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可贵的沉默》综合资料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
  课文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思路——对比入手,展开情节。这是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由兴奋到沉默,由沉默又回到热闹的过程。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当去了解、关心和爱戴自己的父母。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三、教学建议
  1.课文中有许多生动精炼的词语和句子,可以提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读一读,想一想,也可提出问题讨论解决。
  如词语:神气十足、左顾右盼、沉默不语、四面八方、七嘴八舌。
  如句子:(1)孩子们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感受爱了”说的是什么?“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从这句话你懂得了“老师”的心意了吗?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可爱”之处指的是什么?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从“目光”“又回来了”你知道孩子们心里想什么吗?
  (4)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联系前文想想“沉默”包含着孩子们的什么?“享受”表达了“老师”怎样的心情?
  2.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一次思考:为什么课文的题目叫“可贵的沉默”?使学生明白: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就不是好孩子了。所以这是可贵的沉默。
  3.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4.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祝贺生日,或表示关心。可以用贺卡、写一封信,也可以帮爸爸妈妈做点事,或是一句问候,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也可以向老师、同学、邻居表示关心。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
   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汇报预习情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生计、拮据、精湛、迷惑、馈赠”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
  二、指导阅读,初步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掌握生字情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生质疑
    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四、整体感知
   1、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过课文之后,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并说出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口述)
  三、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一)讲读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到父亲的中彩现场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幅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
       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
       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
       说说你的理解:(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之二

一、以题生疑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课题导入后,同学生交流一下:“中彩是什么意思?你见过的中彩者什么样?”(生活)“文中谁中彩啦?他是什么样?”(课文)通过课前这样的联系,明显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议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之中。
  [意图:由生活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构建大语文观的意识。]

  二、以文议疑
  将生活里中彩者的“欢天喜地”与书中父亲的“神情严肃”相对比,很快就能发现中奖后的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那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读读文章,找找原因。
  [意图:]由矛盾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

  三、小组合作解疑
  1.读一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意图]:通过朗读,把握脉络,突出重点,使学生能以第六自然段中的“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作为理解的着力点,联系上下文感知。
  2.想一想,画一画。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一想,文中前后哪些对比体现了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并用不同的符号把有关语句标出来。
  通过文章的前后对比,学生们不难发现父亲面临着许多矛盾:生活的拮据与意外的中奖对比;梦寐以求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与中奖后拥有奔驰车对比;帮同事买到了中奖的彩票与同事已忘记相对比;自己家里的贫穷与库伯家里的有钱相对比;归还彩票得到的精神财富与这一生拥有物质财富而心理上的惴惴不安相对比。就是这些矛盾使父亲在中彩后无法喜悦,面临道德上的难题。
  [意图]:通过着力点的上挂下连,找出矛盾之处,体会父亲的心情,为下一步体会父亲的美好品质做好辅垫。
  3.读一读。学生在文章当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后,通过交流、讨论,自然就会明白父亲的道德难题是什么。然后全班讨论、交流,并进一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评价,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的美好品质。
  [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上,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读,有机会评,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读出了这些矛盾,是否体会到了父亲的心情。

  四、课外延伸,深化主旨
  本课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文眼。在理解此处时,不仅要结合本课父亲的表现,还要通过向课外、社会的延伸,扩展思路,力图通过课本中的人物,通过生活中的实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诚实、有信用是可贵的精神品质,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意图]:再一次向课外延伸,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五、作业
  回家以后,搜集有关财富的名言。
  [意图]: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策略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
  过程与方法

  一、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二、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教后小结:
  学生质疑,如何释疑?方法很多:过去传统的做法都是:教师释疑或学生释疑,其实,师生合作释疑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资源来自中华教育资源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中彩那天》教学实录之一

