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效的文本对话”教学策略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23:3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效的文本对话”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段文字让我们深切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怎样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初浅体会。
一、精心设计指导,教给探究文本的方法
   1、围绕矛盾处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精心指导,教给探究的方法。质疑是一种典型的主动学习方式,学会“于何处质疑”和“怎样质疑”,既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石,又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原动力。教材中常常出现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的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还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学生纷纷提出:“这里前后矛盾。被冻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可这里的小女孩还带着微笑,这分明很快乐。”再问:“真的矛盾吗?”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获取答案,明白这是一种实悲的写法,有更加的表达效果。
   2、抓住关键词句探究。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往往对课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若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层层推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炮手》一课,我让学生细读文本,从文中找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士兵神态的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等词语,让学生分三个层次去理解课文。首先,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炮手的脸色是越来越白;其次,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意思,反映炮手越来越痛苦的内心;第三,体会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炮手面对不远处的家园,面对自己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红瓦白墙的房子,却要亲手开炮炸毁它。他的内心那么痛苦,那么矛盾,可他却强忍着痛苦毫不犹豫地开了炮,表现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就引导学生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了解内容再体会思想感情的全过程。
二、开放阅读课堂,拓展对话的时间和空间
  1、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读课文时,主要靠自觉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各种因素。他们接触到一篇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把它一口气读完,然后产生一种朦胧的、散乱的,却是学生阅读思维激流中的闪光的浪花。这时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文本,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明确学习要求:⑴初读。学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⑵精读。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即在老师讲解点拨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思考,抓住重点词句,突破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⑶品读感悟。一般用于课后,感情朗读部分课文或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感情。这样,让学生从初读感知到熟读精思,再到美读鉴赏,学生始终拥有充裕的读书时间,体现阅读教学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主人。
   2、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总是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些迫不急待,恨不得自己把答案告诉学生。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当时冷清的场面。一旦有学生举手,教师便急不可待地让学生回答。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回答问题成了优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还没反应过来或还在思考时,问题已经被回答完了,教学进入下一个环节,大多数学生成了旁观者。其实,很多课堂提问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让更多的学生能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相信他们的回答会更精彩。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而应该踏踏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解决问题。
三、营造愉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本
    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这种精神,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空留给孩子。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读懂为止,学生们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边读边圈点,有的与小组同学互读。个个兴趣高昂。是啊,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给了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保证了阅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这下教室里更热闹了,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抒发自己的情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第二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杨梅的生长特点”;“我喜欢四、五、六自然段,因为这个自然段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感悟了文章的内涵,领略了文章语言的美。的确,每个学生对文字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激发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
  “感人心者,莫乎其情”。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感情表露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之初,我便激情满怀地说:“我们可爱的祖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美丽多姿。同学们知道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吗?那儿可美了!你们想知道它美在哪儿吗?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后,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学生们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读入文本,个性解读,使学生个性化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我首先选取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大声朗读,之后引导::“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可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们求知心切,马上带着问题读起来……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独白”式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而起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与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5: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