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7:23:00 | 只看该作者

《在南极的日子》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
   2.学习日记的写法和格式,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3.初步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日记的写法
  教学准备 关于南极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2、谁来谈一谈南极在哪里?那里是怎样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
   1、带上所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把自己读懂得内容跟同桌说说,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体会感情
   1、在南极度过了这么多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1月14日发生了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说说日记的内容。
    (2)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怎么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分组朗读。然后在班上交流体会,师生评点。
   3、分四大组分别读后四天的日记,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4、各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所得,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
  四、整体回归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
   2、让学生谈谈学习感受。
   3、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第二课时

  一、总结延伸
   1、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
   2、复习关于南极的知识,加深对南极的印象
  二、了解日记的格式
   1、课文写的真实感人吗?为什么?
   2、把每天值得写的事记下来,叫日记。
   3、通过学习,你认为日记该怎样写?
  三、迁移练习
   1、我们也来练习写日记。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3、师生教平展示优秀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7:24:00 | 只看该作者

《在南极的日子》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我们”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同学交流有关南极的知识,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指导学生懂得日记的格式,学习日记的写法。
   3、指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知道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南极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而可以收集的资料也有限,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南极景物、动物的特点,感受南极人的热情、好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南极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而可以收集的资料也有限,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南极的资料
  二、阅读“阅读提示”,让学生大概知道本课的内容和写法方面学习的重点。
  三、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自主学习课文。
    课文中的“我”来到南极有哪些见闻,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南极的?自读课文。
    要求: 在思考中读文,边读、边想、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联系上下文读懂意思。余下问题,小组内解决,最后把没读懂的内容记在纸上。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代表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集体交流解疑。
   2、了解作者叙述的文体。初步知道日记的形式,写了在南极日子里5天的所见所闻,从中对作者有机会到南极去产生羡慕之情。
  五、再次细读课文
   1、自读每则日记,弄清每则日记具体写了哪些见闻。画出描写“我们”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的词语、句子,加以体会。
   2、在个人体会的基础上,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从而达到从内容到思想读通全文,受到课内人物思想感情的感染。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南极景物、动物的特点,感受南极人的热情、好客。
   2、了解日记的写法,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兴趣。
   3、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日记的写法,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兴趣。
  教学难点  掌握日记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学习作者的叙述文体,了解日记的写法,掌握日记的格式,培养大家记日记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学生自主归纳出五则日记的共性特点。
  三、汇报自学情况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日记的格式和写法。
    格式上:1、一般在第一行居中要写明几月几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2、再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内容较多时,可以分段写。
    内容上:一般是记当天的事。
    写法上:1、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形式灵活多样,不必篇篇都有明确的中心、完整的结构;2、做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
  四、小练笔  自己写一篇日记

  板书
             12  在南极的日子
                冰 雪 → 洁白无瑕
                象海豹 → 憨态可掬       恋恋不舍
             各国考察队员 → 热情、好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园北撤)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园北撤)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4n”,不要读成“qu1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综合资料

