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Web CL教学设计的探讨与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22:3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eb CL教学设计的探讨与案例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合作学习被认为极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网络教学策略之一,而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Web CL)的教学设计从任务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形式、组织与实施、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评价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构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提供了基于WEB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
关键词: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Web CL);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案例
一、导言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的探索性学习,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对话交流模式。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eb CL)既包含个体的自主学习,且包含一定的对话交流成份(如实时或非实时交互)的协同。因此,笔者认为Web CL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与最好的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借助Internet、Intranet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借助一定的网络交互平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发挥集体协同效应,共同完成任务。[1]简言之,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支持的合作学习。
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习者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深刻理解与深化拓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习者高层次信息能力的发展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能够达到两全齐美,因此倍受教育研究者的青睐。
二、Web CL的教学设计
㈠合作学习主题/任务的设计
    任务的选择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主题或任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⑴任务明确,活动易完成,结果易生成;⑵为完成任务所需的智力智能和动作智能不应超出学习者的能力之外;⑶任务的完成要依赖于网络资源和网络通讯;⑷任务的完成要依赖于协同方式;⑸任务应能引发学习者高级思维活动;⑹探索结果不是唯一的,应不受“标准”或“正确”答案的束缚。
㈡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网络环境中,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对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有很重要的意义。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时,一般要考虑的因素是: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等因素。
⑴学习动机:动机是指激发、引起个体各种行为的动力。在网络环境中,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对于学习材料的主动认知和加工具有重要作用。
⑵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时,在没有其他人的直接帮助下,自己对学习资源的操作与控制水平。高质量的网络学习中,正确评估学生学习能力尤为关键。
  ⑶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学生学习风格不同,对学习材料的处理、学习方法的运用等均存在不同。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学习者特征:①查询、浏览、下载网上资料的能力;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软件的能力;③资料收集、保存能力,资料的重组、加工和再利用能力;④网上学习适应能力,使用网络解决问题的意识;⑤对学习伙伴和教师的期望值和依赖程度,自主学习的能力。
㈢学习小组的建立
    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中,建立协作小组尤为重要。协作小组的划分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⑴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此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划分组别,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又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之分。所谓同质分组是指把学习风格、认知水平相近或相当的学习者编制为一组。所谓异质分组是指把学习风格、认知水平相差比较大的学习者编制为一组。我们通常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建组比较合适。也就是说各组之间成员水平优、中、差相当的分组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组内成员优势互补的优势,又能保证组间整体水平大致相当,便于采用竞争的策略。
⑵依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及融洽程度分组。遵循自愿的原则学生自动结合。协作小组组内成员数目一般控制在3-5之间为宜。建组后,就得做好合作学习前的准备。教师及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使学生了解的相互联系方式(如E-mail),知道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优缺点、以及评价方式;教师提出一些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减轻学生的焦虑。
㈣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活动最好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支架,竞争学习为辅助,构成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活动模式可以采用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 组内开展协作性竞争与组间竞争相结合。通过组内成员伙伴式的密切沟通与积极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呈交的作品既要体现集体智慧的结晶又要能体现每位成员的不同贡献。同组内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密切相关,激励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组间由于引入竞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小组学习策略,刺激和扩大了组内的协作效应,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个别学习相统一,既避免了个人名次的过分竞争,又适当引入组间竞争防止个人对集体的过度依赖,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良好内在品质的形成。
㈤合作学习情境的设计
合作学习情境就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为协作小组共同学习服务,而非独立的、隔离的个人化的情境。因此,情境创设应当包括情境中协作小组要完成的特定任务、特定任务中的角色、为完成协作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工具、材料、活动空间的描述等。并且这些设计结果都是与协作相关的数据信息被存入协作资源库内。如我们可以设计“学习社区”,在该社区中,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主题进行讨论,对于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向专家进行咨询以获得帮助;提供协作工具,如QQ、E-MAIL、MSN、电子讨论室等;设计讨论议题等。
㈥合作学习资源的设计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一种基于在线资源的学习。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学生搜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与合作学习任务相关的信息资源较困难,所以,设计合作学习资源非常必要。资源设计的原则是以供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探究行为,是为了支持学生学,而非支持教师的教。设计学习资源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游泳的本事,生存的本领,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所要求的信息素养。[3]
    设计策略是:围绕所确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尽量简单信息传递的模式),以此鼓励学习者对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学习资源可以包括课程电子材料、相关知识库、原始数据库(内容或其超链接)等,还可以将他人学习的与本任务有关的作品、个人主页、学习心得等链接到如WebQuest之类的合作学习环境上。[4]
㈦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个人评价是两维度的——协作过程的评价和协作结果的评价。协作过程主要是看小组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是看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个人评价内容具体体现在:①学习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如何;②发言、帮助他人、时间和精力投入情况、情绪表现;③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关系;④正依赖的程度、对小组的归属感;⑤合作学习的进程状况;⑥讨论内容是否对任务解决有帮助、是否有阶段性成果、个人职责的完成情况、是否有小组自加工;⑦对个人贡献的评价;⑧学习成果的呈现与有效性、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等等。
    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学术界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基本认识,就是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的评价。具体有:①评价应具体到协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②不仅评价小组的最终成果,也要据小组成员对整个任务的不同贡献做出分层考核、评价,正确评价小组成员个人的贡献;③注重阶段性评价、多次评价(非精细);④要正确对待非预期学习结果。
三、Web CL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的教与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李克东)。
    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进行交流、协同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笔者参照祝智庭有关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协作准备、协作发起、群体设计、协作进行、资料整理、协同成果集成、协同结束[5],结合教学实际,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四、Web CL的教学案例
以下提供给读者的是《研究洛仑兹力--极光的研究》的教学设计案例。
㈠教案背景:
本课题教案是根据《高中物理(选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节 研究洛仑兹力”而设计的。通过本节课教学,旨在提高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搜索技术、高效地搜索网络资源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神秘的大自然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带电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运动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洛仑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22:30:37 | 只看该作者
㈡教材分析:
1.学习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的学习目标设计为:
①正确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技术,高效地搜索有关极光的网络资源;
②通过对极光的研究,加深对带电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运动规律的理解,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本课题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之后所进行的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主题探究----极光的研究,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采用合作小组的学习形式,每个小组选定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色扮演”下的任务,按照“建立小组――确定协作计划——分工协作,搜集信息资源,自主学习――交流协作,协同成果”的步骤进行合作学习,最后各小组展示作品,汇报研究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批判和建议等,进而修改、完善其作品。
任务说明: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围绕学习专题,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形成学习小论文,最后展示作品,汇报研究结果并接受其他小组质疑,在质疑中使研究不断深化。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计划的实施是教学的重点,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师生之间沟通合作,以达到对极光研究的深化。
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技术、高效地搜索有关极光的网络资源是关键,通过组织策略、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实施提高协作学习的深度是教学的难点。
㈢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但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还需要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加强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会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外,知道地磁场的分布特性是理解形成极光的又一个关键。
    信息技术能力分析:学生能较熟练地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对互联网、搜索引擎、即时通讯软件(如腾讯QQ)等也较为了解,因此为本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对于网络环境中的合作学习有较强的兴趣,意志力比较强,自觉性也较高。
㈣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
㈤教学准备:
⑴资源准备:具备因特网接口的计算机教室
⑵组织方式:合作学习小组(2~4人异质分组)
㈥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任务驱动        1.引言

