得温顺安静多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绝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只不知,这样的教育效果能令我们教育者满意,令家长满意,令社会满意吗?
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自古以来, “教不严,师之惰”这一观点也广为人们所认同。这似乎预示着教师对待学生就要严格,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就应严厉批评。我们认为,这里的“严”,指的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是严格走向极端的产物。严厉意味着老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会产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敌对等不良心理。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严厉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会让学生敬而远之——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只能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局面。还谈什么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