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9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家长说不完的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期话题:家校沟通

  有家长说,现在的班主任厉害,动不动就请家长。孩子要是犯了错,家长都得跟着被班主任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无论你多忙,都得立马赶到班主任面前挨训”。

  有班主任说,以前,班主任说什么家长听什么。可现在,家长敢推门进来,告诉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谁都比你更“老师”。教育是一门学问,哪能这样乱来?班主任和家长,双方都有说不完的理。原本应该携手合作的双方竟然变成了冤家。

  其实,我们应该允许班主任有时有些自己的情绪,有些常人的缺点。而班主任也应该理解家长偏爱自己孩子的私心和需要尊重的自尊心。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谁都不是弱者,需要的是双方更多的理解和沟通。

  本期刊登几则智慧老师、家长的家校沟通的法则,希望能给困惑中的您一些启发,愿您也能早日奏响家校和谐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主任感言】

善意的提醒

  吴敏:下午放学,家长们纷纷走进教室接孩子。一位老人轻轻碰碰我的肩膀:“吴老师,‘根’与‘跟’这两个字现在是否通用了?”老人边说边看着黑板,我扭身一看,我将“树根”的“根”写成了“跟着”的“跟”。老人分明是看出了我的错误,却只是以这样一种询问,甚至带着一丝请教的意味在善意地提醒我。谢谢我可爱、可敬的家长!

最大的信任

  刘阳:虽然带班时间不长,但是真的感到家长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在这里向你们表示感谢。你们的关注是我工作的动力。你们如此信任我,那么我没有理由推卸责任,没有理由不教好孩子们。我不怕累,累又算得了什么?孩子们健康成长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肯定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我需要你们的支持!

    真诚的挽留

  王晓艳:听到校长宣布我去教一年级时,我的心咯噔一下。真的舍不得!晚上,接到明明妈妈的电话,她犹豫地问我是不是不教她儿子了?当听到我说是时,她哽咽了:“王老师,这个决定能不能改变了?如果我们家长要求您留下来,校长会不会让您留下来?我接受不了这个决定。我联合其他家长一起去找校长,行不行?”她一连串的追问使得我忍不住落泪。

  共同的力量

  王玲灵: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鼓励和帮助。老师希望每个家长都能重视孩子的教育,配合学校、老师开展好各项工作。家长们,我会在班级博客中提出一些问题,咱们共同想办法、出点子,引导孩子学习。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家长跟我可以有啥说啥。帮助我更加了解孩子、了解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观点】

依赖型、评价型、距离型……您知道身边的家长都是哪种类型?

  家长不同 沟通方式也该不同

  ■苏尚锋

  有些家长会事无巨细地与老师交换意见,有些家长则持冷眼旁观的态度,有些家长会坚决拥护班主任的威信,也有些家长会持审视、监督的姿态,发表议论,对班主任工作指手画脚,有些家长热衷于与班主任建立良好关系,希望孩子能从中获益,也有些家长会对班主任敬而远之,保持一定距离。不同家长间的迥异情况与个性差别给班主任的家校沟通工作平添了许多复杂性,使得很多班主任都对家校沟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和不适应。

  家长可分为几种类型

  虽然难以穷尽家校沟通中的各种情状,但我们还是可以大致将家长概括为6种类型:依赖型、旁观型、支持型、评价型、交际型、距离型。

  支持型家长是一种理想的家校关系类型,具有正向积极的促进意义。

  对于依赖型家长,只要与家长约定交流时间和方式,不要过多占用工作和休息时间,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一定要让家长清楚地知道,家庭教育无可替代。要求家长相应地承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立责任。

  旁观型和距离型的家长是一种交往消极型家长,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其自身的客观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长受教育水平不高、工作忙碌、文化上有差距、经济上有劣势等因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家长对学校教育和班集体建设意义的认识程度不高,或是在教育方面的束手无策。

  如果家长在家校沟通中受排斥,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被隐性排斥的事实。这样的家庭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多的关怀,创造机会倾听这类家长的内心想法。

  交往消极型家长容易在家校沟通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班主任积极引导和热心鼓励,有时还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教育。

