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化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化学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将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 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 静止问题动态化、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型课程超越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以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研究化是目前学习的趋势、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给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也就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事例的教学中要有层次性,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课件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强调的是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
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也必须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发展要求。过去,我们的学生,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教育,动手能力很差,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学生也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跟上这种发展变化的步伐,从思想认识上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接受教育的方式仅仅是教师面授。学生要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环境所提供的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手段和其他一切方式进行自学。学习独立撰写学习报告,学会运用网络汲取知识,自主安排学习进度,使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同时,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的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这些都关系到个人和团队的成败。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推动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这样使其将来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化学有兴趣,才能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就有著很大的优势。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与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 中学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迹深刻,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透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在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认识过程中,形象思维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介绍晶体类型时,将各种晶体的典型结构通过计算机三维动画展示:NaCl型晶体,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Na+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比为1:1;金刚石,最小的环为非平面6元环,每个C被相邻4个碳包围,处于4个C原子的中心……配以适当的讲解,这比直接讲要形象,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优点多于缺点,积极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研究,充分吸取二者的优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