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21 15:46:18
|
只看该作者
一、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是开展教学活动,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次活动中,除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外,老师们更注重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将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起到了有效的营造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积极作用。如吕凤鸣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并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学生汇报演示交流。最后教师直观形象的用电脑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巧妙的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遵循数学教学 “直观---抽象”的规律,既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又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有效活动,探究数学本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用眼、用耳,以及积极的与同学合作探索,去主动的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在本次观摩课中,老师们都注重让学生参与,凡是能让学生用实物和学具操作的,都做好了充分得准备,给学生提供了实际动手的机会。如王秀茹老师执教的“找规律”,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学具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规律。让学生经历了动手、动脑的过程,探索出来的知识更为深刻。
又如李永芹老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课前教师出示三组数据让学生任意选择2组数据进行比较,您认为谁看得多?并说明你比较的方法,小组回报纠错,征求其他组意见,整堂课下来,李老师几乎没说多少话,就在学生的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老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不光是动手,而是多种感官一起“动”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实现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飞跃,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体验乐趣,领悟数学价值,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讲课过程中出现的小插曲,对我们也很有启迪。比如松山二小的郭建波老师的课《抽屉原理》,老师预设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把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有几种可能(4种)进一步利用枚举法,使学生发现不管怎么放,至少有一个杯子至少放2根小棒,郭老师为了建立数学模型,探究数学本质,假设5根、7根、9根小棒分别放在2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至少有1个杯子放几根小棒?列式为:5÷2=2﹍﹍1。2+1=3;7÷2=3﹍﹍1。3+1=4;9÷2=4﹍﹍1。4+1=5;认真观察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却回答出,不管怎么放,每个杯子至少放“商+余数”根小棒,一下子打乱了课堂的预设。教师灵活的采取第二种预设。如果把5根小棒分别放在3个杯子里会怎样呢?学生会进一步探究后发现“商+余数”是不对的,应该是“商+1”,从而体现教师课前预设充分。进而更好地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了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
四、“求实互动”让本次课堂教学模式观摩活动更加富有实效性。我学区各个小学的业务领导、骨干教师在茶余饭后对7位作课教师所作的课都做了精彩的点评。结合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暴漏出来的问题,吸取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力争在下学期使松山区小学数学“和谐学导五步教学模式”在我学区校进一步推广,并有所创新的指导各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五、松山区教研室二位专职数学教研员“关于如何落实和谐学导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让本次活动呈现了更大的精彩。问题的提出都是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使我们受益匪浅。
总之,这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看到的是真实的课堂,展示的是真实的教学过程,解决的是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真实问题。与会老师的认真聆听,茶余饭后反复研讨,教研室二位数学教研员的精彩点评和专业引领,以及魏主任的精彩讲话。都给了我们留下真实的感觉。使我们在如何落实“和谐学导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上有了更新的认识。这样的活动,是有意义的活动。是我们愿意参加的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