  评价型和交际型两类家长往往问题较大。前者容易对班级事务评头论足、横加干涉,会让许多班主任老师难以应对;后者则会动用各种的社会关系网络来渗透、影响班级工作,有时还会干扰班主任正确平等地处理学生事务。

  追问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这就需要我们反过来追问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的角色定位问题。从班主任的社会角色内涵出发,班主任在家校沟通方面的工作职责主要反映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制度中特殊的位置与身份。

  解读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班主任工作规程》第一章对“班主任工作岗位”的描述,班主任角色的制度性期望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人”。虽然班集体建设与班级德育工作主要是在班级内部相对独立地进行,但构成班集体的学生个体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同家庭具体的社会文化特征,学生之间互动交往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成长环境的不同影响。

  为了更有效地履行角色职责,班主任应当积极地与所有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带班级的具体特殊性,在班集体组织、指导和教育过程中,也更易做到高屋建瓴、全局在胸。而且可以呼吁并争取家长在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中的更多的支持、配合与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应确立起主导地位

  如果从这样的角色定位出发,我们不仅会进一步明确如何面对支持型、依赖型、旁观型、距离型的家长,还会对评价型和交际型家长有一个截然不同的认识。

  评价型家长的表现不正是一种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心态的外露吗?也许他们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不尽正确,但他们言语间流露出来的渴望参与的心态和为孩子着想的心情,却可以转化为建设家校联系、鼓励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有利契机。

  交际型家长的表现虽然很难说是一种对学校教育的参与,但他们的热情本身就是一种可以争取的外部资源。要充分重视一些家长的交往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学校或班级家长委员会建设,邀请他们参与一些班集体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指导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志愿服务者。

  在家校沟通中,班主任应该确立起一种主导的地位,尊重家长的需求和期盼心理,引导家长的合理交往行为,同时又可不失时机地提出看法和要求。个别家长基于一些功利性的目的,希望与班主任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个人关系,甚至会在经济上给予报答与表示。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坚定其职业道德信念。但也不应该简单地回绝家长的个人化关系需求,而应说服家长改变原先可能需要的时间上和经济上的付出,寻找其他更经济、更合理、更有效的交往形式。

  交往消极型家长的需求与表达也要被积极关注。通过倾听与告知,提供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境,帮助所有家庭认识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共同创建有助于孩子学习发展的家校环境。(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同行支招】

  转变带来改变

  转变一种定位。教育是什么?教育即服务,是为人的发展、为社会进步而服务。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而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和家长谈话的时候,要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语气向家长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支持。

  转变一种行为。行动的到位和思想的到位同样重要。“打铁还得自身硬”,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深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手段、高明的教学方法,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学、乐学。家长也会争着、抢着把学生送到你的门下。漂亮话说多了,就会像肥皂泡,必将破裂。不如实实在在地坐下来,认真地学习。静下心来,也是一种修养。

  转变一下姿态。很多教师放不下架子,觉得去拜访家长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架子是给无知准备的,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基石。现在沟通的方式很多,手机、网络、书信,甚至口信都行。沟通的内容要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而不是指责学生的愚昧无知、调皮捣蛋,更不是把家长看作发泄的对象,任意指责。只有以真心换人心才能获得信任。(山东省蛇窝泊镇朱留完小 鲁言平)

  对待投诉的态度

  表示理解不排斥。随着社会的开放、政务和校务的公开,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班主任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投诉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进步,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监督。作为班主任,应该认同家长的这种行为,尊重家长的合法权益,不反感、不排斥,表现出一个教师开阔的胸襟。

  正确对待不烦恼。班主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何况要满足几十个学生家长的需求。家长投诉是正常的。班主任应该正确对待投诉,正确对待自己。不能因为投诉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工作。只要心底无私,天地就宽。

  解决问题不敷衍。家长投诉的主要目的是想解决问题,所以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在接到投诉之后,应该积极应对,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不合理的要求要通过说理,让家长心服口服。学校既要鼓励班主任大胆工作,又维护学生家长的根本利益,实现双赢。(湖北省宜昌市李家湖小学 薛和平)

  家校交流4字诀

  老师和家长有许多共同的目标,但也存在许多的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做法和想法。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好心得不到好报,甚至产生冲突。

  原因很简单,家长眼里的孩子是宝贝,是唯一的;而老师的眼里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小孩,是众多中的一个。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是正常的。

