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3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不知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令彬 著 群言出版社 出版

  导语:

    他是人生规划咨询大师徐小平先生唯一认可的弟子;

    他是青年刊物的专栏作家;

    人才门户网站的特聘职业规划专家;

    他是近年来在全中国与大学生及年轻人对话最多的学长;

    无论是十几岁的小朋友还是七旬老翁,无论是北大骄子还是牛津妈妈;

    无论问题涉及的是留学、就业、考研,还是恋爱、网瘾、偷渡、逃婚……

    他敢让全奖博士生退学,敢说哈佛对你没有意义,他敢把优秀青年变成"问题青年";

    他大声说应试教育的坏话,单页认为顶尖人才从来不是批量生产,

    而是手工打造的结果;

    他长叹学校里不能给你的人生思想,

    并说这不只是知识性的对话,

    而是沟通校园与社会两种价值体系的对话……

    在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中,学校教育似乎一直是全知全能的;但是,这世上大部分只是并非学校课本所批量供应的"现成答案"。曾经的许多优秀少年,长大后却被教成了没有任何问题的"答案青年"。成才不是甜腻腻的--无问题、不成长,"超越自我"的恰当含义就是要觉醒成为"问题青年",他是迈向出类拔萃的第一步。发问,才是热爱生活的剧烈表现;问题,凝聚我们对全世界的好奇心!希望本书能够助你踏上"问题青年"的回归之路,规划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目 录:

    他序:我跟"李令彬先生"的不解之缘Ⅰ

    自序:人生咨询如何成为一种可能?V

    上部:案例篇

    第一编 一直优秀到没有出路 1

    拿三个博士后也顶不上一段幸福童年 2

    把优秀青年变成"问题青年" 8

    牛津妈妈的来信 14

    中科院见习孔乙己 20

    中科院博士卖茶的价值分析 26

    遇见三位忧心忡忡的母亲 31

    巴黎不浪漫:留法中文硕士前途的谜题 36

    留学恐怖主义 40

    全奖博士生退学记 44

  第二编 从不优秀到大有出路 47

    技术强人"越狱"记 48

    退学生大战新东方 53

    新版浙商闯天涯 59

    叫我"销售冠军"好了 64

    初涉职场,月薪一万 67

    大专生,秀出惊艳的你自己 70

    一次没有任何相关背景的卓越求职 75

    小出纳对话跨国巨头财务总监 80

  第三编 站在命运转折点上 85

    以革命利益衡量退不退学 86

    真正的贫困病是耻于谈钱 95

    博物馆奇妙人 103

    画家考研,老虎上树 108

    记者心结与文化差异 113

    一个外企HR经理的另类选择 116

    和"郁闷青年"谈人生快感 122

    如何避免明天从底层做起?127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132

    考研为了不入社会?137

    违背基本逻辑规律的逻辑学研究生 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下部:理念篇

    第四编 大学几年该如何度过 147

    高考专业选择的十种误区 148

    知识不再改变命运?158

    优秀与卓越的分野 161

    "坏学生"成功定律 165

    哈佛对你有何意义?168

    大专生一般不适合考研 171

    从大学生就业难看教育如何成为一种人生障碍 174

    大学里的知识会剩下什么?178

    谁能告诉我何为优秀?180

    没做过义工的大学生活不完整 183

    如何写信求助?186

    成功的人是极限思维,失败的人是底线思维 189

    第五编 面向社会的就业思考 191

    大学生求职时所匮乏的竞争意识 192

    非名校学生的职业选择及如何进入外企 195

    大专生的就业突围 201

    两个创业者的生存与战略 205

    一切从兴趣出发 210

    永远不要进入陌生行业 213

    择业的十字路口:行业、公司、职位,哪个更重要?215

    关于"转行"的知识扫盲 218

    论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尴尬 22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乙肝病毒" 228

    寻求职业成功应该认识的三种人 231

  第六编 学校不教的人生问题 235

    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 236

    地下室精神与公职观念 239

    我该如何改变自卑?242

    看不到人生的光明,想要自杀怎么办?247

    灰姑娘教我们明天如何谈恋爱 250

    相爱即是相守 253

    自由职业与断臂山 256

    从戒烟经验说到控制网瘾 2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他序: 我跟"李令彬先生"的不解之缘

