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8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颗钻石》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独立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基本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知道“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含义。
  教学难点:明白“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的含义,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纸折的五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出示有关钻石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钻石)“漂亮吗?”“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来谈谈对钻石的了解。”(金刚石,硬度很高,很值钱)“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问家长等)“这样的方法真不错,使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2、播放一组采矿的活动场面及钻石改变人们生活的画面。师:“钻石虽然漂亮,但它们的得到也是非常不易的,因此也显得特别昂贵。可以说一颗钻石往往会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钻石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师:“钻”是一个什么字?(多音字)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zuān)组什么词?真不错。
  二、阅读课文、讨论释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要求:借助拼音、字典,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读通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把它写在记录本上,与老师一同讨论。
    3、抽生分段读并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用“”勾出来。学生进行反馈,引导找出“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并同桌互相朗读。
  (二)、明确要求,落实目标。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生自由朗读。
    2、师:“阅读提示”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3、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1)钻石到哪里去了
       (2)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3)练读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
       (4)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
  (三)、抓住重点,品析感悟。
    1、钻石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勾出两人谈话的句子,练读。
      (1)、抽读。(纠正字音)
      (2)、同桌分角色读。调动情感体会思想感情。抓住“急忙”“焦燥不安”“不自然”“友善”等词语进行体会。
      (3)、引读:四个引读问题: 钻石不见了,我来之不易的工作可能会失去,因此非常着急地喊到……?失业者见自己被发现的,很不自然地说……?因为我想起妈妈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相信他一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于是真诚地说……?失业者也正如母亲说的那样,心地的确是善良的,他用实际行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赢得了我的尊重,他说……?
      (4)、同桌按照对话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我”与失业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与动作应协调,师作指导。
      (5)、齐读。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朗读和表演,现在请你们来谈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自由说,师引导归纳:人的心地大都是好的,如果偶尔犯错,只要相信他本质不坏,能够改正,也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2、联系实际举出事例。
     (1)、在生活中,你遇到或看到过类似的事吗?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你遇到了这种事情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说出学会宽容、学会尊重的处世方法。板书:学会宽容
     (3)、评选班里的“宽容星”并把这颗星挂在教室醒目位置。让全班同学针对刚才的标准进行评比,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教育。
  四、总结谈话,拓展练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位姑娘一样理解、宽容别人,相信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那么事情的结局会让人满意的。有一句叫“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五、课后拓展。
    任意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练习: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问问他们的看法。
    2、如果别人弄坏了你心爱的玩具,说说自己是如何对待的,把心理话记在日记本上。

  板书:
             20 第六颗钻石
              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学会尊重理解宽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颗钻石》片断赏析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学会理解别人。
  教学重、难点
   能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知道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
  生1:第六颗钻石有个什么故事?
  生2:第六颗钻石怎么了?
  ……
  [教学反思:让学生围绕课题来提问题,激发学生想了解课文的欲望,学生积极性较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合作释疑
  1、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合作解决围绕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学生能充分读通课文,并围绕“阅读提示”的要求来解决问题,气氛较热烈,问题也解决比较到位。但过后我觉得能否不要用“阅读提示”的框来限制他们,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会不会更好些?]