一、教材简说
  读罢寓言两则,感悟出几个“好”,几个“真”。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好”结果——“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枯死了;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真痛苦——种田太无味、干活太劳累;真幸运——野兔撞桩,啥力也不费;真敢想——每天捡一只,野兔肥又美;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規伤悲——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真愚蠢——死守旧经验,丝毫不知变。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学习本课生字,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独立识字。如:(1)带词识字。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2)动作模拟识字。如,“喘”,作“喘气”状。
  (3)结合生活经验识字。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4)熟字加偏旁识字。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  )”跟“串(  )”、“锄(  )”跟“助(  )”读音的区别。
  学生自学后可让他们互相交流好的识字方法。教师表扬有个性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焦”上的“隹(  )”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 ”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写美观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1)学习《拔苗助长》。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理读出来。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
  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因为他不懂得禾苗生长靠自己力量的规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师可在归纳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寓意。
  (2)学习《守株待兔》。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拔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从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天一次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1)认读字音。
  (2)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3)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帮学生理解词义时,可以简化为: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总是读课文。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
  2.感悟上面提示的问题。
  3.选择一则细读体会。
  (三)小组合作讨论
  1.同选一则寓言的一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3.小组代表综合同学意见,整理讲稿。
  (四)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
  1.看图讲述寓言故事。
  2.读课文中带讽刺性的词句。
  3.体会寓意。
  (1)联系课文谈体会。
  (2)联系周围实际谈体会。
  (五)朗读比赛,大胆质疑
  1.两组比赛朗读。
  2.质疑。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七)课外阅读寓言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带、课文挂图、分角色朗读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狼是怎样的动物?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严文井爷爷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都读懂了什么?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读一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汇报不理解的词语,讨论解决。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分小节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新学的生字和多音字的音。
   4、理清文章的脉络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狼和山羊的哪几次对话?并动笔画出具体的段落。
     全班交流反馈。
   5、组内讨论,发表见解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写的狼是一只怎样的狼?你又觉得这里的羊是一只怎样的羊?
  三、学习小结
    通过初步阅读课文,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中写的狼是一只怎样的狼,羊是一只怎样的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你们的看法对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地学习,加深对狼和羊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文我们继续学习14课文《会摇尾巴的狼》。请大家打开书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借助狼和第、老山羊的几次对话来写的。
  二、深入讨论,分析形象
  (一)理解第一次对话内容。
    1、比较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狼掉进陷阱里,爬不上来。
      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第二个句子加上“怎么爬也”,表示爬了好多次都不成,没有办法爬上来。
    2、结合上下文,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连忙招呼说:“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狼为什么连忙打招呼?狼是老山羊的好朋友吗?它为什么这样说?)
    3、老山羊听了狼的话,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不知怎么回事,问。)
  (三)提问:狼几次说自己是狗,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狼三次说到自己是狗。)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1、我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啊!
    2、我是狼狗,所以有点像狼。我的性情温和,跟羊特别亲。
    3、我的的确确是狗。不信,你看我还会摇尾巴。
      分别说说狼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一次,狼见老山羊很厚道,听到招呼就停下来,便趁他不了解情况时说自己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
      提问:这一次狼共说了几句话?为什么这么说?
      这次共说4句话,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
      第一句:先用一个反问句,说明他和羊早就认识,显得彼此很亲热。
      第二句:再用一个感叹句,表明自己是狗,是羊的好朋友。
      忠诚为主人尽心尽力。驯良——和顺、善良,听从主人使唤。
      第三句:用救小鸡的慌言标榜自己的勇敢、善良,以骗取老山羊的同情。
      毫不犹豫——犹豫,拿不定主意。毫,一点儿。毫不犹豫是一点也不迟疑的意思。课文里狼说自己在救鸡时丝毫没有迟疑,主意一下子就拿定了。
      第四句:恳求老山羊对他发发善心。
      善良——心地好,纯洁正直。
      提问:通过这几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先指名朗读,后回答。
      可以看出狼的伪善和狡猾。
      提问:老山羊听后,为什么说:“你不像狗倒很像狼!”
      老山羊看到了狼眼的凶光。
      怎么知道的?
    1、老山羊说之前“看了狼几眼。”
    2、老山羊说后,狼连忙半闭上眼睛。
      第二次,狼听老山羊说自己“很像狼”,忙“半闭着眼睛”以掩饰狼眼的凶光。还用“狼狗”来辩解,接着又是讨好,又是发誓。
      课文中用“……”表示什么?表示狼还想说下去,只是被老山羊打断了。
      老山羊为什么打断狼的话?
      老山羊看出狼的狡猾,不像狗那样老老实实。指出狼是在用“花言巧语”骗人。
      第三次,是狼见老山羊识破了他的花言巧语,想用摇尾巴来证实自己的的确确是狗。
      的的确确——完全确实,课文中是指狼用来说自己是真正的狗,没有一点假。
     (会不会摇尾巴是狼和狗的一个显著区别,狗的尾巴比较灵活,柔软,可以上竖或下垂,摇起来很轻松;而狼的尾巴较硬,很难摇动。)
      从课文中怎么看出是狼的尾巴?(使劲“扑扑扑”逼真地表现出狼尾巴的特点和狼着急的心态,说明是伪装的。)
      老山羊看到了这条硬尾巴,心里完全明白了。(老山羊明白了什么?)
    1、“你再会摇尾巴,也是凶恶的狼”老山羊完全识破了狼的真面目,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狗,实际是只狡猾的狼。他前面说的全是假话,只想哄骗别人搭救它出陷阱罢了。
     比较句子:你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再”表示不论怎么会摇,结果都是一样的。
    2、“你干尽了坏事,谁也不会来救你的。”狼是做尽坏事的家伙。我不会救你,别人也不会救你。
  (四)提问:狼的真面目被识破后他怎样了?老山羊又是怎样做的?
     指名朗读最后一次对话。
     “狼终于露出了凶相”,“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狼的凶相是固有的,只是先前把凶相隐而未露,伪装被识破后,露出了本来的凶相。
     “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轻视,瞧不起。
     “你不会活多久,猎人会来收拾你的。”“收拾”是什么意思?
     收拾——惩罚的意思。本课指猎人把狼杀掉。
  (五)结合板书小结故事内容
     狼——伪装羊——怀疑
     狼——暴露羊——认清
  三、默读思考: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认识狼的本来面目的?
   1、老山羊听见有谁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便上前询问。
   2、老山羊看见狼装出可怜的样子,又听狼说自己是驯良的狗,但狼眼露出凶相,产生了怀疑。
   3、老山羊从狼的辩解中,听出狼在用花言巧语欺骗。
   4、老山羊从狼的硬尾巴上肯定他是狼,并指出它干尽了坏事。
   5、老山羊蔑视狼的凶相,料定狼不会有好下场的。
     询问——怀疑——听出——明白——蔑视
     老山羊从狼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上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受他的骗。
  四、读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凶恶的狼有时装出一副老实可怜的样子,要善于认识。
   2、凶恶的狼是非常狡猾的,他爱用花言巧语骗人,不能轻信。
   3、凶恶的狼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老山羊要是把狼救上来,狼一定要把羊吃掉。(恶狠狠地叫嚷。)
     寓言有比喻性,这则寓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呢?你懂得道理是什么?
    1、把狼一样的坏人比喻成狼。
    2、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他,不要被他的假象所蒙骗。
  五、课堂小结
   1、学习了这则寓言,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2、在课外阅读、电视、电影及日常生活中,大家见过“会摇尾巴的狼”一类的人吗?说说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你会怎样对待他们呢?