    2002年,我收到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李令彬的一封征稿信,说被我的文章作品所激动,邀请我为他们写新书。

    要知道,出版社编辑掌握着出书大权,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得到他们的青睐而主动约稿,对任何作者,哪怕是余秋雨贾平凹都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更何况这封特别写给我的信言辞恳切,文笔漂亮,思想深刻,当场就雷倒了我。于是,我就诚惶诚恐地提笔,给"尊敬的李令彬先生"回了信,向他表示了我的感谢和感动,希望保持联系云云。

    "李令彬先生"很快就给我回信,他说:"徐老师,我只是一位刚从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学生,做编辑才几个月,希望多多得到你帮助……"

    许多大师说,给名人写信,是获得自己人生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瞧,李令彬的这封信,虽然没有让我给他出得了书,但却导致他和我在咨询事业上结缘。一年多之后,"李令彬先生"在我的鼓动下来到了北京,进入新东方做了新东方网站的文字编辑;随后,又成为我的专职咨询助理,一做就是永远。

    从离开吉林来到北京,算起来,李令彬在我身边工作已经五六年了。几年下来,他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编辑,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咨询学生、解决咨询者问题、写出优秀咨询文章、现在能够结集成书的优秀咨询者。更可喜的是,在跟随我咨询和写作的过程中,李令彬变成了Robin,Robin成了新浪教育博客的知名博主之一,成了一位有自己独立声望的教育和职业发展咨询专家。

    我在新东方做咨询十几年,由于新东方巨大商业培训的支撑,我能够刻意不把我的咨询商业化,我的"免费咨询"为新东方赢得了巨大商誉。但缺点之一,也就无法招揽优秀青年加入我的咨询队伍。做来做去,只有我这个独行侠孤军奋战,这成为我这份有意义工作的最大遗憾。

    Robin的出现,弥补了我的这个叹息。由于他的认可、专注、对咨询事业的喜爱,他毫无悬念地、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唯一精心培养的专业咨询者,而且是已经得到了众多新东方学生、当代青年赞同,认可的专业咨询者!

    回顾Robin陪伴我做咨询的那些漫长而无聊的岁月里,我常常对他说:"我们的咨询,也许帮助过很多人,但如果你自己的职业生涯都不能到达一个光明前景,不能不说是我的失败,是我咨询事业的失败……"

    所以,我前所未有地对Robin的成长和职业生涯承担了一种责任,不断鼓励和帮助他在青年咨询事业里努力思考、学习、实践、积累……慢慢地,Robin成了新浪教育博客里的名博,成了教育和职业咨询领域里的新秀,成了这个领域的优秀专家,成了可以代替我解决绝大多数人的问题的可信可靠的咨询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我这里想讲一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Robin在教育和职业咨询(也就是我的"人生咨询")中成长的烦恼。2005年下半年,在已经跟着我见习过无数次咨询实例,甚至已经写过若干咨询文章之后,《青年参考》等几份杂志向他约稿,请他开办咨询专栏。Robin给我写信,问能不能以"徐小平咨询助理"的名义为这些刊物写稿?

    我希望他能够独立咨询,但看了他写的东西,觉得还不够成熟。具体说,他有些观点、有些说法还需要我来修正。如果以我的助理身份写作,我必须对这些咨询负责。于是就告诉他暂时不要着急,再"磨练磨练"。

    这是一个典型的既得利益者"遏制"青年发展的故事。但是,这又是职业发展中一代又一代必然遇到的矛盾。青年人希望早点脱颖而出的冲动,而过来人希望"再成熟一点"的本能,总是在所有地方有声无声地较量着。我对Robin的拒绝肯定让他郁闷过。但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大约是在2006年秋天,我忽然注意到,Robin已经能够替代我做绝大多数咨询工作,解决绝大多数青年人的复杂问题了!于是我说:Robin,假如我有一个咨询公司的话,你可以做我的合伙人……

    Robin现在出版的新书,是他过去几年在咨询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文字。这些文字,很多都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成为被他的咨询对象积极付诸行动的方案和认真努力的方向。

    也就是在最近,Robin开始独立进行收费咨询。这是Robin对于我开创的这份咨询事业的重大突破和新鲜贡献。因为只有收费,咨询才能作为事业,基业常青地繁荣起来,发展下去;而不至于除了个别献身者,不能吸引最优秀人才加盟。

    我对Robin所开辟的收费咨询事业,感到非常高兴。我对他的"收费咨询"工作提供的免费咨询是: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你都必须让被咨询者高度满意,觉得物有所值,希望继续咨询,不断交费……像新东方那样!

