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议“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说课”环节的准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20:5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议“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说课”环节的准备
襄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王俊
【内容提要】:本文从湖北省教育厅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说课”环节是重要环节这一事实出发,引起了笔者关于“说课”的意义、内容、要求、评价等全面的思考。本文分四方面加以阐述:一、“说课”的准备,在心理方面及意志方面;二、认识“说课”的重要性,;三、“说课”说什么:1、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2、遵循“课”路,选准“说”法;3、变换“说”法,找准“说”点;4、把握“说”度,把课“说”话;四、说好课,应注意什么。
【关键词】课内比教学  说课  准备
浅议“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说课”环节的准备
以下是我在参加说课过程是的一些体会。
一、说好一堂课  准备是关键
一堂好的说课,是能让听众随你的指挥棒走,这就要有充分的准备。人的各种活动都与情感不无关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我认为你在说课过程上如果抓住了以下几点,则会促进他们紧跟你的思路,特别是你在少量用到多媒体的过程时,更好助于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一)、丰富的情感排第一
在说课过程中要让第一个环节都能充满你的情感,这是你打动听众的巨大优势。让你选取的材料变得生动,让你的听众随你的情感变化产生共鸣。这也就需要的我们参与说课人在说课过程中要有情感体现。
(二)、良好的心境很重要
每一位参与说课的人都应要有取得好成绩的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参加说课的选手要有良好的心境。在说课中有稳定的情绪,不急不躁,在说课中不断给自己信心:一定能成功,大家一定能通过我的说课明白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最佳的!通过说课活动体现的我的教学风格,我感觉到很开心!有的教学活动设计是轻松的,所以在你说课过程中应该是面带微笑,有的教学活动设计是严肃的,这就需要你在说课前要在心里想一想用什么语气与神态来表达,如果我们拥有良好的心境,能在活动开始之前在心里面好好的过几遍,成功已经在向你招手了。
(三)、热情少不了
没有什么比热情更重要了!在比赛中不要受其他选手的影响,其实你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已经很优秀了!热情能带你超载自我,更能让你占用困难,热情是你说好课的强劲动力。
说课过程,有很大的偶然性。这要求说课者要较强应变能力。我本人在参加一次重要的说课活动中,在说教学过程中突然漏掉了一个教学活动,怎么办?我在不动声色中,把教学过程中的其它几个环节讲完后,又把漏掉的环节又补了上来,最后这次说课依然取得了成功,我要说的是,不管出现了什么情况在说课过程中,都应该保持冷静,就像滑冰比赛选手,就算跌倒后,还是站起来滑到终点。所以我们每一位参加说课的教师都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应变能力。
二、说好一堂课  教材挖掘很重要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方能做好。说课活动也是如此,要想说好课,必须对说课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因此要求说课人应有良好的认识素质。  
说课是把教师的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授课前的实践演习;是教师在独立备课基础上,向同行系统的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刚涉及说课的老师可能对说课的几个基本要素不是很清楚,这里作一个简短的介绍。
从现有的说课基本模式而言,说课大体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分析教材
1、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属于何种课型,包含了哪些知识点,教材在编写上有什么意图和特点,特别要注意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渗透的数学思想;
2、该教学内容在教材、单元乃至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目标定位
1、教学目标
现在已打破原有的知识技能、思想教育分块目标陈述的方式,新课标倡导我们将知识、技能、情感三大领域目标予以整合,有机结合来定位;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教学准备(如教具、学具的准备等都可简要予以阐述)
(三)、教学流程
1、整体设计
应该说一说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简要介绍该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
2、环节设计
围绕你的整体思路,介绍说明主要教学环节,或者说是教学框架,着重阐述重难点的处理,说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另外介绍自己有特色的地方。
三、说好一堂课  “说”什么
根据本人对说课的理解与体会觉得,真正“说课”的操作和说课稿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即使有了一份精美的说课稿照本宣读也未必有好效果。因为说课稿是静态的,而说课整个也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有听众的,你能否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说课的成败。
在说课中,我认为要给自己说课赋予一些基本思想,如:
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理念,在你的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新课标精神?
你的教学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支撑下展开的,也就是教学理论依据;
你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力求达到什么目的?在实施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各种问题你又如何引导、解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20:59:58 | 只看该作者
你觉得这节课教材对学习主体来说,是否要进行处理,阐述你处理的理由,通过你的处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避免了哪些学习障碍,有什么优点等。
一般说来,说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说”字在先,不能离“课”
在说课中,我们要用12分钟左右时间说完整整一堂课,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要环节。对一般课来说,要预习一新授一举例一反复一小结一练习等过程,但是对于运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情景预设一问题展示一反馈矫正一小结练习等过程。所以,我们应根据课型抓住重点、亮点。说设计、说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课堂结构、说教学内容、说反馈训练、说学生表现等,来管说什么,都要说得条理清晰,让听者叫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
(二)、吃透课标,找出“说”法
我们广大教学在说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及新课标,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的思路进行。所以我们在说课的时候,要扣压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这也是一堂说课成功的关键。
(三)、找准特色,变换“说”态
我们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扣住教材重难点,教法学法的运用,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把握以及在说课过程中语音、语气、表情等。在说课的过程听者都是我们的同行、专家,更是我们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说课者必须站在听众角度,写好说课稿,找准个人特色,变换“说”态。
(四)、把握尺度,将课“说”活
在参赛中,如何将课“说”活呢?我认为首先一点就是要因材制宜,对待问题要具体分析,分析教材,找准切入点,挖掘教材亮点,找准一种说法。展现个人特点和特色,把课说得有条理,有特色,有闪光,有效果、要说得生动,使评委与大家都能听得清楚明白。才能将课“说”活。
四、说好一堂课,注意些什么。
说课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有许多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所以我们要将流程牢记于心,这就需要我们参与者要有以下几点注意:
(一)、说课要顺畅,不能走老路。特别是不能加上数字标号,如“我第一说什么、第二说什么”等,将说课的几个环节衔接自然,又如,教材分析后,要确定目标时,可以这样说“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
(二)、说课要突出特点,要有新意。我们所说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设想,这方面就需要我们参赛选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说在讲一个教学活动时,突破难点,就要考虑要第一种方案是什么,学生应该是怎么来完成。如果第一种方案不行,还要准备第二种方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
(三)、说课要有信心,有个性。说课,“说”在前,可见“说”的分量所占比重还是较大。在说的过程中要有激情,要有情感的过渡,要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打动每一个听众。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几个因素。
1.气场。当你在讲台上一站时,你的举止就能吸引住别人,你的一开口就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评委的眼球和观众的掌声自然就全盘送给你的,套用一句俗话就是:用你的魅力去征服他们。
2.情感。你的出场可能有点靠后,也可能在中间,一般意义上来说,没有靠前点的选手在比赛中占优势,怎么办?如果你出场在后面,没事,有可能也是你亮点展现的时刻,评委在听了这多优秀选手说课后,多少都会有听觉疲劳,这时你的上场就要用你的情感,激情去打动他们,说到精彩的环节时,要激情飞扬,说到发人深思的情节时要娓娓而谈,要让评委能真切感受到你说课的真情实意,通过你对情感的控制来感染评委,让大家产生共鸣。
3.语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你成功的另一半。
4.课件。现在的多媒体发展很迅速,但是在运用到说课过程中要捏好一个度,你的风头不要让课件、电教媒体抢走!要让它体现对你教学的帮助,切忌不可过多。
最后我要说的是,说课要因地制宜,灵活选取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4: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