2.任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搜集有关极光的资料,并据此撰写一篇500~800字的有关极光的研究小论文,要求图文并茂,做到具有科学性、趣味性。        1.引领学生进入探究学习情境,明确主题/任务。
2.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依据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异质分组,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人一台电脑,这样既有利自主学习,又有利于相互促进,有利于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22:30:45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分组讨论:
1.领会探究主题和任务;
2.理解任务列表中各特定选择角色和对应的任务;





学        1.选择的角色和任务


2.极光的研究


3.探究成果

        1.引导学习小组确定研究计划。(①各组选择了一定的情境角色后,整个学习过程都必须以相应的角色扮演,使自己更为投入,使自己学生能设身处地去体验、去理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主题的要求。②组间开展竞争。③小组长要充分发挥作用,在考虑组内成员不同性格、学习特长的基础上,划分组员工作任务。)

2.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搜集信息资源。
(小组成员均需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浏览相关网页,独立思考并撰写学习专题的简单纲要。组员分头行动,带着问题有目的浏览网络资源,完成各自不同的子任务。)

3.组织学生交流协作、协同成果集成。教师指导、协助、监控,完全小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成员间相互帮助。要进行讨论交流,成员既要有团队协作精神,也要有批判质疑精神,将各成员任务整合为一份完整的小组作品。该作品将体现集体智慧和不同成员贡献。)

4.组织学生汇报总结。
(不同小组展示、汇报作品时,要充分体现组内协作、组间竞争。)

5.组织学生开展“极光的研究”探究结果的评判与质疑。(针对提问问题,组长负责派出组员回答,其他成员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监督指导作用,避免评议、提问偏离中心议题。)

5.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对极光进行更深入的意义建构。(针对其他小组的提问及提供的合理化建议,小组发挥集体智慧,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充分完成有关学习任务的意义建构。)        分组协商、讨论:
1.小组选择角色和对应的任务;
2.制定探究实施计划,确定实施步骤和程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22:30:50 | 只看该作者




3.制定实施计划,小组成员确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决定谁将做什么工作,以及如何合作。

搜索资源(各组成员根据组内分工,利用百度拂过引擎搜索资源,浏览相关网页)。

各学习小组搜集信息资源,个人进行自主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既分工又协作)。

各组利用讨论区或即时通讯软件(如腾讯QQ)等应用软件进行交流协作,协同学习成果。

各组整理并形成学习小论文,最后展示作品,汇报研究结果。


各组答辩,并接受其他小组质疑,在质疑中使研究不断深化。


各组反思不足或不完善的方面,继续探究极光,进一步完善小组论文。

评价        探究学习结果及过程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组内成员互评,把控好观察与评价阶段、反思与探究阶段、修正与完善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5: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