  板书
               14 会摇尾巴的狼
               狼       羊   
               善于伪装  仔细观察
               狡猾凶恶  认真思考
               装可怜      问 
               半闭眼      看
               摇尾巴      说
               暴 露    认 清
             本性不会改变  要善于识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的”;理解“毫不犹豫”、“善良”、“花言巧语”、“狡猾”、“叫嚷”、“轻蔑”等词语,注意“嚷”、“蔑”的笔画笔顺,会用“毫不犹豫”、“的的确确”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是怎样欺骗老山羊,老山羊是怎样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认识狼与狗有什么不同。
   3.学习准确运用词语,把句子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白,结合上下文认真读懂课文中的句子。
   4.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不管怎样伪装,他们的本性都不会改变,要善于辨别真伪,不上当受骗。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狼和老山羊的5次对话,从狼的伪装、欺骗到暴露的过程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弄清老山羊怎样逐步识破狼本来面目的。
  教学思路:
    生字教学,课前解决字音,课中解决生字词义,课后解决字形。
    预习时让学生明白狼、狗、老山羊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狼为什么要伪装成狗作铺垫。初读课文理解大意后,按次序分析狼与老山羊的5次对话,从中认识狼与狗有什么不同,狼的本性是什么,老山羊是怎样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注意理解对话中的关键词句。具体体会狼的狡猾、凶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狼和老山羊感情变化的过程。最后揭示寓意,巩固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习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读生字,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1.认读15个带拼音音节的生字卡。
   2.齐读下列词语(小黑板)
    善良性情得救狡猾使劲凶恶
    叫嚷收拾毫不犹豫花言巧语的的确确
    提示注意“善”、“的”、“劲”的读音。(“的”是多音字。)
  二、试读课文。
   1.试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拼音小声练读课文。)
   2.用序号标注出各个自然段。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1.简述狼、狗、羊三者之间的关系。
    狗善良,保护羊,是羊的朋友。
    狼凶恶,伤害羊,是羊的敌人。
   2.狼与狗在外表上有相似的地方,但狼不会摇尾巴,狗会摇尾巴,而课文的题目是“会摇尾巴的狼”,这是为什么?自己读课文的时候要想一想这个问题。
   3.默读课文。
  四、朗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1.从课文题目上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带着问题学课文。(重点:狼不会摇尾巴,为什么说它会摇尾巴?它到底会不会摇尾巴?)
   2.齐读课文。
   3.说说狼与老山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狼掉进陷阱里,装成狗,想欺骗老山羊救它,老山羊识破它,没有被狼欺骗。)