    唯有这样,Robin从吉林来到北京,追随我从事人生咨询工作的这份激情,才能成为一份全新的事业,为无数迷途青年、问题青年、郁闷青年、愤怒青年提供有价值、有保障、有后劲的咨询服务!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是以Robin老师的身份在写这篇序言,处处流露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看来,我需要预约Robin,请他给我做一次如何"永葆青春"的人生咨询了……有道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四五年。只要Robin能够像过去几年那样努力为学生服务,未来肯定是属于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编 一直优秀到没有出路

    拿三个博士后也顶不上一段幸福童年

    她将不出意外地获得中国最高研究机构的最高学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她不会热爱自己,也不会享受生活,她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女生。她有一种偏僻嗜好,并且为之着迷。她喜欢什么呢?喜欢虫子,抓虫子、养虫子、给虫子分类。她属于见到虫子就无法抑制激动,硬要扑上去的那种人,对虫虫们有爱无类,怀有一种深刻的母性。因此,十分罕见地,我没有阻止她去读博士。

    按说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路线是清晰的,她进得去中国最好的研究机构。她可以用自己对虫子的痴情迷恋和对其习性的了如指掌,三言两语把该机构的导师砍晕。她弹得一手好钢琴,是本科所在大学文艺活动中的台柱子。她属于那种师长们稀罕不够,同学里肯定大有人眼红的,既优秀又很有特点的学生--她究竟来找我干什么呢?

    我跟她见面谈过一次,没觉得她人生方向上有什么大问题。我们索然寡味地谈了些留学的常规问题。我的印象是,她稍有一点"考试焦虑症"。她曾是全国英语风采大赛的获奖者,雅思成绩却很不理想,远低于平时的测试分数。GRE她也考过,由于答到后来失去信心,整个cancel掉了。她说自己面对一切考试无不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很少正常发挥过,对此也有些失去信心。

    在中国的学术环境下,从我有限接触过的一些案例来看,实在有一些难解的问题,一个科研人员需要过于复杂的智慧应变在学术科研之外。这且不提,一个人不能因为害怕环境的恶劣就放弃一生的挚爱,而要学会与天与地与人斗。问题是怀有深刻人生焦虑的这样一个人,她内心的承受力如此薄弱,在所有这些复杂的局面之下,她的精神渐渐开始崩溃。

    我跟她之间有一段长期的跟踪交流。慢慢地,我发现浮在水面下巨大而可怕的冰山,其危险程度足以在某一日使她整个地"铁达尼号"。

    她竟是一个彻头彻尾缺乏自信的人!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不自信。她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认可。那些在别人看来很了不起的东西,她只视作平常。她看到的是自己还没达到的那些更高标准--这决不是在夸她,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认知缺陷!

    志向远大没什么不好,但是由于远大目标不可一日实现就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甚至陷入精神危机,则是一种必须严肃面对的心理问题。

    我不是什么心理治疗师,但是基于一种人之常情和非专业的责任感,基于我们定下的"师徒"之谊,我决心引导她步入自我发现之旅。

    先说些土方法。我建议她看一部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拿出当年向雷锋叔叔学习的那股单纯劲头,向书里的正面人物樱木花道学习。作为一个"80后",她竟然没听说过《灌篮高手》这部片子,真让我出离愤怒!我说你看完这部片子,再跟我谈什么是自信这类问题。

    她真的看了一点,但是显然没什么结果。她说动画片足够搞笑,问题是难道自信就要像樱木那么荒谬吗,自负到近乎无耻的可笑程度?我说,显然你忘记了樱木的两万次投篮训练,但"我是天才,我是天才"这种近乎唠叨的自我心理暗示也不可忽略,那是两万次投篮最初的精神源泉。这部片子的中心思想是:精神力量是真正改变现实的源头活水,改变要从心开始,态度即使不是一切,它也是一切的始祖!