  三、再读课文,解答疑难
  1、整理各小组提出的较重点的问题
  2、谈谈对“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谈体会的过程中,学生大部分能说出这句话的大概意思,但谈得不深,不能直接和课文联系起来。我便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悟,通过读来体会作者当时对失业者的宽容与理解。]
  3、说说“我”是怎样让失业者交出第六颗钻石的”
  [教学反思:有了对上一句的理解,大家都能轻易说出答案。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结合实际,加深认识
  1、说说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宽容别人、尊重别人的事例。
  2、想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写在日记里。
  [教学反思:对于联系实际,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设计这一环节,但总发现学生,谈得不深或者无话可谈,这究竟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呢?师者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五、总结谈话
  课后深思:为了让学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我在第三环节理解重点句中花费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这在略读课文中是否有必要?略读课文究竟应当讲到或放到何种程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颗钻石》练习设计之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比一比,再组词。
    惜( ) 偶( ) 忧( ) 躁( )
    借( ) 遇( ) 优( ) 燥( )
    顿( ) 托( ) 睛( ) 抽( )
    吨( ) 拖( ) 晴( ) 袖( )
  三、多音字组词。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惜—()  偶然—()
    迅速—()  忧郁—()
    友善—()  焦躁—()
  五、根据意思选词语:
    吩咐 关照 严格 焦躁 偶然
   1.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2.制度、标准、要求等认真,不马虎。()
   3.关心照顾;互相照应,全面安排。()
   4.口头指派或命令。()
   5.焦急烦躁。()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他无可奈和地摇摇头走开了。()
   2.大桥在明眉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3.我们则耳倾听,一列列火车鸣鸣的鸣笛声。()
   4.在这煤油灯下,毛主席写出了许多光辉者作。()
   5.课堂上,大家全神惯注地听老师讲课。()
   6.辣椒汤能刺激血液循环,使身体发热,可以抵卸山上的寒风。()
  七、请你帮个忙,把“二”和“两”放到合适的方格里去。
   1.这栋楼房只有()层。
   2.小民住三楼,我家住()楼。
   3.做作业不能三心()意。
   4.我身高是一百四十()厘米。
   5.这广场可容纳()万多人。
   6.这所学校后有()百多学生,()十个教职人员。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偶 然) (友 善) (忧 郁) (珍 惜)
    (停 顿) (临 时) (焦 躁 不 安)
  二、比一比,再组词。
    惜(爱惜) 偶(偶然) 忧(忧郁) 躁(急躁)
    借(借阅) 遇(遇到) 优(优秀) 燥(干燥)
    顿(顿时) 托(托盘) 睛(眼睛) 抽(抽签)
    吨(万吨) 拖(拖拉) 晴(晴天) 袖(袖口)
  三、多音字组词。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惜—(爱惜)  偶然—(偶尔)
    迅速—(快速)  忧郁—(忧虑)
    友善—(友好)  焦躁—(急躁)
  五、根据意思选词语:
   1.(偶然)
   2.(严格)
   3.(关照)
   4.(吩咐)
   5.(焦躁)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何)
   2.(媚)
   3.(侧)
   4.(著)
   5.(贯)
   6.(御)
  七、请你帮个忙,把“二”和“两”放到合适的方格里去。
   1.这栋楼房只有(两)层。
   2.小民住三楼,我家住(二)楼。
   3.做作业不能三心(二)意。
   4.我身高是一百四十(二)厘米。
   5.这广场可容纳(两)万多人。
   6.这所学校后有(两)百多学生,(二)十个教职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鹿柴》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
  学习资源:
    课件音乐实物投影字典资料画纸
  教学过程:

  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
     生各抒己见,师补充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文章也好,还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读、思读、品读。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谁来说给大家听。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朗读: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4 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5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课件进行演示,风声、水声、鸟叫、虫鸣,突出山中的幽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我国古代的诗词本来是用来咏唱的,但很难找到合适的音乐,现在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请你帮诗人王维挑选一首来唱这首诗。(多媒体放三段不同的音乐,学生听)选好了吗?为什么选这首?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感情来读?总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热爱,恬淡幽静。
   6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最后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学生配乐试背。
  三、画一画,吟诵诗词
   1、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请同学们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投影展示。
   2、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四、课外展示,受到感染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听老师来读一读。(欣赏师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诗和画面、音乐。
  五、古诗是一块美玉,愿你们走近它、欣赏它、领会它,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鹿柴 王维
            诗中有画
          空山 人语  返景
          深林     青苔
            恬淡幽静
  (此篇教案在沈河区教研网开展的教案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鹿柴》的“柴”为什么读“zhài”

《鹿柴》这首诗的“柴”为什么读“zhài”呢?

  《鹿柴》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田园组诗《辋(wǎng)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辋川集》是作者在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别墅(shù)所作的一些诗,全都是咏写辋川一带景物的诗作。原集有序说:“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ào)、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与裴(péi)迪(dí)闲暇(xiá),各赋(fù)绝句云尔。”从这里可以知道,“鹿柴”是王维辋川别墅附近的一处胜景。

  古诗文中的“柴”有两个读音,柴薪(xīn)的“柴”读chài;柴篱(lí)的“柴”一作“砦”,同“寨”,读zhài,作“栅(zhà)篱”解,也指有篱落的村墅。所以,作为地名的“鹿柴”的“柴”就读zhài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综合资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的情景。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教材选择了前者。

  [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宦游无成的孤寂之感,气韵流畅,音调谐美,词句研练精密,景色冲淡闲远。其流传于世的诗中,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最为有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白屋贫(所感)
            风雪夜归人(所见)
             同情劳动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3: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