  我不是班主任,但我作为学校管理者,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家长交流、谈心。我有一个4字诀,“望、闻、问、切”。所谓“望”,就是不论是熟悉的家长,还是第一次见面的家长,我们都要细心观察家长的神情,大致判断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态度,以及对老师的认可程度。“闻”就是听一听家长对孩子的表述,听一听孩子讲述家长如何关爱自己的事例。“问”就是经常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问一问学生家长是如何评价老师的。“切”就是当遇到学生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要及时对家长通报,切中要害,就事论事,不引申扩大。当学生取得突出表现时,也要及时告诉家长,褒奖鼓励。(安徽省黄山市屯溪阳湖小学 王仲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故事】

  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辽宁省瓦房店市五一小学 李晓军

  小老师被家长呵护。刚当班主任那会儿,我被捣乱的学生气得直哭。常找家长哭诉一番,弄得家长哭笑不得,反而来劝慰我。也因此,家长不放心,被学生气得哭鼻子的老师怎么教得了学生?此时的家长把我这个小老师看成孩子,需要大人的帮助与呵护。

  成为了家长的对手。后来,我又认为,“子不教,父之过”,对问题学生,我会找来家长,连孩子带家长一起训斥指责,全然不顾家长的脸面。我把家长和学生捆绑在一起,放到我的对立面,摆起师道尊严的架子。日子久了,家长在内心筑起了保护的屏障,逃避我这个班主任的召唤。只能从孩子断章取义的讲述中勾画着老师的形象:故意刁难孩子,暗示家长送礼……内心对我既怕又恨,于是误会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突出。本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家长却揪住我的小辫子大做文章。此时的家长,把我当成他的对手,孩子充当他的情报员,无论怎样,家长都用怀疑的眼光看我。

  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再后来,不断地反思感悟,总结经验教训,我认识到:班主任和家长是利益共同体,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为了我们的孩子应该并肩作战。

  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老师、家长之间互相埋怨、推卸责任。班主任要改变对家长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出现问题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共同承担责任。(1)家访。与家长唠家常,听家长讲述孩子的故事,向家长通报孩子的点滴进步,指出孩子的不足,探讨改进方法,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2)注意言行举止。与家长交谈时,爱抚地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背。用昵称叫孩子的小名,都会给家长亲近感。(3)及时果断地处理突发事件。孩子在校遇到突发事件,尤其是意外伤害事件,班主任必须在第一时间充满感情地处理问题。耽搁、冷漠最伤害家长的心。(4)妥善处理与家长间的经济往来。很多家长希望通过经济利益与班主任搞好关系,此时必须弄清家长意图。如果是有目的,一定要拒收心意。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告诉家长老师的无私与博爱。如果家长是对班主任表达感激之情,拒收会让家长心里不安,也不妨暂且收下,找合适的机会回礼,来而无往非礼也。

  班主任与家长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只有共同面对来自学生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与挫折,才能取得多赢的战果。

  【教师故事】

  为什么喜欢听老师告状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小学 田清凤

  下班刚回到家,手机就响了起来。一看号码,便知道是小林的爸爸打来的。开学还不到一个月,他已给我打了3次邀请吃饭的电话,当然,都被我以家中有事为由谢绝。事不过三,看来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果不其然,刚一接通,还没容得我说句话,他便在那边问:“田老师,今天你家还有事?”弄得我实在不知说啥是好。“田老师,给个面子吧。”他近乎哀求。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并且,根据他的要求,携丈夫、孩子一同前去。

  刚一落座,老林便问我:“田老师,小林这孩子怎么样?”我告诉他:“挺好,很不错的孩子。”第二天,丈夫告诉我,当时,老林的脸上一下子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斟酒的时候,老林的妻子征求我的意见,我说我不喝酒,喝点白水就行了。没想到,老林硬是不让,非得让我喝白酒。最后,好不容易才答应我喝啤酒。

  等他们男人一杯白酒下肚,老林又问我刚入座时的问题,我仍照旧回答。他摇摇头:“田老师,你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孩子有不好的地方尽管说就是了。”并端起刚斟上的一杯啤酒,“田老师,我敬你一杯。”说完,一饮而尽。