                第二课时

  一、
   1、朗读课文,分清狼和羊的5次对话。
   2.要求学生按划分了的自然段划分5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1——2自然段
    第二次对话3——4自然段
    第三次对话5——6自然段
    第四次对话7——9自然段
    第五次对话10——11自然段
  二、分析5次对话,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次对话(1-2自然段)。读后回答:
    狼为什么连忙打招呼?狼是老山羊的好朋友吗?它为什么这样说?(想逃身。欺骗老山羊,并不是老山羊的好朋友。)比较句子,加深理解。
    狼掉进陷阱里,爬不上来。
    狼掉进陷阱里,怎么也爬不上来。
    老山羊的态度是什么?(询问、不认识。)
   2.分析第二次对话(3—4自然段)。读后回答:
    狼怎样解释掉进陷阱的?(用反问句表示亲热,把自己装成善良的狗,为救小鸡掉进陷阱。)
    理解:毫不犹豫、善良。
    老山羊的态度是什么?(看了几眼,怀疑)
   3.学习第三次对话(5—6自然段)。读后回答:狼为什么半闭着眼睛辩解?狼为什么说那么多好听的话?(掩饰自己是狼。讨好老山羊。)
    理解:性情、得救、花言巧语、狡猾。
    老山羊的态度怎样?(认出,不相信。)
   4.分析第四次对话(7—9自然段)。读后回答:狼用什么方法证实自己是狗?老山羊相信吗?(会摇尾巴。老山羊不信,从硬尾巴上认出了狼。)
    老山羊怎样认出它是狼?(抓关键词:使劲、扑扑扑、硬尾巴)看插图形象理解。
    课文写老山羊心里完全明白了,明白了什么?(狗的尾巴灵活柔软,摇起来轻松,而狼的尾巴硬,明白了狼不是狗,是伪装狗的狼。)
    比较句子,加深理解:
    你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理解:的的确确、使劲、凶恶。
    从老山羊的话里,你认识到狼的本性是什么?(凶恶、干尽坏事。)
   5.齐读第五次对话(10—11自然段)。
    “终于”说明了什么?
    用书上语句说说狼的凶相。
    (狼想装成狗,怎么装也装不像,最后总会暴露真相的。凶相:咧着嘴、龇着牙、恶狠狠、叫嚷……)
    理解:叫嚷、收拾。
    老山羊的态度是什么?(蔑视)
   6.小结5次对话。
    先说说狼几次说自己是狗,欺骗老山羊,再说说老山羊是怎样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引导学生利用板书归纳总结。)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基本内容。
  1.从狼与老山羊的5次对话中,你觉得狼与狗的本性有什么不同?(狗:老实、忠诚、善良……狼:狡猾、凶恶……)
  2.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狼的狡猾、凶恶。(先在书上勾出,再回答。)
  3.老山羊发现它是狼后是怎么做的?你喜不喜欢老山羊?
  二、复述课文内容,揭示寓意。
  1.按5次对话的次序复述课文内容。
  2.从这篇寓言故事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要认识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更不能同情像狼一样的坏人。)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归纳总结,让学生领悟规律。
   1.学习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和《会摇尾巴的狼》三篇寓言,你感兴趣吗?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和启发。
   2.老师归纳:
    (1)做事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2)做事不能怀侥幸心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得到收获;
    (3)看问题不要看表面,要认识像狼一样的坏人,不上当受骗。这些都是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四、课堂练习。
   1.读准生字的字音,分析字形,说出难写的字的笔画笔顺。(书空“嚷”、“蔑”)
   2.用下列几组字组成词语。
    狼()毫()猾()犹()
    狠()豪()滑()优()
   3.读课文,根据意思用书上的词填空。
    (1)狼掉进()里,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打招呼,称老山羊是(),狼装出一副又()又()的模样,说自己是又()又()的狗。用()讨好老山羊。还装作狗会摇尾巴,把尾巴()摇了几下。狼欺骗不了老山羊,终于露出了()。
    (2)老山羊路过陷阱,不认识掉进陷阱里的狼,觉得它不像(),倒很像(),不相信它的(),知道狗都是()的,不像它这样()。老山羊看到了狼摇的(),心里完全明白了它是()的狼。
   4.完成课后“思考·练习4”

  附:板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
                  狼   老山羊
                 打招呼——询问
                 装成狗——怀疑
                 说好话——认出 
                 摇尾巴——明白
                 露凶相——蔑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6: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