    自信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并非一朝一夕就可改变的;但首先,你要从盲目地相信自己开始,这就是态度转变的问题。而后,为了始之具体化,更具现实性,你要从容易提升自信的一些外在方面做起。比如说,打扮自己。化个得宜的妆,做做头发,换一身青春靓丽的时装。不一样的外观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自我感觉。哪怕最初只是假象,但它确实是最速效的办法,常常立竿见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别人来说,一个自信的人的全部自信就是表现得自信!从表现自信开始,因常常得逞,你就会上瘾,反复地表现这种自信。伎俩养成习惯,内心慢慢地发生化学反应,你就会习惯自信。

    事物的发展,是先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这符合一般的自然规律。当然,自信抑或自卑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仅靠技术或精神意志亦非根本之计。我们无法从新生儿的哭泣中,或者从DNA的检测中,看出一个人自信或自卑的倾向。据我所知,还没有这方面的科学报告。我更宁愿相信,一个人的自我认知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的早期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的影响。

    每一个自卑的孩子,都是不良教育环境的产物,没有例外。她在很小的时候,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学,然后写作业,被关在屋子里练琴。她虽然弹得一手好琴,但从来离不开乐谱。她可以记得乐谱,哪怕不看一眼,但是它必须被摆在那里。乐谱一旦被拿开,她必定会弹错,因为她没有安全感。她需要抓住像乐谱这样的外在之物才能获得安全感,才会有信心。更为可怕的是,她的母亲据此一直觉得她很笨,不管她怎么挣扎,不管她取得怎样的成绩,母亲的论断就像是一枚毒镖,狠狠地扎进了她的意识深处。她一直默认这种看法:"我很笨,我所取得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因为我比别人付出了更多,这并不能改变那个基本事实--我还是很笨。"

    她的母亲像中国这代人中的大多数一样,他们耽误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格外在意子女的教育问题,有些人偏执得已近乎病态。他们一心一意希望在子女身上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甚至把全部生命意义都重重地压在了子女的身上。子女成才是他们生命价值的全部,而成才的唯一路径就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的道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按照他们设想出的全面紧逼的方式进行教育!

    她的母亲就是那种好强的家长。"好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词呢?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必然带来的是气急败坏的一两次失态,从此"这孩子很笨"的定性几乎"一劳永逸"地损害了一个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

    焦虑、自卑、过于注重结果,这就是她的精神状态和她看待世界的方式。当她被保送直博的时刻,恰是她内心感到最失落的时刻,这就是必然的结果。

    她将不出意外地获得中国最高研究机构的最高学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她不会热爱自己,也不会享受生活,她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大洋彼岸的美国,那里有她梦想的一间世界闻名的实验室。这梦想带着玫瑰色,但是我看不出它能改变什么。再去读洋博士,仍会有巨大的科研压力,一样会有毕业时的前途困惑,还会有再遇到所有已经存在的问题的时刻。在她的人生中,这种梦想的升级其实质不过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每一次梦想的"实现",必然带来的是更大的失落和创痛。她的人生需要解决更为严峻、更为迫切的命题,那就是首先肯定自己!

    精神的自由和生活的多样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土壤。不幸的是,她在对世界的感受最丰富、最敏锐的童年时期,却被关在家里练琴,甚至"几乎没接触过什么动画片"!我们还有多少家长在如此教育孩子?如果从小不能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享受我们这个世界的美好,艺术训练又有何意义呢?

    如果一个孩子如此焦虑、自卑,过于看重结果,再高的学历、再深的知识又有何意义呢?

    在MSN里,我告诉她,要学会在生活中找点乐子,要学会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她为了直博,经历曲折,甚至要放弃本来迷恋的虫虫方面的研究。

    难道生活就是为了享受快乐吗?她问我。

    我感到胸口巨堵,反问,生活首先不是为了快乐吗?

    但我认为……她说,今天的不快乐,可能成全以后的大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10: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