  我只喝了一小口,老林怎么也不让,“田老师,你不喝这杯酒就说明你看不起我们全家。”我只得硬着头皮喝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杯酒。

  聊了一会儿别的话题,他又对我说:“田老师,当家长的对自己的孩子最清楚,小林这孩子毛病特别多,在学校表现一直不好……”没容他说完,我一边瞅瞅坐在旁边的小林,给他递了个眼色,一边说:“咱们不谈这些。”老林大概明白了我的意思,没有再往下说。

  等到小林领着我的女儿离席后,他又第4次问道:“田老师,现在孩子不在眼前,你实实在在地说,小林这孩子怎么样?”“小林确实不错。作为家长,不要不相信老师的话。”老林马上端起大半杯子白酒:“田老师,我再敬你一杯。”说完,一口喝干。我知道,我只有喝的份儿了。我刚放下杯,他又要给我倒酒,“田老师,你不给我说实话,我还要敬你。”

  “我咋不说实话了”,我问。老林红着脸说:“以前的老师都说小林的毛病特别多,动不动就叫我去学校……”

  我明白了:“小林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太听话,上课好动,作业不能认真完成……”我还没说完,老林又端起一杯啤酒:“谢谢你,田老师,你终于对我们说了实话。”说完,自己喝了个干。天哪!

  接下来,他敬的两杯酒,我没有任何推辞。我不是趁酒兴,也不是有酒量,而是实在不好拒绝他的心意。

  回到家,我一下子醉倒在床。被酒精麻醉的大脑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家长喜欢听老师告孩子的状。

  遇到这样的家长,我该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家长故事】

  聪明的家长是座桥

  ■河北省教育厅中考中心 赵秀娟

  我当过班主任,又是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双重身份让我对家校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班主任和家长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二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作为学生家长,我觉得以下做法效果最好:

  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儿子经历了8位班主任。每次班主任上任伊始,我就主动登门拜访,并且用文字的形式详细介绍儿子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优缺点以及适合他的教育方法,使班主任尽快缩短和儿子的磨合期。

  正确对待班主任请家长。不管班主任以何种理由请我,我都能正确对待。在心理上说服自己:叫家长不是老师跟我、跟儿子过不去,而是老师对孩子负责。家长要把被请当成了解儿子以及和老师沟通的好机会。

  一次睡觉前,当时六年级的儿子哼哼唧唧地蹭到我床边:“老师让你明天去一趟”。儿子明显紧张,边说边观察我的表情。我知道,他在学校又捅篓子啦!我不动声色,甚至高兴地说:“好呀,我早该到学校看看了。”“别人的妈妈一听叫家长就头疼,你怎么还高兴?老师叫家长就是告状!”儿子激动地说。“你想的有些偏激,老师和妈妈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你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再说,我会认真分析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成为班主任和孩子的桥梁。下面的个案,是发生在我两个朋友身上真实的事例。因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小李和小宋的孩子在同一班级就读,都是比较顽皮的男孩,都有诸如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接话茬等小毛病。因此,家长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

  小李每次从学校回来,都欢天喜地地对孩子说:“我今天去学校了,老师说你又有进步了。”孩子说:“不会吧。今天上课还挨批呢!”小李说:“老师说了,因为喜欢你才严格要求你,别的孩子她还懒得管呢。”妈妈经常这样说,孩子慢慢地也就相信了,对老师的批评也能接受了,后来一跃成为班里的优秀学生。

  其实,班主任每次都是板着脸,滔滔不绝地批评、指责、挖苦,小李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洗耳恭听。但每次告别时,小李都真诚地对老师讲:“孩子在家总念叨您的好,说您是他最喜欢的老师!”在妈妈的努力下,班主任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而小宋每次被老师请过之后,则是抓住孩子又打又骂:“你把我的人都丢尽了,老师没说你一句好话!”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老师的仇恨。第二天到校后,越发变本加厉地与老师作对,于是形成了老师叫家长——家长打骂学生——学生和老师作对的恶性循环。非常让人痛惜的是,小宋孩子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

  当家长的就要向小李学习,在老师和孩子之间传达有利的信息:当着孩子的面,就要转达老师对他的肯定和关注;当着老师的面,则转达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尊敬。这样才能有效融洽班主任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31日第8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8-4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现在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难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