课前谈话:
  老师昨天跟同学们说,老师是干什么的?大家一起大声说(生:交朋友)
  师生问好,朋友见面,大家都带来了礼物,老师从遥远的北方也给大家带来了见面礼,(出示汽车模型)大家喜欢吗?收到礼物你们心情会怎样?
  生:我收到礼物一定会送一份见面礼给老师。
  生:我收到一定会很快乐。
  师:这节课,我要用最特殊的方式把这辆小汽车送给最会学习的孩子,是不是每一个中彩的人都会这样惊喜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中彩那天》。注意写好每个字,(师板书课题)注意“中”字的读音,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师:教师看大家教师让大家在预习中摘录的生字和词语,谁愿意给大家展示(出示一位同学词语,让这位同学领读词语)
  (随机表扬:真了不起,多音字读准了)
  师: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词语,这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谁说说“拮据”的意思。
  生:经济情况不好,困窘。
  师:他把字典上的意思念出来了,看来还是不懂。我们看看课文中是出现的?
  (出示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生:生活很困难。
  生:困难到靠父亲工作维持六人的生活。
  师:把字典中查来的意思放到课文中理解,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词语。
  师:什么又是“梦寐以求”?
  生:很想要。
  生:做梦的时候都想要。
  师:什么时候都想要,吃饭、走路都想要,修汽车,连做梦都想要,那才叫“梦寐以求”。有些词语要联系生活实践来理解更准确。课文题目是《中彩那天》,那么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中彩那天发生的事?
  生:第3段到第8段。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第3——8段。
  (出示汽车模型)
  师:老师把汽车放在谁的面前,这辆车就是谁的了。这辆车是你的了,你的心情怎么样?(教师走到一位同学面前)谁能找出课文中中彩时心情最激动的句子读一读。待一会儿,谁读得最激动,这辆车就属于谁的了。
  (学生自由读句子)
  (指名读句子)
  师:如果你突然得到一辆汽车,你心里高兴的表现、表情会怎么样呢?自己找伙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伙伴吧!(学生走位读句子)
  (再指名读句子)
  师:请你接着往下读一读,你觉得最奇怪的是什么?
  生:我奇怪爸爸中彩了,得到一辆汽车,却不高兴,我觉得很奇怪。
  师板书:不高兴?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再读读课文。
  生:因为爸爸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问题。
  师:同学们边读书边想就解决了问题了,那你又有什么问题?
  板书?)
  生:爸爸面临着的是一个怎么样的道德问题?
  生: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道德难题?
  师:大家再读读课文,第7,第8段,注意默读是边读边想的好办法。
  生读文。
  师:到底遇到一个什么道德难题?
  出示句子:母亲让我仔细辨别——淡淡的K字。
  好长的一个句子,怎么读那么长的句子呢?老师告诉大家,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句一句地读(一生读句子,读得不顺,另一学生帮助,师生一起读句子)
  师:读这两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我看出了中彩的彩票上有淡淡的K字。
  生:中彩的是库伯,不是爸爸。
  师:读书时要边读边想,那淡淡的K字,到底淡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读出来?
  生:我通过“仔细地看”才看出来。
  生:我通过看了一遍又一遍(找出“看了又看”)
  生:我从“终于”这个词上看出来。
  师:同学们,这才叫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想,不能光看书上写的什么就是什么了。那么,这时候,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我想问:为什么是淡淡的K字?
  生:我想问:这淡淡的K字代表什么意思?
  师:现在大家再把这四句话读一读,也许能帮你们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读句子。
  师:现在你把你读懂的告诉伙伴,把不懂的问题也告诉伙伴,如果还有不懂的就请问大朋友了。
  (生走位学习/教师机动巡回学习。)
  师:刚才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这淡淡的K字代表什么?那爸爸为什么做上记号,又把它擦了?
  生:因为过后,俩人把这件事忘了。师:库伯忘了什么事?那爸爸把那记号给擦掉意味着什么?
  师:那么爸爸在擦这个记号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生:擦了就是我的车了。
  生:如果我是爸爸的话,我会想,我不会擦得太干净,因为这不是我的。
  生:我想,这彩票虽然是库伯的,但我要是把它擦掉的话,他也不会知道的,那车就是我的。
  师:你们说的都有理由,都是想把车留给自己。
  (下课铃声响)
  师:爸爸是个诚实的人,留和还都有理由,这就是爸爸的道德难题,那么这时候,你又有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只要有了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小朋友们在脑海中肯定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你们也一定还有一连串的问题,下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再读书来解决你们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颗钻石》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真诚、善良的情感,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善互助。
  教学难点  通过两个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人们善良的美德。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阅读提示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词句,认识生字。
   2、带着提示的要求朗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汇报
   1、汇报朗读情况。
   2、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汇报自学的词句。
   4、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质疑。
  四、读懂课文
   1、结合学生质疑的情况,老师提出思考题:
    (1)失业者“总在柜台前溜达”要干什么?“他正往外走”说明什么?“他伸出手握住我的手”干什么?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什么?
    (2)失业者的神态描写在文中两次出现。流露出的神态,表明失业者的处境如何,他神态的变化说明什么?
    (3)我是怎样成功地处理这件事的,我当时是怎样想的?
    (4)从这二人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2、学生结合思考题,读书解疑
  五、填补空白
   1、学生自由练读两个人的对话,从字里行间体会当时他们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为文中的两个人补上心理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课文小结
    说说对“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的理解。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感悟“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美好品质。
  板书
           20  第六颗钻石
               弄丢
         我  ———  第六颗钻石 
         相信 ‖     归还 ‖ 拾到
         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 失业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4: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